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第一盗-第1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了来了!”一个官员擦了把汗,指着远处的大船叫了起来。

    许多官员不约而同的松了口气,赶紧接了谢慕华,赶紧洗尘设宴,今天这事就算过去了,再回家让老婆小妾好好给捶捶揉揉,大太阳底下站了一下午可不是闹着玩的

    那队官船缓缓靠了岸,率先跳下来的是船夫和官兵,他们手脚麻利的搭起板子,这才见到谢慕华大摇大摆的从官船上走了下来,身后跟着一同上任的官员苏易简、张咏、杨延彬等人。两队侍卫当先开路,左右护着谢慕华,后边还有许多仆役搬抬细软,最后居然有一队官兵压着一群五花大绑的汉子走了下来。

    王溥缓步迎了过去,远远就拱手道:“谢大人,久违了。”

    谢慕华却是一脸笑容,快步迎了上来,笑道:“王大人,怎敢劳动您亲自来接我,想咱们当初在朝**事时日虽短,可是在下对王大人是佩服之至的。如今在江南东路又有机会向王大人请教,真是人生一大快事。”

    王溥心中把谢慕华暗骂半天,脸上却不动声色,不紧不慢的说道:“谢大人客气了,这一路舟车劳顿,江宁官员已经为谢大人备下了洗尘筵,还请谢大人务必赏光。”

    “哪里的话啊!”谢慕华打着哈哈,看着前方一群江宁官员围了过来,在江南当官跟在开封府做官的确不同,这儿虽然是地方官,但是水土养人,一个个肥头大耳,白白胖胖,衣着华丽江南的富庶的确不是其他地方能比拟的。

    “谢大人一路辛苦了”

    “谢大人来江南为官,实在是江南百姓之幸啊”

    一阵阵江南马屁拍了过来,谢慕华笑眯眯的照单全收,跟诸位官员打着哈哈,昂首阔步同王溥一起朝已经备好的马车走去。这些官员想得周到,不但准备了给谢慕华代步的马车,还有为他的夫人准备的四人小轿,谢慕华是朝中大员,来到江南为官,想必是要带许多家私细软的,那些官员又特意备下了二十辆骡车来为谢慕华搬运行李。

    谢慕华似乎想到了什么,大声叫道:“江南东路巡检司何在?”

    只见一名轻装武将打扮的矮胖官员跑了出来,直到谢慕华的面前,躬身行礼:“下官江南东路巡检司方广利参见谢大人。”

    这巡检司就是在一路负责与盗匪作战的武警部队指挥官了。在南宋时期是颇为重要的官员,但是在北宋的时候只不过是闲职而已,手中并无多少实权。若是有盗匪自然是有厢军和驻外的禁军去对付,哪里轮到区区巡检司了。所以那方广利官职虽然不低,但是看到手握大权的谢慕华,还是要毕恭毕敬的谄媚。

    谢慕华指着后边那一队被五花大绑,口中还含混不清在叫嚷的日本人,朗声说道:“这些倭寇从海外流落到我大宋国土,居然一路跑到我的行船旁边械斗,实在是穷凶极恶,不服王化。本官听说徐州那里有个煤矿,缺乏人手。看他们也算精壮,就去那里挖煤去吧。不过你要命人仔细看好了,这些人都是有武艺的,让他们跑了或者在煤矿闹事,就不妙了。嗯这些事,你就替本官办了吧。”

    方广利心中大喜,他本是个闲职武将,王溥也不怎么待见他。如今谢慕华一来,就给他交代一件事情做,无论如何,将来想走谢慕华门路的时候,也多了个借口。方广利这个人不像其他的官员患得患失,他本就是个闲职,求的就是能握点实权,巴不得替谢慕华跑腿办事。方广利急忙道了声:“下官领命,大人放心好了,就算他们个个都有万夫莫敌之勇,进了徐州煤矿,也插翅难飞。下官会好生盯牢他们。”

    谢慕华暗暗好笑,方广利这么认真,十有**是要把这些日本人上脚镣上手铐,这十年的苦头让他们先吃吃好了。

    谢慕华随口道:“有劳方大人了。”

    方广利急忙说道:“大人哪里的话,这是下官的本分”说罢便带着自己的亲卫将那一队日本人接收了过来,吩咐他们好生看紧了,这才乐呵呵的跟在谢慕华的身后,顿觉自己也算是和谢大人有过交情的人了,再看那些方才还不怎么待见自己的官员,心中只觉得高人一等,飘飘然好不舒坦。

