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吴大少爷说完后,才发觉李花儿看着他的眼神,有些异样。
吴大少爷被她看得更不好意思了。
他红着脸问:“我……我说错了?我是自己猜的,你也别当真。”
李花儿又沉默了半天,终于开口问道:“这些事情,都是吴大少爷自己想到的?”
吴大少爷琢磨了半天也不懂她为何这么问,就一本正经地回答:
“太子主张开海禁的事情,是有一次沈先生让我背书的时候,偶尔说到的;开海禁的事情,是我爹和北面来的大商贾谈生意的时候听说的;水匪的事情听我们家船工说的,咱们村子这段水路安全,可是往南到了边境处,水匪可多了……”
他还没说完,李花儿先忍不住笑了出来。
“我问大少爷的,是这个吗?”李花儿笑得开心。
吴大少爷见她笑了,这才放了心。
他笑:“上次去州府赶考的时候,我就觉得太子此次来最大的目的,还是扫平河上水匪,不过进展好像不太好,毕竟那些水匪根深蒂固,背后也不知道都是些什么势力,而州都督怕也不想扫平……现在这军饷的案子对太子来说,就像是瞌睡了有人递枕头一样,太子就可以光明正大地扫平水匪,给开海禁通商扫平障碍了。”
李花儿听他说完,又打量了他一番,才叹气道:“难怪要来做富贵闲人的沈珩,会告诉你那样的事情。”
她这句话的声音极小,恰好街上有一群结伴而行的人喧闹而过,再加上那叫卖吆喝声,所以吴大少爷没听清楚,反问了一句:“你说什么?”
李花儿浅笑:“没什么。”
吴大少爷说是少爷,不过是个乡绅人家的孩子,父亲叔父也只是个没进京赶考过的秀才,以前学堂里上学的老师,也不是什么正经人物。
可以说是无根无基。
偏偏这样的一个人,靠着冷眼旁观,就把事情摸得差不多了。
这还真是投胎在乡野之间的凤凰了。
可是前世,她可不记得有这么个人物,甚至不记得李花儿提起过这人。
不知道是没能进京,还是路上出了事情,亦或是别的什么原因。
颇为可惜。
而正是吴大少爷的话,让她明白了自己的担心何来。
前世自家覆灭之后,三叔和自己说过的话,让她明白了所有的问题,就是出在“开海禁,通商列国”这几个字上。
真个开了海禁,便成了让利于民,朝廷收税,充实府库。
可是那些在海禁之时,靠着这个事情走私,中饱私囊的人,就被断了财路。
这些人里,有不少皇亲贵胄,朝廷命官。
俗语说,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太子也好、关家也罢,怎么可能不招嫉恨?
所以军饷案、开海禁、清水河的水匪,从大伯的死到太子的死,这些事情的背后只怕都是同一拨人,在平水州这个山高皇帝远的地方,靠着一手遮天,戕害人命。
李花儿想及此,再次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吴大少爷看着李花儿的样子,有些茫然地挠挠头,抬手在她眼前轻轻一晃:“李花儿。”
“嗯?”李花儿这才回过神来。
“你想什么?遇见什么难事了吗?”他问。
李花儿抛开那些心思:“没事的,只是,”说着,她指着吴大少爷手中抱着的书箱,转了话题,“你的书箱怎么坏了?”
吴大少爷见她不想说,也不多问,而是有些可惜地说:“这是我爹考秀才的时候就背着的,所以不舍得换,这么多年修了几次,本就松散了,谁知道刚才被一扯,更不能用了,只好去新买一个。”
李花儿听闻,笑道:“负笈从师,大少爷此次进京,当算是凤凰出山吧。”
吴大少爷听见她的话,忽而又想起来了自己曾经想问她的荒唐问题。
你真是李花儿吗?他又在心中问了一次。
不过,吴大少爷还是忍住了,只是问她:“对了,你能做书箱吗?”
李花儿微怔,复而笑问:“你想让我给你做一个?”
吴大少爷笑道:“是,你都能县衙修房子了,手艺一定不错。”
李花儿伸出手来,认真道:“五两银子,一个书箱五两银子。”
吴大少爷呆了一下,当真开始翻钱袋,口中却喃喃道:“可是书纸店的书箱,极好的才三两二钱银子……”
李花儿见他当了真,忙收回手来,笑道:“和你玩笑的,大少爷哪天走?”
