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聊天群-第3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监军的职责之一,还要教普通士卒识字,不说吟诗作词,可要识得军中所用的一些字是必须的,还有一些军中常识,也会教……”

    听着茅元仪滔滔不绝地介绍着,鄂齐尔图他们这些蒙古使者有点傻了,这和他们印象中的军队完全不一样啊!兵卒都识字,这还了得?

    “……就这么说吧,这些军中骨干都是要去京师初级武备堂学习,能够毕业后才能担任军职的。”茅元仪说到最后,看着已经听傻地蒙古人总结道,“总而言之,这些新军军卒的见识、技能等等都比普通军队要强上许多,他们能明白仗要怎么打。如此,一旦战场上无法有效指挥的话,也能以小规模团队进行作战,照样有配合,不会惊慌失措。”

    说到这里,他停了停后又说道:“我们汉人自古以来,就有不少兵书传世。就说本朝嘉靖年间,就有一位战神,战无不胜,每战的战损都很低,哪怕是被敌军伏击,照样能反败为胜而自身伤亡很少,甚至零战死的战例也比比皆是。他也留有一兵书,本官就是用他的兵书训练新军!”

    鄂齐尔图听得很是惊讶,他不由得很想知道,这位这么厉害的战神到底是谁?不过他还没来及问,又或者是茅元仪压根就不给他们问得机会,一口气接着说道:“如此,我新军之所以强大,归根结底是京师初级武备堂培养了人才,而后本官又用战神兵书训练之。这下,你们可明白了?”

    蒙古诸部的使者,听到他问的这话,不由得都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倒是鄂齐尔图比他们开窍一点,听了后,想了一会,立刻试探着要求道:“不知大人可否带我们去京师初级武备堂看看?”

    说完之后,他甚至担心这么厉害的一个地方,明国会不会保密不让看,就连忙补充一句道:“皇帝陛下说过,我们都可以看的。”

    听到他这话,其他蒙古使者回过神来,连忙一起点头,就如同一群小鸡在啄米。

    茅元仪听到,略微横了鄂齐尔图一眼,心中哪会不知道他搬出皇上来压自己,是在担心什么。这么想着,他心中不由得暗自好笑,都落在皇上的计谋之中了,还不没有一点自觉,呵呵!

    “可以,皇上有交代,本官自当遵旨!”茅元仪说了这句话后,便下了点将台,在前面带路往京师初级武备堂而去。

    鄂齐尔图一见,心中松了口气,连忙跟上。其他蒙古使者有立刻跟上,也有看着校场上还在继续训练的新军将士,似乎颇为有点恋恋不舍。

    京师初级武备堂,其实就在新军营地这边。当茅元仪带着人过来后,就站窗户边看,并没有进去打扰。

    鄂齐尔图等人好奇地往里张望,听着里面的讲课。只是很可惜,他们语言大多不同,要经过翻译转一下,速度上慢了不少。不过就算这样,光是听了的那一点点,至少鄂齐尔图听得连连点头。甚至有些内容,他感觉很有深度,非得好好思考,细心揣摩才明白那样做的妙处。

    他用心听讲之专心,以至于茅元仪连续催了几次,才把他给唤回了神。

    鄂齐尔图很是有点尴尬,连忙解释道:“里面讲得内容听得正精彩着,一时忘神,还请大人勿怪!”

    “走吧,本官再带你们继续走下。”茅元仪并没有在意,只是摆头示意了下。

    鄂齐尔图等人听了,有点恋恋不舍地转头看看窗户里面,最终还是跟着茅元仪走了。

    一如茅元仪之前所说,这带着他们参观的下一个营房内,是监军在教军中常用的字。用白色粉笔,在整块黑板上写着字,认真地教着。再往下走,则是在讲解战术,又或者在解说战例等等。反正一圈转下来后,这些蒙古人一个个都还沉浸在刚才看到、听到的那些事中。

    看到茅元仪有点想结束参观的意思,鄂齐尔图豁出去了,厚着脸皮说道:“大人,不知我等可否再去听听,实在是感觉有不少东西听得很是神奇……”

    其他蒙古使者连连点头,用他们的脑袋附和着鄂齐尔图。

    茅元仪一听,看了下天色,摇摇头道:“晚了,这个点,基本上都结束教学了!”

