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诸葛亮传-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手机访问 m。
………
¤╭⌒╮ ╭⌒╮欢迎光临       
 ╱◥██◣ ╭╭ ⌒         
︱田︱田田| ╰……  
     ╬╬╬╬╬╬╬╬╬╬╬╬╬╬╬版 权 归 原 作 者
                   整理 
附:【】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诸葛亮传》作者:李元悌
内容简介
诸葛亮,字孔明,公元181年出生于徐州琅琊郡阳都县(今山东省沂南县)。他的先祖诸葛丰在汉元帝时曾任司隶校尉,诸葛家族在当地属于名门望族。
  诸葛亮的父亲诸葛□任太山郡丞,但在诸葛亮八岁时就过世了。诸葛亮和他的哥哥诸葛瑾、弟弟诸葛均以及两个姐姐从此都靠他的叔父诸葛玄抚养成人。
  诸葛亮的幼年时期,正是东汉王朝极度腐败、民不聊生的时候,并且自然灾害不断发生。人们饥寒交迫,走投无路,终于在公元184年爆发了黄巾农民大起义。
  诸葛亮九岁时,西凉豪强董卓带兵进京废掉少帝,另立献帝,控制了东汉政权。野心勃勃的其他豪强借口讨伐董卓纷纷起兵,从此开始了豪强割据、军阀混战的大乱时期。
  诸葛亮13岁时,曹操攻打当时占据徐州的陶谦,使诸葛亮的家乡面临毁灭之灾。为了躲避战乱,诸葛玄带领诸葛亮、诸葛均和诸葛亮的两个姐姐辗转半个中国,到襄阳投靠荆州牧刘表。诸葛亮到襄阳后开始住在城内,在城南的学业堂里读书。17岁时,他的叔父诸葛玄去世了,他就在城西的隆中山定居下来。
  少年的诸葛亮离乡背井,不仅亲眼目睹,而且亲身经受了混乱时代的灾难,渴望安定,渴望统一,决心为消灭豪强、重建统一的国家而奋斗。为此,他在隆中生活时博览群书、广交士林,密切关注国家的局势;他自比管仲、乐毅,立志为重建强大的国家做出贡献。
  当时,襄阳是荆州的首府。荆州管辖南阳、南郡、江夏等七个郡,辖区相当于现在的湖北省、湖南省、河南省的南部和广东、广西的一部分,因而襄阳几乎成了当时南部半个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士民富庶,文化教育也很发达。同时,襄阳还是联络南北的重要驿道,勾通东西的汉水也在这里汇集交叉,襄阳成了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因而也就成了信息的中心,容易了解到天下大事。
  由于中原处处战火,一片焦土,那里的缙绅、士人纷纷逃到襄阳避难,一时,襄阳文人荟萃,集中了各地的俊杰。僻静的隆中山庄与襄阳近在咫尺、息息相通,这些有利条件为诸葛亮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客观环境。
  诸葛亮的叔叔诸葛玄和荆州牧刘表是故交,他们一家来到襄阳后,受到刘表的特殊照顾,很快和当地的名门建立起密切关系。诸葛亮的姐姐嫁给了襄阳德高望重的大名士庞德公的儿子庞山民;号称凤雏的庞统是庞德公的侄子;诸葛亮的另一个姐姐嫁给了蒯祺,蒯祺是襄阳大豪族蒯氏的一员;诸葛亮的妻子是沔南名士黄承彦的女儿,他的岳母和刘表的妻子是亲姐妹;当时统管荆州军马的蔡瑁是诸葛亮妻子的亲舅父;颖川司马徽、徐元直、汝南孟公威、博陵崔州平等和诸葛亮都是最要好的朋友。诸葛亮的这些社会关系,无疑对他各种知识的获得起了重要作用。 


诸葛亮生平    

诸葛亮,字孔明,公元181年出生于徐州琅琊郡阳都县(今山东省沂南县)。他的先祖诸葛丰在汉元帝时曾任司隶校尉,诸葛家族在当地属于名门望族。

诸葛亮的父亲诸葛□任太山郡丞,但在诸葛亮八岁时就过世了。诸葛亮和他的哥哥诸葛瑾、弟弟诸葛均以及两个姐姐从此都靠他的叔父诸葛玄抚养成人。

诸葛亮的幼年时期,正是东汉王朝极度腐败、民不聊生的时候,并且自然灾害不断发生。人们饥寒交迫,走投无路,终于在公元184年爆发了黄巾农民大起义。

诸葛亮九岁时,西凉豪强董卓带兵进京废掉少帝,另立献帝,控制了东汉政权。野心勃勃的其他豪强借口讨伐董卓纷纷起兵,从此开始了豪强割据、军阀混战的大乱时期。

诸葛亮13岁时,曹操攻打当时占据徐州的陶谦,使诸葛亮的家乡面临毁灭之灾。为了躲避战乱,诸葛玄带领诸葛亮、诸葛均和诸葛亮的两个姐姐辗转半个中国,到襄阳投靠荆州牧刘表。诸葛亮到襄阳后开始住在城内,在城南的学业堂里读书。17岁时,他的叔父诸葛玄去世了,他就在城西的隆中山定居下来。

