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小闲人-第1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隐隐听到后面有人说道:“戢刃,你跟他们客气甚么。”

    是那白袍公子的声音。

    又听一人笑呵呵道:“难不成你还打算跟他们这些无知小儿争个明白不可,亦或者跟独孤那厮一样,动用蛮力去解决问题。”

    说话的不是青衫男子,而是那蓝服男子。

    杨飞雪皱起清秀的月牙眉,低声道:“他们也太过分了。”

    小野猛地回过头去,韩艺急忙叫道:“小野,别惹事。”

    小野瞧了眼韩艺,低着头嘀咕道:“西西楚霸王本本就是大英雄。”

    熊弟急忙走了过来。一手搭在小野肩膀上,道:“小野,我相信你,你跟我说说这西楚霸王的故事呗。”

    其实韩艺心中也是气不过,又见小野这么不开心,胸口堵着什么似得。他对于项羽是不是英雄,倒是不太在意,这种东西人云亦云,你不能强求别人也跟你一样,但是这些人说话太可恨了,突然朗声道:“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声音不大,当足够让后面那些人听清楚每一个字。

    只见那十余人听得皆是一愣。又面面相觑。

    青衫男子眯着眼望着韩艺渐渐远去的背影,突然呵呵一笑道:“有趣,有趣。”

    白袍公子突然道:“戢刃,要不要叫他们过来。”

    青衫男子摆摆手道:“不用了,若真有本事,迟早还会再遇上的。”

    “恩公真是好文采啊”

    “韩艺,想不到你还会吟诗啊”

    “韩大哥,你真是厉害。我跟大姐姐学了这么久,也只能背得几诗。”

    “韩韩大哥。谢谢你,要是要是师父听到这一诗,一定会会很开心,师父师父他就是最崇拜西楚霸王这一份英雄气概了。”

    不得不说,韩艺这一诗,真是来的恰到好处。打那些人脸颊疼,同时也引起了杨飞雪他们的刮目相看,跟韩艺接触这么久,从未听他吟诗过,这冷不防来这么一。真是让人震惊不已。

    “我刚才也只不过是气急之下的神来之笔,当不得真。”

    韩艺倒是显得极其谦虚,其实他本就不喜欢招摇过市,更别提拿诗词来显摆,他来大唐这么就,就剽窃过一半诗,还都是单独跟肖云在一起的时候,刚才那只是见小野不开心,有意为他挣回一点面子。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至今思。”

    杨飞雪低声念诵了几遍,虽只是只言片语,但她却好像能感觉到西楚霸王的冲天豪气,越念越是喜欢,道:“韩艺,你能否将这诗送给我”

    这也能送吗韩艺愣了下,在一个没有专利的社会,他还真不知道该怎么送,随口道:“行,如果你喜欢那就送给你吧。”

    杨飞雪却是欢喜不已,很是激动的说道:“谢谢你。”

    这就算送呢我明白了。韩艺但不想就此深入下去,毕竟不是文化人,问道:“对了,杨姑娘,你小时候不是在长安待过吗你认不认识前面那些人。”

    杨飞雪摇摇头道:“我很小就跟我爹爹去扬州了,就算以前见过,恐怕也忘记了。不过前面那个姓独孤的男子,应该是独孤家的,这独孤家可也是关中大家,与我杨家也是有很多来往,回去问问我二叔就知道了。”

    独孤家韩艺皱了皱眉,完全没有印象,暗道,真是可惜,历史上姓独孤的人,我t就认识独孤求败。

    说话间,一行人来到了一条河流前。

    杨飞雪突然神采飞扬的指着河流上的一座桥梁道:“你们快看,那便是大名鼎鼎的渭水便桥,”

    熊弟满怀好奇的望去,顿时脸露失望之色,道:“那不过就是一座普通的桥啊”

    小野拍拍熊弟的肩膀,道:“小胖,我我听我师父说过,当当年的太宗皇帝就是在这里故布疑兵,阻止了一场浩劫,我师父我师父还说了如果是他的话话,就不会会与突厥签下签下渭水之盟,每次说到这里这里的时候,他总是叹气,说这就是他比比不上太宗皇帝之处。”

    ps:求订阅,求推荐未完待续

    。。。

 第一百四十六章 杨家家主

    杨飞雪听小野这话感觉有些奇怪,但是具体哪里怪又说不出来,好奇道:“小野,你师父是什么人?”

