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聊天群-第4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不用大声,其实再大声也没用,人数太多,站远了根本听到台上说话的。不过这不是问题,只有锦衣卫校尉当传声筒的。

    在所有人都站起来后,崇祯皇帝看着一个个低着头的脑袋,沉声说道:“朕微服巡视江南,深为江南百姓之勤勉而高兴。但是,朕也看到了一些让朕很不高兴的事情。就如在这南浔镇,碰到了地方恶霸豪强仗势欺压良善百姓。朕知道,绝对不止朕遇到的这一起事件。今天,朕在这里,给朕的子民主持公道。朕希望,你们的勤勉,不会被土豪劣绅践踏。有任何被他们欺压过的不平事,皆可说出来,朕给你们做主!”

889 天子守国门() 
?    皇帝的这番话,可谓反响不一。

    对于台上的那些文官武将来说,出现这样的情况,是他们的失职,是在打他们的脸。特别是那些负有管辖关系的那些更是,不过有直接关系的,都已经被厂卫所抓,后面还有个谋逆大案压在那里,谁也不敢在这时触怒皇帝,否则要是被皇帝以为是同谋的话,那是祸及家人的重罪,就算不死,也绝不可能被起复的。如此严重的后果,让他们心中哪怕很不喜欢这样的场景,也只好认了。

    而对于台下的那些普通百姓来说,出现这样的情况,那就是天大的盛事,皇上心怀黎民,一如俗话所说,皇上是好皇上,只是之前有底下的奸臣祸害,如今皇上亲自为他们做主,这样的事情,对于他们来说,简直是最激动人心不过的事情。

    因此,在崇祯皇帝当众再次说明了公审之意后,系统原本就连续不断地提示声,就犹如一下加快了无数倍,就只能听到连续地“叮叮叮”地声音了。

    崇祯皇帝看着聊天群左下角正在暴涨的成就值数字,心中很是欢喜,转身走回御座坐下后,陈友明从底下百姓中走出,指着平台上跪着的陈友铜大声说道:“这陈友铜欺压草民……请皇上为草民做主!”

    而后,他又指着陈东海等人,也把这些年来受到的排挤、打压等不平事一一说出来。声音很大,语气很愤怒,让别人能听到,如果不是皇帝来了,他们一家都要被这些土豪恶霸欺负地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了。

    崇祯皇帝自然不会再出来互动了,只是在御座上看着这边。自有书办锦衣卫在记录。

    说完之后,王伯又出列,指着那些人开始数落他们巧取豪夺湖丝,甚至还提及了陈年旧事,包括打死了蚕农某某某等等,而后是王小五他们。

    刘兴祚他们这些跟随在崇祯皇帝身边的人,一下就看出,这些最开始控诉、告御状的人皆是之前被围在宅子里的那些。而后在他们的带动下,其他百姓,也学着他们的样子,纷纷跟着把这些年来遇到的欺压之事都轮番说了出来。

    不得不说,这些行霸能在南浔镇做了这么多年,那些恶事做得不可谓不多。因此,告御状人数之多,简直超乎想象。一个人上前说个两分钟,一个多时辰过去了,还不见有停止的迹象。

    崇祯皇帝坐在御座上倒没什么,那些文官武将一动不动地站了这么长时间,有一些就有点站不住了。可皇上在盯着,底下群情滔滔,气氛热烈,让他们也只有咬牙顶着。

    底下的百姓说着说着,终于有人不再满足于揭发平台上看押着人的恶事,而是控诉他们镇上的一些恶事,人数还不少。于是,崇祯皇帝便再度离开御座,大步走到台前,从书办那边拿过记录看了下,而后便大声对底下的百姓说道:“只要是我大明百姓遭遇的不公,朕都会处理,还你们一个公道。”

    听到这话,底下的百姓都欢声雷动,哪里会没有欺压之事,越是经济发达的地方,就越多被欺压盘剥。皇帝公开承诺,又怎么可能不让他们为之高兴。

    不过崇祯皇帝等他们高兴过一会后,却又说道:“等朕处理了南浔镇的事情后,会派厂卫巡访,责令地方官严加督办。如若地方官有包庇之事,皆可向厂卫申述。“

    百姓们听到有点意外,皇上不亲自像南浔镇这样处理了么?

