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熊身后众多武将挺起胸膛。
周依然十万人马等级大部分在二十多级。赵熊的兵马在四十级。拥有着很大的差距。赵熊请缨出战。对战事来说。是举足轻重的。这让周依然有了一番考量。
若是命赵熊出战。那么雁门关势必将被转换武将。临战换将是兵之大忌。况且是重的雁门关。
“将军。你知道我为什么派你前来驻守雁门关?”周依然问道。
赵熊道:“雁门关是幽州的门户。所以派我率兵前来驻守!”
周依然道:“既然将军知道雁门关的重要性。那么当一心防守雁门关。”
“是!”
赵熊不再有出兵之心。雁门关十万精兵。足可抵挡百万人马。雁门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日后。中原诸侯崛起。雁门关将把诸侯兵马阻挡在外。幽州有雁门关将会平安无事。雁门关若是失守。后果不敢想象。
赵熊拥有十万四十级高级兵种。正可以守住雁门关。这让周依然放心了很多。
雁门关必须守住。赵熊不能撤离。
翌日。
赵熊站在雁门关上。目送周依然兵马离开。
周依然拥有十五万人马。但是若与赵熊手中精兵相比。恐怕禁不住赵熊兵马一个冲锋。
二十级兵马对抗四十级兵马。后果可以想象。
“主公!一定要小心。若是有险。我会立即出兵!”这是赵熊对周依然说的最后一句话。
赵家两兄弟在周依然手中俱获的重用。并且其成长均是惊人。
赵豹转职封神武将。防守城池能力极强。在初期。周依然依靠赵豹屡战屡胜。赵熊统帅武将转职。完全可以成为封疆大吏。驻守一方。此时赵熊只是驻守雁门关。日后。若是夺了并州。赵熊完全可以担当并州刺史。以赵熊统兵协调之能。足可胜任。
袁绍等人因为对周依然器重。不由的对邹靖也另眼看待。
刘焉开始暗暗后悔起来。他心中泛起不详的预感。自己为何显然不对邹靖器重起来?恐怕邹靖要离自己而去。
智者靠智,强者靠力,开拓者靠战争!
第二百七十七章 奇袭
周依然率领兵马于虎牢关前驻扎。观察着虎牢关的情形。
天险。兵多。若是没有其他的董卓开拓者或者还不难办。但是众多董卓开拓者也驻扎在了虎牢关。及其难办。
若要强攻虎牢。必定损兵折将。虎牢关只能智取而不能强攻。
赵云连派密探。打探虎牢关情况。
翌日。傍晚。
赵云已经在大帐的地上铺好了一张巨大的地图。大步入帐。笑道:“主公。你快来看看!”
周依然来到地图前一看。心中大奇:“赵云将军。您这地图如此详尽。是怎么弄到的?”只见这张虎牢地区图。山川河岳、郡县城池无不清清楚楚。甚至各城驻军多少、存粮几何。竟都是尽在其中。
赵云捻须笑道:“不知地理何以为将?。”
他将佩刀连鞘摘下当做棍棒指点地图。侃侃而谈:“这弘农郡位于长安与洛阳两大都城之间。北面与河东郡隔黄河相望。在这一地段。黄河河道狭窄、水流湍急。因此渡河非常困难。而弘农多山。东部的崤山方圆百里。山势险要;从西到南是秦岭向东延伸的、枯纵山、熊耳山和伏牛山。西部是华山。都是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弘农诸城就这么一条线似的分布在众山包夹之中的狭长平原上。你看。这东南紧贴河南府的宜阳、新安、陆浑、东虢四县地势平坦。是弘农郡的粮仓;西北由函谷关向西走。黾池就坐落崤山中部洼地上;穿越崤山之后地势重新趋于平缓。黄河在此和北上的烛水相交。陕县、曹阳和郡府弘农城都集中在这块小三角平原上。再向西。被华山所阻。道路蜿蜒向南。在弘农南二十里处再次转折向西。穿过著名地秦函谷关之后。就是弘农郡西接长安的潼津和华阴。”
赵云在地图上比画道:“董卓原本命令张绣屯兵扼守黾池。己将主力布置在虎牢。次兵力于弘农城和进行机动防御。所以我原打算以一军向西北前进。穿过函谷关。另一军向西南进发。绕过熊耳山后在枯纵山脚下顺着烛水向北偷袭虎牢。正面十八路诸侯被董卓当成大敌。我这只奇兵定能起到决定性作用。”
