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谋圣张良-第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决呢?

    他现在感到自己骑虎难下,要废立太子吧,自己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没有几个臣子支持自己,就连张良也坚决反对。就此作罢吧,难道一个至高无上的天子,就如此窝窝囊囊地认输了?

    这一次,他要横下心来,非废长立幼不可,你们都说不行,朕就非如此不可!再反对,朕就要杀你的脑袋,看有多少不怕死的!

    刘邦想,这次一定要先取得两个人的支持,即太子太傅叔孙通和太子少傅张良。

    他先把叔孙通叫来,这叔孙通是个老儒生,典型的书呆子,什么事都按圣贤的教导和先王的遗训办事,决不越雷池一步。刘邦头一个就碰了壁,叔孙通遇水火不进,态度十分坚决地反对废长立幼。最后,君臣之间已经到了没有回旋的余地了。君王执意要废长立幼,太子太傅又坚决反对不肯让步,没想到叙孙通最后竟然对皇上毫不含糊地说:

    “如果皇上执意要废长立幼,臣就死在你的面前,以死相谏!”

    刘邦相信这个迂夫子是一定说得出来做得出来的。算了,算了!不废就算了,你老先生千万死不得,你死了我刘邦还得留下千古骂名。当初对儒生随口说了几句粗话,取下他们的帽子来拉过一次屎,闹得天下闻名,背了一个不敬读书人的骂名,到现在都还没有洗清!

    叔孙通退下了,他无可奈何地叹息了一声,皇帝也不是想干啥就干啥,想杀人就杀人的,难啊!

    他决定找张良谈谈,回京后听说他病了,还未曾和他见过面,出征期间,他辅佐太子留守京都,朝中相安无事,功不可没,还应当好好感谢他呢!加上他还想打听一下,在他出征期间,朝中还发生过些什么事情。

    箭伤未愈,心情抑郁,住在宫中实在烦闷,人都是这样,很多时候都需要无监视的孤独和自由。如果一个人,每时每刻都有目光监护着你,从孩子到皇上,也会感到极度的不自在!

    刘邦吩咐备一辆便车,微服私访,轻装简从悄悄从后门出宫。打北门出长安城,向东北方向逶迤前行,在骊山西麓的一座丛林掩映的小山头,有一座宁静简朴的庄园,叫“黄石山庄”,这便是从栎阳迁都长安后张良的新居。

    这是他选定的终老之地。

    刘邦今天身着平民衣衫,头顶系着一块方巾,去掉了那一身辉煌神圣的帝王包装,看起来象一个极为普通的山居老者。车在山下林子里停住了,他只让一个随从扶他从小路上山。连何肩也没有发觉,便悄悄绕到屋后的丛林中,到此连随从也撇下了。他独自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难以言说的惬意和清幽。即使寻不到张良,他独自在这里静静地呆上几日,身上的百病和心中的烦忧,都会无影无踪,消退干净。

    这个张良好福气哟!他怎能理解朕的烦忧?

    他清楚地听见山泉的喧声,转过一段蛇行般的小径,来到一座山前。只见三股飞泉从崖口跌落下来,在半崖的一块突出的峭石上摔得粉碎,化成散珠碎玉,洒落在山崖脚下的一泓清泉中,使清澈见底的泉水,永无休止地荡起无尽的涟漪。

    水底,是一颗颗光洁的五彩石,大大小小象宝石镶嵌的一幅美丽的图画。

    在泉水的中央立着那一块状如人形的从谷城山下搬来的黄石。

    刘邦知道不管几度迁居,洛阳——栎阳——长安,他隐居的山庄,都必定有山林、清泉和黄石,这是张子房心灵供奉的一块圣地。

    他突然领悟到,人生当适时而进适时而退。不知进的人生太暗淡,不知退的人生太困窘。但是帝王人生是只能进不能退的人生,因为他后退一步,就是万劫不复的深渊。刘邦明知他多么需要这种宁静淡泊,然而却又分明不能够和不允许,这正是他的烦恼和痛苦之所在啊!

    他独自在泉边坐了下来,此刻他暂时忘却了此行的目的,他连张良也不想见了,他真愿意独自坐在这里,没有人来打扰,就这样坐下去,一直坐到地老天荒。可笑的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士的帝王,却连这样一方净土也不能拥有。

    “先生何许人也?到这偏僻的山庄来寻找什么?”

    他的身后,一个声音在低声问道。他仍然背对着回答道:“一个想摆脱烦恼的人,到这偏僻的山庄来寻找偏僻。”

    说完他才缓缓地回转身来。

    “啊,陛下!”