    崇祯皇帝知道他们会想什么,便又说道:“我们大明很多地方正在遭受兵灾、旱灾等等,那里的百姓缺吃少食,甚至发生了易子而食的惨事。还有辽东的百姓,更是被建虏所欺压,做牛做马,稍一不合意,便是性命不保……”

    底下的百姓们,这一次都静静地听着了。他们忽然意识到,原本自己觉得自己遭受不公,已经很惨了,没想到其他地方的百姓还有更惨的。有了自己遭遇不公比较,这让江南的百姓更是感同身受,不由得份外同情北方那些正在遭受困难的百姓。

    如果说以前他们感觉北方之事对他们来说非常遥远,可此时皇上把他们两者都牵连了起来,就让他们第一次感觉到,他们其实是同为一个皇帝,同是大明百姓。也因此,对于皇上所说,没有时间留在这里继续为他们主持各地的不平事,要返回京师去处理那些更重要的事情时,全都毫无怨言。

    “江南百姓的勤勉,朕很欣慰,江南的富裕,更是让朕高兴。”崇祯皇帝说着说着就偏移了话题,可底下的老百姓却一直在认真听着,“但朕这次来江南,也听到了一些不好的言词,说什么北人之事关南人何干?朕倒是想知道,如果没有北人的拼命抵御,蛮夷南下,这江南还是现在的江南么?历史早就有过,蛮夷南下会给江南带来什么!“

    “不过尔等也不用担忧,只要朕有一口气在,天子守国门,蛮夷南下,就先从朕的尸体上踏过。”崇祯皇帝大声说道。

    天子守国门!这个词第一次当众提了出来,是皇帝用誓言的形式,向如此多的百姓做了保证,话语中的铿锵之意,斩钉截铁。这让原本就被公审大会鼓起来的百姓,顿时再度热血沸腾起来。

    “去年一年,北方将士用命,已经打赢了好几次战事,光复了辽东不少城池,再不会有建虏侵入京畿之地,甚至南下的可能。朕相信,再有几年,必能消灭建虏。”

    “可是,打仗是要钱的,重建北方,让北方的百姓和你们一样,能过上好日子也是要钱的。朕不会多征一分苛捐杂税,如同辽饷,只要机会到了,就会立刻废除。但该有的赋税,就一定会征收,这个钱,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朕希望,朕的子民都能过上好日子……”

    崇祯皇帝之所以说这些,是为了以后要大规模实施的税收政策打个提前量,让江南这边的百姓能多一份理解,少一分被别有用心之人鼓动的可能。

    苦口婆心说了这么多,接下来便是立威的时候了。

890 乡长童校() 
?    于是,接下来的会议进程,便进入了下一个阶段,也就是崇祯皇帝插手行霸之后被报复围攻,出示锦衣卫腰牌也无济于事的这个要案。

    这件事情,崇祯皇帝就没想过要按正常流程来走,而是快刀斩乱麻,直接宣布了人证物证,而后下旨,谋逆主犯,即陈东海等几个主事人以及他们背后的苏州府知府,同知等一众官吏诛九族,从犯,也就是那三千多暴民全部流放三千里,统统发配去草原,丢给洪承畴手下那边充实汉人数目。

    这其中,值得一提的是,苏州知府其实没有书信这个物证,但从口供上可以确定他是后台之一。再者说了,苏州出现这样的事情,这知府也逃不了干系。因此崇祯皇帝毫不手软,并没有法外开恩。

    随着皇帝旨意下去,锦衣卫校尉和东厂番役才不管其他人怎么看,他们就听皇帝一个人的,立刻执行,押上人犯,就在台侧不远,众目睽睽之下,杀了个人头滚滚。

    不得不说,这个场面还是很震撼的。大明开国以来将近三百年,谋逆诛九族的场面,真算是不多见的。这一刻,皇权的威严,用一颗颗的人头,再次深深地刻到了这些文官武将、平头百姓的骨子里。特别是年纪大一点的,以前参与过苏州民变的那些人,更是感到深深地后怕。

    这个事情,要是换成以前的话,不少台上的官员估计要出列反对。那些百姓如何他们管不着,知府这样的大员,说杀就杀,还是诛九族,兔死狐悲之下,肯定是要尽量拦住的。因为他们可以肯定,知府要是知道宅子里面有皇帝在的话,借他一万个胆,也不敢这么干的。

    可这次的事情,如果不是锦衣卫骑军快马赶到的话,皇帝就差点死在这民宅内。据说当时非常的惊险,暴民都砸破了宅门,都冲进去了。发生这样的事情,皇帝还会和你讲理?还会有耐心和你细细地讨论下知府到底有没有那个谋逆的心?信不信暴怒中的皇帝,直接把你划归同党一列?

