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近代国造舰船志-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口,祈递交‘湄云’大兵轮内交袁生财小儿收入,甬北浮石亭袁托寄”。
    对集邮家而言至为珍贵的清末实寄封里,透露出的是一名“湄云”舰水兵活生生的生活故事。
    信件寄于1894年,和大部分船政军舰的水兵一样,在“湄云”舰上当水兵的收信人袁生财也是浙江宁波人,他的父亲托前往北方的亲友顺利带到了这封信。信中的内容实际是这名水兵父亲的绝笔,老父亲告诉千里之外从军的儿子,自己病入膏肓,来日无多,而家中又难以维持度日,让儿子设法尽快汇银缓解家里的生活难题。
    小水兵拿着这封信辗转反侧,不知道是否能凑到银子汇往家中,也不知他能否再见到父亲。战火连天的岁月里,这名水兵生死不明,而他珍藏的家信在日军俘虏“湄云”后流落到了日本。百年后这些信件重新进入中国人的视线,伴随着这名水兵的故事,原本只是档案里几个文字而已的“湄云”和她的姊妹舰们竟突然生动了起来。
    【注释】
    (1)《船政奏议汇编点校辑》,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46页。
    (2)《清末海军史料》,海洋出版社,1982年版,第176页。
    (3)林庆元:《福建船政局史稿》(增订本),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501页。
    (4)“捕獲砲艦湄雲搭載兵器の部摘載”,录于《陸軍省大日記——明治27、8年“戦役戦利兵器関係書類”》,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档案影印件。林庆元:《福建船政局史稿》(增订本),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89页。
    (5)《船政奏议汇编点校辑》,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49页。
    (6)《船政奏议汇编点校辑》,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51…52页。
    (7)《船政奏议汇编点校辑》,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52…53页。
    (8)《船政奏议汇编点校辑》,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52页。
    (9)《船政奏议汇编点校辑》,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53…54页。
    (10)林庆元:《福建船政局史稿》(增订本),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89页。
    (11)(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海防档·乙》福州船厂上,1957年版,第262…265页。
    (12)(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海防档·乙》福州船厂上,1957年版,第262…265页。
    (13)《船政奏议汇编点校辑》,海潮摄影出版社,2006年版,第53…54页。
    (14)(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海防档·乙》福州船厂上,1957年版,第266页。
    (15)(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海防档·乙》福州船厂上,1957年版,第266页。
    (16)《清末海军史料》,海洋出版社,1982年版,第177页。
    (17)(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海防档·乙》福州船厂上,1957年版,第257页。
    (18)(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海防档·乙》福州船厂上,1957年版,第317页。
    (19)(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海防档·乙》福州船厂上,1957年版,第327页。
