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小闲人-第7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像一两句话,这一趟也算是值了。

    “哎!你们说这少年孔子2会演啥?”

    “韩小哥都已经说了,少年孔子2将会对于这力有一个更具体的诠释,肯定还是万有引力。”

    “我觉得还是应该多演一些关于仁孝方面的故事。”

    “我可不这么认为,仁孝方面,书上已经有很多了,看这个还不如回家看书了,我倒更喜欢看这关于万有引力的。”

    “我觉得你们两个都说得不对,上回虽然讲了万有引力,但是也提倡了孔圣人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尊师重道的思想。我觉得这样挺好的,将这些思想巧妙的安排到故事里面,大家反而更加容易理解。”

    “嗯!不错!说的不错!”

    “各位兄长,小弟这几日在家冥思苦想,可就是想不透这万有引力,不知各位兄长可有头绪。”

    “不瞒你说,我也在家想了许久,主要是上回也没有说的太仔细,总觉得缺了啥。”

    “据说这少年孔子2将会对这力做出更加详细的解释。”

    “要韩小哥真是能过对于这看不到,摸不着的力作出更加详细、具体的解释,那韩小哥还真是一个天才。”

    “可不是么,以前我以为他不过就是一个田舍儿,如今看来,还真是小觑他了。”

    仔细一听,这话风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变,这些儒生渐渐认同了韩艺的才智。

    可见韩艺计划已经颇具成效了,一旦这科学得到认同,那他的名望肯定会水涨船高,大家都知道这跟孔子没啥关系,是韩艺弄出的,韩艺这无疑就是借壳上市。

    韦季听到人群中不少人对于韩艺是赞不绝口,心中很是不悦,道:“裴兄,你看看这些没出息的家伙,对一个田舍儿俯称臣,真是丢儒生的脸。”

    裴清风笑道:“韩艺这万有引力虽无大用,但确实有点意思,该夸得还是得夸。”

    言外之意就是雕虫小技而已,夸夸何妨。其实他心里是最不爽的,因为他就是看不起韩艺,但他忽悠非常纳闷,为什么那些大儒会支持韩艺,所以他也没有办法再去利用儒教去打压韩艺,只能从这万有引力上面着手,若是能够推翻韩艺的理论,那就再好也没有了,这也是他今日来的目的。

    但是这么一来,他怎么跟韩艺玩?

    在苦苦等候中,凤飞楼的大门终于打开了。

    这些儒生兀自是排着整整齐齐的队伍,一个接着一个的进得楼内,虽然非常拥挤,但是一点也不乱。

    入得楼内,映入眼帘的就是那让人又恨又爱的红布,它给予了观众期待,也给予了观众失落。

    过得片刻,红布慢慢张开。

    这一幕就让大家有些吓到,不是孔子,而是一个君王穿着的中年人,很快这个人的身份就揭晓了,就是那个因为斗鸡而逃亡的鲁昭公。

    甭管是昏是明,总归是一个名人啊!

    掌声雷动。

    故事就是从鲁昭公要做一顶皇冠开始,刚开始孔子一直都没有露面,唯一跟孔子有关系的就是那个被选上做皇冠的熟手工匠正好就是孔子那个村的。

    大家看的很是纳闷,说好的万有引力呢?

    但很快就进入到了*,等到这皇冠做好之后,就有人告密,说这工匠以次充好,在皇冠里面参有别的金属。

    可问题是重量没有多,也没有少,刚刚好。

    鲁昭公于是就找来一个号称鲁国最聪明的大夫来想办法证明这个工匠可有弄虚作假,以次充好,但前提是不能破坏这一顶皇冠。当然,这个大夫肯定是虚构的。

    大家也没有在意,反而看得非常起劲,也纷纷动起了脑经,包括那些大儒们,因为这个问题其实在现实中也存在,大家也想知道有什么办法可以去证明。

    躲在后台观察的韩艺,一眼望去,个个都是在冥思苦想,无一人想出来,这就是他要的效果。

    台上的那个聪明的“大夫”也是绞尽脑汁,兀自想不出来。直到有一天晚上他在木桶里面洗澡时,忽然大声喊道:“我想到了!我想到了!”

    大家看的云里雾里,洗个澡就能想出来了,这不是侮辱我们的智商么,究竟是什么给了他启呢?