    鄂齐尔图一听,有点不甘心,就又要求道:“那我们明天再过来听是否可以?”

    “明天不行!”茅元仪直接拒绝道,“明天按我们大明的风俗,是要过年的,亲人团聚,这里也不上课。”

    鄂齐尔图等人一听,有点傻眼了,他正想再提要求时,却听茅元仪又接着道:“你们要真是想听的话也可以,年后再来,到时候我大明刚好有一批新选拔出来的将士要开课,你们跟着一起听,就能跟上教学!”

    他这么说,当然是崇祯皇帝交代过的。至于新选拔出来的将士,主要是归化城那边举荐过来的人,是要年后才到。

    茅元仪说完之后,不用等他们回答,心中已经有了答案,这些蒙古人全都在皇上在掌握之中!

799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    鄂齐尔图等蒙古诸部的使者,带着满意、兴奋等情绪,终于从京营返回驿馆了。

    对于他们来说,确实大有所获。没想到新军的训练竟然会如此系统而规范,而他们又得到明国皇帝的特别关照,能够进去学习。要是真把新军的那一套学到手了,等回去好好练练部族的兵马,想必部族的实力肯定会增加不少。

    他们自然打定了主意,是一定要在年后多留一些时间,并且多挑选一些人,跟着一起去学。有这么好的机会不把握,那就真是蠢到家了!

    一件大事搞定,鄂齐尔图等人终于有闲心开始关注周围的一切了。

    “明国京师就是繁华啊,以前的时候,怎么都没想到,竟然有如此高大的城墙,这么多的人,这么多的商铺,这么多的货物……”

    “呵呵,可不是,我们西域那边肯定比不上这里了!”

    “你们看,好像很多户人家都在张灯结彩,感觉好喜庆,比我们那边大婚都要热闹!”

    “大明老百姓生活在这样富足的地方,还真是幸福啊!”

    “……”

    这些西部蒙古使者一边往回走,一边感慨地说着,不管他们在本族的身份如何,私底下一对比,他们发现双方的差距太大了。

    奉命带他们回驿馆,一直没说话的那名将领听着他们说话,心中满满地都是自豪:可不是,如今我们大明可是有个好皇帝,大家的日子自然是越来越好过,你们这些蛮夷,要不羡慕才怪了!等你们在京师住上一段时间,能品尝到各种美食,见到各种事情后恐怕还会乐不思蜀呢!

    不同京师这边的热闹喜庆祥和,在辽东沈阳,却几乎没有任何喜庆的气氛。整个城市就没多少生气,除了有军卒在街头巡查之外,再也没看到有其他人上街喝酒吃美食,谈天说地。就算偶尔有几个人,也都是匆匆而过。

    城头附近那,更是挂了一批新近被砍了的脑袋,说这些是明国内奸、是锦衣卫。哪怕有几个人是正儿八经的女真人,也是这个罪名。因为公告上说,他们是以前叶赫那拉部族的,而东江军中就有他们的族人。这些被砍了的人,就是他们的内应。

    然而,事实的真相如何,沈阳城内的大部分人,全都心知肚明。无外乎这些人在之前那些天内,谈论国运的事情有点突出,本身的身份又低,是被皇太极抓了个由头砍头,以达到杀一儆百的效果。至于那些有身份的人,不管是不是先汗的儿子女儿的,也都被扣了造反之类的理由,要么暴毙,要么监禁,全都没有好下场。

    在这样的白色恐怖之下,谁还有心情上街饮酒作乐?谁还有心情去欢庆?沈阳城内的大部分人,有的只是担忧和埋在内心的愤恨。

    就算是把所有意图都贯彻了下去,成功让沈阳城内的人都闭嘴,不敢再谈论国运的皇太极,心情也没有好。他已经收到了济尔哈朗派人送回来的奏折,说明军有异动,企图攻打大营。幸亏他试探之后果断放弃了大营,否则很可能再次大败。

    济尔哈朗还在心中特意强调:说盖州这支明军绝对是这辈子见过最为厉害的明军,光靠他目前手中的两千人是没法和这支明军正面对阵的,希望沈阳这边能派出援军。甚至他都献上了一策,期望能歼灭这支明国强军。

