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盗帅-第1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杜荷的这番话无疑是一把无比锋利的利刃,直接的在他心口上戳了一刀。

面对这种意外加巧合,百口莫辩的事情,崔烈只觉得脑中打了一计晴天霹雳,直接晕倒在地。

满朝文武,一个个古怪的看着杜荷,都觉得他太坏了一些。

杜如晦也看不下去。正与叱责,又有一位谏官跳了出来:“杜将军,君子不探人隐私,不揭人之短。你当众揭他人之短,是何居心?”

杜荷莫名其妙道:“什么揭短,这家伙是谁我都不认识,不过是随口嘀咕了一句,揭什么短了我?”对于谏官的指着杜荷莫名其妙。

听了杜荷的话,一众人更是面面相觑,个个都悲剧的看着倒在地上的崔烈,都明白这只是一个“美好”的误会。

李世民让人将崔烈待下去救治,咳了一声道:“不知者,不为罪。杜荷,你这无心之言,朕也不加以处罚了。但要引以为戒,这是朝会,商议国家大事的地方,可不是你们吵架拌嘴的会所,都给朕严肃一点!”

李世民这话摆明了偏袒在杜荷,不打算追究他的狂言无状。不得不说有个李刚似得后台就是好办事,殿下诸臣又能如何?

见杜荷依旧占据上风,又有一谏官跳了出来:“满口谬论,满口胡言!陛下,杜将军一介武夫,根本不懂儒学,不知我儒学博大。他的随口假设,根本不存在。我大唐以仁德宽于高昌,西域各国闻之,必然深感我天朝上国仁义。知我大唐是礼仪之邦,非但不会如杜将军说的那样,妄起刀兵,反而更加归心。难道杜将军不闻圣人有云:以德报怨乎?”

“报你个妹!”杜荷低骂了一句他们听不懂的话,然后才冷笑道:“说你们是伪儒,还真没有说错。这位仁兄,算了,我也不屑知道你的名字,你就说说以德报怨出至哪里?我书读的少,不太记得了!”

谏官一脸鄙夷,不屑道:“《论语宪问》句为: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杜荷笑嘻嘻的说道:“那好,请用你的理解来解释一下这句话的意思?”

谏官怔了怔,脸色为之一变。

殿中所有有些学识的人个个都开始交头接耳,一片嗡嗡声。

“怎么,解释不出来?唉”杜荷长叹了一声道:“看见了你的愚笨,我在智慧上的优越感油然而生。”

“让我来跟你解释一下,孔圣人说的是‘以直报怨’,说的是‘一个人,如果他人有负于你,对不起你,可以用你的正直耿介。公正的对待这件事。’可不是什么狗屁的以德报怨,那是你们这群伪儒不懂装懂,随口捏造的谎言。”

杜荷大步走到了殿前道:“如今高昌国欺我大唐太甚,不但毁我大唐经济命脉,而且还杀我大唐商旅,造成笔笔血案。如此罪行,岂可饶恕?小子不才,最近也读过基本的圣人书籍,也有识得一番道理。也知道儒学源于圣人孔子,亚圣孟子,更知道儒学以仁为本。重礼仪,晓道义。可这仁向来是针对于百姓,以仁爱治国。这礼节更是针对于君子,守礼之人。敢问各位在场所有的大儒,圣人千万言,可有一句说应该对异族忍让,应该让异族欺负而不还手的?”

被动挨打,从来不是杜荷的风格,今天他让这群伪儒,卫道士给气糊涂了。最近在长乐的激励下,他恰好读了几本儒家经典,知道一些历史典故,名人名句,也有一些心得。所以主动出击,打算杀他们一个溃不成军。

殿中的人都说不出话来。

儒家以仁义为本不假,但针对异族之说,却几乎没有,少之又少。因为在春秋时期,以内乱为主,周边的异族根本不成气候。

褚遂良道:“圣人固然没有说‘应该对异族忍让’,但仁德又岂分贵贱,我天朝上国为何就不许对异族,施行仁政?”

褚遂良短短一句话,却说道了关键之处。殿中所有主和派的人都暗自为他喝彩。

杜荷不疾不徐的道:“仁德自然不分贵贱,但是难道还不看人吗?算了,先不说这事。不知褚大人,可否听过这么一段话:‘寝苫枕干,不仕,弗与共天下也。遇诸市朝,不反兵而斗’是何意?’”

