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蝗灾也不必那么紧张,我们北府已经早就有了治蝗的举措了。”曾华看到大家如此紧张,知道大家都很看重北府,心里不由感到一阵欣慰。但是为了让大家不要在年节为蝗灾而忧心,他连忙开口安慰自己地这些部属。
“大将军,你有什么良计?北府早就有了治蝗地举措,为何我等都不知呢?”王猛听到这里,不由又惊又喜地问道。
“你们最近是不是常吃鸡鸭飞禽吗?”曾华喝了一口茶后缓缓地说道。
“是的,自从大将军入主关中就开始推广鸡鸭畜养,几年下来雍州等地是鸡鸭满地,成为普通的肉食佳肴。大将军,你难道说这治蝗地关键在这些鸡鸭身上。”车胤连忙问道,他的心情和王猛一样急迫。
“正是,鸡鸭吃蝗虫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如果有蝗灾迹象,我们可以把一县一郡的鸡鸭集中在一起,群放在有蝗虫的地方,就象鸡吃菜虫,鸭吃池螺一样尽数吃尽这些蝗虫。”曾华答道。
“大将军,这样真的行吗?”毛穆之疑惑地问道,“这蝗灾一起可是以数十万计。”
“蝗虫以数十万计,如果我们驱使以数万计的鸡鸭去消灭这些蝗虫又会怎么样呢?”曾华笑眯眯地答道。
众人转念一想,过了一会不由恍然大悟。
“大将军,此举真是妙哉!鸡鸭是蝗虫的天敌,吃起蝗虫来岂是人捉火烧所能比拟的。利用万物相克的天性,集中驱放,有如用兵一般,真是前所未有,闻所未闻。大将军真是神人也!”杜洪拍案叫好道。
众人不由一阵大喜,看来自己这位大将军步步早有先机,连这种事情都会想到前面去了,对曾华的敬佩之意更是有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曾华不由一阵心慌脸红,幸好自己脸皮厚,这点“荣誉”也安然接受下来了。不过曾华心里却暗自叫庆幸,幸好自己有“忧患”意识。在那个世界,当时地中国研究出多种治蝗措施。而做为蝗灾重灾区的新疆更是走在前面。曾华曾经在兵团一本内部杂志上见过一篇文章。专门介绍过治蝗。
九十年代末。在总结牧鸡治蝗经验的基础上,新疆又探索研究了牧鸭治蝗技术。与牧鸡治蝗相比,牧鸭治蝗至少有三大优点
牧鸭易于组织管理,牧放过程是团队作战,拉网式的防治效果好;二是牧鸭食量大,过腹成粪。食量是鸡的三至四倍,平均一只鸭子在一个季节里可防治十五亩蝗害草场,是牧鸡防治面积的两倍;三是鸭子抵御自然环境变化能力较强。
不过当时曾华大力推广鸡鸭的时候自己还没有意识到有治蝗这么大的功效,当时只是看到鸡鸭后就想起了自己非常爱吃地干锅鸡和鸭,虽然调料不齐,但是总比吃当时地清汤寡水要强,于是就这样鬼使神差地将养殖鸡鸭做为北府地一项“农业基本政策”确定下来。想不到今天被王猛等人这么一提,曾华突然想起原来自己早就埋了这么一个伏笔。真是万幸。也许这就是穿越人士的优势所在吧,数千年的积累,外加信息大爆炸的灌输。让穿越人士事事都能领先“时代”一大步。
曾华赶紧摆摆手道:“现在说什么都为时已早。治蝗有没有功效最关键不在鸡鸭,而是是在于官府是否组织得力,在于百姓有没有破除对蝗灾的恐慌。所以,我们现在不是庆幸的时候,我们必须要求各地官府建立预警通报制度,一旦发现有蝗灾的苗头就要立即通报,及时决策行动。”
说到这里曾华心里不由一动,仔细想了想又抬起头继续说道:“这四年老天照顾,北府辖区里没有什么大灾大难。但是我们不能总是指望好运一直眷顾我们,这也是不可能地。我们不能等灾难临到头了才有所反应,我们必须采取一种新的机制,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众人听到这个新名字不约而同地一愣,半天没有反应过来。
