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趁着空档,苏缨偷眼看了周围那几艘龙舟,心里就彻底绝望了。人家那才真叫龙舟,每一艘色彩都明丽鲜艳,居然还有一艘的龙头竟然口能开合,舌能转动,把苏缨看得目瞪口呆。
“看,那是蒋家村的龙舟,”热情的村民在身边指点道,“可是上好的杉木造的哩。”
看着一脸艳羡的村民,她若有所思,曾听梁九鼎说过,造龙舟,最困难的是寻找木材,要寻找二十五米长以上的整木,将其切分成五片接成船底,这样造出的龙舟才会坚固结实。这样的木材现在可不好找啊,得到深山老林中才能找到,树头的直径必须在二十厘米才能符合条件,而这蒋家村的龙舟就是用这样的好木材造的。
在这里,龙舟算是每个村的公共财产,由村民凑份子造的,大家对于端午龙舟赛这个活动都重视得很,造出的船都竭尽所能地坚固美观,造船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岸上人家建房,因此一艘龙舟就直接反映出一个村的经济水平,这蒋家村当之无愧是永乐镇第一村啊。
正想着,梁九鼎带着几十个汉子抬着龙舟来了,大家齐心协力把龙舟推下水,苏缨和林达也赶紧上前想去搭把手,但很不幸,被挤在人群之外了。
第二十五章 赛龙舟
这龙舟一下水,正和旁边蒋家村的豪华大龙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知道是哪个缺德鬼安排的,竟把镇里最穷的和最富的两个村排在了一起。
四周围观的群众立刻议论纷纷。
“哎,你看那艘龙舟是哪个村的?都破成那样了还来参加。”
“对啊,该不会等会儿划了一半就沉了吧。”
“你这乌鸦嘴,这日子里就不能说点好话?小心河神爷爷罚你。”
“这龙舟就是桂园村的嘛,一看就知道。”
“诶,你听说了吗?蒋家村有个闺女和桂园村的男人在城里好上了,女家的人到城里去把那个闺女硬是拖了回来打个半死哩,后来又赶紧把这闺女嫁了出去。”
“嫁给谁了?”四周的人立刻八卦地问。
“嫁到别的镇上去了呗,总不能嫁到桂园村吧。”
“那是那是,好女不嫁桂园男嘛,哈哈哈……”
一阵哄笑……
林达和苏缨相视无语,且不论这个八卦新闻的真假,这个八卦真实反映了桂园村在镇上的地位。
苏缨突然有了个很荒谬的念头,这龙舟赛不就和世界上的军备竞赛一样么?经济实力决定了军事力量,决定了国际地位。
因为穷,桂园村民不仅过着贫苦的生活,就连在端午盛会这样的日子里,还要受外村人的嘲笑。
周围的桂园村民已经默默地与外村人拉开了一小段距离,虽然也看着溪里的龙舟在笑,但那笑容中已带上了一抹苦涩。
突然岸上一阵锣鼓齐鸣,不知道是哪个村的舞龙队在表演,引来观众的阵阵叫好。
镇上的习俗,逢有重大节日或者庆典,都会请一支舞龙队为大家表演助兴,龙身用竹扎成圆龙状,节节相连,外面覆罩画有龙鳞的巨幅红布,每隔五六尺有一人掌竿,首尾相距约莫有十数来丈长。龙前由一人持竿领前,竿顶竖一巨球,作为引导。舞时,巨球前后左右四周摇摆,龙首作抢球状,引起龙身在锣鼓声中游走飞动。
大家正看得起劲,又传来喇叭的声音,“同志们,乡亲们,今年是我们永乐镇一年一度的端午龙舟盛会,……下面有请齐镇长为大家讲话……”
下面响起来稀稀落落的鼓掌声,苏缨最烦这样的讲话,无论什么事都能分成“第一,……第二,……第三,……”BLABLA讲一堆。
还好不用像过去强忍不耐在台下认真聆听,估计乡亲们也对这种官样讲话没啥兴趣,大家继续各做各的事。
林达不知道从哪里买了两支棉花糖挤回苏缨身边,一脸兴奋地说,“居然还有卖棉花糖的,我上了初中以后好像就再也没吃过了。”
苏缨小时候在省城的菜市场、街边,特别是学校附近都时常可见小商贩推载着棉花糖制作机的自行车当街现做棉花糖。一勺白糖放入快速旋转的简单机器中,再绕着机器壁,一层层白白“丝绸线”缠绕着小棒,不一会儿就成了一团雪白蓬松的棉花糖。
不知道为什么,每次吃棉花糖的时候总有一种幸福的感觉,软软的,甜甜的,可以把整张脸埋到糖里去,舌头一卷,一大块糖就到嘴里化掉了。
两人在人群中东看看西瞅瞅,台上的镇长终于讲完了他的三点,“现在我们欢迎县文体局的陈局长讲话……”
晕!又要再来“三点”……
漫长的讲话终于结束了,“现在,我宣布永乐镇端午龙舟赛开始!”