褚遂良有前车之鉴,不敢贸然回答。

杜荷却自问自答傲然道:“这是圣人孔子与徒子夏的一段对话。子夏问孔子曰:‘居父母之仇如之何?’孔子答道:‘寝苫枕干,不仕,弗与共天下也。遇诸市朝,不反兵而斗。’”

“全意是子夏问孔子‘杀父之仇,应当如何去报!’孔子答‘便是睡在草苫上,也要头枕兵戈,不去做官。不顾事业,寻找仇敌,与仇人不共戴天。在市集或宫廷遇到仇人,不必回去取兵器,不论场合,不论地点,立刻决死。’”

杜荷脸色一正,厉声喝道:“父仇尚且不共戴天,何况国仇?褚大人,对于一个不共戴天的仇敌说仁德,是不是傻了一些?”

“陛下!”他对李世民一拜,高声道:“我父自幼教我有国才有家,国之不存,家何以在。双亲铸我骨肉,而大唐却孕我灵魂。在杜荷的心中,大唐荣辱,重于一切,更胜生命。‘恶声至,必反之’孟子良言杜荷不敢忘却,如今高昌往麴文泰杀我大唐商旅,断我大唐经济命脉。实在欺我大唐过甚。欺我大唐,有如折我父母,微臣誓与之不共戴天。”

杜荷这一番话说的可是掷地有声,动人心魄。

朝中绝大部分大臣都让他说的热血沸腾,绝大数人不约而同的站立而起,拜道:“臣等也誓与之不共戴天!”

这些人包括了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侯君集、李绩、程咬金等等一群重量级的人物。

他们呼喝声震动了整个太极殿。

一群大儒呆楞楞地看着这声势,吭哧半天放不出个屁来,将目光都放到最前几位的魏征身上。

PS:第一更到,今天也是三更,不假!

第九章杜荷纵论高昌

第九章杜荷纵论高昌

杜荷也将目光放在了魏征的身上。

他知道主和派中皆以魏征为首。魏征是那种信奉以治为主的官员,能不战就不战是他的信条。他或许不似孔颖达一般的迂腐,但性格却也是相当顽固的。

自己说败的只是一些虾兵蟹将,只有他才是真正BOSS,幕后的大佬。

他一直没有说话,并非是妥协,而是在酝酿更有利的说词。

魏征见所有的人都在等他说话,不疾不徐的道:“杜将军博览群书,才思敏捷,口落悬河,实乃年轻一辈之楷模啊!魏征佩服,只是似乎有些跑题了。打不打高昌,此事成与不成皆是军政大事,跟什么仁德、仁义、儒家有什么瓜葛!”

他一头雾水的说着,那敦厚的脸庞满是茫然之色。

杜荷但听此言,也暗叫厉害。

魏征无愧是在史上留下赫赫威名的人物,比起先前的几位厉害十倍,自己好说歹说,才将主和派的气焰打了下去。可魏征这一句话立刻扳回了所有劣势。

一句“打不打高昌,此事成与不成皆是军政大事,跟什么仁德、仁义、儒家有什么瓜葛!”直接让杜荷先前的一大通话。宣告无效,表示他们说的都是文不对题,根本不具有实际意义。

魏征固然没有占得任何便宜,但是却将优劣势拉到了新的起跑线上,谁也占不了便宜。

大殿中的诸多大臣一个个都面面相觑,暗骂魏征无耻。

仁义道德是主和派最有力的武器,以往一有什么事情都往仁义道德上扯,如今遇到了对手,仁义道德说不通了,就来了一个与仁义道德无关,将事情撇的一干二净。

“喂喂喂!老魏,做人可不能这样,你这叫什么,叫下溅。平时的时候一个一个仁义道德,现在顶不住了,就说与仁义道德无关?”其他人将鄙视都藏在心底,程咬金却藏不住话,直接大大咧咧的骂了起来。

杜荷心叫痛快!

魏征的额上也隐约露出了三条黑线,但不予理会。

满朝文武竟也当作没有听见,似乎一个个的对于程咬金这个浑人都产生免疫力了,而且个个都做到了:他在似不在,有他如没他的无上境界。

程咬金见没人理会他,也不以为意,早已习惯了。

李世民有些头大的看着自己这个又爱又恨的臣子道:“那魏爱卿有什么高见?”

“高见说不上,只是有几句话想问一问杜将军!”魏征从容的对着李世民拜了拜然后反问杜荷道:“不知杜将军对于高昌知道多少,对于我朝目前的情况知道多少?”

