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待。
这份旨意,以祖制为基础,对于有钱人家不是一棍子打死,只是给出了众多条件,却又导人为善。对于有特权的官吏,又能突显出身份地位,倒是阻力最小。不过要是换了以前的话,估计会有不少人嘀咕,皇帝管得太宽了。但在南浔镇这边的背景之下,谁敢对皇权说三道四?
当然了,这些旨意只是纲要,具体条陈,还是要走正规流程,宣告天下的。
崇祯皇帝忙完这些事情后,一天就过去了。
第二天一早,他特旨提拔陈友明为南浔镇乡长。之所以是特旨,是因为陈友明只是一个普通小老百姓,因此赐个功名,又让他在本地为官,就是特旨了。
崇祯皇帝不想这次的事情最终影响南浔镇的湖丝贸易,他又熟悉陈友明,而陈友明又熟悉湖丝交易,本地的那些豪强都被他诛杀的诛杀,流放的流放,又有皇帝给陈友明撑腰,因此他有理由相信,陈友明能最快把南浔镇的事情,重新导向正途。
于是,陈友明的意外之喜,就是成为了大明乡长第一。第一个乡长,也是背景最大的乡长。
忙完了这些,崇祯皇帝公开了身份,自然不可能继续微服私访下去,便打道去了苏州府,准备返京了。
至于海贸的事情,借助这次的事件,锦衣卫搜出了很多来往商人的信息,对于那些交易额大的,都已经发去东厂提督王承恩,由他那边继续暗地追查。
当然了,崇祯皇帝从湖丝的生意上,也能看出海贸的前景会有多大。对于海贸赋税这些,也有了一些想法,在聊天群中拉了温体仁和孙传庭进行沟通,差不多也有了结果,由孙传庭那边进行实施。和葡萄牙人以及荷兰人的第一次正式官方的交易,也很快就会结束,总得来说,双方都比较满意。
崇祯皇帝在苏州就只是休息了几天便准备返京,临走之前,兵部给事中刘懋匆匆赶来觐见。
崇祯皇帝看着他似乎白胖了不少,心中有点不喜,便冷冷地问道:“刘卿,朕把大明路桥公司给你掌管,让你为大明多修些路的。可朕在江南这些天,可没看到有什么迹象动工。该不会是应酬之下,忘记了正事吧?”
刘懋一听大惊,连忙躬身回答道:“微臣得陛下重用,自是尽心尽力办差,绝无半点有忘圣恩。”
表白了一番心迹后,他又连忙解释道:“微臣到了江南,便按例召集富户,宣讲路桥之政。可江南之地于北方不同,以至于微臣修路之进程,迟迟未有进展。”
“哦,这是何解?”崇祯皇帝听了有点意外,便略微好奇地问道。
按照他的亲身经历,江南这边,一有下雨,路上多泥泞,来往人车皆有不便。水泥路的好处,在这江南应该是最能体现了!怎么反而北方那边施工没耽搁进程,到了南方这边,却耽搁了进程?
一开始的时候,原本是打算刘懋直接南下,修建大明第一条水泥路。但北方战事变化之快有点出乎意料,因此水泥厂的人力物力,全都用在了北方,最终第一条水泥路,就修在了京师和通州之间。
刘懋听到崇祯皇帝问话,便连忙回答道:“回陛下的话,江南的富商对于水泥修路确实很有兴趣,但他们一则有点担心路修好了朝廷政策要变,把属于他们的份子拿了回去;二则江南这边修路,比起北方要贵很多,富商出得钱多,需要凑集的资金也就有点多了。三则地方官府也多有不配合,种种情况……”
崇祯皇帝听他这么一解释,反而更糊涂了。第一条理由他能理解,这不是问题;第二条,第三条是什么鬼?南方修路比北方怎么会贵很多?地方官府怎么会不拥护这种有利地方的举措?
或者刘懋早就想到了这点,他在说完之后,从袖子中抽出一份奏章,转交给方正化呈给了皇上道:“陛下,个中缘由,微臣皆有记录,事实俱在,请陛下御览!”
崇祯皇帝一听,好奇心更甚,便快速展开奏章看了起来。看完之后,他才恍然大悟,明白刘懋是真没骗他。
原来,江南这边商贸繁华,如果要修路的话,特别是修那些繁忙的路,要改为水泥路,那影响就大了。耽搁地贸易额,就绝对不是小数目。这是其一!
