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当年强汉盛唐之时,华夏幅员何等辽阔,如今大理国、大瞿越国纷纷自立。下官大胆揣测,太祖皇帝勇武非凡,自然是想将其收归版图的。出兵须得有借口,若是谢大人遇刺,大宋就有了最好的出兵之由。况且之前登闻鼓一案,兵部和中书大损颜面。也难保不是朝中某些居心叵测的人对大人不利啊!”
谢慕华心里一紧,这一层他倒是没有想过。要是自己死在大理国,赵德昭势必要发兵大理。朝中也有不少人得利,看赵普的手段和心胸,他要是做出这样的事来也不奇怪。这时代情报并不发达,自己的举动别人却知道的一清二楚,要是如此说来,只怕是自己人干的也很难说啊!
高启德一直没有说话,这时也忍不住了:“其实下官觉得可能是”高启德伸手朝北方指了指又朝西方指了指!
“什么意思?”谢慕华一皱眉头:“说明白了!”
“谢大人,大宋立国之后,北有辽国,南有大瞿越国和大理国,西有吐蕃,灵州夏州的党项人也未曾归附。可以说是四敌环伺。与大理国相邻的有吐蕃和大瞿越国,方才寇大人已经说了,大瞿越国可能会行刺大人,逼迫大理与其联手对抗大宋。但是也有可能是吐蕃想要行刺大人,使得大宋和大瞿越国与大理同时开战,吐蕃就可渔翁得利。”
高启德继续说道:“吐蕃如今虽然内部不定,可是吐蕃国力雄厚,野心勃勃,一直想对外兼并。不过大理国实力不弱,若是单凭吐蕃一国的话,未必就能拿下大理。若是行刺大人,大宋就要和大理开战,此时若是吐蕃提出与大宋结盟,前后夹击大理,想必朝廷是会应允的,到时候攻克大理,两家瓜分大理。吐蕃岂不是白白多了两千里土地?”
谢慕华倒抽一口凉气,看来想要自己性命的人还真不少,于是接着问道:“那北方可是指辽国?”
“正是,大人。如果从表面上看起来辽国似乎和大理并无冲突。其实不然,太祖皇帝当年提出先南而后北,前后平定诸国。于是才有太宗皇帝可以集中大宋军马与辽国人一战,虽然幽州战败,但是辽国人也知道大宋并不可欺。大宋禁军将士的勇武也远超辽国人的想象。之后在满城,李继隆节度使更是给予辽国人迎头痛击。是以下官以为,辽国人最想看到大宋身陷和南方诸国的战争中,无暇北顾。到时候辽国人就可以养精蓄锐,大举南下!”高启德侃侃而谈,分析得入情入理。
谢慕华心如乱麻,这还了得?自己一脚踏入大理国,就成了众矢之的,现在还不知道刺客到底是属于何方势力。但是看起来,大瞿越国、吐蕃、大辽甚至是赵普、李崇矩等人都有足够的理由取自己的性命。原本以为来到大理只是走走形式,与段肃顺谈妥借道出兵一事就好,没想到却遇到了这么复杂的局面,实在远超谢慕华的想象!
“诸位说的都有道理!”谢慕华缓缓的说道,既然局势已经如此纷乱,不如将错就错,看看如何破局才是最为有利。谢慕华想了想接着说道:“现在契丹、吐蕃、大理、大瞿越国都有可能行刺本官。那高杨两家在此事中究竟是唱得是哪一出呢?”
寇准说道:“大人,高家是万万不敢行刺大人的,高家的领地紧邻大宋,要是大人出事,大宋一旦对大理开战,首当其冲就是高家。就算善阐侯高诗夏再笨,也不会笨到来招惹大人。此外,杨峰书也不大可能,杨家现在正在休养生息积攒实力,大理现在越是稳定,杨家越得意,况且杨家背靠吐蕃,段氏要是想对杨家用兵,也要考虑吐蕃的立场。大人要是遇刺,吐蕃既可趁乱而起,杨家和高家一样,都是求神拜佛,祈求大人平安无事才好啊!”
于子廉微微一笑:“大人,既然如此,不如我们将计就计,再演一出好戏,迫使大理国不得不借道给大宋!”
谢慕华顿时来了精神:“计将何出?”
于子廉笑道:“大人,既然这么多人都想要大人的性命。那大人何不自己派人来行刺自己?”
高启德和寇准都愣住了:自己行刺自己?
