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争夺台湾:1949-1979国共对话秘录-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8月6日美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日本广岛爆炸后,一直密切注视着远东战局的斯大林以此判断日本会在短期内投降,他很担心这很可能使得苏联失去出兵中国进而攫取在中国东北特权的机会,于是断然改变了原来等《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签订后再出兵的计划。
  由于历史多种复杂的因素,如美国的压力,蒋介石出于战后需要使苏联中立不支持中共的考虑等等,他最后不得不作出了“默认”《雅尔塔协定》的决定。在“默认”外蒙古独立和苏联在东北的一些特权之后,蒋介石也从苏联得到了一些“回报”。“回报”之一就是同意台湾、东北重新回归中国。这样,中国在牺牲了一部分主权的同时,得到了苏联对光复台湾的支持。
  8月15日,日本天皇通过广播发表《停战诏书》正式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由于日本提前无条件投降,日本接受《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的规定,日本投降后台湾的法律地位就已确定,而为世界所公认。
  10月1日,中国空军第一路司令张廷孟携国旗一面单机飞赴台北在“日本台湾总督府”上升起国旗。紧接着10月3日中国陆军第70军的先头部队第75师在基隆登陆。5日台湾行政长官公署在台北成立前线指挥所。约半个月之后美国海军第7舰队的舰只才与中国海军第2舰队一道进占台湾各重要港口,而这时进驻台湾的美国陆军随同中国陆军也在台湾登陆。10月24日,台湾省行政长官兼台湾警备总司令陈仪抵达台北。25日上午,在台北市中山堂举行受降仪式,陈仪代表中国战区最高统帅蒋介石受降。上午10时,陈仪代表中国政府通过广播电台向全世界宣布:“从即日起台湾和澎湖列岛正式重新归入中国版图,该区一切土地、国民、政事皆归于中国主权之下。”这一天被命名为“台湾光复日”。1946年1月13日,中国国民政府行政院正式宣布:“台湾同胞(包括高山族和汉族同胞)原本就是我国国民,因为受到异族的侵略,被日本人统治了半个世纪之久,以致丧失了我国的国籍,现在台湾已经光复了,从1945年10月25日起,一律恢复我国国籍。” 
                  
台湾光复(4)
  台湾自1945年10月25日光复至1946年1月13日完成接收工作,至此分离了长达51年之久的台湾终于回到祖国怀抱。 
                  
宜将剩勇追穷寇(1)
  在蒋介石之后由代总统李宗仁领导的国民党南京政府虽然同意中共提出的八项条件为和谈的基础,但企图划江而治,保住长江以南国民党的半壁江山。雄才大略的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为了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决意要把革命进行到底,坚决不搞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的南北朝。
  1949年4月20日,历时二十天的国共北平和谈破裂。第二天——4月21日凌晨,中国共产党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联合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顷刻之间百万雄师在西起九江东北的湖口东至江阴,长达五百余公里的战线上强渡长江,彻底摧毁了国民党苦心经营三个月的长江防线,于4月22日兵临南京城下,当晚胜利的红旗插上了国民党政府总统府。
  当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的捷报传到中共中央当时的驻地北平西郊香山,毛泽东很高兴,情不自禁地即赋诗一首: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在南京解放前夕,苏、英、法等国的外交使节已随即将被推翻的“中华民国政府”迁往广州,耐人寻味的是惟独美国驻华大使馆没有南迁,仍留在南京。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亲历了南京的解放。它似乎告诉人们,这是有意作出间接欢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姿态,不乏默认中国革命胜利的内涵。当然这绝非司徒雷登的个自行为。