少年的诸葛亮离乡背井,不仅亲眼目睹,而且亲身经受了混乱时代的灾难,渴望安定,渴望统一,决心为消灭豪强、重建统一的国家而奋斗。为此,他在隆中生活时博览群书、广交士林,密切关注国家的局势;他自比管仲、乐毅,立志为重建强大的国家做出贡献。

当时,襄阳是荆州的首府。荆州管辖南阳、南郡、江夏等七个郡,辖区相当于现在的湖北省、湖南省、河南省的南部和广东、广西的一部分,因而襄阳几乎成了当时南部半个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士民富庶,文化教育也很发达。同时,襄阳还是联络南北的重要驿道,勾通东西的汉水也在这里汇集交叉,襄阳成了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因而也就成了信息的中心,容易了解到天下大事。

由于中原处处战火,一片焦土,那里的缙绅、士人纷纷逃到襄阳避难,一时,襄阳文人荟萃,集中了各地的俊杰。僻静的隆中山庄与襄阳近在咫尺、息息相通,这些有利条件为诸葛亮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客观环境。

诸葛亮的叔叔诸葛玄和荆州牧刘表是故交,他们一家来到襄阳后,受到刘表的特殊照顾,很快和当地的名门建立起密切关系。诸葛亮的姐姐嫁给了襄阳德高望重的大名士庞德公的儿子庞山民;号称凤雏的庞统是庞德公的侄子;诸葛亮的另一个姐姐嫁给了蒯祺,蒯祺是襄阳大豪族蒯氏的一员;诸葛亮的妻子是沔南名士黄承彦的女儿,他的岳母和刘表的妻子是亲姐妹;当时统管荆州军马的蔡瑁是诸葛亮妻子的亲舅父;颖川司马徽、徐元直、汝南孟公威、博陵崔州平等和诸葛亮都是最要好的朋友。诸葛亮的这些社会关系,无疑对他各种知识的获得起了重要作用。

得天独厚的客观环境孕育了有逸群之才、英霸之气的诸葛亮,经过他自己的刻苦努力,很快具备了将相之才,被人们誉为“卧龙”。公元207年,身处厄境而壮心不已的刘备三次到隆中来拜请诸葛亮,向他请教统一天下的计策,邀请诸葛亮出山帮他完成统一大业。诸葛亮从政治、军事、地理、人事等方面精辟地分析了国家的形势,建议刘备先占领荆州、益州为根据地,与西南少数民族搞好关系,和占据长江下游的孙权结成联盟,共同对抗已经统一北方、力量雄厚的曹操;内修政理,积蓄力量,等待有利时机,到时从荆州和汉中两面夹击中原,以实现统一国家、重振汉室的目的。这就是著名的隆中对。此后的历史证明,这是一个具有远见卓识的正确的策略。

诸葛亮自从公元207年接受刘备的邀请,登上政治舞台以后,就再也没有回过隆中故居。公元208年, 曹操率兵攻打荆州, 诸葛亮随刘备败走夏口今汉口), 在败军之际、危难之间,诸葛亮挺身出使东吴,缔结孙、刘联盟,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使刘备占领了荆州四郡。公元221年,蜀汉帝国建成,诸葛亮担任丞相。刘备死后,诸葛亮总统国事,他厉行法治,结好孙权,南征北战,直至公元234年病死于北伐前线五丈原军中,享年54岁。

诸葛亮虽然没能实现统一国家的夙愿,但通过不懈的努力,为我国西南地区的开发和国家统一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他的聪明才智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一直受到人们的尊敬和推崇,给后世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第一章 少年才子    

诸葛亮踏进了设在襄阳城南二里、岘山脚下的学业堂。他望着这个依山傍水、绿树成荫、环境幽雅的学堂,认定是个十分适宜读书的好地方,便暗暗下定决心,要成为学堂里最出类拔萃的学生。

寒窗苦读的生活开始了。每天清晨,雄鸡报晓后,诸葛亮便叫醒弟弟诸葛均,一同到岘山上去学习。这很快被细心的老师黄承彦知道了,他感到这是个温故而知新的好方法,便号召学生们向诸葛亮兄弟俩学习,并把晨读作为学业堂的一项制度规定下来。从此,学风为之一新,人们每天老远就能听到从岘山顶上传来的朗朗的读书声。