“不过。这函谷关原本是秦代建立。当时的函谷关就是现在的弘农城。函谷道是弘农城以西地一条山谷。它东起烛水西岸。向西穿过果子沟、黄河峪、狼皮沟至桑田。全长三十余里。是中原进入关中地唯一东西通道。谷深二十丈。两侧都是不可逾越的绝壁。谷壁坡度最陡处几乎直上直下。决无攀缘的可能。山谷崎岖狭窄。谷道宽三丈。最窄处还不到一丈。有人行其中。如入函中之说。函就是口腔之意。故此得名函谷。地势险恶之极。昔日战国东方五国联兵攻秦。就是为函谷关之险所阻。大败而还。故此有天下第一险关之称。”
周依然道“圆鼎三年时。武帝增设弘农郡。他先将函谷关向东迁移了三百里。把秦代函谷关改名叫做弘农城。又重建关城于崤山之东。把新函谷关做为分割河南府与弘农郡地关隘。因此出现了两个函谷关。黾池之东的函谷关是新关。弘农城就是秦关。中平圆年。朝廷为扑灭黄巾军而重置八关。其中将函谷关列为八关之首。这说得是新关。但如果以险要来讲。新关根本无法和秦关相提并论。”
赵云点了点头。道:“根据情报来看。张秀部署得极为严密。首先。他在弘农城驻扎了两万守军;其次。在函谷道中几处险要都分派精兵扼守。还设立烽火台。一遭袭击立即举火以通消息;最后。张济统率将近五万的主力军驻扎在京兆府和弘农交界处的潼津和华阴。这样布置非常机动灵活。向西可以威胁长安。向东可以扼守函谷。可以说已经立于不败之地。西凉军将领个个骁勇善战、经验丰富。张济可并非浪得虚名之辈。”
“张济兵力调动地情报今天中午才到。我琢磨了半天。只有个模糊的想法。”赵云道。“主公。函谷道长达三十余里。我们是否能以一军佯攻弘农。派别动队翻越函谷南部的大山。穿插到函谷道中段突袭。解决那里地烽火台之后反向沿谷道突破。两面夹击拿下弘农。之后合兵西进。同张济决战。如今张济地部队驻扎在华阴潼津。补给基地肯定是弘农城。所以一旦夺取了弘农。即便张济兵力再多也没什么可怕的。”
周依然摇头道:“难度比较大。翻山越岭对流民组成地别动队来说倒没什么问题。可是突袭的隐蔽性不容易做到。我也赞同张济补给基地在弘农地发觉了我们的行动而点燃烽火。接到信号的他肯定会不惜一切代价出兵救援弘农。函谷这么狭窄的道路。部队根本没法掉头组织防御。如果张济顺着谷道由西向东突击我军尾部。那别动队不等打下弘农就已经全军覆没了。”
“既然如此。别动队不如直接占领函谷中间的一处险要。卡断张济的补给线?”一位偏将琢磨道。
“不切实际。”赵云沉吟。“别动队实行机动迂回要求是速战速决。身的补给本来就不足。而张济虽然以弘农为后援基地。但营盘中肯定会保存相当的补给物资。别动队和张济的主力拼消耗。十有会输。”
“张济指挥部倒是有蛛丝马迹可寻。”周依然看着地图陷入沉思。“每个将领都有己的惯用战术。看他这两次驻守分兵。都是主力兵团置后做机动使用……想必这就是张济的习惯。所以他面对西面的李、郭汜肯定也是这种布置。华阴在潼津西面。属于和李郭汜势力接壤的地带。那么张济肯定是大本营驻扎潼津。小部队防守华阴……”思来想去就是找不出个可行地法子。周依然丧气道:“看来只有先通过崤山硬攻弘农城了。如果能有找到一条绕过华山的路……”
赵云忽然用力一拍大腿。大声道:“主公。传言当年韩信走子午道入川投奔刘邦后来暗渡陈仓复走此路。这捷径就是一个山野老农指点……我们不如赶紧挑出所有户籍在弘农郡的士兵。一个个盘问路程!”
“对!”周依然恍然大悟。“新募的流民士兵全是司隶人氏。我就不信。连一个知道路地人都没有!”
周依然轻轻地沾水在羊皮地图上划出一条线。从洛阳逆着洛水向西南走二百三十余里。穿过宜阳。金门。可以抵达卢氏。卢氏地正北就是烛水的上游和连绵起伏的枯纵山。有一条长约一百五十里。人迹罕至地小路从此地向西北翻越枯纵山。穿过桃林。沿着华山阴僻的山脚蜿蜒在原始森林之中。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直插潼津。
那识路的士兵是兄弟俩。十七八岁年龄。一个唤做。一个唤做胡安。恭敬道:“回禀将军。这条路都是虎豹过山时踏出的兽径。所以极为隐秘。无人知晓。小人世代都是猎户。经常跟着父亲尾随它们翻山越岭。这才偶然发现。”
周依然站起身。拍着他地肩膀赞道:“好!胡家兄弟。这次成功与否就全赖你们这路了。等到得胜回到中牟。少不了你们的功劳!”
