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毒清-第1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洋务无非就是轮船、大炮,大炮咱们造不了,轮船倒是可以试试,广州的潘大人不是建了一个船厂吗?咱们过去瞧瞧,要是有现成的轮船,咱们就买上几艘,管他运多运少,先把船开到京师再说。
  这不就是洋务吗?滇铜运输也是件极为耗费银子的事儿,各省的协饷多半都是用在运输上了,几十万两银子,总该能买几艘轮船了吧?
  这几十万两银子花了,一年就能回本儿,一年省几十万两银子,不仅解京的滇铜数量会多上不少,各省协饷的压力也会小上许多的。
  这轮船一到,看那帮子夫子,还怎么说话,咱们就用轮船,抽他们一个大嘴巴子。”
  内河轮船,广州的潘氏船厂,一艘也没造出来,但是用云烟在米利坚换了二十艘内河铁壳轮船,为了这二十艘轮船,杨猛可是花了好大的心思。
  依据长江水道和大运河的宽窄、深浅,杨猛专门买了这批载货量小、吃水浅、速度快的铁壳内河船,现在这些船正在广州的船厂,改造、加固甲板,以便于装炮。
  而且小型驳船的图纸,杨猛也给广州那边发了过去,那边也试过,一艘铁壳船能拖着五六十吨的小型驳船正常行驶,驳船不仅能装载行船的煤炭,还能多少装载一些货物,今年的滇铜。杨猛本就打算用这些船来运输。林则徐提出洋务这个问题。也刚好遂了杨猛的心意。
  为了把这二十艘内河船从米利坚到广州。杨猛也花了大价钱,途中遇到风浪沉了六艘,这个损失杨猛得担着,而开过来的费用,也是十几万两天价,内河船当做海船来使唤,不是不要命死要钱的,谁会开着这样的船漂洋过海呢?
  “好!好!!这个法子好!!!你亲自去一趟广州。看看那边有没有轮船,如果有的话,就先弄上几条,咱们这次就开着轮船解铜。
  等等你先不必着急,先问一下广州的潘仕成,有没有船,如果有的话,咱们再谋划此事不迟。”
  林则徐也是被难坏了,竟然把广州的潘仕成给忘了,有些东西。还是他先谋划的,没想到谈到买卖。这杨老三的脑子如此灵光。
  “前次,广州的潘大人也隐晦的提过此事,好像我家老爷子那里和他有书信来往,只是这轮船不被朝廷认可,咱们也不敢轻易的购置。
  开矿的玩意儿,可以偷偷的用,可这轮船的烟气很大,走在江面上隔着老远就能瞧见,这么犯禁的东西,咱们之前不敢用啊!”
  这些事儿,在轮船到广州的时候,杨猛就算计了好多遍,潘仕成也写了几十封各种各样的书信,预备这些东西,都是为了对付林老虎的,现在看来前期的准备,没白做。
  “嗯你该怎么办,就怎么办!我先弄一个重启制造轮船的奏疏上去,试试清流们的反应,想来两江的李星沅也会参与进来。
  让你家老爷子也准备准备吧!我与李星沅换过手之后,就该他上阵了,李星沅现在不是大敌,清流们才是咱们大敌。
  我与李星沅的斗法,只是官场上耍的戏法,而清流们才是咱们共同的敌人,李星沅攻讦咱们,也只是为了保住自己的位子,在这件事儿上你们回去好好想想,不要与李星沅辩驳。
  你们杨家要做的就是博取圣眷,咱们,就是你们杨家、本督与李星沅才是一伙的。与清流们对战,咱们在明,李星沅在暗,而圣上才是决定胜败的筹码,只要杨家有了圣眷,这事儿**不离十。
  圣上那边行事,大抵应该是先抑后扬,别出怨言、别喊冤、别叫苦、表表忠心,埋着头干活,就是你们杨家博取圣眷最好的法子。”
  给杨老三说这些,林则徐一是想教导一下这位时而暴躁,时而精明的后辈;再一个就是提点一下杨家,这次对上清流们,林则徐也没有必胜的把握,不必要的枝节,还是提前斩断为妙,万一杨家露了破绽被清流们诟病,不符合林则徐在云南的布局。
  “李星沅和咱们是一伙的?您老不是在说笑吧?要不是这挫货,咱们能忙成这样?”
  “挫货怎么说话呢?回去好生想想吧!你小子还太嫩,在官面上行走,你要学的东西还多着呢!”