  司徒雷登出生在中国,曾多年在中国北平担任燕京大学的校长,他有许多学生后来成了中共党人,当时中共外事组的成员黄华就是他的学生。南京解放后的第三天,黄华出任南京军管会外事处长,司徒雷登即派他的私人秘书、与黄华同为校友的傅经波作为他的私人代表拜访黄华。他通过傅经波向黄华明确表示:美国过去支持国民党是错误的,现停止对国民党的援助,并获得现任美国国务卿艾奇逊的同意与中共进行正式外交接触。黄华当即报告中共中央。5月10日黄华接到毛泽东的指示,要求黄华向司徒雷登明确声明,美国应立即停止干涉中国内政。5月13日黄华特地去美驻华使馆拜访司徒雷登。司徒雷登对昔日的学生备加赞扬之后表示美国愿意同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并把留在上海的美国援蒋的粮食和棉花移交中共,他希望能访问北平。中共虽没有拒绝司徒雷登,但只允许他以个人的名义去北平探亲访友。司徒雷登怀着极为兴奋的心情把此事报告给美国政府,但杜鲁门总统认为中共即将建立的新政府必将加入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阻止了他的北平之行。不久,司徒雷登悄然离开中国回美国述职,毛泽东为此写了一篇文章:《别了,司徒雷登》,以此宣告美帝国主义阻挠中国人民革命胜利的一切努力都彻底失败。
  美国政府虽然无可奈何地承认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失败已经是无可挽回的事实,但对远离大陆而对美国有着切身战略利益的台湾,可谓绞尽脑汁。
  早在1948年11月当国共两党进行决战的时候,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在回答国务院有关对台湾问题局势时指出:“美国应通过外交和经济手段,不让共产党统治台湾,从而保证其留在对美国友好的政府手中,是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的。”这之后,蒋介石下野前夕,1949年1月19日,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提出的《关于美国对福摩萨(台湾)的立场报告》,分析了美国对台湾政策的四种可供选择方案:“一是根据日本投降条款,与国民党谈判由美国接管台湾,或待国民党政府垮台后,由美军直接占领;二是与国民党政府谈判在台湾享有治外法权和建立军事基地,条件是美国帮助他们坚守台湾;三是支持台湾国民党政府,承认它是中国政府;四是支持非共产党的台湾地方政府,这能使美国在华行动有更大的自由。”报告最后提出了美国的基本政策:“不让福摩萨和澎湖列岛落入共产党手中”,“为达此目的,最切实际的办法是我们在对此不公开承担单方面义务和施加单方面压力的条件下,把这些岛同大陆隔离开来”,“支持福摩萨的非共产党控制的地方政府”。这是美国政府首次明文确定以割裂中国领土台湾为基本目标。该报告中还提出:“要尽可能地施加影响,阻止大陆的中国人进一步流向台湾。美国还应谨慎地与有希望的台湾各地领袖保持联系,以便将来有一天在符合美国利益时利用台湾自治运动。” 
                  
宜将剩勇追穷寇(2)
  1949年2月,蒋介石下野后,美国驻南京大使馆参事莫成德奉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派遣,前往台湾执行特殊使命:实地考察台湾自治方针能否得到贯彻。莫成德到台后,即游说台湾省政府主席陈诚自立。游说内容为:
  (1)台湾现在的省主席,宜使政治与“国府”分离,经济贸易和中共断绝,台湾主席办理台政,美国每年拨给台湾经济援助2500万美元。
  (2)形式上联络菲律宾、澳大利亚、印度、巴基斯坦、锡兰(今斯里兰卡)各国各出一些象征性的兵力,会同盟军占领台湾,希望在两周内,在台召开政权转移会议。
  (3)会议决定后,美国即对台湾海峡之海上及空中担任巡逻与联系之活动,以免外来军队之袭击,同时遣送不受欢迎之大陆在台分子。
  (4)通知蒋介石,如他愿意留台湾,当以政治避难者身份相待。
  然而美国却找错了对象。美国虽想抛弃老朋友蒋介石,可陈诚不原弃蒋,他跟随蒋介石数十年,怎能在危难之中离蒋而去呢?陈诚虽然反共,但颇重民族大义,他决不愿把台湾与祖国割裂。陈诚使莫成德美梦落空。