于子廉解释道:“现在除了真正的刺客之外,其他人都猜不到是哪方势力想要大人的性命。我们在猜,段肃顺也在猜。况且大理国是段氏的天下,他绝不能让大理国分崩离析或者招来大宋的刀兵。既然如此,大人接连遇刺,造成一种刺客不取了大人的性命就绝不罢手的假象。那段肃顺就一定要送大人离开。高杨两家怕惹火上身,就只能点头同意。如此一来,借道的目的,就达到了!”
谢慕华想了想,于子廉的提议的确不错,于是说道:“那就照于编修的意思去做。不过现在本大人还不愿走了!南征大军从大理借道,便有杨指挥使带军,前方战事由他一力做主。我倒要留在大理看看,是何方神圣想要我的性命!”
寇准正要出言劝阻,却见谢慕华朝他使了个眼色,便闭口不言。
“皇上,大事不好了啊!”常睿冬快步跑到皇帝寝宫。
段肃顺心烦意乱,刚刚睡下不久,又被常睿冬吵醒,更是恼怒,于是披衣而起,隔门问道:“何事如此惊慌?”
常睿冬上气不接下气的说道:“侍卫司禀告说是礼宾馆夜里又遭刺客袭击,所幸谢相公身边亲兵奋勇接战,终于战退刺客。但是有人听见刺客扬言说不取谢相公性命誓不罢休这次跟晚上那次一样,都是一个活口都抓不到。皇上这伙刺客不知道是什么人,实力雄厚,要是谢相公在大理国有什么闪失那可如何是好?”
段肃顺一听也紧张起来,昨晚谢慕华遇刺,便吓了他一跳,大理国一向本着守土安民的政策,不与他国征战。可要是大宋的枢密副使死在大理,那可是浑身长嘴都说不清楚了。况且昨晚善阐侯高诗夏进了皇宫陈诉利害,说是谢慕华亲自来到大理城,要是借道的话,高家领地固然是保不住,大理国的基业也很难守全,劝说段肃顺和杨峰书以及高家联合起来,坚决不能让大宋的军队踏上大理国的土地。
段肃顺一时间还没下定决心,可是这厢谢慕华已经接连遇刺了。现在不是段肃顺要如何,而是形势逼着段肃顺不得不借道给谢慕华,赶紧打发谢慕华走人得了。到时候,就算谢慕华死在南征军中,也不关大理国的事了。
想到这儿,段肃顺急忙吩咐常睿冬道:“快去叫杨峰书和高诗夏入宫面圣!”
【第四十二章 以身为饵】
“派人前去邕州,告诉许仲宣大人,就说我留在大理城暂时不回去了,南征事宜就按先前商议过的办。等杨延彬指挥使与孙全兴团练使商议之后便立刻分兵而行。记住,从广南进军也好,还是从大理进军也好,都无需等待水路军。若是水路刘大人能赶在陆路之前从花步登陆,便一同进军,否则的话就各打各的,全部给我打到谅山会师。”
“得令!”
“五郎,再派一人去见七郎,持我亲笔信件,禁军从高家领地过境之时,严禁扰民,不可与高家起任何冲突,总之一句话,快速通过高家的领地,在大瞿越国边境候着,与孙全兴同时进军。要打大瞿越国一个措手不及。我要让大宋将士的钢刀架在他们的脖子上,他们才会醒来。”
“得令!”
“平仲,你和于编修留在我身边,应付段肃顺。段肃顺应该是巴不得我赶紧离开大理,可是我偏偏不走,如今大理的局势这么纷乱,不为大宋拿到最大的利益,我说什么也不走。通知许仲宣大人,请他用八百里加急禀告朝廷,广派探子,我要掌握吐蕃、辽国的一举一动。情报就直接送到大理城给我!”
“是,大人!”
“高编修,你立即返程协助杨延彬指挥使,攻打大瞿越国之时,小心戒备。杨将军是帅才,不过年纪还轻,对于大瞿越国也不甚了解,你务必要在一旁多加提点。要知道大宋三路进军,大瞿越国无论如何是抵挡不住的,不要贪功冒进,不要孤军深入。那里多是山林之地,大军展开不便,万事小心为上!”
“是,大人!”
谢慕华还待要说些什么,却见手下众人纷纷领了命令,一个个神情肃穆,便微微一笑:“你们分头行事吧!”
这几人正要散去,忽然门外侍卫前来禀告:“大理国常睿冬求见谢大人!”
谢慕华点了点头:“叫他在外边候着,十有**是来请我去皇宫的。平仲,你可陪我走一遭?”
