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根据中央的精神指示,省委下达的文件,我前几天专门去公社里参加学习,全国都要求实行包产到户的家庭。。。。。。联。。。。。。,什么来着。。。。。。”万财实在是说不清楚那个什么专业名称,好几次了总也说不上来。
“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赵水松赵老师笑着补充道。
“是的,家庭。。。。。。承包制,说白了就是分田到户,把队里的田地统一丈量,分成上、下两个等级,好坏搭配分给各家各户,然后按人口分田地,至于具体哪家分哪块田地,抓阄决定。。。。。。”
“抓个屁阄,好端端的集体的田地,搞什么分家,那不是跟毛主席对着干?集体干活,哪一点不好了,又不是没吃没喝的?”万财不用看也知道是谁,只见老森林激动地站起来扯着脖子嚷嚷道。
“分了就是好,各搞各的,各家有田地了,自己奔去,不养闲人了”角落里那个老地主又活跃起来了,他是见了田地比命都重要的人,一辈子就跟田地给杠上了。
“是的,分田地好,分了后各显本事,再也不用挨饿了”那个最落后的赵火青,这次也积极起来,他关键可能是饿怕了,因为他肚子大,队里分粮食那会,他老吃不饱,经常青黄不接,到处找人家借粮的。
“你个婊子娘戳的,田地分了,集体没有了,大家伙心都散了,各顾各的了,那跟过去有什么区别,毛主席领导我们翻了身,好不容易搞的社会主义事业,现在怎么又回到原来了,你们是不是都忘了本?”老森林依然不依不饶,越发愤慨了。
“现在都什么年代了?还提什么毛主席?广州那边早已是开放了,人家早已穿上喇叭裤了,那还像你这样,腰里吊根带子啊”这个克启是个老刺头,经常跟老森林对嘴皮子的,这次依然是对上了火药。
。。。。。。
。。。。。。
“算了,大家也别吵了,这次是中央的政策,搞也得搞,不搞也得搞,全国各个地方都已经搞完了,有很多地方都搞得不错,我这次是专门学习了的,很多人家都致富了,还有些人家除了完成田地上的活以外,还外出搞些副业,时间自由很多,不用我们一样,每天还要大钟集体上工下工的。”
“大家举手表决,通过以后,就开始抓阄,然后分工去量田地”万财不容反对的说,他知道,这次是动真格的,吵来吵去都没有用,上面早就说好了的。
“我同意。。。。。。”
“我同意。。。。。。”
。。。。。。
照样是齐刷刷一片手的森林,唯独是老森林没举手,气鼓鼓的坐在那。
“好,少数服从多数,通过,散会,队委会干部留下来去丈量田地”万财说完,就奔老森林过来,说是全体都同意了,僵到底也没有好处,而且是中央的统一的精神,不能违背。
“是不是担心分田到户,劳力不够。。。。。。”万财似乎看穿了老森林的心思,试探性的问道?”
“我们家两个老家伙,又没有后人,现在身体不如以前了,你们搞这分田到户后,我们怎么办,又不能干活,那不是眼睁睁的看着你们忙活,我们荒着田地?”老森林说的也是实情了,这时候已经将近80了,老伴也差不多,而且又是个裹过脚的三寸金莲,又没有儿女后人,你说他不急么?
