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三条,国王是华夏国的元首,是华夏国所有军队的最高统帅,同时也是圣教教的世袭教宗领袖。国王可以任免三省、枢密院和各部大臣、大理寺正卿和少卿、各地地方官吏,有权召集和解散中书省、门下省,批准法律。”
“第四条,国王必须遵守法律,尊重习俗,不得擅自批准法律、废除法律或中止法律的实施,也不得擅自停止和任命中书省和门下省,不得擅自任免大理寺正卿和少卿。”这一条就很有内涵了,国王可以解散中书省和门下省,但是又不能让这个机构空在那里,国王必须在一定期限里重新按程序召集和任命中书省朝议大夫和门下省谏议大夫。
曾华一口气读完了这有数千字的宪章,这份宪章可以说是这个时代独一无二的,算得上是“封建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妥协的产物,它强调了人民的权力和自由,强调了人民的生命和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强调了人民的自由,没有司法部门的审判和介入,谁也不能定他的罪。在大宪章里,曾华初步设定了三权分立,由贵族和士郎们组成的中书省将是立法机构,它拥有最高立法权,拥有监督最高行政机构…尚书省的权力,拥有宣战权等等,由各地推选出来的谏议大夫组成的门下省则拥有财政赋税权,没有它的同意,谁也不准加税和新设赋税,而且华夏政府的每一分钱都必须经过它的审核,最后它拥有一份由国王特别授予它的权力,呈交中书省的法律草案,也就是变相的否决权。
在大宪章里,曾华把司法机构大大地强化了,更增加了它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当三省为某个法律条款进行争执时,大理寺的判决是最高也是最后的判决,连国王都没有方法否认。
但是在大宪章里,国王的权力也是惊人,看上去能轻易地干掉三省,但是聪明的谢安还是看到了曾华在其中做的手脚,那就是习俗和传统。以曾华的身份和地位,他从来没有否决过中书省的法律草案,没有解散过中书省和门下省,没有否决过大理寺的裁判,他的王位是三省和大理寺等代表人民拥立的,试问一下,他的子孙后代谁敢“违背祖宗传统”?,谁要是敢这么干,后世的官民们会拿着“曾华言行录”理直气壮地喷他一脸口水。
“陛下,你这是在行万世之法啊。”谢安最后感叹道,他不是感叹这部大宪章,因为他有一半的东西还理解不透,他感叹和敬佩的是曾华的那份胸襟和气魄,他这样做是为华夏万世做榜样啊。
“诸位先生都在劝我称帝,”曾华终于转到正题上来了,“可是我却一直不同意。不就是一个帝号吗?再威赫的帝号能阻止外敌的入侵吗?我站在这里,说我是华夏国国王,无论是波斯帝国皇帝还是罗马帝国的皇帝,他们都得低下他们高贵的头颅。历史上有成百上千的皇帝,却只有一个华夏国明王!”曾华意气风发地说道。
谢安点点头,他承认这一点,不管曾华称不称帝,他在历史上的地位依然那么高。
“我已经决定好了,也跟诸位先生说好了,等我死后再给我上帝号吧。”曾华最后说道。
谢安点点头,终于明白了曾华的意思,他这又是在给后世留下的传统和习俗,他生前不称帝,他的子孙后代就没有人敢在生前称帝,为了能在死后被追认为华夏帝国的皇帝,那么就得老老实实履行君主的职责,让三省和百姓们都满意,要不然你在历史上还是一个国王的名分。
谢安与曾华再就大宪章等问题好好地聊了半天,却始终没有问晋少帝的问题,因为他已经明白,在曾华的眼里,这位晋少帝还真算不上什么,他不会也不屑去跟这位已经退位的司马宗室计较。
谢安告辞后,与王彪之密谈了一夜,第二日,两人便召集了一帮江左旧臣,一起到长安和洛阳国学就职去了。
华夏二年(公元376年)元旦,曾华正式签署《华夏国大宪章》,车胤、毛穆之、冯越代表中书省、门下省和大理寺签字,袁方平代表翰林院学士们做为见证者签字,十余位贵族、士郎、百姓代表也一一在上面签字。原本范哲想代表教会在上面签字,但是曾华想了许久,最后劝住了这位大舅子,因为教会不得介入世俗政治中,而且曾华做为教宗已经足够代表教会了。
曾华待所有人签完字后,便大声宣布《华夏国大宪章》正式颂布,华夏国以后所有的法律和政府行为都必须严格遵守该宪章。
正文 第二百五十六章 哥特人(一)
更新时间:2009…1…7 0:15:06 本章字数:7613
华夏三年秋天,乌水河(今乌拉尔河)畔是一望无际的里海北部大草原,初秋的风还有点缓和,带着一股来自乌山山脉(乌拉尔山脉)土腥味,缓缓地吹过扎满帐篷的草地。
原本寂静如湖水一般的草原现在满是整齐的帐篷,在夕阳斜照中闪烁着华夏毡布特有的灰色光芒,在密集的帐篷群中正腾起缕缕的炊烟,悠悠地飘向远处已经开始发沉的天空中。时不时响起一阵马蹄声,三名插着红色三角靠旗的传令兵正策动着坐骑,从帐篷群里如风一般掠过,火速地赶往各自的目的地。
“报告左都尉,”传令兵在一顶帐篷前大声禀告道。
“进来!”一个听上去中气十足却有点偏柔的男声在里面应道。
“左都尉,我是营部派来的传令兵。”传令兵扬起手里的腰牌说道,坐在里面的男子只是匆匆看了一眼,并不在意,因为外面的卫兵早就验过他的腰牌和身份了。
“营部有什么命令吗?”