“五天后。”吴大少爷放下掏钱袋的手,答道。
“好吧,三天后我做好了,给你送在哪儿?”李花儿问。
吴大少爷忙不迭地称谢:“多谢,送在书院就好。”
李花儿笑道:“前些日子果儿的事情,你也帮了我不少呢,我没有别的好东西,所以就以这个谢你吧,好歹替你省了三两多银子不是。”(未完待续。)
第一百九十七章 母亲们的闲聊
吴大少爷是一个很害怕别人夸奖,或者感谢自己的人。
是以,听李花儿如此说,他定定地看着李花儿,又笑了。
这次笑得比之前露的牙要多,还添了些羞赧:“小的时候你和果儿经常跟着李叔来我们家,果儿也算我的妹妹了,不好看着她出事。”
李花儿一时无法接话。
吴大少爷说这番话时候,是真心实意,没带半分其他心思的。
只是说完之后,他自己也觉得好像说得不妥当,又不好纠正什么。
两个人彼此尴尬地站了一会儿,李花儿突然想起之前的事情,就将那天他塞给自己的手帕掏了出来,递给他,道:“这个还给你,我没用,也没弄脏。”
吴大少爷微滞,将帕子接了回来:“是我冒失了。”
李花儿摇摇头:“我知道,毕竟是同乡。”
她将那天突然间冒出来的念头,统统抛在了脑后。
自己今生来此,是为了报仇和寻找真相的,至于吴大少爷……
看那模样和才学,待他金榜高中的时候,打算榜下捉婿的京城高门,当是很多的。
现在,不就已经有个县令千金了吗?
她还是莫要凑那热闹了。
把吴大少爷放在“清河村中,虚怀若谷,愿意帮助别人的大少爷”的位子上,还是挺好的。
李花儿的语气很是平淡。吴大少爷见李花儿态度如此,自己也不好再说什么了,只得一笑,将所有的心思都藏起来,道:“我得回学堂看书了。”
李花儿施礼:“我娘她们还在等我,我也先走了。”
说罢,二人别过,仿佛之前盘桓在二人之间,有些奇怪的气氛,都不存在了一样。
只是,擦肩而过的两个人谁都没发现,站在街口的翁小姐看见这一幕,气得直摔手帕。
“我说怎么不理我呢,原来又是那个李花儿,”翁小姐念了一句,差点儿就将手中的帕子扯碎了,“会做东西,很了不起吗?算什么?”
青儿站在身后,吓得垂着头,根本不敢搭话。
只是她的嘴角,也露出了难以觉察的嘲讽笑意。
……
此刻,张氏带着李果儿,并唐夫人,已经坐在素云楼的雅间里了。
素云楼地方小,不过是一层小屋,前店后舍,十数张桌子。
这所谓的雅间,也就是在大堂临街的一排,用竹帘子隔出来的四方空间,想说个悄悄话都不行。
不过是图个不与众同而已。
三个人点了三道素菜,一道热汤,不过因为张氏担心李花儿,所以虽然和唐夫人说了话,眼神儿却时不时总往外看。
唐夫人情知她担心女儿,也不觉得她失礼,只是二人后来,就说到了李花儿的婚事之上。
“花儿她爷爷还在的时候,给她定了个口头的亲事,是我家的邻居。”
姗姗来迟的李花儿甫一到那雅间之前,就听见张氏柔柔地和唐夫人说。
“好歹是邻居,彼此知道根底,那家人也很厉害的,他家人都是种田的好手,四兄弟还是走商队的呢。”
李花儿的脚步在门外一顿,内心有股子想要的咆哮的情绪在涌动。
当真是春天来了呢,怎么不管男女老少,都是一门心思地谈这个?
她得找个时候,和张氏说说孙家那门“亲”了。
她顺了情绪,这才进了屋,欢喜地笑道:“唐夫人,娘,我来晚了。”
说着,她就坐在了张氏的另一侧,和小女孩儿一样,靠在张氏身上撒娇,口中道:“好累的。”
张氏见她进来了,脸上立刻有了喜色,忙给她夹了两筷子的菜,关切地问:“怎么这么久?”