    答案很快就揭晓了,这个聪明的“大夫”在洗澡的时候,现自己站起时和完全躺入水中感到到的自身的重量是不一样的,这就是浮力。

    他先是用同等重量的银子和黄金论证将同等重量,不同物质的东西放入水中,排出水的多少是不一样,也就是排出水的多少跟重量没有关系,跟体积有关系,同等重量的金子和银子,银子就要比金子大一些。

    台下的观众恍然大悟,兴奋不已,掌声又起。

    得到鲁昭公认可之后,这个聪明的“大夫”又把王冠和同等重量的纯金放在盛满水的两个盆里,比较两盆溢出来的水,现放王冠的盆里溢出来的水比另一盆多。

    也就是说这个工匠果然以次充好。

    鲁昭公大怒,要将这工匠在三日后问斩,又大大夸奖了这个聪明的大夫。

    全国上下都对这个聪明的“大夫”赞不绝口。

    直到这里,孔子都还未有露面,观众们非常好奇,看上去这个聪明的“大夫”似乎更像似主角。

    我们是来看祖师爷的呀!

    正当观众困惑不已时,由熊弟出演的孔丘终于出现了,在家看书了。

    掌声不绝于耳。

    可见熊弟扮演的孔子已经得到大家的认同了。

    韩艺也知道这些儒生肯定会非常捧场,故此安排一段无对话的情节给这些人鼓掌,毕竟这年头没有话筒,一旦鼓掌,就根本听不清楚了,这在排练的时候就要设计好。

    主角的出现,情节突然来了一个大转弯,那个工匠的老母亲哭哭啼啼的带着一群乡亲的来找孔丘,说自己儿子被冤枉的,希望孔丘能够帮助他儿子伸冤,并且将皇冠的图纸给他看了看。顺便也就把孔丘营造成一个村里最聪明的人。

    观众看得又迷糊,方才那个聪明的“大夫”说得再正确不过了,简直找不到任何疑点,但是从话剧的角度来看,好像不是如此,他们又在想,究竟是哪里出错了。

    同时台上的“孔丘”也在想办法,眼看三天期限就要到了,“孔丘”突然看见竹筏,眼中一亮,大呼道:“我想到了!我想到了!”

    观众看得头皮都要抓破了,前面一个洗澡,如今一个竹筏,这太令人费解了,这难道是天才才能看得懂话剧?

    为了营造气氛,当然是在那工匠被斩的最后一刻,“孔丘”如同人一般从天而降,阻止了行刑,并且以性命担保。

    因为是接着前面的戏,鲁昭公也知道孔丘这位后起之秀,就给了他一个机会,结果孔丘在鲁国大臣、百姓的注视下,找出了事情的原因,原来这个工匠为了让这皇冠戴的更加舒适一些,其中有些地方是空心的,因为空心会增加体积,那么这用排水法来证明,就不准确了,而那个聪明的“大夫”就忽略了这个问题。

    而“孔丘”正是看到空心的竹筏在水面上行走才想到这一点的。

    祖师爷这逼装的实在是太帅了,一个竹筏就破解了这一桩冤案。

    儒生们看得爽的要命。

    但随后孔丘又言明他也无法完全证明,这个工匠到底有没有以次充好,但是以这种方法来证明,就是不对的,不过从估算中看,他应该没有以次充好。

    后来一查,原来那个告密的人也是一个工匠,因为技术不如这个巧手工匠,而没有被选上,心生嫉妒,才诬告这个工匠。

    这剧情是跌宕起伏,精彩纷呈,大家看的非常过瘾,即便是那些纯粹来捧场的大儒们,不禁都看得入迷了。

    鲁昭公大怒,就要将这个告密的人给杀了,但是被孔丘劝阻了,说了一大通话,儒家的仁政思想初露峥嵘。

    大儒对于这个情节很是满意,这像似我们祖师爷干的事。

    而那个聪明的“大夫”名望大减,大家纷纷歌颂孔丘。可就在这时,孔丘说出了那句经典名言,“如果我看得更远一点的话,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并且将功劳全部推倒那个聪明的“大夫”身上,并且希望能够拜他为师。

    这是何等谦虚,这就是儒家思想啊!

