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辽西管子城二百余日,公孙瓒粮尽,士兵溃散。中平六年(189年),幽州州牧刘虞悬红张纯等人。丘力居因为刘虞之名投降,张举出奔塞外,自此下落不明。《三国演义》中加插张举知道张纯被杀后自缢一幕。
…
【以上为手工搜集】
三国人物集…猛将篇
1典韦
典韦,陈留己吾人。三国时曹魏猛将。擅使大双戟,为人壮猛任侠,曾为乡人刘氏报雠,杀人出市,人莫敢近。军中的牙门旗既长且大,人们都不能把它举起,而典韦竟以一手便将其执而竖起,人们都以他的奇力为异。初属张邈,后属夏侯敦。曹操讨吕布于濮阳时,典韦奋力勇战,为曹操所异,又因其人忠诚谨重,自此引典韦为近侍,迁为都尉,置之于左右。后曹操于宛城时,张绣先降而复反,急迫曹操本营;典韦守着大门,殊死恶斗,杀敌甚众,最终因敌人太多而战死。
陈寿评曰:许褚、典韦折冲左右,抑亦汉之樊哙也。
2许楮
谯国谯人。高八尺,腰大十围,容貌雄毅,葛陂贼战箭矢末掷石攻敌;倒牵牛反向百余步;贼众闻褚之名皆畏惮。储官渡诛反贼。'关中战时褚左手举鞍;右手控船护操安渡(有歧义,可能是张合所为)'。马超欲袭曹操;以从骑为褚;超不敢动。操薨褚哭至吐血;后迁武卫将军;曹叡继位封牟乡侯;谥曰壮侯。
陈寿评曰:许褚、典韦折冲左右,抑亦汉之樊哙也。
3黄忠
原为刘表手下,和刘磐一同镇守长沙。刘表死后,黄忠先归属曹操、后随刘备入西川。夺西川战斗中总是冲锋在前,奋勇杀敌,勇冠三军。忠领兵争夺汉中,定军山战役,黄忠率众亲斩杀魏名将夏侯渊,夺取汉中。黄忠因功被升为后将军,与关羽、张飞、马超并列,建安二十五年,卒。
寿:黄忠、赵云强挚壮猛,并作爪牙,其灌、腾之徒欤?
4高顺
高顺清白威严,骁勇有智,衷心仁义。不饮酒,不受馈遗。每谏布:“以智者、慎思而行”。布知其忠,然不能用。后郝萌反,更疏之。顺所将七百馀兵,号为千人,铠甲斗具皆精练齐整,每所攻击无不破者,名为陷陈营。以魏续有外内之亲,悉夺顺所将兵以与续。及当攻战,故令顺将续所领兵,顺亦终无恨意。下邳败,为曹操所俘,就戮。
5庞德
庞德,字令明,南安狟道人。少年时任郡吏及州从事。从马腾进击反叛的羌、氐等外族,数有战功,迁至校尉。曹操讨袁谭、袁尚于黎阳时,郭援、高干等略河东;庞德时随马腾之子马超拒战郭援、高干于平阳,为军中先锋,进攻郭援、高干,大破其军,更亲斩郭援首级,于是拜中郎将,封都亭侯。后来马腾被征为卫尉,庞德便留属马超。曹操破马超于渭南时,庞德随马超逃入汉阳,保守冀城;不久又随马超投奔汉中,从属于张鲁。曹操平定汉中后,庞德便随众投降。曹操素闻其骁勇,拜庞德为立义将军,封关门亭侯。后庞德领军与曹仁共攻宛城,斩叛将侯音、卫开,遂南屯于樊城,以讨关羽。其时樊城诸将以为庞德之兄庞柔时在汉中,对庞德颇有猜疑;庞德遂奋意力战,深为关羽军所忌惮。军败后庞德誓死不降,结果为关羽所俘杀。曹操闻知此事甚为伤悲,为之流涕,于是封其二子为列侯
陈寿评曰:庞德授命叱敌,有周苛之节。
6魏延
