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这边 美国那边-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机率还不高。
    一个农村人流动之后,回到老家,信心会比较足,能力也会强些,更容易被看作能人。他竞选村长成功的机率会增大。流动增加了农村居民的社会资本和社会地位。现在,农村来的人,只要有本事,很容易会被城市接纳。外地人来到北京,发现大城市机会多得多。许多本地人下岗了,但很少有外地人找不到工作,只有2%~3%的外地人找不到工作。外地人生活满意度高,比城里人还高8%,因为他的期望相对低一些。
    我们可以看到城乡互动的另一些特点。第一,城乡差距还是很大,而且还在加剧。但这个差距是可以跨越的。产业结构调整,大规模生产作业,产业化生产会使农村发展,城乡互动的条件会进一步改善。第二,城里人对乡下人的歧视仍存在,但很明显地减弱了。与七八年前相比,如果那时的歧视100,那么现在只是30。城市媒体对外地人的报导也更加客观正面。城市对外地人的社会认可度增加了,出现了“评选优秀民工”等活动,也出现了更多希望拉近城里人与外来人的活动。这与政府强调社会经济平衡发展,保护弱势群体的政策取向有关系。
    David JFirestein(方大为):
    在美国,乡下应称为“农业地区”。美国基本上是一个城市化的国家。美国有90%以上的人口住在城市里,农业地区人口不多。但农业地区对美国的经济和文化的影响都是很大的。城市和农业地区的差距不明显。在文化素质方面,没有特别明显的区别。纽约人和美国中部一个农场的农民,在外表上不一定看得出特别大的区别,教育水平也没有很大差别。农业地区的人口经常是大学毕业,许多人是硕士毕业。因为管理高科学技术的农业生产需要这样素质的人。农业地区人口的价值观比较保守,信仰宗教;在政治问题上,农业地区支持共和党。还有一点与中国不同的是,城市人与乡下人之间的歧视是不存在的。而且,美国的农业地区人口为他们的家园和生活方式感到非常自豪,他们不愿意搬到纽约等大城市,认为农业地区的生活才是美国传统的生活方式。
    袁岳(Victor Yuan):
    我发现,在美国农村地区,有一群人没有被算作农村人。比如墨西哥移民,帮助在农村打短工。全美有上百万这种人。他们基本上是劳工,挣钱是很少的。
    David JFirestein(方大为):
    他们大部分是非法移民。在得州和加州,由于靠近墨西哥,的确存在这种状况。
    袁岳(Victor Yuan):
    美国农民的教育程度是很高的。我去过几个美国农民家,发现他们家的信息化程度非常高。家里一般有两台电脑,一台电脑看天气预报、卫星系统和全球期货,另一台电脑用于打字和算账。而且,我发现他们定期参加农业专业培训会议,还与妻子和兄弟开会、培训、做出参加展览会的分工。农业工作的机械化程度和科技化程度都很高。还有,他们的家庭价值观非常重。他们不太喜欢太多人的热闹,喜欢一家人独处。他们的孩子觉得这种方式特别没意思,孩子说他们不想在那里呆着,将来会走出去。
    David JFirestein(方大为):
    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孩子十几岁的时候就知道了外面的许多事情。他努力走出去,成为一个外交官、一个医生,永远就不回去了。回去探亲可以,但是不会住在那里从事农业生产。另一种情况是,许多人出去了,由于很怀念传统单纯的美国生活方式,最后还是回去了。因为那代表正宗的美国的传统价值观。在社会上,农民是很受尊敬的。因为美国有1%的人做农民,不但喂饱了美国,还帮助了其他国家。
第五篇 社会经济生活丰富了、疏远了话题42:美国的高中和大学都很重视慈善活动
    话题42:
    美国的高中和大学都很重视慈善活动
    David JFirestein(方大为):
    美国的慈善活动对社会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许多美国人都参与这种工作。每年美国人民花2 500亿美元用于慈善活动。有好几千万人每个星期、每个月都会参加这种工作。这种工作范围很广泛。比如,可以当家教,帮助贫困孩子做功课,或者如果贫困的孩子没有父亲或哥哥,那么也可以带他玩,当他的哥哥或姐姐。对于老年人,他们年纪大了,行动不便,一个人在家住,可以把午饭或晚饭送到他家里。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被打的妻子离开家,没有地方可去,有些组织就帮助这些女性找到稳定的住处。有人会帮助这样的妻子联系工作、找律师等等。
