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爱的觉醒-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年轻、新鲜、纯真及活泼,而只有在心理上不存档时,才能达到这个状态。 

点亮自性之光:具足自身的能量
时间的超越(二)

    这个意识活动之中有没有“爱”?爱是不是一种延续的活动?我们指的是,意识本是代代相续的传统,那么爱是不是这其中的一部分,还是完全不在这个领域之中?我现在是在向你们的思维挑战。我并不是在问是或不是。假如爱是意识领域之内的一种品质,它不就成了思想的一部分了吗?我们意识的内容全是由思想组合成的。信仰、神、迷信、传统、恐惧,这些都是思想的一部分。然而爱是不是思想的一部分?这意味着,爱是不是欲望,爱是不是性的享乐?爱是不是思维活动的一部分?爱是不是一种记忆? 

    如果智力发展到极致,爱是不可能如朝露一般翩然而降的。但是我们的文明一直都崇拜智力,因为它创造出了上帝、理想和教条。爱是不是这意识之流的一部分?当嫉妒出现时,爱能不能存在?当你执著于妻子、丈夫或孩子时,爱存不存在?如果你的心一直在回忆美好的性经验,你的心中会有爱吗?请深入地探索一下。因为你的心中没有爱,这个世界才会那么混乱。 

    如果想巧遇这份爱,整个意识活动必须静止下来:你的嫉妒、你的敌意、你的野心、你对地位的渴求、想变得更好、更高尚、更有权力——譬如想升官,想在生意上、政治上、宗教上掌握大权,或者想掌控你的妻子、你的丈夫、你的孩子。只要自我中心的倾向一出现,爱就不见了。而整个存档的过程正是一种自我中心的倾向。痛苦的止息便是慈悲的开始,然而我们一直在利用痛苦作为进步的手段。相反的,痛苦一旦止息,那个无限的境界就出现了。 

    我们必须有空间,不只是物质界的空间,还有内心的空间,这意味着心不能被占满。我们的心永远都是满的:“我该如何才能停止喋喋不休的妄念?”“我必须有空间。”“我必须安静。”家庭主妇忙着在厨房里烧菜,忙着照顾小孩;虔诚信徒忙着追寻上帝;男人为事业、性、工作、野心、地位而忙碌。我们的心完全被占满了,因此里面一点空间也没有了。 

    我们在生活里建立起的秩序,不该是经由修炼和操控而得来的。我们已经很理智地认清,只有了解了混乱之后,秩序才会出现。我们必须为生活和关系带来秩序,因为生活便是在关系中的行动,生活就是关系的互动。如果你跟妻子的关系,跟丈夫的关系,跟孩子的关系——不论远亲或近邻——都无法和谐,那么冥想的事就不用考虑了。如果生活一团混乱,你却跑去打坐冥想,你一定会堕入幻觉中。如果你认真生活,心自然会井然有序——不是暂时的秩序,而是绝对的秩序——这份秩序和宇宙秩序是息息相关的。宇宙秩序便是日落月出,傍晚时分天空非凡之美。透过望远镜去观察宇宙天相,这并不是真正的秩序。当你在生活里建立起秩序时,这份秩序就会跟宇宙产生不可思议的关系。 

    我们的心一被占满,秩序就不见了,空间也没了。心如果充满着烦恼,如何能拥有空间呢?如果想拥有内心的空间,任何一个烦恼一产生,立刻要消解掉它。此乃冥想所要下的一部分工夫——不把问题日复一日地拖延下去。心有没有可能不被占据,但这并不意味不负责、游手好闲。相反的,只有当你的心不被占满时,你才会留意到自己的责任是什么。被占满的心往往是充满着困惑的,如此一来,责任就变成了一件丑陋的事,或者变成了一种罪咎感。请勿问我心“如何”才不会被填满,因为“如何”暗示着方法、修行体系或教条。其实只要你真的认清或洞悉到被占满的心是不自由的,没有空间的,而且是具有破坏性的,它自然会安静下来。 

    接着我们要谈一谈全心全意地觉察这件事。你现在有没有在全心全意地听?觉察到底是什么意思?如果你真的在全心全意地觉察,你的自我中心感就不见了。如果你很想让自己全心全意地觉察,这个状态就无法持续下去。会持续下去的通常都是不觉察的状态。当你在全心全意觉察时,你一定是在留意地倾听着,而那种状态之中并没有一个我在那里说:“我在听,我在看,我在学习。”存在的只有一种巨大无边的整合感,也就是纯然的看,纯然的听,纯然的学习。在那种全观的状态之中没有任何思维活动。这种全观的状态是无法刻意维持的。譬如,念头说它想要弄清楚如何才能达到那种全观的状态,但是渴望自己能全观的思维活动,不就是一种不再全观或缺乏觉知的状态吗?意识到自己不在觉察便是一种觉察了。你了解了吗? 