“是的,应急预案是指对突发事件,如自然灾害、重大社会事故及人为破坏等应急通报、指挥和救援等一系列的预备举措,它一般应建立在整体的防灾规划上。分为完善的应急管理指挥系统;强有力的应急救援保障制度;综合协调、应对自如的相互支持体制;充分备灾地保障供应储备;救援地应急队伍等。”曾华想了想,又是一串听不懂的名词。
看到大家一阵莫名其妙的样子,曾华只好耐心地解释道:“打个比如,今年在京兆某地如果发生大雪灾,百姓受灾无数,那么当地官府就有责任一边向上级官府禀报,也有责任立即采取措施,不能坐等百姓受苦。因此当地官府首先要调集当地地巡捕、民兵,赶赴现场,一边弄清灾情的严重程度,有多少百姓受灾,一边开始采取援救措施。而上级官府接到当地官府的警报后,根据灾情的严重程度做出相应的措施,例如调集救援人手和物资。而转运部门就要优先保证这些救援物资和人手顺利地赶到灾区,如果灾情异常严重的话,就要都督府传令调集府兵进行援助了。”
说到这里大家终于有点明白了,曾华看到众人有点开窍的样子,于是就继续说了下去:“如果想在紧急情况中要有正确快速的反应,官府就必须预想好各项灾害事故,制定好详细的应对措施,储备足够的应急物资,这样我们才能快速地对事故反应,让百姓损失降到最低。”
“大将军,我明白了。这就像行军打仗、边防守备一样,边境驻军发现有外敌侵袭,一边调集人马做好御敌措施,一边传报郡、州,调集兵马进行守备。”王猛点头道,“以前历朝历代也有大将军所说类似的举措,但是没有这么完善齐全而已。要是真能这样的话,北府百姓幸哉,天下的百姓幸哉!”
王猛这样一阵猛夸,顿时把曾华夸得有点飘飘然了,立即把肚子里那点私货赶紧掏出来。
“我是这样想的,我们可以把事故分成四类,一类是自然灾害,如水、旱、蝗、地震、泥石流等;二类是社会事故,如转运时车辆船只事故,道路塌方,桥梁断塌等;三类是疾病瘟疫事故,如发生在人或兽、禽中的瘟疫疾病等;四类是治安事故,如匪盗横行等。再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分一等、二等、三等、四等,分别用红、紫、青、灰色表示。”
“如此甚好!”听到曾华讲得这么详细,王猛等人不由兴趣大发,你一句我一言开始补充起来,而曾华在接受众人的建议的同时也用“超时代”的目光和知识做一些增减和判断。谈话越来越热烈,在众人七嘴八舌中,这个茶话会居然开了一整天,从上午一直开到掌灯时分,而最后得到的结果是《北府应急预案律》草稿顺利出炉。
在这个预案律里非常详细地规定了各种事故的应急措施,就连该什么等级的事故该怎么调集民兵、府兵,平时为了应急该储备什么物资,日常该如何保管,危机时该如何发放都有详细地规定。
看着满满近百页的条款,曾华心里那个乐呀。这可是集中了大部分北府精英才编写出来的超时代政策,有了这些东西北府的民生保障又要上一个台阶了。不过为了记录这些东西,差点没有把武昌公府写字最快的三个秘书文书手都写抽筋了。
看着这些东西,曾华突然想到一些事情,连忙补充道:“光有这些还是不够的,应急预案不能光是官府的事,还要百姓们的配合。比如说发生蝗灾,百姓们认为这是天降惩戒,光是在那里祈天还神可不行,而且大灾时如果有异心人造谣煽动那官府准备得再好也不行。所以说应急不但要让我们官府各尽其职,也要让百姓明白事理,尽量配合。因此观风采访署,还有各种邸报要大力宣传应急预案是什么。我们不能让一次灾难就把百姓的希望毁于一旦,我们不但要预防灾难,也要在灾难中知道自救。灾难不可怕,最可怕的是我们屈服于灾难。”
忙完这些后,曾华非常开心地请众人赴家宴,请自己府上盛名已久的厨子为大家好好地弄了一桌菜。在吃饭的时候曾华突然悲哀地发现,自己今天原本想举行一个茶话会轻松一下的,但却不想又变成了议事会。
曾华一边啃着鸡腿,一边暗暗想道:“看来明天还是出去走一走,要是呆在家里说不定这些工作狂人又能给你整出一个什么其他的律法来。”
正文 第一百三十五章 长安的冬天(四)
更新时间:2009…1…7 0:14:49 本章字数:4768
在长安北城的街道上,曾华唯一的感觉就是人山人海