“请左都尉务必与今晚十九点一刻赶到营部开会。”传令兵大声答道。为了适应国学和工场们的要求,中书省于宁康元年通过了新的法令,下令北府的时间由十二个时辰改为二十四个小时,小时分为六十分钟,分钟下面分六十秒。这个新时间制度很快便在北府官府、军队、学校、工厂、教会等正式场合应用,而民间依然使用十二时辰制度,不过他们多少也明白一个时辰等于两个小时一百二十分钟,一刻钟等于十五分钟,一个字等于五分钟。
“请回禀营部。第二屯屯长左都尉曾穆一定会按时到达营部参加会议。”帐中男子嗖地站了起来,一下子从阴暗中显现出来,布窗中投射进来的桔黄色夕阳光芒正好照在他的脸上,一时让传令兵看呆了。
这是一张让无数女人发痴的脸,让所有男人都嫉恨的脸,刀削一般地脸颊和轮廓,深如大海的眼睛,浓浓的眉毛,挺拔的鼻子,没有一样不是圣主精心雕刻过。最后汇集成了一张让人窒息的脸。而这张脸上却流露着一种让人赏心悦目的儒雅,还有一点淡淡的忧伤。
真不愧是明王陛下最宠爱的儿子。传令兵只是恍惚了一下,很快便回过神来,恭敬地向曾穆施了一个军礼便告辞离去。
传令兵那短暂的迷糊被曾穆看在眼里,他不由地苦笑一下,左手不由自主地摸了摸挂在腰间的青铜面具。这是没有办法地事情,曾穆和曾蓉完全继承了父母双方地优点,尤其是母亲慕容家族的血统。更是继承地淋漓尽致。当曾穆和妹妹曾蓉才十来岁的时候,他成了长安贵妇圈中最受欢迎的人物,每次跟随真秀母亲(慕容云死后,曾穆和曾蓉由吐谷浑真秀抚养长大)去大臣的内院做客时,他总是引起大臣府中女眷和婢女们的惊叹,这么小就如此风采,长大以后还不要收尽天下女人的心。
而曾蓉的身边总是围着一群男孩,有甘芮家地老二和老三。有张寿家的老二,有王猛家的老四,舅舅慕容垂家的老五,拓跋什翼键家的老三,吐谷浑南许舅舅家的老三。还有张渠家的老四,徐当家的老五,笮朴家地老大等等一堆人。等曾蓉长到十六岁时,几乎都不敢出门了,而且要不是曾华的大将军府被宿卫军里三层外三层给围着。早就不知道有多少小伙子要翻墙进来了。最后曾华没有办法。只得专门派了几个女官和几十名宿卫送曾蓉去女子学堂上学。当以曾华副官身份充当曾蓉一段时间“护卫官”的笮远意外赢得芳心,得曾蓉下嫁时长安城堆积了一堆粉碎的心。而笮远则整整傻了好几天,整个人好像在做梦一样,吓得他那位中年得独子的父亲…笮朴提心吊胆了一个月。
而当曾穆在长安陆军军官学院毕业典礼时,以当年第一名毕业生地身份全副铠甲地表演骑射,指挥对抗演练作战时,慕容垂、皇甫真等一干前燕大臣泪流满面,就是连曾华、王猛等人也忍不住一脸的戚然。过后曾穆追问自己的父亲才知道,原来在那一刻他们都以为是慕容恪复生了。
知道这情况的曾穆更加沉默了,从小失去母亲的他原本就有些多愁善感,正如他母亲地性格。当曾穆从真秀母亲那里知道了自己母亲地故事后,他感到自己与其他兄弟截然不同,他的肩上似乎承担了他不应该拥有地压力。尽管父亲非常宠爱,甚至宠爱得连其他兄弟都有些嫉妒,尽管其他兄弟在父亲的教育或者是“威势”下不敢有什么太多的刁难,但是他们目光里的那种神态却让非常内向的曾穆怎么也接受不了。于是曾穆拼命地学习,拼命地习武,长大后便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长安陆军军官学院骑兵指挥科,最后以当年第一名的成绩毕业。