  莫成德游说台湾自立不成,又生一计,向司徒雷登建议起用曾美国、二战中战绩显赫、时在台湾练兵的孙立人将军为台湾省主席,以便美国掌控,这一计划没能来得及进行又很快流产。
  美国找不到在台代理人,又老调重弹,重提联合国托管台湾,并要求联合国召开特别联大会议,专门讨论台湾问题,让台湾人民有权举行投票以决定自己的命运。美国国务院政策设计委员会主任乔治·凯南甚至提出要立即推翻在台湾的统治,实现大陆与台湾分离。美国对台湾的狼子野心再度暴露无遗。
  高瞻远瞩的毛泽东在南京解放,人民解放军乘胜向华中、华南、西南、西北进军的时候,就已谋划解放台湾的事宜了。
  新中国建国前夕,1949年7月,一个由刘少奇为首的代表团出发去苏联。这个代表团携带着一封中共中央给斯大林的信,由于当时解放军缺少空海军力量,信的内容是向苏联提出协助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请苏联出动空海军参战。刘少奇向斯大林说明了中共准备1950年解放台湾的设想,要求苏联提供200架战斗机并代训飞行员。对于刘少奇的具体要求,斯大林很痛快地答应了,但对于中共中央在信中的请求,斯大林却没有首肯,苏联不愿意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的时候派出空军和海军参战,是担心美国一旦无法坐视而介入将诱发苏美战争。斯大林说:“苏联人民在第二次中已经遭受了巨大的战争磨难,他们很难理解为什么这样做。”
  毛泽东理解斯大林的顾虑。这位农民出身的伟大政治家和军事家在长期的战争中树立了一个影响他一生性格的信念,那就是“自力更生”,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办自己的事情,其实毛泽东并没把苏联的援助视为解决台湾问题的关键。
  这时,人民解放军乘胜向沿海各岛推进,并准备一鼓作气,渡海解放台湾。
  毛泽东电令三野和中共华东局,要他们认真研究以较少的代价、在较短时间内解放台湾的方略。
  要攻台,必先占台湾的屏障、距厦门10公里之遥的金门岛。
  金门共分大、小金门两座岛屿,大金门形似哑铃,总面积161。4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74。5公里,但便于登陆的地段仅16公里。为增加该岛的防卫,国民党迅速调集部队,使原有的2万守军增至3万。
  10月24日,也就是厦门解放后仅一个星期,人民解放军三野叶飞兵团向金门岛发动进攻。当晚战斗打响,叶飞兵团第28军中的3个加强团近6万人,先后乘木帆船进攻金门西北古宁头阵地。此时海面上刮的是侧逆风,大大延缓了船速,在敌军的炮火打击下,解放军伤亡很大。此时坐镇在成都指挥国民党西南战事的蒋介石认为金门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如果金门失守,马祖亦势必难保,而台湾的防御亦将崩溃,于是除命令驻守金门的汤恩伯死守外,急电台北调孙立人青年军和胡琏兵团星夜乘军船赶赴金门增援。25日凌晨,解放军好不容易登上金门岛,但又赶上退潮,渡船全部搁浅,被敌机炸毁,使第二梯队无法实施增援,这时国民党胡琏援军很快赶到,切断了解放军后路,并以优势兵力将登岛部队重重包围,激战到28日,解放军登岛部队弹尽援绝,一部英勇战死,一部被俘。首次金门失利说明人民解放军缺乏必要的渡海工具和海上作战经验,还不具备进行大规模渡海作战的能力,毛泽东毅然下令放缓攻打台湾的步伐。 
                  
宜将剩勇追穷寇(3)
  毛泽东决定亲自到苏联去。
  1949年12月,莫斯科最寒冷的季节,出生于中国温暖的南方的毛泽东乘火车横穿西伯利亚覆盖着茫茫冰雪的荒原来到苏联的克里姆林宫。这是毛泽东一生中第一次离开自己的祖国。毛泽东率领的代表团是庞大的,名义上是来参加斯大林70寿辰庆典。占全世界1/4人口的东方大国——新中国加入社会主义阵营,改变了整个世界的政治格局,斯大林对毛泽东的访问很重视,礼仪规格很高,特意安排毛泽东的专列在中午12时莫斯科车站大钟刚刚敲响时进站,在车站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斯大林素来对世界各国的领袖大都是看不起的,对毛泽东却完全不同,十分尊敬。当毛泽东于当天下午6时去克里姆林宫会见斯大林时,斯大林打破一般不到门口迎接外宾的惯例,亲率苏共全体政治局委员在他的办公室门口站成一排欢迎毛泽东。
  在毛泽东第一次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