    济尔哈朗能感觉出来,明军必然不会只满足攻占盖州一城。如果要不是大雪覆盖道路,让明军的行军困难的话,他们很可能会前去攻打海州。明军有火炮在手,要拿下海州并不难。

    济尔哈朗的计策就是,他在明处,一直示敌以弱,当然了,也确实强不了。骚扰着明军,避免和明军的正面对战。明军要是出城的话,等他们远离盖州的野外,援军再突然出现,一举把他们围困住。至少济尔哈朗觉得,唯有此举,才有最大的可能消灭这支明军。

    对于这支明军的强大,皇太极心中也是同意的。对于歼灭这支明军的心情,皇太极可以说比济尔哈朗还要迫切。对于济尔哈朗的这个计策,皇太极也认为是会有用的。可是,如今这种当口,他没法派出军队。一是没有粮草了,二是京师动荡刚过,局势还不够稳,要是派出大军的话,还不知道沈阳城内会出现什么变化。毕竟他心知肚明,城里还有一个对他有威胁的实权兄弟,他还没去动。

    皇太极自己做梦也想不到,竟然有一天,他会庆幸天降大雪,让人在野外行动困难。要知道,以前可是明军才会这样想的。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啊!

    不过,唯一一个好消息是,科尔沁那边终于传来一个好消息,豪格那边终于控制住了两个部族,让他们答应假意投靠明国,获取粮食后再转手给大清了。不过粮食要拿到手,至少还有一段不小的时间。

    想到这,皇太极不由得又愁白了几根头发,粮食啊粮食,朕要粮食!

    与此同时,远在朝鲜的汉城,要是换了以往的话,他们也是要过年的,这个时候至少在汉城已经能看到喜庆的气氛了。可此时此刻,汉城就和沈阳完全一样,在街道上几乎看不到人烟,也没见到有多少户人家有炊烟,就更不要说放鞭炮之类的了。

    不但城市如此,连这个城市最有权势者,也同样是差不多的心情,甚至还要更糟。

    此时的多尔衮,已经收到了皇太极发过来的圣旨,他自己已经接旨,打发了传旨的人去休息。那份圣旨则被他丢给闻讯赶来的多铎,自己却在听着一名赶回来的心腹在说着辽东那边的事情。

    多铎很快看完圣旨,一脸的凝重,听到说话,便把圣旨也丢到一边,显然不怎么在意皇太极的圣旨。

    “怎么可能?你说盖州一战,竟然是明军胜了,还是大胜?”多铎听着听着,忽然插嘴满脸不信地打断道。

800 多尔衮的未雨绸缪() 
?    “有什么不可能的?”多尔衮闻言,转头看着多铎,严肃地说道,“盖州那支明军,就是在金朴镇埋伏你的那支明军!”

    他并没说这名心腹的禀告肯定不会有问题,而是直接点明了那支明军的来历,这似乎更有说服力,多铎一听,顿时愣住了,好一会才道:“真是那支明军?”

    还是多尔衮回答了他的话道:“那支明军出城抢夺土山时所摆的军阵,和我大清将士厮杀时的作战风格,特别是互相之间的配合,和你之前所说的差不多一样!从时间上估算,估计就是那支明军了。否则的话,大清……”

    说到这里,他叹了口气,显然后面没说得话难以开口。

    多铎自然明白多尔衮所虑,那支明军的配合确实非常厉害,虽然在金朴镇一战中,自己的手下是先被引诱处于一团乱,还被火炮轰击了的情况下,可双方的接触战,自己还是看到的,那支明军配合默契,长短兵器招呼下,自己的手下几乎都是一打多,完全就没有还手之力,哪怕个人再勇武都没用!

    这样的军队,多铎承认是强军,大清唯有非常重视,小心翼翼地应付,甚至集中兵力,制造尽可能多的决战条件,才有可能打赢这样的军队。

    如果明国有不止一支这样的军队,一旦数量超过了大清能承受的范围,那只要一次战事失败,就可能是大败,而大清还能经受多少败仗?

    兵战凶危这个词,要说多铎以前并不怎么在意的话,经过金朴镇一战,他是彻底认识到了。大清遇到那样的强军,是不可能一直赢的。

    多尔衮叹完气之后,示意那名心腹继续说辽东的事情。当他听到金州那边的东江军又出兵骚扰,摆明了是要牵制策应盖州那边;还有草原上,也有关宁骑军的踪影,骚扰蒙古人的后方等等时,多尔衮脸色变得非常严峻,立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