    儒生们又跟打了鸡血似得,为了自己的祖师爷摇旗呐喊。

    最后孔丘在这个聪明的“大夫”的指点下,提出了一个非常著名的理论,浸入静止流体中的物体受到一个浮力,其大小等于该物体所排开的流体重量。

    并且提出了密度与质量的概念。

    这是次对对于力的具体化,现在大家说力气,都是大和小,但是没法具体计算。

    鲁昭公开心之下,将力的单位命名为“孔丘”!

    这也正是宣告“牛顿”单位从此作古,“孔丘”才是正牌。

    这种命名法,在中国历史上可还从未有过的,真是太令人感到兴奋了。

    话剧一结束。

    场面比第一回还要轰动,全体起立鼓掌,但是他们也不清楚自己是为祖师爷鼓掌,还是为话剧鼓掌,还是为韩艺鼓掌。

    (未完待续。)

 第七百八十七章 都是套路

    套路!

    满满都是套路的味道啊!

    这第一回讲的是孔子反对恩师的理论,而第二回打脸的对象就直接上升到全国最聪明的人。

    这不是套路是什么。

    但如果仔细想想,其实这两点都是在反对“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这一思想,因为这一思想严重阻碍了进步,什么都是古代的好,那还求个什么进步,这是韩艺托古改制的一大绊脚石,必须先给否定了,虽然如今这一思想已经被韩艺重新定义了,但是思想的转变不是一时半会,是需要时间的,韩艺是要将这一思想完全扼杀。

    除此之外,孔子都是在万众瞩目下,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完成了大翻盘,尤其是这第二回,直接在君主面前打对方脸,真是爽感十足啊。

    另外,结尾又用儒家思想作为总结,点名主题。

    与第一回的模式几乎是完全一样的,但是没有关系,观众们爱看,这就足够了。

    唯一不同的是,韩艺第一回借鉴的是伽利略和牛顿的故事,而这一回直接借鉴了阿基米德的故事,从做皇冠到那个聪明的大夫找出办法测定,几乎都是照搬原抄。

    但是韩艺认为如果只是这样的话,故事就不是非常精彩,而且太短了,无法应有在话剧上,

    因为韩艺曾在一片文章上面看到了一些吐槽者,吐槽阿基米德的故事有一个漏洞,就是没有说明那一顶皇冠是否是空心的,如果是空心,那么结果就会出现偏差,因为空心的话,密度就应该是整体平均密度,而不是纯金的密度,韩艺正是利用这一个漏洞令这个故事变得更加精彩。

    掌声久久不息!

    儒生个个都跟打了鸡血似得,这真是太过瘾了,虽然他们很多人都不知道这命名究竟是啥意思,但是这光听着都觉得挺带劲的啊!

    由此可见,少年孔子2要比少年孔子1更加成功,撇开故事的本身不说,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原因,就是第一回大家都是抱着批判和质疑的态度来看,而这一回大家都是抱着肯定的态度来看,因此显得要更加轰动一些。

    而且韩艺也实现了自己的诺言,只不过他是借用浮力来阐述力的计算,不是万有引力,因为万有引力这玩意太难做实验去计算了,里面还设计了度的概念。

    不管怎么说,此时不装逼,更待何时。

    红布在掌声落下,而韩艺也在掌声中走了出来。

    他朝着一干大儒拱手道:“各位前辈,见笑,见笑了。”

    郑伯隅抚须一笑,哈哈道:“韩艺,你这一出话剧可是令我等大开眼界啊!”

    “不错!不错!故事不失趣味,一波三折,而且将孔圣人思想演绎的非常完美,我等看得也是非常着迷啊!”

    “谁说不是了,这一起身我才知道坐了这么久,腰都有些疼。”

    “尤其是那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实在说的非常妙,我等可都是站在巨人肩膀上!”

    “哈哈——!”

    这一干大儒对于韩艺那是赞不绝口,他们都觉得这一回比前一回还要好看多了,特别是中间孔子阻止鲁昭公问斩那名诬告者的的那一段话,非常直接的反应出了儒家的仁政思想,这在第一回中是没有的,可以说是结合的非常完美。

    “过奖!过奖!”

    韩艺谦虚道:“其实晚辈才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小人物,若非当初几位前辈的悉心教导,晚辈怕也不能更上一层楼。”

    这小子真是太会说话了!

    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