    (20)(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海防档·乙》福州船厂上,1957年版,第318页。
    (21)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洋务运动》5,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105…106页。
    (22)(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海防档·乙》福州船厂上,1957年版,第327…328页。
    (23)(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海防档·乙》福州船厂上,1957年版,第401页。
    (24)《船政奏议汇编点校辑》,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162页。
    (25)“筹款修理镇海兵轮片”,《李文忠公全集》,奏稿卷六十六。
    (26)“筹款修理镇海兵轮片”,《李文忠公全集》,奏稿卷六十六。
    (27)《船政奏议汇编点校辑》,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76页。
    (28)《船政奏议汇编点校辑》,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144页。
    (29)《清末海军史料》,海洋出版社,1982年版,第352…353页。
    (30)《孤拔元帅的小水手》,(台湾)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筹备处,2004年版,第20页。
    (31)《福州马尾港图志》,福建省地图出版社,1984年版,第138页。
    (32)“大本営ょり撸涌诘铺ù种盲渭保加凇蛾戃娛〈笕沼洝髦28年10月“27、8年役日記乙”》,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档案影印件。
    (33)《李鸿章全集·电稿》三,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610页。
    闽江八杰——“伏波”级炮舰
    九月的西沙群岛,海风清冽,举目四望是蔚蓝的天、碧蓝的海,一片澄净的世界,令人有置身天外之感。犹如是洒落在这幅天蓝丝缎上的翡翠,一座瑰丽的珊瑚岛衬映在碧波荡漾中格外的美丽脱俗。终日与安静相伴的小岛今天迎来了特殊的客人,岛上的土著海龟们也探头探脑在海边张望。一群身着白色服装,头戴淡黄色草帽的海军军人来到岛上,挥锹下镐,很快,一面黄色绣有青龙的大旗在新竖立的旗杆上升起,一座石碑也牢固地扎根在小岛上:“大清光绪三十三年广东水师提督李准巡阅至此”。岛上的军人在举行仪式,宣告这里是中华神圣的领土,用港湾中同样飘扬着龙旗的军舰的舰名为这座岛礁命名——伏波岛。(1)
    混血“伏波”
    1870年6月12日,船政大臣沈葆桢上奏清廷,报告第三号轮船“福星”舰成功下水,同时提及继“万年清”之后船政的又一艘150马力炮舰已经开工建造,并已为其预先定名“伏波”。(2)
    这艘名字十分威武的新150马力炮舰在船政制造的军舰序列中排列为第四号轮船,以船政五年计划的最初方案,150马力、80马力两种军舰其实都各只是选择一种舰型进行建造。如此,新造的150马力炮舰应当还是沿用第一艘150马力军舰“万年清”的设计方案。但是通过“万年清”造成后开赴天津汇报的实践发现,如果新造的军舰仍然还要用于运输的话,舰身过长、吃水过深将不利于直接驶入内河驳运。于是在第四号轮船开工之前,沈葆桢即提出应就这一问题对设计加以针对性修改调整。
    船政第二代150马力炮舰“伏波”号。
    据此,船政的洋员、学生在第一号轮船“万年清”的基础上进行再设计,创制了新的150马力军舰方案。如果单单从参数看,修改主要是在“万年清”的基础上缩减了军舰的长度,为了不影响载货,舰宽则适当加大。经过这样设计出来的“伏波”舰,似乎可以认为是“万年清”的改进型。然而实际上,新的150马力轮船“伏波”不仅仅是做了尺度的调整,其设计的其他很多方面都与“万年清”有了根本性的区别,属于船政的洋员和中方技术人员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结合“万年清”和“湄云”两级军舰的设计特点而创造出的全新舰型。