    心必须拥有宽广的空间,无边无界的空间,而这只有在喋喋不休的妄念停止了,烦恼因当下被消解掉而不再生起时,它才会出现。自我中心感一旦消失,你的心就空了。只要自我中心感一出现,心便产生了直径和圆周。空寂意味着没有中心点,所以它是无边无界的。全观暗示着汇集所有的能量去听,去看,而其中是没有中心点的。然后心才能井然有序,没有恐惧。这样的心已经止息了痛苦,并且充分理解了欲望的本质,而将其归于正确的位置。接下来的问题则是:一颗彻底空寂的心具有何种品质?这里指的不是如何达到寂静,如何拥有一颗安详的心——我们要探讨的是,一个超越时间、彻底安静下来的心,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两个音符之间会出现静音;两个念头之间会有空当;两个行动之间也会有暂停的时刻;两场战役之间一定会休战:夫妻之间的争执也会暂时休兵。我们所说的那种空寂,当然不是上述的这些状态,因为这些状态都是暂时出现,不久又会消失的空当。我们现在所说的空寂不是由思想刻意制造出来的,只有当你全盘了悟了存在的真相之后,它才会出现。在这份了悟之中不再有任何问题,也不再需要解答,其中没有挑战,更没有追寻,一切活动都熄灭了,在那份空寂之中,只有巨大无边的静谧感、美以及不可思议的能量。然后永恒的圣境就出现了,它既不是文明的产物,也不是思想的产品。 

    这便是冥想的来龙去脉。 

 

点亮自性之光:具足自身的能量
何谓宇宙创生

    从最小的细胞到最复杂的人脑,万物的起源到底是什么?有没有一个开端,有没有一个结尾?何谓宇宙创生?若想探索这个彻底未知,无法预设,不是任何浪漫幻想足以领会的境界,就必须拥有一副能完全摆脱制约、不受影响、非常敏锐而又活泼的头脑。这件事有可能办到吗?我们真的可能拥有如此活泼、不受制于任何形式的例行公事或机械化活动的头脑吗?我们的脑子真的有可能毫无恐惧,毫无自我中心活动,而又毫无自恋倾向吗?否则,脑子将永远活在自己的阴影中,活在自己的部落意识里,活在受制的环境中,如同一只被绑在木桩上的牲畜一般。 

    脑子必须有空间。空间指的并不仅仅是从此处到彼处的距离,它其实暗示着没有中心点。如果你的心有一个中心点,那么即使你脱离了这个中心点而跑到外圈去(不论去到多远),它仍然是受限的。因此,空间意味着没有中心点,也没有界限或周边。有没有一种头脑是不属于任何东西,也不执著于任何事物的——这样它才能真的彻底自由。如果你的心充满着烦恼,它是不可能走得太远的。心如果粗糙、庸俗而自我中心,它怎么可能拥有无限的空间。空间在此意味着——你必须十分谨慎地运用这类名相——空无。 

    我们现在是在探讨我们有没有可能活得无惧,无冲突,又充满着慈悲;如果想达到这样的境界,需要极大的智慧。缺少了智慧,你是不可能拥有慈悲心的。这份智慧并不是思维活动。如果你执著于任何一种意识形态,任何一种狭隘的部落意识,或是任何一种宗教理念,你就不可能拥有慈悲心了,因为上述的一切都是受限的。只有当痛苦止息之后,也就是当自我中心的活动停止之后,慈悲心才会出现。 

    因此,空间暗示着空无或不存在。脑子里已经没有任何思想的痕迹,所以那个空间里便拥有了无限的能量。因此,脑子必须具有彻底自由和空无的品质。也就是说,你必须什么都不是才行。我们都想做了不起的大人物:精神分析师、心理治疗师、医师等等。这些角色都没什么不对,只是我们一旦变成了治疗师、生物学家或科技专家,这些身份就会局限我们的头脑,使它无法朝完整的方向发展。 