  林则徐是个矮胖子,杨老三这话就有些指桑骂槐了,但心里有了章程,林老虎的心情不错,点拨了杨猛一下,就让他退下了。
  林则徐重启轮船奏折,果然是引起了清流们的反击,林元抚误国误民之说,将近十年之后,再次在朝堂响了起来。
  而两江的李星沅,这次却没有选择与清流们一起攻讦林则徐,但是他也没说什么好话,轮船大清造不了,要买只能花银子,从洋人处购置,大清正值银荒,哪还有闲钱来买这些个玩意儿。
  另一方面,李星沅也没放弃对杨家的攻讦,这次他主要抓的杨家私用盐船的小辫子,这个是实实在在的,而圈地则是顺带着提了提,至于要挟朝廷,就没有再提了。
  李星沅的态度,确实影响了一大批京官的态度,随大溜也是官场的陋习,与清流们比起来,李星沅的价值要大得多,清流是什么玩意儿,就是些站着说话不腰痛的呆瓜傻蛋,误事儿他们一个顶八个,办正事、谋前程,他们跟傻子差不了多少。
  林则徐孤军奋战,李星沅拉走好大一批官员,清流们妄图掀起大势,碾压林老虎的想法,被李星沅的一道奏折轻易的化解了。
  而大清的宗室们,则是在暗地里压住了满蒙诸臣,军机诸臣也大概猜到了皇帝的心思,变成了一堆锯嘴儿的葫芦。
  论战之中的诸人,林则徐代表了汉官中稍显激进的一部分,而清流们算是守旧的一部分,李星沅带着的那批,算是半新不旧的墙头草,天下三分,道光帝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了。
  这次的事情,林则徐做的不错,李星沅做的更好,只有那帮子清流,掐着腰说嘴,现在都什么时候了,还耍嘴皮子的功夫,道光帝打心眼里也不待见这帮子清流。
  天下大势在握,道光帝也是神采飞扬,事情的结局已经定了,现在就是看汉官们耍猴戏的时候了。(未完待续。。)


 第二百三十三章 疆臣暗战(四)

  林则徐受了清流们的攻讦,也是不甘示弱,一份论洋务之利疏,直接就拍在清流们的脸上,而这份奏疏之中,独独缺了轮船之事,林则徐与清流们开战,也算给他们留了一条后路。
  林则徐这人算是两袖清风,在做人上面无可指摘,抓着洋务误国误民之说,皇帝不发话,清流们也骂不死林则徐,缺了朝臣们的支持,清流的力量大打折扣。
  军机是股很强悍的势力,但清流们平日里也没少难为军机,虽说清流领袖也在军机为臣,可在洋务之事上,大部分军机,都不想掺和清流们的烂事儿。
  不是他们看好洋务,而是他们摸到了道光帝的脉门,云南之事,涉及滇铜复起,现在道光帝,和那帮算计杨士勤、林则徐的军机,都要看结果,至于过程,用西洋的法子还是大清的法子,他们真不在乎。
  军机们不透气,清流就把眼光放到了李星沅身上,李星沅多精啊!一句与杨家有隙,非要扳倒杨家,就把清流们递来的橄榄枝给挡了回去。
  军机们不支持,李星沅不入伙,清流们这才反过来拉拢京官,可这个时候,多数的京官也反应过来了,军机们闷不出声,李星沅抓着杨家死缠烂打,林则徐顶着清流们硬捍,清流们抓着洋务说事儿,能说了算的圣上也躲在紫禁城看热闹。
  朝廷的各方势力,各打各的套路,这么个乱局。该不该进去掺活。京官也有自己的取舍。精明的跟着李星沅不疼不痒的瞎起哄,激进的策应云贵总督林则徐,浅尝则止的谈谈洋务之利,半生不熟的则是直接称病闭门不出,愚钝的那些,就谁也不帮,傻呆呆的跟着看戏。
  李星沅不攻讦洋务,就是在帮助云南。清流们的实力虽说不小,但没有京官们襄助,他们想压住挟着安定云南之功的林则徐,也不是很容易,口诛笔伐说的吓人,但定不了罪,那就是白费唇舌,缩在紫禁城的道光帝,就成了事情的关键。
  清流们屡次上书,要治林则徐误国误民之罪。可道光帝却耍起了把式,偶感风寒称病宫中。什么折子也不批,什么奏疏也不看,清流们傻眼了,要说清流们没脑子,也算不尽不实,到了关键的时候他们还真不是傻子。
  皇帝、两江、云贵,这是合起伙来坑他们这帮子耍嘴皮子的,云贵的林则徐出主意,两江的李星沅扯后腿,紫禁城里的皇帝看戏,他们这帮清流就是耍把式的猴子。