    众人正在寒暄,便见两名绝美女子当先走了过来,正是灵秀公主和柴郡主。王溥自然是认得她们的,当即走上前去,施礼道:“臣王溥参见陈国公主、柴郡主。”

    灵秀公主轻启朱唇道:“运转使大人不必多礼。”

    王溥说道:“老夫在江宁为公主殿下准备了一所宅子,是江宁有名的园林,称得上是环境优雅,风景秀丽。公主和柴郡主一见必然喜欢。”

    灵秀公主偷偷瞥了一眼站在谢慕华身后的杨延彬,低声说道:“那也不必了,本宫暂且就在安抚使衙门住下吧,这些日子本宫要和柴郡主一同到处游玩,住在园林反而不太方便了。”

    王溥丝毫没有失望之意,笑道:“既然如此,那宅子老夫便给公主留着,公主想住的时候,随时都可以去住。”

    柴郡主和灵秀公主谢过王溥,在一群丫鬟侍女的陪伴下朝轿子走去。

    苏易简暗地里捅了杨延彬一下,杨延彬顿时醒悟过来,走上前去对着谢慕华和王溥一抱拳:“下官奉皇命保护陈国公主和柴郡主,如今下官就先行护送两位殿下去安抚司歇息了。”

    谢慕华点点头:“把两位夫人和那平家兄妹也带过去吧。安顿好了再去运转司吃洗尘宴。如今你是江南东路的路分都监,手握一路兵权,这顿饭要是少了你,那可就不热闹了。”

    谢慕华这番话说得不温不火,但是一旁的官员个个都提起心眼来了,路分都监在谢慕华面前恭恭敬敬的就像是个小孩子,掌管刑狱的提点刑狱公事张咏,是谢慕华在校场上救下来的人。仓司的提举常平公事苏易简也是跟谢慕华深有交情的人。如今江南东路的监司和帅司里,谢慕华占了大半江山,王溥和谢慕华在江南东路到底鹿死谁手还难说的很。一些心里本就有些活络的官员又悄悄的转起了心思,想着要不要投入谢慕华的门下。

    王溥到底是一把年纪的人了,虽然看破了谢慕华暗中示威的用心,却面色如常,说道:“谢大人,请!”

    谢慕华微微一笑:“请!”

    两人就像多年好友似的,并肩朝外走去。忽然听到外围远远的传来哭喊之声:“大人,冤枉啊!大人冤枉啊”

    ~~~~~~~~~~~~

    求红票,求收藏,555555

【第三十一章 拦路喊冤】

    码头上顿时一阵骚动,这还了得?为了迎接谢慕华,江宁府特意派人清理了码头,保证没有人会来码头上打扰谢慕华。可是居然有人混进了码头,虽然只是在外围喊冤,却也已经破坏了码头上的和谐气氛。方广利自告奋勇大步走了出来:“谢大人,下官这就去把那刁民赶走。”

    谢慕华似笑非笑的说道:“大宋律例,若是有百姓喊冤告状,官府是一定要受理的。你们要是把他赶走了,岂不是犯了大宋的律例。对不对啊,复之?”

    张咏走了过来,站在谢慕华的身侧,冷笑着看着方广利:“在下张咏,现任江南东路提点刑狱公事,掌管一路刑狱。百姓喊冤是本司理当受理的案子,岂有将喊冤百姓赶走的道理?方大人不是想知法犯法吧?”

    方广利一个马屁拍在马腿上,恨得只想抽自己两个耳光。张咏的大名现在也是传的沸沸扬扬,身为一个文官,区区七品知县就犯了两条人命。坊间传闻说到张咏之时,都说他是个扫把星,去哪,哪儿的人就倒霉。偏偏皇帝不但不怪罪他,还加封了他。就张咏这个名头,谁还敢在老虎嘴上拔毛?

    “张大人说得是,说得是”方广利唯唯诺诺的退到一旁。

    谢慕华抬头看了看天空,说到:“反正现在时日还早,不如就去看看是何人喊冤。咱们再去洗尘筵也不晚。”

    江宁府的官员看到方广利吃瘪,还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一个个都提起心眼不敢在乱说话。王溥不动声色,当先朝喊冤的方向走去,他到底是一路文官之首,遇到这种事情,姿态多少是要做一些的。

    谢慕华等人随后跟了过去,只见一队官兵手持刀枪,已经将喊冤的老百姓制服在地。谢慕华仔细一看,跪倒在地上的两人,衣着褴褛,神色委顿,身上不知道沾了多少灰尘泥土,头发早已散乱不堪。这两人都是男子,年约四十多岁,其中一人就连鞋子都少了一只,一只脚上已经磨出了鲜血。