“噼里啪啦”一阵鞭炮巨响,舞龙队在岸上又狂舞了起来,各村的龙舟队也都整装待发了。
每个村的龙舟队都穿着统一的队服,旗手摇着绣着村名的大旗,锣鼓喧天好不热闹。
这桂园村也不甘落于人后,“队服”还真是挺整齐的,一个个干脆都光了膀子,只穿裤衩,这能不整齐吗?引得岸上围观的人指点哄笑。
没钱哇,知道大家都很困难,梁村长也没强制要求大家凑份子,就号召大家自愿捐点钱,一块两块,一毛两毛都是自愿的……
结果一共才筹到到两百三十块四毛钱,后来苏缨知道了硬是要捐一百块,那也才三百多块钱哪。
过去按照村里的老规矩,参加龙舟赛的,每人都能分到一斤猪肉,现在时代在进步,就不分猪肉了,直接分钱,每人也只能分到十多块钱,实在是没有多余的钱买队服了。
不过桂园村可是人穷志不短,输人不输阵,这摇旗呐喊的劲头一点不比其他村逊色。
随着一声枪响,几艘龙舟像箭一样“嗖”的一声同时射出,每艘船上二十把桨一齐行动,锣鼓声喧,喊声震天。
岸上的观众也和着了魔似的,大声地为本村的龙舟叫好加油。
苏缨也和桂园村民一起叫得脸红脖子粗,林达看得有趣,赶紧一把抓过相机记录下苏缨的“光辉形象”。
龙舟的鼓声很有节奏,突然鼓声密集了起来,原来是要转身了,龙舟也不调头,直接人转身反方向坐。
船面上,鼓在最中,两旁划的人要听鼓声,两头是梢桨,就是船舵,靠此端正舵向,所以俗语说:“鼓是令,梢是命。”锣是听鼓声的,也有鼓动的作用。旗是分明船色,使岸上观众能够辩认。
真是各司其职,各有各的作用啊,连续看了几天龙舟训练,今天又近距离地看了这么精彩的比赛,她总算看出了点门道。
两个来回的龙舟赛很快就结束了,蒋家村自然又是第一,桂园村仅以微弱的差距输给了倒数第二的龙舟。
“太棒了!太棒了!”桂园村的龙舟队一上岸就受到了英雄般的热烈欢迎,在恶劣的条件下,还能划出这样的好成绩,总算没输得太难看,自然是值得骄傲的。
苏缨和林达买了两箱矿泉水和面包,正忙着给大家发水,刚才看到蒋家村的人为龙舟队准备了矿泉水,两人也急忙跑到周围的食杂店买了两箱。
可是大家拿着矿泉水都一脸珍惜地舍不得喝,毕竟一瓶白水也要一两块钱咧,在苏缨和林达的催促下,才心疼地打开矿泉水瓶小心地喝了起来。
林达突然想到中国足球队和朝鲜队比赛时的一个小新闻,当时朝鲜队在中国连一箱二十多元人民币的矿泉水也消费不起,一天两人只能喝一瓶矿泉水,有几个朝鲜球员实在渴得受不了了,就跑到体育场外买水,一问一瓶矿泉水要三块钱,他们只好作罢。当比赛时,中国球员拿起场边的矿泉水浇头时,一旁的朝鲜球员却急不可耐地拿起水瓶小心地往嘴里倒……可就是这样的球队打败了中国队。
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了志气和精神!