    小野摇头道:“我——我不知道。{中文。

    }”

    不知道?

    杨飞雪愣了愣。

    她没有听出奇怪之处,但是韩艺听出来了,幸亏这里就他们几个人来,不然的话,可就惹上大麻烦了。

    诸葛亮牛吧,但他也只是自比管仲乐毅,可也没有自比齐王、赵王,可是小野他师父直接拿自己跟皇帝相比,这可是犯了大忌,这要是别人听见了,肯定问问你师父究竟是想干什么,不过这也不奇怪,毕竟小野的师父是要跟李世民一争日月的人,要比当然跟李世民比。

    韩艺觉得有必要嘱咐一下小野,“小野,这种话可不能再说了,知道吗?”

    小野当然不懂,但还是点点头。

    熊弟却好奇道:“你们在说什么,小野,你快与我说说这便桥的故事。”

    杨飞雪兴奋道:“还是我来说吧,我曾听我爹爹说过好几回了。”

    熊弟直点头道:“好啊,杨姐姐,你快说。”

    几人一边走着,一边说着渭水之盟的故事。

    韩艺虽然没有读过书,但是也知道这事,毕竟这可是唐朝的一个转折点,在后世,同样也是一个褒贬不一的盟约。

    唐朝建立初期,突厥大汗颉利趁机率大军南下,直接打到了长安城,号称二十万雄兵,在渭水北岸列阵,十万旌旗,迎风招展,何等气势。

    当时李世民刚刚即位,全国一片萧条,他当时连如何治理这个国家,都还未有理出头绪。长安城内更是十分空虚,根本没有能力阻击突厥大军。

    于是李世民故布疑兵,亲自带着房玄龄他们来到这渭水边上跟颉利对话,还指责颉利背盟。因为早在李渊的时候,就已经跟突厥有来往,并且得到了突厥的帮忙,在最初的时候,两边是友好关系。甚至有史实记载,李渊曾向突厥称臣。

    突厥南下,的确有背盟的嫌疑。

    当然,这只是在气势稍微压了颉利一筹,后又有援军赶来,还打败了颉利手下一员大将,颉利见唐军如此骁勇,信心就显得有些不足,觉得自己不一定就拿下长安,而李世民当时又倾国库之财。送给颉利,反正你也是来抢钱的,我干脆就送给你。

    这钱一到手,突厥内部将领就不太想打了,咱们本来就是来抢钱的,如今钱已经到手,那还打什么,而且还不一定打得下,何必了,所以当时颉利就跟李世民签下渭水之盟。条件当然是比较不公平的,就是纳贡,李世民自己都引以为耻,自称渭水之辱。

    也有很多人拿这事来抨击李世民。你这个太丢人了,这是你的一个污点。

    但是韩艺的惯性思维,却认为是李世民执政以来,最英明的一个决定。

    如果事情就到此为止,那的确就值得诟病。可是从结果来上看,渭水之辱以后。唐朝立刻稳固了政权,李世民励精图治,国家由衰转盛,这才有了后来的贞观之治,一个大唐盛世,多的就不说了,至少百姓生活好了,而且唐朝集团还挑拨突厥二汗的关系,突厥又受大雪之灾,唐朝从而打败了突厥,稳定了北方一代。

    韩艺就非常理解小野师父的那句话,他虽然没有见过小野的师父,但是从他师父的只言片语中也可以看出,绝对是一个猛人,不太可能会选择和亲,肯定会选择决战,但是如果当时李世民不忍辱负重,为求尊严一战,赢了倒还好,万一输了,天下必乱,百姓又将会生活在水深火热中,谁来收拾这个残局。

    这是李世民输不起的一仗,那当然能不打最好。

    所以皇帝还是不能至情至性,凭一己之好恶,不顾天下苍生,这是不对的。

    韩艺是穷苦子弟,不管是前世还是今生,也没读过书,没有资格去懂得更多,他只知道饿与饱的区别,那他当然就倾向于唐太宗。

    甭管是一千年后,还是现在,他一直都认为,百姓好,皇帝荣,百姓苦,皇帝耻,若百姓从小就没饭吃,那就应该骂皇帝,我不管你有什么丰功伟绩,你有什么理由,在外人面前多有脸面,喊出多么响亮的口号,我作为你的子民,要是连口饱饭都混不到,我不骂你我骂谁,难道怪老天不下雨,就算老天不下雨,我没饭吃,我也照样怪你,因为你有饭吃啊。