    只有当我们的脑子拥有了自由和空间时,我们才能探索什么是冥想。只有当我们奠定了生活的秩序之后,才能真的去探索冥想是什么。但只要还有恐惧,秩序就不可能出现。任何一种冲突如果仍然存在,秩序就不可能产生。我们的内心之家必须井然有秩,心才能稳定而不再波动不已。从这个稳定的状态里,自然会产生巨大的能量。你的内心之家如果混乱失序,冥想是没有多大意义的。你发明出来的任何一种日常的修炼方法、任何一种悟境或是任何一种幻象,基本上都是受限的,因为它们仍旧是混乱的产物。上述这些都是合乎逻辑的理性推演;这并不是讲者发明出来企图说服你们的说词。请允许我采用“无为的秩序”这个词汇。除非你的心中生起了无为的秩序,否则冥想终将变得肤浅而无意义。 

    但什么是秩序?思想无法创造出心理上的秩序,因为思想本身是失序的,思想本是奠基于知识之上的,亦即根植于经验的。所有的知识都受到了限制,因此思想也是受限的,当这样的思想企图创造出秩序时,通常只会带来混乱。思想一向是透过“真相”与“应该怎么样”之间的冲突而制造出混乱,也就是实况与理想的对立。但实况(而非理想)才是眼前的真相。思想总是从受限的观点来看待眼前的实况,因此它的行动不可避免一定会制造混乱。我们能不能看到这个真相,这则律法,还是,我们只把它当成了一种概念?假设我很贪婪、善妒,这是我的实况;而相反的心境并不是我的实况。但是人类的思想一直在制造出相反的心境,借以理解眼前的“真相”,同时也借着它来逃避“真相”。然而只有眼前的“真相”才是实况,如果你能觉察到这个“真相”而不跳到相反的状态,这份觉察的本身就能带来秩序。 

    我们必须让脑子完全安静下来。脑子有自己的节奏,它总是喋喋不休地从一个主题跳到另一个主题,从一个念头跳到另一个念头,从某种联想跳到另一种联想,从某种心态跳到另一种心态。它一直被占得满满的。我们对自己头脑里的活动往往是缺乏觉察的,不过你一旦毫无拣择地觉察到其中的活动,凭着那份觉知和留意,就能将喋喋不休的妄念止息下来。试试看,你会发现这其实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脑子必须得到自由、空间以及心理上的宁静。譬如我们现在正在交流,所以必须借助共通的语言来表达意见。但无言的交流就不需要语言了。那时脑子会彻底安静下来,虽然它仍旧有自己的节奏。 

    那么宇宙创生又是什么,什么是万物的开端?我们要探索的是一切生命的源起,而不只是我们自己的生命:譬如深海里的鲸鱼、海豚、小鱼,最小的细胞、大自然、美丽的老虎等等。从最小的细胞到最复杂的人类——包括他所有的发明,他所有的幻觉,他的迷信,他的争执,他的战争,他的傲慢与粗俗,他深切的渴望和沉重的忧郁——这一切事物的源起是什么? 

    冥想便是要揭露这一切事物的源起。但并不意味“你”能追求到它。就在这份空寂、宁静和彻底的祥和之中,有没有一个万物的开端?如果有开端,一定会有结尾。有因,必有果。因果本是宇宙定律,自然法则。因此,有没有一个东西在那里创造出人类以及万物?这一切有没有开端?我们如何才能弄清楚这件事? 

    什么是创造力?这里指的可不是那些画家、诗人或是从大理石中雕出东西来的人的创造力;那些艺术品都只是物质的展现罢了。我要探索的是那个没有展现出来的东西存不存在?就因为它是一个未显现出来的东西,所以它有没有可能是无始无终的?凡是能显现出来的东西都是有始有终的。我们人类就是一种示现,但并不是什么神圣而不可测的东西。我们是经过千万年的演化、成长及发展的产物,而我们终有一天会结束生命。凡是能示现出来的东西一定会毁灭,但是未示现出来的东西,就不受时间限制了。 

    我们现在所说的是,到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