长安南区是规划中的新城,除了长安大学堂、大神庙等几个标志型建筑物之外并没有太多的建筑群。在修建南区新城的时候,曾华是严格按照早就确定好的规划蓝图来建设的,总算是过了一把总设计师的瘾。
曾华可能中了西方历史大片的毒,在那些片子里,罗马、巴比伦等城市无不是气势宏伟。曾华心里也明白那只是电脑模拟出来的,但是那些建筑物给人的震撼力太强了。而且曾华对国产历史大片中那些雄伟美仑的古代宫殿也是倾慕不已。所以曾华决心要用大手笔弄出一个历史上前所未过的长安,让所有看到长安的“外国人”立即把自己归为“第三世界”人士,这样才配得上万国来朝的气魄。
所以在曾华的规划蓝图上,完全新建的南区是重心。那里所有的建筑群都是以龙首原为中心修建,大家心里也明白龙首原早就内定为新曾府。不过就算曾华不占据龙首原也没有人敢去那里修房子,那里可是整个长安地区风水最好的地方。
以龙首原为中心,据西偏南是长安大学堂等一串的教育建筑,而相对的据北偏东是长安大神庙、长安神学院等一系列宗教建筑,在中间,也就是龙首原的正南方是三座并排的巨大建筑物。
中间的建筑最大,整个是大堂建筑。整个建筑底基高于地面三米。面阔11间,进4,殿外四周有宽约5的“玉阶”三级,堂前有长达四十余米地龙尾道至台阶,不高但是却很长很宽。堂前方左右分峙正典、长文二阁,堂阁之间有回廊相连,成“凹”形,在“凹”形平面上组合大殿高阁。相互呼应。轮廓起伏。体量巨大。正中只有一层的大堂挑高十六米,配上堂前的十六根至顶大石柱,显得气势伟丽,开朗而辉煌,极富精神震慑力。
王猛、车胤等人形容它的气魄如日之生,站在上面如在霄汉。
而左边的建筑物主体是由四座阁堂前后左右紧密串连而成,而左右两座是稍高一点的阁楼。在主体建筑左右两楼边上更各有一座方形高台。台上有体量较小的建筑,各以弧形飞桥与大堂上层相通。这整座建筑物以十数座阁堂高低错落地结合到一起,以东西两向的较小建筑衬托出主体建筑,使整体形象更为壮丽、丰富。
右边地建筑物是一个四四方方,以十字轴线对称地三层台榭式建筑。上层只有一间,高挑宽阔,称为总章堂,而堂顶是圆形。正是天圆地方地格局;中层每面有四室。是为明室(南)、玄室(北)、青室(东)、安室(西)四堂,总共有四向十六室;而底层是附属用房。
这三座建筑经过两年修建已经修得七七八八,过了年已经就可以交付使用了。而且这三座建筑的名字早就被曾华定好了。中间的叫宪台,左边的叫阁台,右边的叫章台。但是除了极少数人,谁也不知道这三座完全由石头修葺的建筑物是干什么用的。
不过这三座气势宏伟地建筑物让外人看了后总有一种被折服的感觉,一种从心底被折服的感觉,不过在折服之后却总会联想翩翩。
在三台的南边,东边和西边有三条宽阔的大道,而南边的大道更是除了宽还是宽,变成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广场,正横在三台的前面。中间有三座白汉玉华表正对着三台,让这个比稍东北地大神庙广场要宽广平坦一倍地广场显得没有那么空旷。
在三台广场的南边是一座三十六米高的石碑,基座是方圆二十米地花岗石台,而石碑也是四面耸立,碑顶呈金字形。整个石碑是用九块花岗石堆砌而成,由于这九块石头被精心打磨,所以看上浑然一体,几乎都看不到衔接的缝隙。石碑上应该刻着字,但是却被用布和草遮得严严实实。
三台广场南边还是一大片空地,在规划蓝图上是准备修十二条里坊的,只是现在还来不及修建而已。
再南边就是已经修建好了的集市和商市,现在已经开始万商云集,逐渐成为天下最大的市集和商贸区,也将是天下最有钱的地方。
不过这南区实在是太大了,在曾华的蓝图里它将是一个集教育、行政、经济为一体的多功能区,现在只是建设了三分之一,还有大片的空地留在那里,等待建设。这里除了官署、集市、学堂之外,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