    站在便桥之上,听着杨飞雪说着渭水之盟的故事,韩艺双目微合,隐隐可以感觉当时那一股千钧一的气氛,这种气氛可比扬州保卫战紧张多了,扬州保卫战输了,也就是丢了一个州,随时可以夺回来,但是如果那一战输了,唐朝可能直接亡国啊。

    在便桥逗留了一会儿,就继续往城里行去。

    不消多时,就来到了城门,因为他们是外乡人,入长安,还是需要登记的,不过韩艺有关文在身,那就方便多了。

    那登记的文吏瞧了眼韩艺,又瞧了眼杨飞雪,道:“你们先等等。”

    说罢,他就起身往城内行去,去到边上一个茶肆,茶肆前正站着一中年人翘以盼,这文吏来到这中年人面前,拱手道:“杨管家,你等的人已经来了。”

    “是吗?”

    这中年人快步来到城门前,一眼就瞧到杨飞雪,不确定的喊道:“八娘。”

    杨飞雪瞧了瞧这中年人,也不太确定道:“荣伯?”

    “真是八娘。”

    荣伯大喜过望,道:“我总算是等到你了。”

    “荣伯好。”

    杨飞雪叫了一句,嘻嘻道:“是二伯伯叫你来接我的么?”

    “可不是吗。”

    荣伯呵呵点了点头,道:“你爹爹早就派人传信来了,说你可能会来长安,让老爷留意一下。”眼神还带有几分笑意,显然是知道杨飞雪离家出走的事。

    杨飞雪略显尴尬道:“爹爹他太大惊小怪了,我这么大个人,难不成还会丢了么。”

    荣伯笑了笑,没有做声,你若不丢。那反倒成怪事了,不禁又瞧向韩艺,笑道:“你就是韩艺吧。”

    韩艺拱手道:“在下韩艺。”

    荣伯拱手道:“我是观国公府上的管家,你也就随八娘。叫我荣伯吧。”

    毕竟是国公府上的管家,当然不会对韩艺低声下气。

    韩艺颔道:“荣伯好。”

    荣伯笑着点点头,道:“走,咱们回去再说,老爷还在府上等着了。”

    荣伯带着杨飞雪和韩艺就往城内走去。

    帝都就是帝都。那真是繁花似景,光街道就比扬州的街道宽多了,两边的尽是高门大宅,匾额上的官名真是吓得人死,鲜有见到商铺。

    这是因为长安城内有两个集市专门供买卖人做生意,不能随便在街道上摆摊的。

    但是时不时就看到马车缓缓而过,而且随处可见一些身着华丽的人三五成群,道路上更是车水马龙,行人匆匆而过,服饰各异。肤色各异,韩艺甚至都见到金碧眼的外国人士,还有一些黝黑的人,韩艺差点没有以为是黑人,结果一问,才知道这些人乃是昆仑奴,是来自于南海那边的,可能也就是后世的马来西亚等地。

    天可汗,果真是名不虚传。

    韩艺不由得感慨一句,大唐盛世尽在长安啊!

    小野、熊弟时而跑向左边瞧瞧。时而又跑去右边看看,对于长安的一切似乎都感到非常新奇。

    行了约莫半个时辰,他们来到了一座气派的府邸门前,至少那高墙令熊弟是望而却步。高门之上悬着一块匾额,上面写着“观国公府”几个大字。

    这古代的宅子可是很有讲究的,你多大的官就住多大的宅子。

    国公府的宅邸肯定不能小。

    韩艺也打听清楚了,这杨二爷名叫杨思训,是杨恭仁的二子,由于杨恭仁的长子死得早。二子世袭观国公的爵位,也是杨家这一支脉的家主。

    入得宅内,给韩艺的第一个感觉,就是大而简朴,当然,这里的简朴只是相对于杨思训的地位而已,比一般百姓家中那是豪华多了,但是也没有韩艺想象中的那般豪华。

    行过前院,来到正厅,只见里面坐着二人,一男一女,皆是中年人士,男的约莫五十岁左右,长眉阔目,燕颔虎颈 身材魁梧,女的也有四十来岁,端庄典雅,一看就是从大户人家出来的女人。

    杨飞雪远远见得此二人,面色欣喜之色,小跑入厅,来到二尊面前,行跪拜之礼道:“飞雪见过二伯伯,二伯母。”

    这是属于长幼之礼,杨飞雪许久未见杨思训,而杨思训又是一家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