    审时度势、明哲保身也是官场一道,因此,在场的官员,一个个乖得跟泥菩萨一般,没有一个人敢有意见。

    挟此威势,崇祯皇帝在行刑结束之后,又宣布了几个举措。

    其一,以前官府不下乡,乡约自治,弊端太多,不但有土豪劣绅欺压乡里,甚至目无官府,竟敢颠倒黑白,指鹿为马,此事决不能再有。因此崇祯皇帝下旨,一千户以上市镇设乡长,由官府任命,八品,且异地为官。相当于是在县令下面再设一方主官。一千户以下则还是不变,依旧是约长。不管是乡长还是约长,都循乡约之规。

    这个制度,说白了,算是借签了后世的行政制度。一千户以上的乡镇,就类似后世的乡概念;而一千户以下的乡镇,那就是类似后世的村。当然,实际区别还是有不少的。但至少这么一来,官府就下乡了!

    这个旨意一下,大明就等于多了一层官职,如果是像南浔镇这样的乡长,比起一些下等县的县令还好,这让不少官吏都为之一振。不知道有多少举人秀才没管做,甚至连进士都有。可多了一层的官,不就多了机会!因此,大部分人对于这道旨意,自然是受欢迎的。

    当然,不乐意地当然也有了。比如地方豪强,他们的利益就被剥夺了,以后没土皇帝可以当了。虽然他们依旧可以兴风作浪,拿捏朝廷任命的乡长什么的,可终归是没有以前那么好了。

    如果这个旨意在以前下的话,可能会引来不少反对。毕竟是几千年来未有之变局,保守的人也是有的。可如今皇帝用他的亲身经历告诉天下人,这个制度非常有必要。谁反对,谁就是不管乡间百姓之疾苦。

    其二,也是另外一道非常有创新性的旨意。在乡一级,也就是一千户以上的市镇,必须要设置一个童校。所有想成为童生的人,必须在童校就读满一年,得到结业证书才能参加童试。至于就读费用,自理!

    如果按照崇祯皇帝的原意,最好当然是义务制教育,把所有小孩都集中到学校学习,不但能读书识字,还能从小进行思想教育。但是,现实大于理想。眼下的朝廷,根本不可能拿出这个钱来。没有办法之下,就只好暂时先用了这个替代的方法。

    之所以用这个替代的方案,是因为想成为童生的,自然是年龄最小的读书一层了。当然,不排除那些奇葩,年纪一大把了还考不上一个童生。这样一来,至少能在目前的情况下,最大可能性的年龄最小的读书郎聚在一起。

    然后在童校的科目上,崇祯皇帝也另有打算,就是从启蒙开始教起,教他个一年,不会按照学生的差异性因材施教。也就是说,有钱人家的孩子,最好的选择是把孩子的启蒙放到童校来上,这样就不会浪费一年的时间。于是在这一年中,就是读书郎年纪最小时候被洗脑的一年。让他们唱国歌,上国旗,认同国家这个概念,要忠君爱国。

    等到以后朝廷手头宽裕了,就在这个的基础上,可以变成免费入学,甚至还有补贴孩子家里,让所有孩子都来接受这一年的读书识字兼洗脑。要是再有钱,那就更进一步,反正就能逐步地搞起义务教育。

    这个方案,可以说是最省成本的一个方案了。官府只要出一块地,征发一些民夫把校舍修了,这个对官府来说,基本上等于没成本。至于老师,可以直接把县学的秀才丢下去当老师一段时间,算是物尽其用。

    当然了,这个方案也是在乡约制度改革的基础上才好实施。毕竟要是换了以前,官府只到县一级,对于这样的事情,就有点鞭长莫及了。

    最后一份旨意,和前面的旨意也是环环相扣,用于解决这次来江南发现的问题。

891 劳动力问题(第三更)() 
?    最后这道旨意,自然是纠正引导江南奢华之风的那份司礼监出的奏章内容了。不过崇祯皇帝还加了一条上去,就是助学。捐助幼童上童校一年并能毕业的,就有优待。

    这份旨意,以祖制为基础,对于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