第二,南方这边比起北方,百姓更为繁忙,不说种地有两熟三熟之分,就是普通老百姓,也多有早晚忙碌,哪怕是普通人家的妇女,都能通过纺织等活赚取银钱。江南这边的百姓,要说真有闲暇之时,也多是秋收之后。
因此,一般来说,官府不会在农忙时候征发百姓服劳役,地方官府的反对,其实也是基于这一点,并不是私心作祟。刘懋所说的南方修水泥路成本高,就是基于第一,修路期间的间接成本高,第二,劳动力成本高。
就是因为这些原因,刘懋在去年冬修完京师到通州的水泥路后,来江南这边一段时间了,还是没有修成路。
看到崇祯皇帝看完了,刘懋便再次躬身奏道:”陛下,修水泥路,需要大量的人手,实在是这段时间内不方便大量征发。要是有足够的人手,微臣再修不好路,甘当领罪!“
这个时候修水泥路,没有后世的工程机械,自然是要靠人力去堆了。刘懋的话,集中到一个最大的问题,其实就是人力问题。
崇祯皇帝听了,不由得微皱了眉头,沉思了起来。
如果修路影响农事,哪怕是妨碍江南百姓的纺织养蚕等活,崇祯皇帝也是不愿意的。可江南这边,要是每次都等到秋收之后再动手,那也是不妥当的。毕竟这样一来,一年到头修路的时间就少了。而且秋收之后,江南也冷下来,到时候土地冻得硬邦邦地,也会加重修路难度……
他想着想着,忽然想起了他之前有过的决定,这一下联系起来,不就刚好解决了么!
892 还有没有道理讲了?()
? 崇祯皇帝一直想要进行军制革新,新军其实就是范本。目前更是因为新军在辽东战场上展现出了强大的战力。因此在京师内,第二批新军也已经在大规模训练了。不过人员素质自然不及第一批,毕竟那是从各地边军中选拔出来的精锐。
眼下的第二批新军,则已经偏重火器了。在兵仗局和军器局改进管理方式,并严格把控产品质量关之后,燧发枪和火炮的性能得到很大提升,因此新的新军,是在京营基础上汰弱留强,并进行大规模列装火器训练之。毕竟火器才是未来战场的王者,唯一的问题是,新军的费用因为火器训练规模大,产生的费用也高。
这要是换成以前的话,估计又会半途而废。但一个是有新军打了胜仗的基础,第二个是朝廷的财政至少没有像以往那么穷,第三个是随着一次次的战事胜利,一件件赚钱事情的运作,崇祯皇帝的威望与日俱增,第四个是朝中重臣被他在去年捋了一遍,留下的,大部分都是志同道合的同志。种种因素加起来,新军费用虽高,却没有多少反对的声音。
与此一来,就有另外一个事情产生了,军队中强兵留下了,那弱卒怎么安排?崇祯皇帝对此早已有想过,如今刘懋这边有了人力问题,自然一个解决办法就出来了。
就听崇祯皇帝对刘懋交代道:“江南卫所军队多已不堪用于作战,但用来修路怕是没多大问题。且以军队方式的组织,也是便于管理。况且卿乃是兵部给事中,有朕的旨意,卿且去调动周边卫所军队,筛选强兵之后,集弱卒用于修路。如此,富商银子到位,卫所提供人力,修路就能随时进行了。”
刘懋听得大喜,其实他也想过这个。毕竟在以前的时候,裁撤驿站的事儿都提出过,自然不会看不到江南卫所这边的烂兵其实都是卫所军官的私人劳力这种事。如今有皇帝背书,他又是兵部给事中,调动兵力修路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卿可对修路军队明言,水泥路修好之后,需要养护以及巡路收取过路费,修路积极的兵卒,可甄别选用。”崇祯皇帝还没等刘懋反应,就又补充了一句道。
刘懋一听,不由得更是大喜。这可是好差事,算起来是个肥差了吧!有这样一个诱饵吊着,估计修路的速度会比用民夫快多了。
这么想着,他连忙躬身应下,心满意足,赶紧领旨办事去了。
崇祯皇帝解决了这个事情,也不再停留,坐船北上,一路不停留,返回京师。
这次出京,算是解决了几件很基础却至关重要的问题,对于江南经济的繁荣也有了个直观的认识。顺带着刷了一大波成就值,出来一趟,值了!等过段时间,再来个微服私访。
崇祯皇帝是高兴了,可辽东的皇太极却很不高兴。因为他派往朝鲜的人刚刚回报,说朝鲜那边,压根就没有什么大规模的乱贼动乱,甚至连明军都没有去骚扰,实在是朝鲜那边太穷了,去年一年的折腾,遍地白骨。
但大清军队在朝鲜的生活,比辽东这边还要好,至少粮食物资上就比辽东要充足一些,因此多尔衮和多铎手中的两旗,看着战力并没有什么损失。据有传言说,朝鲜那边有从倭国运来粮食物资。
虽然多尔衮想隐瞒这些消息,可皇太极作为满清的皇帝,哪怕那是正白旗、镶白旗中,自然也会有皇太极的耳目。虽然多尔衮操作倭国的事情,肯定是非心腹不用。但事情多少会流传出来的。
皇太极就是为此生气,辽东这边的大清将士和步步紧逼的明军死战,你多尔衮却在朝鲜过得滋润,保存实力是什么意思?