“不会的,你的困难大家是知道的,实在干不了忙不赢,我来帮你家干,怎么样,办法总是有的,总不不能叫你饿着吧”万财终于知道了老森林的顾虑,忙拍着胸脯说,
“我在队里搞了这么多年,你又不是不了解我的为人,我是说到做到的,你只管放心,我家几个儿子,都是壮劳力,可以过来帮你的”
就这样,好说歹说,总算把老森林给安慰住了。于是就跟着大家伙一起去分田分地去了。
说到分田地,也就是把村里所有的水田和旱地统计起来,分成好、差两个等级,然后按各个家庭的人口数搭配分配,遇到大块田的,就垒砌田埂隔开,各家自主耕种。至于生产队里原来的那些农具啊、牲畜啊,不够一户一件的,就几家公用,轮流保管、放养。至于种子、化肥、农药那些,都是各家各户自己去公社里去买,好像大队供销社里也有的,技术上,当然有恢柏支持,比如把三季稻改成两季稻啦,还有引进杂交水稻啦,怎么培育秧苗,怎么除草、怎么打药,还有水的灌溉管理,什么时候进水,什么时候放水,等等这些都是有规定的,也需要摸索。
但老蔡偏偏是不吃这一套了,比如先说说割谷子那个环节,人家割谷子,都是左手一抓5、6棵稻禾,右手一镰刀下去,干净利落,一会就割了一大片,老蔡则不然,他怕把手割破了,小心翼翼的,每次一棵一棵的来,频率也很慢,特别是玉桂,一起开始的,不一会,玉桂就一路往前不见了踪影,一回头,那个老蔡还在原来的那个巴掌大的地方打转,气的玉桂是直跺脚,就连蔡书舟这小子,割谷子的时候都比老蔡都快,不过,经常割到手指头的,玉桂就撕下一块碎布片跟蔡书舟包扎了,也就没事了。
由于老蔡的不专业,以及过分的小心,分田到户以后,每到农忙时节,蔡书舟印象里,自己家里总是最后,因为人手不够,还有就是老蔡压根儿就不会种庄稼,所以总是人家都早已插完秧了,而老蔡这边还在犁田、耙田,总是慢人家半拍。毕竟老蔡一辈子也没种过庄稼,特别是赶牛犁田、耙田这活,实在不是老蔡的强项,特别是赶牲口,那可不是好玩的,因为老牛有时候是不很听话的,特别是好几家共一头水牛,等人家搞完轮到老蔡家的时候,这个老水牛已经累得实在是不行了,所以会经常罢工。
最大的问题是老蔡的顽固,老蔡原来那会,学习的是“土、肥、水、种、密、保、管、工”农业八字宪法,一辈子当个宝贝,来指导农业生产。用土话讲,就是“深耕密植”,所以,犁田的时候,他老人家用尽全身的劲,压着那犁把,那老牛经过好几家的轮番劳作,再加上老蔡的“深耕”的理念,把个铁犁压的深深的,老水牛当然是拉不动了,所以老牛一罢工,进度就很慢。玉桂有时候,急的不行,就推开老蔡,自己就干上了这赶牛犁田的活,以至于被赵家湾的人传为笑谈,说是蔡家出了个女把式,什么都能干,也是暗中贬低老蔡的意思了。
老蔡这边双抢的时候,有时实在赶不上季节了,史家庄那边外婆就会派家里大一点的主劳力的姨妈舅舅们过来帮忙,主要是割谷插秧什么的,但老蔡的耙田老是赶不上插秧的进度,而且,他又特别认真和小心,只要稍微有一个小石子,他都会从水田里抠出来,埋在田埂里,搞得帮忙的姨妈舅舅他们有时只好自己动手,拿起锄头挖起田来,用脚踩匀了,然后再插上一块秧苗。还有就是这样很是急人,特别是把个玉桂急得没办法,气的大骂老蔡臭死无用的“书呆子”。。。。。。
还有就是插秧了,老蔡家插秧的时候,基本上老蔡是不上阵的,因为老蔡一直忙着犁田,耙田,有时候,偶尔进度快了一点,老蔡也会过来插秧,但是插秧,他是讲究“密植”的,他插秧的时候,每颗秧苗挨得近近的,也就是秧距很短,说是农业八字宪法里讲的,毛主席号召的,玉桂看到以后,经常又跑过来从中间抽掉一些秧苗,说是现在是杂交水稻,要“稀值”,因为杂交水稻禾杆比较粗,必须要有一定的间距,可老蔡就是个死脑筋,说是毛主席说的,错不了,没办法的事。
11 烂鼻子的老水牛
田地总算是分下来了,老蔡一家总共6口人,分了6个人口的水田和旱地,一共是三亩多水田,每个人口不到六分田,一年两季,分成早季稻和二季稻,一般是二季稻才种杂交水稻的,可能是跟温度有关系吧,早季稻产量比较低,只有二季稻的杂交水稻产量高,所以一年下来,稻谷肯定是够吃的了,有时候还有多的,经常借给别人渡难关。也许是老天照顾,每到禾苗泛青的时候,大家都要评论哪家的禾苗长势较旺盛,老蔡家的禾苗总是长势很好,青幽幽、绿油油的一片,禾杆又粗又直,让别人羡慕不已,人家问起来的时候,老蔡这个时候总会得意的咧着嘴笑,说是有什么秘诀的,在家里就跟玉桂说,还是深耕密植好什么的,玉桂说放屁,那是老天有眼,土地爷照顾的等等。