魏延是蜀汉名将,他跟随刘备入川后表现突出,得到刘备器重,屡次被委以重任。诸葛亮北伐时期,魏延作为诸葛亮的左膀右臂,为蜀汉立下了汗马功劳。魏延为人孤高,善养兵卒,勇猛过人,但是和蜀汉重臣杨仪不和。诸葛亮死后,魏延率军欲杀杨仪,反被杨仪派马岱杀死。后魏延一门被夷灭三族。
7甘宁
少年时豪侠仗义,后投靠刘表,又成为黄祖手下,在黄祖手下得不到重用。被周瑜、吕蒙推荐给孙权,孙权十分器重他。甘宁智勇双全、目光深远,作战勇猛,连关羽也十分忌惮。又性格粗犷,轻财敬士,深得江东士卒的爱戴。
陈寿:陈寿评曰:凡此诸将,皆江表之虎臣,孙氏之所厚待也
8太史慈
三国时东吴名将。猿臂善射。少年时受郡命劫州章,表现果断,因而知名于世。曾于辽东避难,后助北海相孔融对抗黄巾管亥,善用勇略,为孔融联结平原相刘备,击溃贼众,声名更噪。其后归同郡扬州刺史刘繇,与孙策鏖战,共相抗衡。后刘繇败死,孙策擒获太史慈,策慕其高义,求为其将,慈慨然许诺。太史慈更替孙策招谕刘繇残军归顺,守言应诺,恪遵信义,始终如一,弭息诽论。刘表从子刘磐,十分骁勇,数度作寇于艾、西安诸县;孙策分海昏、建昌作六县,以太史慈为建昌都尉,督诸将兼治海昏,共拒刘磐。后孙权以太史慈能克制刘磐,委以南方大事。慈于建安十一年卒,享年四十一岁。
陈寿评曰:太史慈信义笃烈,有古人之分。
9赵云
赵云开始随公孙瓒征讨,后投靠刘备,当阳长阪保护刘禅和甘夫人脱险。刘备西征时,赵云截江夺回了后主刘禅。后随诸葛亮、张飞等人沿江而上,攻打江阳、资中一带,完成了对成都西南部的包围。汉中争夺战中,赵云以微弱兵势设伏,使曹军撤退。建兴六年,赵云随诸葛亮北伐,在斜谷之战成功吸引了曹真主力,使得诸葛亮顺利夺取了凉州三郡。后云以兵力差距输给曹真,但是由于他和邓芝领兵固守,没有造成蜀军大败,战后赵云请求自贬。建兴七年,卒,后追谥为顺平侯。
赵云品性忠良,直言敢谏,曾力劝刘备将本打算赏赐功臣的土地还与百姓。在刘备伐吴前,又进忠言,劝刘备以国仇为重、私仇为轻。在对他的谥书中,强调了他有贤者之风,能体恤民情,慈爱百姓。其高风亮节至今仍为人们所称道。
陈寿:黄忠、赵云强挚壮猛,并作爪牙,其灌、滕之徒欤?
10乐进
字文谦,阳平卫国人,三国时曹魏名将。以胆识英烈而从曹操,随军多年,南征北讨,战功无数,从击袁绍于官渡,奋勇力战,斩袁绍部将淳于琼。又从击袁绍子谭、尚于黎阳,斩其大将严敬。乐进与张辽、于禁、张合、徐晃号为名将。不久乐进别击黄巾、雍奴、管承,皆大破之。从平荆州,留屯襄阳,进击关羽、苏非等人,击退其众,南郡诸郡的山谷蛮夷都前往乐进处投降。后来从曹操征孙权,假进节。曹操回师后,留乐进与张辽、李典屯于合肥。又以乐进数有军功,迁右将军。建安二十三年逝世,谥曰威侯。
陈寿评曰: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乐进以骁果显名
公孙瓒与界桥之战(上)
一、公孙瓒其人其事
公孙瓒没有过人的本事,是不可能成为袁绍的大敌的。先看他怎么发迹的。他本来在市政府里做个小官,结果因为长得帅,嗓音洪亮,太守把女儿嫁给他了。做了太守女婿,才去给卢植做了学生,结识了刘备。公孙瓒这人,闻名天下的有两件事情,一文一武。否则,一个吃软饭的,如何能统领幽州?