要是有可能的话,皇太极很想对崇祯皇帝说,你明国不是一直以天朝上国自居,朝鲜不一直是你明国的藩属国么?还不赶紧出兵朝鲜,把我们大清军队赶出来啊!那个卢象升不是很厉害么,别赖在金州了,快去皮岛,去朝鲜啊!
但从目前掌握的迹象看,这个想法根本不会得到明国的配合。明军就揪着辽东这边不放,这让他如何不恼火!
虽然复州那边的兵力已经顺利撤回,并没有发生大的战事,可如今大清的探马和明国的夜不收却打得很激烈。要是换成以前,可从来没有这样的事情。只要大清这边探马多发点力,能很快把明国的夜不收打回去的。可如今,明国夜不收却变得和大清探马一般悍勇,简直到了寸土必争的地步。虽然从底下每几日一报的军情上看,明军夜不收的死伤还比大清探马要多点,可明军夜不收似乎有越战越勇之势。
这种趋势很不好!皇太极为此也很烦恼。要是野外的斥候战都打不过明军,最终被明军所压制的话,那大清唯一的优势都见荡然无存,会变成真正的聋子、瞎子,很多事情都将变得非常被动。大清剩下的,就只有躲在城里被动挨打了。
这样的事情绝对不能发生!皇太极狠狠地下定了决心。他对代善咆哮道:“朕就不信了,大清探马会耗不过明军夜不收?传朕旨意,选拔精锐,增派探马,务必要把精锐的明军夜不收耗尽,打残,让他们不敢再肆无忌惮地出城!”
多次的斥候交锋,自然是有输有赢,建虏也抓到一些明军夜不收,审问知道明军夜不收主要是最为悍勇的新军夜不收和原关宁军的夜不收组成。虽然关宁军中的夜不收有不少,但新军夜不收却不是很多。也因此,皇太极有此一说,发狠要耗掉这些夜不收,重新掌控野外。
他还从被抓的那些夜不收口中得知,大清探马的首级很值钱,可以直接换取辽东良田,不再像以前一样,战功赏赐会一直有拖欠,甚至不了了之的情况。这一招,又让皇太极又吐血的冲动,因为他知道这是让明军夜不收变得这种勇猛的最重要原因之一,但这不是拿大清的良田去激励他们来割大清探马的首级,还有没有道理讲了?
893 耗谁?()
? 在斥候战这个事情上,皇太极企图仗着满清打了这么多年仗,历练出来那么多精锐探马,要把关宁军和新军的夜不收耗掉。但他要是知道了此时海州发生的事情,怕是又要发脾气了。
尘土飞扬间,一大堆骑军到了海州城下,这是从归化城出发,调拨给辽东这边的蒙古族精锐。曹文诏对此很是欢喜,亲自到城门这边来视察这支骑军。
说实话,最近的斥候战,虽然明军这边因为奖赏机制的实施,又有新军为表率,但建虏探马也不是徒有虚名,确实双方损失都有点大。这种战事,比起正规战事来说,虽然规模小,但更为激烈,你来我往的,常常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结果。
曹文诏没想到的是,上报给崇祯皇帝有关这边的战况后,竟然就拨了这支骑军过来,而且来的不是成建制的骑军,是任由这边补充安排的骑军。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