    “伏波”舰依旧是全木质炮舰舰型,排水量1258吨,主甲板以下的舰体部分外观上和“万年清”非常相似,舰体全长(不含舰首斜桅)69。6米,水线长60。96米,比“万年清”缩短了将近7米,舰宽则比“万年清”加宽了2米左右,达到11。2米。军舰吃水3。51米,舱深5。28米。(3)作为和“万年清”一样同时还兼顾着运输功能的军舰,“伏波”舰上也设计有货舱。令人称奇的是,这艘尺度比“万年清”小的军舰,货舱的容量居然提升到了560吨,远远超过初造时的“万年清”。载货容量的增加,一方面显然是通过加大舰宽所得以实现,另一方面舰内的其他舱室势必受到了压缩,可以想见舰内的拥挤情形。
    船政五年计划载明最先两艘建造的150马力军舰均采用进口轮机,因而“伏波”舰的动力系统和“万年清”几乎如出一辙,装备了和“万年清”同型号的二汽缸往复式蒸汽机,是当初德克碑、日意格从欧洲进口的两套之一,功率虚数150马力,实数600马力。配套使用两座背靠背安装的进口方形低压燃煤锅炉,单轴单桨推进,设计航速与“万年清”相同,也是10节。
    主甲板之上,“伏波”舰的舱面建筑和武备配置方式,已完全脱离了“万年清”的影子,反而与80马力炮舰“湄云”级军舰非常相似。“伏波”的桅杆从“万年清”的三根减少至类似“湄云”的两根,前后桅上都带有三根横桁,以便张挂风帆。两根桅杆之间,在主甲板中部安排烟囱、风筒、机舱棚以及飞桥建筑。“伏波”舰的飞桥与烟囱、机舱棚建筑和“湄云”级军舰一样都衔接得非常紧凑,另外为了方便倾倒煤渣,在大风筒两侧的舷外各紧贴着一个类似落水管的煤渣集中倾倒口。由于舰内布置了大型货舱,“伏波”舱面上还有几个“湄云”舰上看不到的巨大的货舱盖。
    “伏波”的武备配置形式完全沿用了“湄云”级的设计,即多门按照舷旁列炮法布置在露天甲板两舷的副炮,配合一门口径较大通过换门架式布置法可以转向两舷使用的主炮。稍有区别的是,“伏波”舰比“湄云”多增加了一组设在主甲板前部两舷的副炮。
    包括“伏波”级在内的很多船政军舰广泛装备的一种火炮——法华士后膛炮,由英国制造,又译作瓦瓦苏尔。位于福州马尾的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马江海战纪念馆均有实物陈列。
    “伏波”舰共装备了阿姆斯特朗114磅(口径160mm)前膛炮一门、阿姆斯特朗40磅(口径120mm)前膛炮两门,法华士120mm口径后膛炮四门。(4)其中六门120mm口径火炮分别布置在前桅之前和后桅附近的两舷,船体中部两舷的火力由160mm主炮担当,主炮的安装位置和“湄云”级完全相同,位于飞桥之前的露天主甲板上,军舰的管带可以站在飞桥上直接向下方的主炮位发号施令,监督操作。与单纯采用船旁列炮法布置火炮的“万年清”相比,夹杂使用换门架大炮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虽然一门大口径主炮占据了两门并列船舷左右的火炮炮位,看似因此减少了一门火炮的数量,但是这门大口径火炮可以根据需要转向任意一舷,以一当二,总体的火炮数量实际并无损失,而舷侧得到这门大口径火炮的战力后,火力自然大大加强了。
    “伏波”和“湄云”级都是船政的双桅军舰,烟囱、飞桥的布置又很相像,从外形上要区分这两艘军舰,除了注意二者尺度不同外,最明显的区别特征有两处。一是舰首线型,“湄云”级的舰首笔直入水,“伏波”则和“万年清”一样,是非常美观的飞剪型。其次是后桅杆的细节,“湄云”级军舰后桅只有斜桁,“伏波”由于舰型较大,后桅与前桅一样,都有用于张挂方帆的横桁。
    从现有的照片资料分析,福建船政建造的军舰自第二号轮船“湄云”开始,涂色便不再使用“万年清”那样的法式蓝色涂装,而更改成维多利亚式,即舰体涂刷黑色,在舷墙外壁靠近顶端的位置环绕全舰一周油漆白色装饰线,主甲板上的舱室、飞桥等建筑涂成白色,剩余的桅杆、烟囱等高大建筑则全是黄色。“伏波”舰建成后就沿用了这种涂色方式。有些中西合璧的是,“伏波”的舰首还按照西方传统装饰了舰首像,但具体的表现内容则是一对漂亮的中国式飞龙。
    “伏波”舰的龙骨铺上船台时,新生的船政已经拥有了三艘军舰的制造经验,技术人员、工匠等对这艘样式类似“万年清”和“湄云”的军舰应当如何兴工,都是轻车熟路。加之船政大量的车间厂房当时已经陆续落成,设备条件较初创时改良很多,“伏波”舰的建造速度因之相当快捷,在代总工程师安乐陶监工主持下,只用了六个月的时间就基本竣工。相比最初的“万年清”,施工效率有了飞速提高。
    1870年12月22日,船政照例为“伏波”舰举行隆重的下水仪式,不过船政大臣沈葆桢当天却没有出现。就在“伏波”舰开工后不久,沈葆桢因为父亲去世而再度申请守制,经清廷夺情将守制时间缩短为一百天,期间船政的大小事务皆由提调夏献纶暂时代理,并随时向福州将军、闽浙总督进行通报。
    夏献纶,字筱涛,江西新建人(今江西新建县),监生出身,太平天国战争时代投入左宗棠幕府,和船政早期的几位提调一样,都曾是左宗棠的亲信属下。沈葆桢此次守制时,船政创始时期发挥重要作用的三位提调中,周开锡已经前往陕甘左宗棠军中,吴大廷调往两江,仅剩夏献纶一人还在船政,于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