李花儿笑道:“县衙有些案几地席屏风之类的,都陈旧了,县令大人想要换新,才特地叫了我们去。”
她并没有把衙门的事情说给张氏听。
毕竟里面牵扯着张大舅,李花儿来的路上就想明白了,决定瞒着张氏,免得好容易多了些生机的张氏,又开始自怨自艾地难受。
李果儿听见,筷子还夹着菜,侧头问:“这么说,姐姐又有新生意了?”
李花儿点头,也吃了一口菜。
凉拌的水芹菜,吃在口中甚是爽利,让李花儿本就不错的心情,更添了几分爽快。
李花儿吃饭时候的样子虽然放松,但是骨子里,却总是带着前世家中吃饭的规矩。
清河村人只会觉得李花儿吃饭有些矫情,倒是唐夫人,算是见过些世面的,但毕竟武将之妻,喜好豁达,所以觉得李花儿吃饭很拘谨。
不过她挺喜欢李花儿说话办事时候的样子,就对张氏道:“我看花儿平时说话的时候,那样干脆,只是吃饭却和大家闺秀似的。”
张氏笑道:“小时候可不这样,我也是这次回来,才发现这孩子变了很多。”
唐夫人知道她家的事情,就也叹息道:“花儿如此,那是懂事了,像我那两个儿子,现在和花儿和差不多大,在家的时候也是上房揭瓦的性子,被送到严将军麾下历练了一年,回来之后,人也高大了,性子也稳重了。”
这当娘的说起孩子的事情,就算出身不同,也是满满的话题,当下两个人回忆往昔,彼此说起了两家孩子小时候的事情。
张氏说着,又开始心疼李花儿,道:“前几天还受伤了呢,那木匠活计,哪里是女孩子做的,偏偏她就喜欢,连上山打猎的时候,都敢做了。”
李花儿已经吃饱了,坐在那儿,听见她们又说到了自己,忙道:“岳姐姐和郑姐姐也打猎的,况且木匠活计,我做得可比有些多少年的老木匠都好。”
比如贾木匠。
李果儿听见,忙放下筷子,点头道:“真的,娘也看见姐姐做的那个匣子,可好玩了,我也想学。”
张氏听她们姐妹一唱一和的,不免笑着点了一下李果儿的鼻子:“你这丫头,就别给你姐姐添乱了。”又对李花儿道,“岳家和郑家都是猎户,你跟着上去,还拖人后腿呢。”
话虽然如此说,但眼神里,都是宠溺的笑意。
唐夫人在对面看着,脸上露出了淡淡的微笑:“有手艺傍身是好事,又能赚钱,到了婆家也不容易被欺负。”(未完待续。)
第一百九十八章 小计划
唐夫人的话,说中了张氏的心思。
张氏叹道:“可不是?我也就是担心她将来……您也知道,她俩又没个兄弟。”
唐夫人笑道:“别这么说,妹子还年轻,和李督卫又恩爱,定能给她们添个兄弟。”
张氏的脸,一下子就红了。
李花儿虽然对这二位的话颇不以为然。
有兄弟真的好吗?比如说张氏有张大舅,而结果……
明明完全不好!
所以不管将来李大夫妻会不会再迎来个儿子,但是她一定不会让自己和李果儿将来的幸福,建筑在别人的手上。
只是这话,李花儿也就是在心里想想,口中是不能说。
不过对于唐夫人说张氏还年轻,和李大还恩爱的话,她是赞同的。
因着有两个小姑娘在,所以两个妇人没有继续这个话题,而是说起了风俗。
张氏给唐夫人说平水州的风俗,和那些流传于市井乡间的新鲜事情;
唐夫人则和张氏说那北疆风光,与平水州如何不同。
前世的时候,李花儿也没去过北疆,所以也听得津津有味,及到散时,仍是意犹未尽的感觉。
……
这天晚上,事毕归家。
李大今日休班得早,就在城门口等着她们娘几个,一起回了家中。
刚一到家,李花儿就收拾东西,做书箱了。
家中可用的木材照着做书箱还差点儿,所以李花儿就列了个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