面对这个威名不逊色自己父亲与长孙老狐狸的人物,杜荷也不敢大意。并未直接回答只是低头沉思。

魏征续道:“你也知丝绸之路对我大唐的重要,这战事一起,丝绸之路将完全断绝。可有想过这对于我大唐经济来说是何等沉重的打击?另外我大唐刚刚才与吐蕃一战,国库存粮并不充足,如今又要劳师远征,这粮草能否供应的过来?此外,此战我军不占天时,不占地利,万一讨伐时出现了意外,我大唐战败,将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这一点杜将军不知又想过没有?”

魏征缓缓地轻轻的问了三个问题,他的话不犀利,但却异常的沉重,因为这是事实!

“若不解决这些问题,贸然出兵,真的能够取得理想中的效果吗?”魏征的话别有诱惑力,“若不动刀兵,以我大唐的威势,不需要半月,麴文泰就会双倍吐出所有掠夺的财物。然后确保丝绸之路可以通行。”

杜荷怔了怔,眼中也露出了一丝迟疑,但很快就恢复过来道:“魏大人,你这是什么歪理逻辑?险些让你糊弄过去了,我不否认,你说的对我大唐的发展很有利处,但是你这么做却让我大唐失去了威信,失去了天下霸主的威望。我也并不否认,你的三个问题确确实实问道了点子上了,但只要我大唐能够在半年内,拿下高昌,一切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你说一但开战,丝绸之路将完全截断,我大唐经济将会受到致命打击,但只要半年内平定高昌,损失就不会太大,同时高昌国库里的钱物可以弥补一切。你又说粮草能否供应的过来,我虽不知我大唐粮草几何,但半年的粮草绝不至于没有。最后你又说万一战败会使得我大唐在各族心中的地位一落千丈,可只要我们取胜,就不碍事了吗?”

魏征想不到杜荷如此轻易的就走出了自己布下的迷魂阵,眼中也露出一丝的赞许,道:“战争岂同儿戏,又岂是你说胜就胜的?”

杜荷上前一步,对着满朝文武行了一礼,随后自信满满的对殿上的李世民道:“陛下。对于高昌,臣有一些看法,想一吐为快!”

李世民眯起了眼睛笑着,眼中全是鼓励。手一抬道:“贤婿但说无妨!”

杜荷转过身来,面对这文武百官,伸出了拳头扬声道:“最近我读了一些关于高昌的书,也了解了一些高昌的事。在我看来高昌有五大优势,分别为城、民、财、援、道。”他每说一个字就伸出一根指头,五指全部张开。

“这第一、城,指的是城池”他重新伸出一根手指道:“高昌不同于一般的西域名族,他们跟我们古人一样实行郡县制,仅仅大城就有五座,分别是高昌、田地、交河、蒲昌和天山城,其中王城高昌和第二大城交河是历代高昌王必定修葺之处,经过三百多年的修葺,论城池之坚固,或许比不上我大唐的长安洛阳,但也不会逊色多少。落座处也是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经过数百年的风雨兵火,从未失陷过。要想攻取高昌,这两城将会是最大的威胁。”

“第二、民,指的是百信!”他又拿出一根手指道:“高昌是西域唯一一个以我汉民族为主体的国家,根据书上记载西晋末年以来,中原战乱,导致秦雍一带的大批百姓移民涌入相对平静的河西地区。后来苻坚东平六州。欲跨河西,图有西域,发兵十数万西进讨平凉州。于是先前那股涌向河西的流民潮,加上新近加入的河西本地居民,包括敦煌张、索、马、宋等望族,陇西麴、赵等大姓再次大规模西迁进入高昌。与先前定居于此的汉族屯田吏士,征西留守军人,派驻为官者合流,构成高昌国的主体民族。这些汉人在于西域异族的接触中深切的感受到西域的那种强则分为酋长豪杰,弱则为人附落,民以力为雄的生存方式。所以在高昌。‘杀人偿死。无它禁令’,只要不杀人,一切都是依靠实力说话。故而高昌人皆以战死为吉利,病终为不祥。沿袭古风的高昌汉民,兵力虽然不多,但是一个个都是骁勇善战的敢战士。”

“第三、财,这财自然值得是钱财!高昌不仅军事力量首屈一指,国家财力也相当富足。除了坐拥丝绸之路交通便利和贸易税收外,自然资源也很丰厚。《魏书。高昌传》云:“高昌气候温暖,厥土良沃,谷麦一岁再熟,宜蚕,多五果,又饶漆。有草名羊刺,其上生蜜。而味甚佳。引水溉田。出赤盐,其味甚美,复有白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