    谢慕华低声对张咏说道:“复之,你是提点刑狱公事,这事该当由你来办,放心大胆去办,万事有我。”

    张咏得了谢慕华这句话,胆气顿时壮了起来,快步走上前去,分开按倒两人的官兵,和蔼的问道:“两位有何冤情,要来此喊冤?本官是江南东路提点刑狱公事,负责一路刑狱,若是有冤情,就对本官说吧。”

    那两人看到面前来了一个穿着官服,器宇轩昂的年轻人,心知是遇到了大官,急忙磕起头来,两人你一言我一语,说得有些纷乱,一群人谁也没听清楚是怎么回事,张咏打断了两人的话,指着其中一人:“你先说。”

    那人磕了个头,这才说道:“大人,草民本是武家庄的农户,家中也有两块田地。草民有五个儿子,最大的二十六岁,最小的也已经十四岁了。都在家中帮忙干活,前些日子,江宁府出了公告,说是朝廷要百姓多开荒地,草民见离家不远是一处荒山野岭,土地是贫瘠了点,但是勉强还可以种些东西,况且朝廷说了,开出来的地,交租交的也少,就吩咐儿子们去开地。”

    “没想到开地的时候,发现一块大青石,那石头好大”那汉子用手环抱了一下,觉得不够大,又用力分开双臂:“得这么大,于是叫了许多乡亲帮忙,大伙儿拿着开山锄给凿开了,才发现那青石的下边有一块玉石,白里透红,寒光闪闪。村里人说这玉石应该很是值钱,便说大伙儿给卖了,换些钱来分了也好。草民想这玉石本来就是无主之物,谁捡到就是谁的,所以就算了算来帮忙开地的乡亲,准备卖了玉石之后给大家伙儿分钱。”

    “刚过了一天,不知道消息怎么走漏了出去,来了两名衙役,说这玉石是山里的,不是我们的。又说什么天下的东西都是皇上的,这块玉石应该上缴给朝廷。不由分说就要我们把玉石交出来。老汉的儿子们急了,便拦着差大人不叫他们搬,纠缠之下许多乡亲也来帮忙,两位差大人受了点伤,便气呼呼的走了。又过了一日,来了许多官兵,说老汉的儿子拘捕伤差,将他们都抓了去,又把前日里帮忙的乡亲抓走了不少。都关进了江宁府的大牢里,说是要重判流放”

    另一位汉子也连连磕头:“俺们都是无知草民,并不知道从山里挖出来的玉石也是官家的东西,是俺们有罪,俺们起了贪心。可是那些孩子们没错啊,他们在家都是做活的人,现在下了牢里,地也没人种了,家里的老小成天哭哭啼啼,俺们都是眼瞅五十的人了,半截身子都进了土,也不知道还能活多久,到时候两腿一伸,死了倒好了,可是家里老老小小靠谁来养活啊”

    两人说着便哭了起来,偌大年纪的汉子一把鼻涕一把泪,想是心里着慌的紧了。

    张咏皱了皱眉头,却没说话。

    谢慕华凑过来问道:“大宋律例我可不熟,这山里挖出来的玉石也算是官府的吗,要是如此,该怎么判?”

    张咏低声说道:“谢大人,借一步说话。”跟着吩咐那些官兵先不要为难了那两个老百姓。便随着谢慕华走到一旁无人处,这才叹了口气说道:“大宋律例里,百姓开荒之时,若是挖到矿脉,那是自然要报官的。但这只不过是一块玉石而已,并不是矿产,不报官也算不得错,就算他们将那玉石卖掉分钱,也是合情合理的。只不过现在下官只听了这两人的一面之辞,并不知道当日衙役去找他们之时说了什么。从他们的言语来看,拘捕、殴打官差那是免不了的罪行,按这条罪来判的话,流放充军也是罪有应得。”

    谢慕华笑道:“这还不简单,找那两个衙役出来,当面对质不就得了?”

    张咏微微一笑:“这案子其实不难,两个衙役找上门去,身后必然有人撑腰,或许是某位官员想贪了这玉石。否则两个衙役而已,何德何能去抢老百姓的玉石?若是依着下官当初的脾气自然是要这么做的。可是,经过开封府一事之后,下官也明白了刚则易折的道理。这件案子或许还有什么隐情也不一定,下官恳请将这两位老汉带回提点刑狱司查问。谢大人,如今您也是身兼江宁知州,这件案子还要谢大人从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