    在美国,从事慈善工作的人有很多种。有些是普通人,比如,我天天上班,周末时,我把自己的时间献给这种机构。有些教会也安排一些这样的活动,帮助无家可归者。美国前总统卡特创办了一个机构,名叫Habitat for Humanity(慈善住处)。他经常到外面去,动手做工建房子,给买不起房子的人住。美国的高中和大学都很重视慈善活动,希望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帮助条件差一些的人做服务工作。我在乔治城大学的时候,也就是1986年~1990年,参加了好几个这样的项目。持续时间比较长的,一个是特区学校项目(DC Schools' Project),负责帮助刚移民来美国的学生,对于不会讲英语的人,帮他们尽量听懂课,直到他们适应。另一个是For the Love of Children,也就是“对儿童奉献爱心”项目,这是针对十几岁的学生的。他们是普通学校里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可能是因为家庭环境不好,或者自己本身有问题。他们会去一所特殊的学校——由慈善机构赞助的。我就去那所特殊的学校帮他们学习数学和语文等课,帮助他们学得更好。多半大学生至少有过一个学期或一年的这种经历。在美国,任何一个中产阶级孩子成长时,如果需要,都会拥有他所需要的东西。但不是每一个美国人都会这样。如果有人没有这样的条件,那么其他人有义务帮助他们生活得更好。
    袁岳(Victor Yuan):
    慈善在中国是一种新的东西。一半普通人认为每个人都可以做一些,另一些认为这是富人才应该做的事情,也还有一些人认为是政府该做的。实际上,目前做慈善工作的主要是知识分子、青年学生、少数富人和国际非政府组织。从人员数量、项目和范围上看,他们的影响都是很有限的,这对解决问题施加的影响是非常小的。
    目前的慈善和公益工作已经小有影响力的是在环保方面,如自然之友和地球村等组织。在弱势群体帮助方面,有艾滋病人关怀、家庭暴力中的妇女关怀和流浪儿关怀。社区关怀和公共卫生方面的慈善公益工作也有了一些进展。
    从总体来说,中国的慈善事业还存在比较大的问题。对于本地的企业来说,它们介入慈善事业的积极性还不大,他们还没有意识到这是自身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制度的支持也不够,比如,通常的公益免税就没有能够有效地实施。最近一次在北京举行的关于跨国公司参与慈善事业的研讨会中,一些国际大型公司,如可口可乐和惠普等都宣示慈善事业是他们的一项重要工作目标,他们要把公司建设成“企业公民”,但中国企业还很少有这种意识。就我个人参与的慈善工作来说。我最近个人捐出了未来5年个人收入的一半,用于帮助贫困地区儿童的教育。其他方面,如农村环保、艾滋病人关怀和社区发展等项目,我也参与了一些。比如,我们正在负责的艾滋病知识宣传方面的红丝带网站,还有建立监控农村农药滥用的“自然村计划”。我们进行这些慈善工作的方式是与其他社会组织合作,无偿投入、支持慈善。
    从总体上讲,慈善事业在中国刚刚起步。许多人还没有这个意识。值得强调的是,慈善通常与非政府组织(NGO)的发展密切相关。但在现有的政策框架下,中国NGO的发展空间还很不足。
第五篇 社会经济生活丰富了、疏远了话题43:环保被提上了关注的前5个热点
    话题43
    普通公众已经把环保提上了关注的前5个热点
    David JFirestein(方大为):