  现在攻讦林则徐的折子还不是那么疯狂,一旦有些话越了雷池,就该是看戏的收拾演戏的了,大局已定看来,林则徐提议购置轮船的事情,他们不能再掣肘了,不然就要危及身家性命了。
  事情的结局到了大多数人都能看明白的时候,也就渐渐接近尾声了,李星沅揪着杨家不放,林则徐明里暗里保着杨家,清流们抓着洋务不撒手,林则徐则是硬碰硬的毫不客气,京官们或明白、或糊涂,也跟着走了一遭。
  事情的结局,以道光帝出头而结束,实力最弱的林则徐,在李星沅手里吃了点小亏,杨家私用盐船,搁哪都说不过去,但皇帝打的板子,还是有分寸的,高高举起轻轻落下,杨士勤先是被贬职、罚奉,然后就是暂署云贵川三省铜盐大使,里里外外,林则徐与李星沅一战面前算是平手。
  林则徐与清流们一战,却是稍胜一筹,大开洋务之事肯定不会被通过,购置轮船往京师解铜,却被朝廷默许了,但是有一条,那就是朝廷没有银子划拨,购船的资金需要自筹。
  京官们则是白忙活了一场,谁也没捞着好处,谁也没受到责罚。
  清流们这次却是扮了一回牲口,被李星沅和林则徐还有紫禁城的道光帝,好好的溜达了一趟,该反对的没反成,该帮忙的没帮成。
  两江的李星沅,虽说赚了,也只是小赚一笔,靠上杨家的谋划算是成了,但打压杨家的谋划,却是无疾而终,暂署官职与罚奉,对杨士勤来说无关痛痒,只要去年的滇铜,顺利的解进京师,说不定圣上还得给他加官进爵。
  引发此次疆臣暗战的杨家,也算是吃了点小亏,沉江的一千多条火枪,只捞上来三百多条,至于老爷子杨士勤的贬职暂署与罚奉,有没有都是一样,这个不算损失。
  收获最大的就是看戏的道光帝了,稳坐紫禁城看戏,让清流与李星沅结仇,让清流与京官们结怨,党争的头算是开了,满臣无力遏制汉官,就只能让他们内耗了,虽说党争误国,但也好过汉官的实力过分坐大。
  分化汉官的谋划成了,滇铜复起之事步入正轨,但杨家在道光帝的心里,却留下了阴影,六十船洋货,不声不响的就到了大清,这杨家的胆子未免有些大了,先不说是不是林则徐撺掇的。
  这事儿,不论怎么样,杨家的杨士勤都该给朝廷发个折子,即使这事儿扎手,也该悄悄的发道密折,不请不问就擅自做了决定,这个可不是忠臣良将该做的事情。
  因为杨家牵着滇铜复起的重责,道光帝这次只是小惩了一下,在看到今年解京的滇铜之前,杨家还是不能大肆打压的,但以后该怎么做,道光帝的心里,也多少有些章程了。
  杨士勤终不是正途上位的官员,性子有些张狂了,而且杨士勤的器量不怎么样,属于有仇必报的,对旁人有仇必抱,对朝廷呢?
  在这次的官场大戏之中,杨家不出头、不做事、不表态,也让道光帝,在心里给杨家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摄滇铜之巨利,还在云南大肆圈地,虽说挂着赈灾的名头。但还不是为了私利?私利重过朝廷。杨家不可大用啊!
  而事情的另一个参与者。广州的潘仕成则是被各大势力,故意的忽略了过去。
  李星沅扣押的那六十船洋货,不可能凭空出来,货主是杨家,那牙商是谁?东南沿海的徽潮商帮?还是西北之地的晋陕商号?这个事情不论是道光帝还是满朝的文武,但都不会去提的,这些商帮,看着不怎么起眼。可朝廷纳捐的官员,有多少是他们的人,这个谁也不清楚,清算他们?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这样的事情,谁也不会去做的,风险太大!
  而在广州城建船厂的潘仕成也是一样,这货本就出身潮州商帮,虽说在清流们眼中,潘仕成属于汉奸之流。但对付他、定他的罪责又是另一回事儿了。
  潘仕成这样的官商,只有不触及一些棘手的问题。只要还有钱,那他的地位就不会改变,他结交的文武官员,虽说不是什么铁杆的关系,但发一发力,也足够震动朝野上下。
  林则徐提出了轮船一事,也是在变相的支持潘仕成,两广新督徐广缙,本身就与潘仕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