水稻的丰收,当然那头老水牛也是功不可没的了。说起这头老水牛,蔡书舟是有着很深的感情的,几乎是一路陪着蔡书舟走过了小学的时光,后来也好像陪蔡书舟的小弟弟蔡书艇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的。
这头老水牛当初是六家共在一起的,当时分牲口的时候,队里的牲口不是很多,而这头黑色的老水牛嘛,当时正值壮年,宽宽的牛背,黑黑的牛毛,壮壮的身体,特别是那一对弯弯的牛角,和一双灵性的眼睛,蔡书舟很是喜欢。每到春夏两季,别人家用完牲口,轮到老蔡家的时候,蔡书舟先要把老牛牵到门口那港汊的深水凼里,认认真真、仔仔细细的跟它洗个澡,然后仔细的查看那牛的身体,有时看到那些深深的鞭痕,和被牛虻咬的伤口时,蔡书舟总是伤心和痛恨不已,会大骂那些不顾牲口死活,虐待老牛的人家,特别是那个万财的大儿子,叫做赵火安的家伙,向来是不管牲口的死活,也不好好饲养,都给老水牛吃最差的草料,这还不说,还有更恶毒的,有一次把那个系牛鼻子的专用绳子给弄丢了,临时弄了一根烂布条给系上,没多久,他妈的就把那个牛鼻子给烂掉了,成了一个岔鼻子的老水牛了,没有鼻孔穿绳子,后来就只好用绳子绑在头上牵着,不好使唤,很是不方便。
至于放牛的故事,那更不用说了,那个时候蔡书舟正好是懵懂期,南方的农村里有一些家禽家畜,但是属牛块头最大了,其中,水牛算是比较温顺和通人性的,特别是像蔡书舟这样的不是为了放牛而放牛的放牛娃,老牛是领情的,特别是在像赵家湾这样既有山,又有水,还有山地水田这样的地方,放牛还是很方便的,每天一大清早,蔡书舟就牵着大水牛,沐浴着清晨的雾霭,沿着门前的港汊一路悠闲地放牛。特别是夏天的清晨,港汊边那青翠欲滴的青草,还沾着露水,是最受老牛喜欢的美美的早餐了。一直看到老牛的肚子鼓鼓的,眼神亮亮的,蔡书舟就知道老牛吃饱了,然后,就拍几下老牛的大腿,老牛就会很温顺的跪下来,自己就爬上牛背,骑着老牛慢悠悠的往回赶了,高兴的时候,还会一路上哼上几句,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暮归的老牛是我同伴
蓝天配朵夕阳在胸膛
缤纷的云彩是晚霞的衣裳
荷把锄头在肩上
牧童的歌声在荡漾
喔喔喔喔他们唱
还有一支短笛隐约在吹响
笑意写在脸上
哼一曲乡居小唱
任思绪在晚风中飞扬
多少落寞惆怅
都随晚风飘散
遗忘在乡间的小路上。。。。。。”
差不多一首歌哼完的时候,老蔡就已经拿着牛鞍啊什么的那些耕田的农具,等在门口了,蔡书舟就把老牛交给老蔡,就慌忙去屋里吃饭,上学去了。
至于老水牛的故事,应该还有很多,比如关于牛虻的故事,给牛喂盐水稀饭的故事,关于给牛治病的故事,还有后来蔡书舟弟弟蔡书艇跟老水牛之间的不解之缘,还有后来老牛的衰老,死亡的事情,这里就不费太多的文字了,总之,蔡书舟跟这头老水牛,相处了大概有三四年的光阴,后来蔡书舟考上镇里的重点中学,驻外住读去了,跟老水牛就没什么接触了,以后就是蔡书艇跟那老水牛的故事了的。
12 老蔡的生意经
说着蔡书舟的童年和初小,还有那老水牛,但不得不说说老蔡了。这个章节虽然是属于蔡书舟的,但老蔡的故事毕竟没有完结,很多是与蔡书舟绞在一起的。比如老蔡前几年70年代末被迫搁下了教书,一直在外面晃悠,断断续续当了几个月的矿工,什么铁矿,什么硅灰石矿,都搞了几个月,但最后都由于受了伤,不是闪了腰,就是伤了腿,最终都没有坚持下来,也就高不成低不就,一事无成,集体也不想干,又不能出远门,毕竟还有四个小孩,玉桂也要生产队里上工挣工分,勉强养家糊口艰难度日子,直到这边搞了分田到户后,老蔡才总算找到了一些门路,做起了小生意。
其实,应该来说,原来这里是有一些副业的,毕竟在山边,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嘛,老蔡所住的这一片大山里,虽然特色不是很明显,但还是有一些杉树、松树、竹子之类的,当然也有一些草药,还有一些野生动物,但在集体的时候,那些东西都是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