    在美国,通过几十年时间,环保从几乎不存在的工作,发展到成为公共政策的一个主要议题。上世纪60年代初,这个词还不存在;70年代,我们就可以在电视或杂志上看到不要乱扔垃圾这种广告了;70年代后期,环保成为了公共政策的一个方面。美国老百姓的观念也有了很大变化。以前,美国人认为公共事务就是创造就业等,而没有关注环保。随着美国民意的发展,国民开始更加综合地考虑问题。现在,环境保护在任何美国人头脑中都是很重要的问题。美国人觉得,如果要发展生产力,则必须同时保护生态。否则,发展就没有意义了。即使生产力发展了,但是没有安全的地方养育后代,那么发展又有什么意义?到上世纪90年代初,人们开始经常提到“可持续发展”:一方面发展经济,另一方面改善环境。以前的观点是要么发展,要么保护环境,现在认为可以一举两得。因为许多环境保护技术本身也可以创造就业机会。因此,环境保护行业的发展创造了许多就业机会。在探索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立场。
    在美国政府的各个部门中,环境保护部门的角色很重要,它要保证所有公司都按照美国的法律来经营。如果公司不能做好处理污染的工作,就会被惩罚。非政府组织也很重要,你(袁岳)到美国访问时,还去参观了环保组织西拉俱乐部,这种组织会与政府合作或督促政府,因为他们对细节的了解经常比政府还多。从公司方面来说,美国的公司越来越意识到保护环境的必要性,他们意识到,如果破坏环境,那么美国的消费者会有很大的意见。现在,许多石油公司和化学公司都担心不重视环保会失去社会地位。
    袁岳(Victor Yuan):
    目前,中国正处在快速发展经济的阶段,往往会以牺牲其他利益为代价。这个时期的发展特点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总体恶化。从整体上说,目前的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染都存在,属于全面污染的状况,但还没有解决的良策。普通公众已经把环保提上了关注的前5个热点,与过去几年的情况相比,大家感到目前的环境问题更严重、受关注程度更高。政府在治理环境的投入和执法力度上有所上升。比如,在治理汽车尾气方面,现在,许多城市的车辆多了,但空气比以前好了。
    但是,环境恶化的程度与投入的反差在增长。工业污染最大,大约百分之五六十得到了治理;生活污染,比如旅馆污水和生活污水,治理投入较少。而污染最不被重视的是农业污染,如农药滥用、农用化肥滥用和杀鼠药滥用。废水废气的排放都看得见,农药污染很隐蔽,我们看不见,但实际涉及到更多人甚至所有人,一个地方的农药污染严重到连麻雀都几乎灭绝的时候,你可以想象农产品中农药的含量,而得到的治理是最少的。
    当然,环境的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平衡开始得到中国社会里相当一部分有影响力的人士的重视。我曾读到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先生的讲话,他已经把环境文化的革新提到了民族振兴的高度。我觉得这是一种有价值的新的思考。
第五篇 社会经济生活丰富了、疏远了话题45: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
    话题45
    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是最积极的半官方机构之一
    David JFirestein(方大为):
    我曾在中国报纸上发表过一些文章,探讨中国消费者权利的进展。消费者权利的概念分为两个:第一是微观的消费过程。我去商店买面包就属于这种,如果面包有问题,那么商店用什么东西去弥补我的损失。这涉及消费者权利问题。第二是宏观的消费过程。比如,在制造汽车过程中,有没有充分考虑客人的安全,这可能涉及几百万人的生活,甚至生命。
    法律在消费者权利保护上有很大作用。法律强迫公司为公众着想。举个例子,有一次,一个人在麦当劳买热饮,开车时喝,烫了自己的嘴。这个人起诉麦当劳没有充分考虑顾客的安全。麦当劳败诉后,立刻在所有咖啡杯子上印上“小心烫嘴,不要在开车时饮用”。美国的法律比较健全,在提高顾客的地位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美国消费者通过法律维护自己的权利。为自己辩护,为自己的权利奋斗,是美国消费者权利的主要精神。一般来说,在没有考虑打官司之前,美国人会以自己的行为向商家表现出自己的不满。比如,我在饭馆吃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