大家喝了水,吃了面包,休息了一会儿,就准备抬着龙舟打道回府了。
林达却背着苏缨跑去买了一沓的粽叶,和十斤糯米还有一些猪肉扔进空间,看来他是吃粽子吃上瘾了。
刚回到村子不久,梁婶就过来了,“小苏,你这小院子真漂亮。”看着篱笆上怒放的蔷薇,梁婶赞叹不已。
“梁婶,快到屋里坐。”苏缨赶紧迎了出来。
“不忙了,我拿了一些艾叶和菖蒲过来,这重午可是犯禁忌的日子,五毒尽出,得在门上挂点艾叶和菖蒲,驱邪避毒,我猜你肯定没有,就拿来一点过来,记得等会儿用艾叶煎汤洗澡,能去邪气,治皮肤病,还有自家包的一些粽子,你也尝尝。”
苏缨汗了一汗,她还真是一个粽子没包,主要是平时一年四季都能吃到粽子,也不觉得粽子是端午的特色食品了。
接过粽子向梁婶道了谢,梁婶说自家还有事要忙,便匆匆告辞了。
梁婶刚走不久,郭庆通的老婆郭婶就过来了,也送了一些粽子……
紧接着张婶也来了……
不知道收了多少家的粽子,苏缨才搞清楚,原来这里还有端午互相赠粽子的习俗。
第二十六章 粽子
“哎,完了完了,咱们家一个粽子都没包啊,怎么送给大家啊?”苏缨急了,虽然大家不会去在意她一个外来户回不回礼,但是她总归会不好意思嘛。
林达赶紧把空间里的粽叶和糯米拿出来献宝,算是解了苏缨的燃眉之急。
赶紧把糯米放到水里去浸,把猪肉切成条状,加上五香粉、、盐、糖等调味料腌两小时,又让林达去梁婶家要了点棉线。
苏缨想了一下,准备再做个什锦粽子和豆沙粽。
红豆本应该浸泡一夜才容易煮烂熬成杀,但现在时间紧急,苏缨就只好取了个巧,把红豆放料理机里磨成粉,再把它煮熟,加糖再熬。
把泡菜切碎,猪肉剁成肉末,稍微腌渍了一下,和泡菜一起入锅炒香,三种馅料都准备好了。
中午两人随便煮了五个粽子吃,有花生粽、咸蛋粽还有豆沙粽和肉粽,每种馅料都不一样,做法不一样,包法也不一样,但是味道都好地不得了。
吃过饭,休息了一会儿,一看时间糯米也浸得差不多了,把粽叶粽绳洗干净,取2张粽叶,在三分之一处折成漏斗状,在漏斗中舀入一半糯米,放入馅料,再加上糯米填满,接着将多余的粽叶折回盖住漏斗包裹好,用绳子在粽腰处扎紧打结,做好后放入锅中,以水盖过粽子,开了火慢慢煮。
大约过了两小时,浓重的粽子香味已经弥漫在屋子的每个角落,馋鬼林达迫不及待得取了一个出来,顾不得烫就狼吞虎咽了起来。
“老婆,粽子都熟了,这个是什么馅啊?好吃!”
苏缨也过去尝了一口,“什锦馅的,我自己的创意,用泡菜、猪肉炒的,味道还不错嘛。”
还好上周买了个大蒸锅,这一下做了不少粽子,“走,分粽子去。”
“都五点了诶,忙了一下午,该吃晚饭了。”林达死活要吃完晚饭才肯去。
苏缨没办法,反正也不差这一会儿,只好又吃了几个粽子,这一天下来不知道吃了多少粽子,虽然味道不错,可是这样吃,也觉得腻死了。
“明天打死我也不吃粽子了。”
“为什么啊?我觉得粽子挺好吃的啊,我明天还要吃!”林达又换了个豆沙粽,吃得津津有味。
送完粽子,两人都瘫在沙发上,折腾了这么一天能不累吗?这过节还真累啊!
随着盛夏的到来,林达也迎来了暑假,暑假意味着不用每天折腾着他的小破车在那条破土路上颠簸。
“咱们那车真得换了,都快给颠散架了。”林达看着自己那辆已经看不出原来颜色的车车,心疼地说。
“这路换什么车都得散架,除非换辆悍马的越野车。”苏缨对这路是深恶痛绝,日盼夜盼市里快点派人来修路,“不然我们换辆像郭庆通那样的小面包车?载人载货都方便,而且也不贵。”
“不要!”林达立刻强烈反对,开辆面包车去学校,人家不得真以为他是送货的啊,多没面子。
“送货的怎么啦?你看不起人家啊?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买辆小面包多实用啊,要换就换小面包。”
“诶,我们用钱的地方还很多,现在哪有这么多钱嘛,嘿嘿,还是省点用吧,换车的事情以后再说吧。”林达立马不提换车的事了。
“算算,我们这个月赚了多少了?”苏缨笑嘻嘻地凑了过来。
“我们的工资反正就那么多,加起来六千不到,超市的钱都打在这张卡上了,我昨天上网查了一下,一万八千多。”林达谈到卖菜就高兴,“早和你说了吧,还是种菜有钱途,你还说花能卖大钱呢,嘿嘿,还是赶紧把花都拔了种菜。”林达得意洋洋地说。
“卖花能和卖菜一样吗?”苏缨看到林达那小人得志的嘴脸,就想踹他一脚,“别老整天钱钱钱的好不好,能不能不要那么庸俗啊,你看这满园的花,你不觉得心情舒畅吗?同学,生活要有格调,有品位,不要老是钱啊,菜的,OK?”
“丫的,不知道是谁说要算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