两人双膝跪倒。朗声道:“真将军!小人是中牟被俘的流寇。那天校场上您跟安头儿比武之后讲地话大伙儿全听在心里呢。我们都知道。您是咱己人|炫87book;còm书网|。要是早几年能有您这样地父母官。小人还怎么会去做流寇?对您的武功人品大伙儿都打心眼儿里佩服。能为您打仗。那是小人地福气!”
周依然笑道:“能有你这样的部下。是周依然地福气还差不多。胡安。等到了卢氏你们两个在头前领路。从现在开始。就一齐做我的护卫罢!”听到周依然这么说。两个小伙子眼睛放光。深深鞠躬退了出去。
周依然将己的计划只说给了袁绍。其他人并不知晓。秘密进行的事情绝对不能让过多的人知晓。袁绍也知道其中的奥妙。其后几日。袁绍率领兵马拼命攻击虎牢关。乍一看犹如要一举将其攻破。
这时的周依然已经率领近两万精锐人马长途奔袭。穿过无人设防的宜阳已经是第二天深夜。天上积云。弄得星星月亮全都看不见。整个儿一抹黑。到了第三天早上抬头一看。这乌云是越滚越厚了。下午逆着洛水进入了金门。头顶上的乌云低得好象伸手就够得着。风渐渐起了。零零散散地掉着柳絮似的雪花。部队傍晚赶到了卢氏。并整顿休息了一天。第四日清早踏上了翻越枯纵山的小径。当时只见那碎玉乱羽也似的大雪片夹杂在冷风里横着竖着乱飞。眼看是下得越发大了。就在这一片漫天大雪之中。一万两千名战士一面吞吐着白色的雾气。一面穿行在大山密林中一条线似的蜿蜒小路上。随着脚下雪发出咯咯吱吱的声音大步北行。
这条小路穿梭于密林恶水之间。道路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所以周依然将部队分成两部分:头前开道的。是三千高级盾兵。由周依然亲指挥。为保持速度和体力。他们没有披甲。走在最前面的是两千刀牌手。个个背负盾牌。腰跨环首刀;紧接着是一千弩箭手。他们挎着箭壶。背负弩机。主力军由赵云率领跟随在后面。共有两万九千名步兵。兵将把全部辎重都放弃在卢氏。每人随身携带五天干粮和一葫芦水。不过对于乱世中挣扎的人来说。无论蚯蚓蛆虫树皮草根都是食物。而漫天大雪则为部队提供了无限的水源。
黎明。郁郁葱葱的山林树冠上压着沉甸甸的积雪。给人格外阴森幽暗之感。树梢的寒鸦被脚步声吵醒。扑扇着翅膀张嘴要叫。一支箭无声无息地刺穿了它的喉咙。小鸟翻滚着从枝头落下。被树下射手一把抄住。赵云拔出了箭。把死鸟装进行囊。周依然无暇关注他的箭法。小心地从树叶缝隙中观察着山坡下面地动静那里就是张济的营盘。
这是离开卢氏的第十天。部队终于翻过了枯纵山。来到潼津南面的山林中。安顿好疲惫不堪地部队。周依然带着胡家兄弟。借助山林地掩护靠近张济观察敌情。
大雪已经停了。眼前的开阔地上一片雪白。张济把营盘分成了四大部分:北营打着胡车儿的旗号。面对渭水与黄河河套地区南下交汇地渡口要津。虎视对岸的河东郡。大约有一万人;西面潼关上飘动着张绣的旗帜。周依然估算一下。那里地势险要但关城大小有限。差不多有五千左右的守军;东部地营寨稀疏。似乎驻军不多。只是一条线似的烽火台向函谷关方向延伸开去;而最关键的是背靠华山地南营。南营立在一个小山坡上。“镇东将军张”地纛旗随风飘荡。说明这就是张济的指挥大营。这营盘里里外外有好几层。。在河岸边上放牧着无数地战马张济的主力军中至少包括超过两万地骑兵。
赶紧跟在身后。回到临时宿营地。只见赵云坐倒在一棵三人合抱的大树下。
“怎么样?”听到周依然的脚步声。赵云用力睁开眼睛。低声问道。
“不大妙。张济兵精粮足。果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