    “子房!”

    两双手紧紧地抓在一起,这是故友的相知,忘却了君臣大礼,也不需要那么繁琐的君臣之礼。

    “陛下的箭伤好些了吗?”

    “快要痊愈了,子房的病,是前些日子辅佐太子留守劳累所致吧?”

    “倒也不妨,好在陛下东征期间,京都还算平安。”

    “真的就那么平安?”

    刘邦回到长安以后,总感觉到前些日子,似乎发生过什么事情,令人扑朔迷离,难以分辨。总想找到一个人明明白白告诉他,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但却难以找到。

    本来张良是有这个能力和这个责任把这个谜底揭开的,但是话到口边他又犹豫了。

    在废立太子事端初起的时候,张良就为自己立下了一条准则,皇家骨肉之争不可介入。

    如废立之争,虽然暗中进行得很激烈,但始终还未曾捅破,还未曾表面化和白热化。如果他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讲清楚了,刘邦内心潜藏已久的隐忧,就将变得公开化和激烈化。皇上一定会为之震怒,一定会乘机废长立幼,这不反而帮了倒忙么?

    他想:人世间许多复杂的事情,可以悄悄化解,但也有许多复杂的事也会变得更复杂,直到难以收拾。

    他不愿看见自己耗费了巨大的心血和才智帮助刘邦建立起来的汉王朝,又象秦始皇死后那样,让阴谋和残杀把自己毁于一旦。何况天下需要休生养息。

    他相信时间的力量,可以消溶坚冰,也可以创造奇迹。还是不说为妙。

    他决定还是尽量弥合皇家的创伤,愿这种积怨能悄悄地散去。当然,他也清醒地看到,掩盖得再巧妙,也只能在刘邦在位的时候。因此皇上的寿缘愈长,愈能使汉室江山长治久安,一旦刘邦驾崩,吕后临朝,就不知道后果如何了!

    他不敢想也不愿想这些,他也知道自己无能为力了。

    于是他安慰皇上说:“不管陛下回京后听到些什么流言蜚语,都别在意。虽然事出有因,但却查无实据,反正没有出什么事就算了吧!”

    刘邦直言不讳地说:“子房,我知道你一片苦心,但你用不着隐瞒,我风闻皇后想控制太子,借我将兵在外又身受箭伤的时机兴风作浪。要不是子房机智应变,卧床扶持太子,后果不堪设想呀!子房,你又何必死死瞒着我呢?正因为如此,我已痛下决心,一定要废长立幼,望子房不要再阻拦我!也许我已经来不及了!”

    事情已经挑明,话已经说到了这种程度,张良仍然平心静气地说:

    “不是想隐瞒陛下,的确在陛下离京期间,发生过一些事情。然而我要告诉陛下的是,正是在这些错综复杂的事情中,我才发现太子有他可爱之处。恕我斗胆地说一句,陛下对太子的误解太深了!”

    刘邦觉得有些吃惊:“你真的这么认为?”

    张良情辞恳切地告诉刘邦,太子就是太子,不必非要把他和什么人联系在一起。而且通过他的观察,发现正是太子刘盈的心地善良,才不容易盲目附和,才不下手害人,这样的太子又有什么不好呢?他半开玩笑地说:

    “听说在逃离彭城的途中,楚军追赶甚急,皇上三次把他和鲁阳公主推下车去,结果都没有推得掉,看来如今是更难以推掉了!哈哈……”

    刘邦苦笑:“要不是夏侯婴三次救起他兄妹俩,又没有今天这回事了!”

    “这就叫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嘛!”

    后来,刘邦的创伤渐渐好转,他的精神也一天天好起来,但是太子的废立问题仍然耿耿于怀,他始终不死这个心,他总想在自己告别人世之前,对年轻的戚夫人和年幼的如意有一个令人放心的稳妥安排,这已经成为日夜困扰他的一个大问题了。

    他决定大宴群臣,为平息黥布的叛乱作一个了结。

    这天夜里,未央宫灯火辉煌,五色彩灯和一排排巨大的红烛,照得这座宏伟气派的宫殿如同白昼,乐工们身穿着色彩艳丽的袍服,头上戴冠,席地而坐。有的吹着由几根长短不同的竹管排列而成的排萧,声音如凤鸣般美妙。有的摇着鼗鼓,这是一种极小的鼓,中间穿有一只小柄,手执小柄左右转动,用两侧耳绳上的小球将鼓敲响。有的吹着类似竹笛的管乐叫篪,有的吹着灯类似笙的二十三管的竿,它常与琴瑟配奏。在乐工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琴,当时的琴长四尺五寸,有七根弦。