但是这一切都清除不了他脸上那淡淡的忧伤,虽然有父亲的关爱,有真秀母亲的慈爱,但是曾穆只有在母亲安睡的桃丘里才能完全地平静,才能心无杂念地拉起父亲教给他的二胡。而另外一个能够让曾穆平静的地方就是教堂,他和北府新一代一样,国家给了他们坚定的信念,学校给了他们自由的思想,教会给了他们心灵的寄托。
曾穆站在帐篷门口,看着远处残艳如血的夕阳,在黄色阳光中如洗如梳的无尽草原,他一时看呆了。为什么我总是喜欢如夕阳这样伤感的景物呢?在无语中,在戚然长叹中,曾穆如同一座雕像,与里海草原一起陷入黑暗中。
十九点一刻,曾穆准时赶到了营部,参加军事会议。在营部的大帐里,他不但看到了营统领吕洋,还看到了自己的大哥曾闻。他是以黑海北道行军总管大营副校尉参谋官的身份来布置任务,在他的身后却站着表兄慕容令。
“今日上午,黑海北道行军总管大营召开了军事会议,确定作战计划和行军路线,我奉大营地指派来宣布命令并宣读部署调配。”曾闻看了一眼鸦雀无声的众多军官后开门见山。
这次西征算得上是华夏国第三次西征(连北府的一起算上),原因却有些出人意外。野利循等人在第二次西征中连同西匈奴人渡过顿河和第聂伯河对东、西哥特人发起了猛烈的进攻,造成的后果是有一支西哥特人向罗马帝国请降。罗马帝国东部皇帝瓦伦斯“宽宏大量”,同意这些西哥特人南下,居住在多布罗加,以同盟者的身份为罗马帝国守边。
但是罗马帝国的官员们拼命地欺凌和压榨这些“野蛮人”。结果引起了西哥特人的愤怒。终于在宁康三年年(公元375年)举兵造反了,事情很快失去控制了,数万西哥特人连同被北府西征军赶出家园的东哥特人、斯拉夫人和阿兰人一起,汇集在西哥特人首领菲列迪根的旗下,编成了一支据说有十万人马地大军,并迅速击溃了数量不多地罗马帝国驻军,杀死了罗马帝国在这一地区的军事长官…卢皮西努斯和马克西姆斯。
正在小亚细亚与波斯帝国争夺叙利亚的瓦伦德没有办法,只好匆匆忙忙请华夏商人出面调解。与波斯帝国讲和,并率领大军从安条克出发,返回君士坦丁堡。
华夏元年2月,负责平叛的罗马军队本来已经将作乱的哥特人重新赶回多瑙河畔,但是这个时候发生了一件意外。按照曾华的部署,西匈奴一半的部众被东迁回河西郡和咸海郡,只留下一部分西匈奴人退回里海郡(新设的一郡,属昭州。辖乌水河以东,咸海郡以西,河西郡以北地区),并迁来地数万户原黑水部众。
新迁来的黑水部众想按照惯例巡视一下新地盘,于是在驻防昭武都督姜楠的命令下。与全面换上华夏标制武器的西匈奴人一起对第聂伯河流域再一次发起进攻。这一次进攻造成了更多的哥特人和斯拉夫人南下。
哥特人首领菲列迪根得到了数万兵源,军队一下子又庞大起来,而且他吸取了华夏骑兵作战的风格,集中了各部落所有的战马,武装成了一支骑兵。开始与罗马军队作战。罗马人习惯了大军团正面决战的作战方式。而游牧民出身地哥特人军队却学着华夏骑兵的模样,依靠骑兵机动性强的优势。忽进忽退,时来时去,反复奔袭而不正面接战,让罗马人手足无措,不胜其扰。罗马军退守几个大城市,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