寇准笑着答应道:“敢不从命?”
谢慕华扭头吩咐五郎:“从现在开始要严加戒备,每次出行都要乘坐不同的车辆,绝对不能让刺客钻了空子。嘿嘿,我还没想到我的命现在如此值钱,牵一发而动全身,几个国家都在眼巴巴的看着我,个个都想要我的命。你可给我看好了,若是能抓住几个活口那就更妙了咱们就能化被动为主动了!”
五郎朗声答道:“大人放心,就算拼了这条命,五郎也要护得大人周全!”
谢慕华走到五郎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别,你要是少了一块肉,你那个八妹非要了我的命不可。记住只要咱们的人安然无恙就好,刺客这次抓不住还有下次能抓,命,每个人就一条,丢在这儿就不值得了!”
五郎憨憨的笑道:“说得是!”
果然不出谢慕华所料,常睿冬跑来就是为了请谢慕华去皇宫议事,现在段肃顺就在皇宫里等着谢慕华。谢大人也不好意思让大理国的皇帝久等,待五郎备了车马之后,一行人便朝皇宫去了。这一路上戒备森严,段肃顺是无论如何也不肯让谢慕华死在大理国的,沿途几乎看不到多少行人,段肃顺索性把皇宫到礼宾馆的路全给封了,沿途有一千人禁军在巡查,称得上是固若金汤啊!
谢慕华靠在马车软软的坐垫上,看着常睿冬:“真是有劳大理国陛下了,为了区区谢慕华劳师动众,实在是惭愧的很啊!”
常睿冬一脸老实的样子,低声说道:“谢相公,您的安全关乎大理和大宋的邦交,陛下是一定要慎重从事的。待得大人离开大理之后,陛下也会派遣精锐士卒沿途护送大人返回邕州的!”
谢慕华笑呵呵的看着常睿冬,那常睿冬不敢和谢慕华目光相接,微微侧过头去。谢慕华暗暗好笑:“老子还不想走了!”
段肃顺就坐在议事殿中,一身明黄色的长袍,头带一顶镶了明玉的黄色小帽,手中捧着一盏碧绿的清茶,深沉的脸上看不出一丝波动,静静的坐在那里,就像和整个大殿融为一体了似的。
“大宋国枢密副使觐见!”宫外一声长呼,段肃顺的手微微抖了一下,随即脸上露出一丝笑容,站起身来。
谢慕华快步走进大殿,躬身道:“参见陛下!”
段肃顺笑道:“谢相公免礼!”
段肃顺吩咐太监给谢慕华看了座,两人一南一北分别坐定,寇准就站在北首谢慕华的身后,常睿冬却侍立在段肃顺的左手边上。谢慕华带着那几乎已经成了他标志的坏坏微笑看着段肃顺,打定了你不说我就不说,你若说我再反驳你的主意。
宫女们送上新鲜水果点心和茶水,段肃顺拿起一个果子尝了尝:“大理这时节的果子汁多味美,谢相公返回大宋之时,朕命人备上一些。”
果然想开口赶人了啊!谢慕华抬起手来也拿过一个果子:“陛下,在下也想尽快返回大宋,可是现在还走不得啊!”
段肃顺心中一股无名火起,都已经答应了要借道给大宋,还要怎样?这谢慕华一天留在大理,段肃顺的心里就插着根刺,着实难受。脸上却堆起了笑容:“谢相公,大宋南征一事非同小可,你怎好不回去亲自坐镇呢?”
谢慕华朗声说道:“大宋有的是名将,在下只不过是监军而已,又不领军,打仗的事自然由杨指挥使、孙团练使他们决策。监军只不过是监察主将,看其有无疏漏之处,有无赏罚不公既然没有,那在下也不急着回去,等他们有了纰漏再回去也不晚!”
常睿冬小心翼翼的说道:“话虽如此,可是谢大人就放心得下么?”
谢慕华低下头,端起茶杯饮了一口,手肘有意无意的在寇准身上碰了一下。寇准心知肚明,兵对兵将对将,现在是常睿冬发问,自己回答就够了,谢慕华才懒得和常睿冬呱噪。寇准轻咳一声:“常大人,自从谢大人遇刺之后,听说大理城关闭城门,大索刺客。却不知道抓到刺客没有?”
常睿冬脸上一红:“刺客狡猾多端,不知道藏身何处,不过胆敢冒犯谢相公,有伤大理和大宋的世谊,就算是挖地三尺,大理国也要把这群刺客找出来,让他们知道刑法的严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