    今夜乐工中一位最引人注目的一位弹琴的女子,就是经常为刘邦侍奏的石奋的姐姐,她因为琴弹得特别好,被皇上召入宫中封为石美人。近年来,从皇上到大臣都十分喜欢听琴,尤其爱听石美人那令人销魂的演奏。

    琴声悠扬,飘荡在未央宫的崇楼殿宇间。

    在动人的乐曲声中,宫娃们一队队上场翩翩起舞。

    首先上场的是矫健的建鼓舞,这种舞蹈是从巴渝之地传来的,场中竖着一面穿插在立柱中的鼓,两位舞女头戴高冠,身着短孺,双袖略长,穿着裤脚下端宽肥的管裤。这两位舞女双手各执一槌,在乐曲中扭身跨步,边舞边节奏整齐地敲击着鼓面。只见她俩双腿臂开,腰带飞动,矫健奋发,刚强有力,使人振奋不已。

    然后上场的是长袖舞,也叫做翘袖折腰舞。一位体态轻盈、婀娜多姿的美女上场,她头顶束着高高的发髻,两条长长的帛袖,随着旋转的体态翩翩飞动。袅袅细腰如弱柳临风摇曳,飘逸俊秀似仙女从天而降。轻歌曼舞中,这位美人一展清亮的歌喉引吭高歌,歌声哀婉动人。双眼含情凝泪、顾盼生辉。这时朝臣们才发现,这位天仙般的舞女,就是皇上最为宠幸的戚夫人。长袖舞是她最拿手的绝技,能得以亲眼目睹她的表演,是当时人间最美的艺术享受。

    最受欢迎的踏鼓舞上场了。这也是一种女子独舞,舞的装饰基本上与长袖舞相似。长袖舞是双臂和腰上的功夫,而踏鼓舞却是双脚的功夫,类似踢踏舞,不过更难的是要用脚敲击地上置放的那面鼓。这鼓用兽皮作外壳,内装谷糠,舞女或在其上,或在其侧围着鼓起舞,有节奏地用各种方式将鼓面或鼓身击响。舞开始后,脚击鼓点的节奏变幻无常,愈来愈快,令人眼花缭乱。特别舞女双脚令人叫绝的跳跃和击鼓,赢得了一遍赞赏和惊叹。

    等到旋转得令人眼花纷乱的舞女,突然一动不动地凝立在鼓面上,群臣中突然爆发出喝彩和惊叹,原来依然是戚夫人!

    这些精彩的乐舞,将近来笼罩宫廷压抑不安的气氛为之一扫,群臣开怀畅饮,连深居简出的留侯张良也从城外赶来了。

    刘邦好久都没有这么开心了,当他把目光投向太子时,他突然愣住了。

    他看见太子的身后,坐着四位须发银白的老人,一个个精神矍铄,目光如炬,气度不凡,神采奕奕。

    朝中从未见过这么些人,他们是谁?

    四位老人看见皇上在惊愕地注视他们,便一起站立起来对皇上拱手敬礼。

    刘邦退入后殿,派人去请四位老人来见,顷刻他们便前来拜见皇上。赐座后皇上问道:

    “请问四位老先生尊姓大名?”

    “臣绮里季。”

    “臣东辕公。”

    “臣夏黄公。”

    “臣角里先生。”

    刘邦大惊,不觉站了起来:“啊!四位老先生便是天下闻名的贤者商山四皓么?”

    四位老人齐声回答道:“臣等正是!”

    刘邦惊讶地说:“朕仰慕四位老先生年高德劭,为当今天下贤者。当年天下初定,朕思贤如渴,希望能请到四位老先生,辅佐朕治理天下。可是多次派人察访,都音讯杳无。后来才听说四位老先生逃到商山隐居起来了。这究竟是为什么?更令朕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既然四位高士不愿在朝为官,为什么今天又心甘情愿地跟随在太子之后呢?”

    四位老人相互望了望,觉得有些话不便在当今天子面前明言,一时之间不知道说什么好?

    刘邦觉得有些奇怪:“这有什么不好说的呢?请直言相告。”

    “好吧,让我来说吧!”其中一位开口道:“从前我们听到陛下不少的传说……”

    “什么传说呢?”刘邦满有兴趣地问道。

    “是说陛下看不起读书人,对他们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