当时的刘太守获罪被贬南方(不是丈人老头,换人了),公孙瓒作为官吏,为太守驾车。公孙瓒临走时祭奠先人“说昔为人子,今为人臣,当役日南,日南瘴气,或恐不还,与先人辞于此”再拜而慷慨而起,看的人都唏嘘的很。
他们是辽西人,发配到南方,千山万水,水土不服加上南方的瘴气,基本上是回不来的。那时人寿命本短,加上算不得太平,死亡率比我们想像的高很多。当然,发配南方,毕竟不是下油锅,上刀山,和荆轲西入强秦,易水而歌的派头,不能比。这哥们yy了一把,样子很慷慨的,加上是个帅哥,声音很洪亮,态度很坚决,博得了围观大众的赞赏。古时候这一别,很可能真的是一辈子,如此潇洒慷慨,也算个英雄人物。
结果刘太守半路上就得了赦免回来了,公孙瓒却以此成名。人生之祸福变迁,实在难说得很。如果说这件事情,还有点噱头的味道,那么下一件事情,公孙瓒靠的是实打实的本领。
回来以后公孙瓒做了辽东长史,有一次带了几十个随从骑马出塞,途中邂逅了鲜卑的数百骑。兵力,数倍之差,塞北平原,无险可守,骑兵对决,以强克弱。公孙瓒对随从说,不冲,就是全死,于是他亲自拿了一个两头都开刃的双头矛,带头杀出。大家拼命,居然一口气杀了数十个人,最后损失了一半手下,给他逃了回来。
这个虽然是个连级,最多到营一级的小规模战斗,但公孙瓒是汉人(鲜卑单兵骑兵比汉族强很多),以绝对劣势,以硬对硬,能突破重围,只损失了一半人逃回来,可以说是个颇具神话色彩的战绩。此公勇猛,故能统领大军,得幽州骑兵死力。
因为这件事情,公孙瓒名声大噪,鲜卑人居然也不敢再深入了。黄巾一乱,北方也是到处贼寇,土匪横行,人人自立为王。公孙瓒因为军事才能,屡屡升官,在幽州站稳了脚跟。并且公孙瓒常年和胡人作战,积累了丰富的骑兵作战经验(在补充句当时的骑兵作战,由于马镫还没有发明,主要是依靠骑兵冲锋的冲力,而且带甲的马不怕弓箭,更加厉害,所以马甲才十分珍贵。可以骑射的只能是很少的一部分精兵,还有部分长期生活在马背的少数民族)。
二、翼州争夺战之始
袁绍的起家,是在反董联军。身为盟主,威望和人才都多了许多。但是他事业真正的起飞,在于夺取了冀州。冀州是大州,比青州大许多(袁绍死后,袁尚居冀州,袁谭居青州,被打得落荒而逃,在于两州实力不在一个水平线上,而并非袁尚的军事能力高于袁谭)。袁绍兵不血刃,轻取冀州,奠定了自己的事业发展基础。
我们来看看袁绍的谋略。他一开始就没真心讨伐董卓,一身正气的曹操,孙坚,拼命去了,而他做了盟主。实际上,他做盟主,靠的是威望,不是实力,他的地盘并不大,所以当时天下大乱,他一心想的是扩张。
巧夺冀州,是他手下逢纪提出的谋略。逢纪献计,若邀约公孙瓒一起攻打冀州,当时翼州的所有者韩馥必然十分惧怕,到时候呈说厉害,让韩馥邀请袁绍抗击公孙赞,主动滚蛋。
果然,公孙瓒得到袁绍的约请,以讨伐董卓为名,率领大军进入冀州(今河北地界)。韩馥的部队如何能抵挡公孙瓒之骑兵?于是节节败退。
而青州的袁绍也忽然掉头进入冀州地界,屯于延津(后来官渡的关键地点)。这个时候,韩馥手忙脚乱,袁绍派出了荀堪,高干去游说韩馥,说公孙瓒天下强兵,你境内大部分的郡县都已经叛变了,而袁绍又从东来,我看将军危险了。公孙瓒和袁绍都是一时的豪杰,而冀州又是天下富饶重要的地方,他们肯定要争夺。你如果不选边站,就得死。袁绍,是您的旧盟,你还不如把翼州让给袁绍,他接到您的地盘,公孙瓒就可以抵御住了。将军有让贤之名,身安于泰山。
韩馥其实有说不出的苦衷。讨伐董卓的时候,冀州的贵族和将领,就和袁绍走的很近。当然,人,都是趋向英雄的,你自己不行,也怪不得别人。韩馥曾经因为嫉妒,还不发粮草给袁绍的讨董大军,结果反而让自己手下的将领看不起。大将麹义,就是在那个时候投靠袁绍的(此人非同小可,界桥之战,他是主角儿)。
冀州军马,也有忠于韩馥的。他们对韩馥分析说,袁绍没有粮草,进入冀州是虚张声势,我们精兵良足,可以一战破之。换了孙权早打了,但是韩馥胆儿小,于是权衡再三,便把冀州让给袁绍了。
韩馥有个仇家,叫朱汉,看韩馥没权了,就率领士兵包围了韩馥,还断了韩馥长子的双腿。袁绍雷厉风行,立刻逮捕朱汉斩首。但是韩馥反而怕了,于是逃跑去投靠张邈。最后袁绍使者来了,他以为袁绍派人来叫张邈杀自己,起身自杀了(其实袁绍真没有杀他的意思,还等着做善待的典范呢)。
韩馥一死,袁绍就完全控制了翼州。但他虽然兵不血刃的获得了冀州,但请来的公孙瓒,却是个大麻烦?其实公孙瓒如何不知道袁绍的那点小心思,但他素来眼馋翼州,才借了袁绍的邀约,率了大军前来。韩馥死后,公孙瓒不承认袁绍这个冀州牧,任命了自己的部将严刚为冀州刺史,还任命了一批翼州的州郡首领,其中,有平原县,而这个县令,就是后来名满天下的刘备童鞋。
这个时候的袁绍和公孙瓒,一战已经不可避免,界桥会战的实质就是——冀州争夺战。
这里还有个小插曲。袁绍刚拿到冀州,怕公孙瓒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