不久,黄承彦又发现诸葛亮是个天资很高的学生。

他读书的方法很特殊,不像一般的学生那样死记硬背,而是观其大略,记其精粹,有过目不忘的能力。如要吟诗作赋,命题一出,诸葛亮便能即席而起,信口而出,并且文简意明,高雅隽永,字字句句都能表明他是一个文思敏捷、才华横溢的翩翩少年。

更使黄承彦惊异的是,这个平日沉默寡言、喜怒从不外露的诸葛亮,竟不顾刘表独尊儒术的三令五申,在夜深人静之时,如饥似渴地攻读诸子百家的著作。

黄承彦打心眼里喜欢上了这个不同凡响的学生。

年考就要来临。诸葛亮突然向黄承彦提出要参加最高年级考试的要求,黄承彦居然答应了他。消息传出后,立即轰动了整个学业堂。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议论,有人说他狂妄,有人挖苦他想出风头,有人指责他目中无人,他们都等着要看诸葛亮的笑话。

诸葛亮对这一切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年考那天,他沉着冷静地走进考场,接过考卷便一挥而就。他那旁若无人的神情、稳操胜券的气度,表明他早已成竹在胸。

考试揭晓,诸葛亮竟以最优异的成绩名列前茅。

这事很快传到了刘表那里。他派人来到学业堂,给诸葛亮和黄承彦下了一道大红请柬。原来,刘表要聚会荆州名流, 专门为他们师生摆下了“才子宴”。

诸葛亮感到受宠若惊。

第二天,他高高兴兴地去邀黄承彦老师一同前往赴宴, 走到窗下, 见老师正在与他非常崇敬的伯父庞德公边说话边下棋, 诸葛亮便伫立在外等候。只听庞德公说:“我看刘表这个人真是越来越华而不实诸葛亮吓了一大跳。又听黄承彦老师说:“庞公之言是也。眼下正值国家多事之秋,天下已被弄得四分五裂,比战国时期还要乱,可刘表如今拥兵数十万,有地数千里, 却不思进取, 一统华夏,还要摆什么‘才子宴’, 让人为他歌功颂德!由此看来,他是个沽名钩誉、好大喜功、昏暗庸俗的小人。长此以往,只怕荆州不久便属他人所有了!”

诸葛亮一向崇敬刘表,闻这一席话惊讶不已。眼见为实,耳听为虚。经过反复的思想斗争,他迅速地离开老师窗下,匆匆赴宴去了。

果然,刘表并未把这个才子放在眼里,在座的社会名流、达官显贵也都没把诸葛亮当成一回事,他们争先恐后地为刘表歌功颂德。那些俗不可耐的吹捧和丑态百出的阿谀谗媚,使诸葛亮如坐针毡。

高高在上的刘表得意洋洋,这时他忽然想起了为自己充当钓饵的布衣小子诸葛亮,便举起酒杯高声道:“今日之宴,应为才子诸葛……”

人们这时发现,才子的坐席是空的,诸葛亮不知何时,已罢宴而去。

刘表非常生气,认为诸葛亮寄他篱下,竟在大庭广众之中不顾他的面子,准备要惩治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浑小子。

刘表的儿子刘琦也在学业堂里读书,他的生母死后,继母蔡氏为了能让自己的亲儿子刘琮代兄继承父业,便总是当着刘表的面跟刘琦过不去。刘表知刘琦冤枉,却又怕得罪了大权在握的小舅子蔡瑁,便听了诸葛玄的建议,送刘琦进了学业堂。刘琦和诸葛亮是好朋友,非常崇拜他。听说父亲要惩办诸葛亮,立即想方设法为朋友开脱,还请出自己的亲姑母、黄承彦老先生的夫人为诸葛亮说情,这件事最后才不了了之了。诸葛亮心里很感激刘琦。十年以后,他救了刘琦一条命。

学业堂里有许多优秀青年,他们都是从全国各地聚集到荆州求学的有志之士。其中最杰出的有博古通今、为人忠厚的博陵人崔州平,文韬武略兼备、性情豪爽的颖川人徐元直,学识渊博、胆大心细的又一个颖川人石广元,字斟句酌、幽默风趣的汝南人孟公威。

他们和诸葛亮一样,都是黄承彦的得意门生,自然也都成了诸葛亮的同窗好友。平时他们除了在一起研究学问外,还经常慷慨激昂地讨论国家大事。          

第二章 隐居隆中    

自从刘表的形象在诸葛亮心目中动摇之后,他更加崇拜德高望重的伯父庞德公。他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刘表三番五次地拜请庞德公,伯父却始终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