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庄子的故事-第5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人与社会的关系的角度上来处世的,境界太低了。

    你们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庸医,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没有从根本上来解决问题。

    正如后面骂子贡的那样:“他们那些儒家,没有懂得什么是人生,又怎么会懂得礼的真实含意呢!”

    你们都不知道人为什么而活着,活着是为了什么,你们无论怎么做都是瞎折腾。

    庄子的意思是:我们依靠尧与桀(誉尧而非桀)都是错误的,不如依靠自己,“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只有学道,正确认识道,明白人生大道,我们才有属于自己的人生,才不至于向小鱼那样选择错误的“鱼生”。小鱼选择了错误“鱼生”,从而跑到小溪去生活,结果小溪干涸了,最后只能等死。

    接下来!庄子开始讲解了,讲解人生,讲解人在天地间的位置和人的将来。

    原文写道:

    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

    白话文:

    道用大地来承载着我的形体,让我通过劳动来养活自己,又用衰老来让我休息,用死亡来让我安息。所以!既然这样善待我的生前,也一样会如此善待我的死后。

    以上文字是庄子对人生的解读,解读人在天地间的位置和人的将来。

    人生前就是这样,要通过劳动来养活自己,完成这一次生命的过程。然后就是死亡,回归到道中。不要害怕死后会怎样,既然这样善待我的生前,也一样会如此善待我的死后。

    在道中,此物死彼物生,生命是轮回不息的。

    综上所述,“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的正确意思是:不要苟且地活着了,也不要想着过去的幸福生活了,忘掉过去的一切,重新开始,跟我学道。

    跟我学道,提升你的境界,让你用崭新的人生观去面对面前的现实生活,你会获得“逍遥游”人生。

    换了一种心态去生活,你的人生一定不同过去,只会让你变得轻松、自由和快乐。

    接下来,庄子写下这么一段令人费解的文字:

    夫藏舟于壑,藏山于泽,谓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昧者不知也。藏小大有宜,犹有所循。若夫藏天下于天下而不得所循,是恒物之大情也。

    从这一段文字来看,有可能是说世人看不到“道”,不认识“道”。道被人“隐藏”起来了。也有一种可能:在当时道家学说就受到了打压,被人封杀。

    不过?结合下文来看,应该是说“道”还没有被多少人发现、理解、懂,学道的人不多的意思。

    因为!把小东西藏在大东西里面,是很难被人发现的。但也有例外,被“有力者负之而走”。意思是:都会被人发现。何况道呢?

    所以!道是早晚被世人普通接受的。

    结合上下文来看,应该是这个意思。

    接下来,庄子开始讲圣人的人生观,圣人对生命的感悟。

    讲圣人如何坦然地生命的轮回,如何看待万物的生命。如何看待人的生命与万物的生命,然后!圣人就有了对待生命的态度,就有了处世的原则标准。

    skbshge

第1106章 庄子手把手教你学道做人() 
圣人如何坦然地生命的轮回,如何看待万物的生命。如何看待人的生命与万物的生命,然后!圣人就有了对待生命的态度,就有了处世的原则标准。

    人们往往这样,当意识觉醒后觉得自己是个人后,觉得自己区别于它物,就十分地欣喜,以为自己好像很了不起似的,比其它物牛比似的。

    其实他们并不知道:道幻化出人(进化成为人),只是幻化过来中的一次、一种,幻化(进化)是没有止境的。如果觉得自己进化成人了就那么高兴地话?那么!幻化(进化)一次高兴一次,高兴的次数还能够加以计算吗?

    所以!圣人的认知境界远远超过了“社会学”人的范畴,而进入道的范畴。

    圣人认为:人只是进化过程中进化出来的一个物种(人)而已。在下一次进化的时候,我们还不知道进化成何物。

    所以!无论将来进化成何物,圣人都能坦然接受、坦然面对。所以!圣人无须隐藏什么。因为!作为道,是永远存在的。

    所以!圣人无论是对待夭折的事物还是终老的事物,都是一样地态度。因为!此物死彼物生,都只是来完成这一次生命的过程的。都只是一次生命的开始,然后到生命的结束。

    所以!世人要效仿之,要有这样地认知高度和境界。本来就是:人与万物都来自于天地间,来自于道,都有一个共同地祖宗。只是幻化(进化)出来的最后结果不同罢了。一个变成了人,一个变成了其他物而已。

    这是一种认知的境界!可见!这是多么高的境界。

    并不是说,我们可以带着意识去进行生命的轮回。当然!道教与迷信、宗教信仰的人,他们可能是相信的。

    从唯物角度来讲,是不能相信的,只能作为一种境界,一种认知的境界。

    然后讲道。

    道是真实存在的,也是可以看见、可以感知的。然而!它好像又是无为和无形的。无法描述它,但我们可以感知它的存在。好像是无法言传只能意会的那种。可以得到它,却见不到它的真面目。

    道就是本,也就是根,万物的来源。在还未出现天地之前,它就已经存在了。它比鬼神、天帝出现的还要早,它生出天地万物和人。鬼神与天帝是因人的灵智出现后才出现的,所以!道是万物之本之根。

    所以说!它在太极之上却并不算高,它在六极之下不算深,它先于天地存在还不算久,它年长于上古还不算老。

    列举出学道的各种好处:

    狶韦氏得到它,用来统驭天地;

    伏羲氏得到它,用来调合元气;

    北斗星得到它,永远不会改变方位;

    太阳和月亮得到它,永远不停息地运行;

    堪坏得到它,用来入主昆仑山;

    冯夷得到它,用来巡游江河;

    肩吾得到它,用来驻守泰山;

    黄帝得到它,用来登上云天;

    颛顼得到它,用来居处玄宫;

    禹强得到它,用来立足北极;

    西王母得到它,用来坐阵少广山。

    没有人知道它是什么时候开始存在的,也没有人知道它将什么时候终结。彭祖得到它,从远古的有虞时代一直活到五伯时代;傅说得到它,用来辅佐武丁,统辖整个天下,乘驾东维星,骑坐箕宿和尾宿,从而永远排列在星神的行列里。

    那么?学道难吧?

    南伯子葵曰:“道可得学邪?”

    曰:“恶!恶可!子非其人也。……”

    庄子说:学道不是什么人可以的。但是!你要是明白了这些,你就可以学道了。

    于是!庄子就开始手把手教我们学道。

    用三天时间把天下遗忘掉,不去想得到天下,做天子、君王,拥有天下一切。你能做到吗?

    用七天时间把身外之物忘掉,不再追逐名誉、权力、金钱等等。你能做到吗?

    用九天时间把自己忘掉,不要把自己当人,要把自己当成天地间的一物,与万物一样来源于道。你不是人,你是天地间的一分子。你能做到吗?

    只有把自己忘掉了,不把自己当人,只把自己当成天地间的一个物种,与万物一样,只是一个物种。那么!我们的内心才会清新明彻起来,才能看透世事。然后!用这样地心态去面对世事,我们就渐渐地接近道了。我们的人生,也因此而豁然开朗起来,就会与周围的人有着不同地人生追求。

    当我们明白人生只是一次生命的过程后,我们的人生还有什么麻烦呢?是不是?当我们明白人生只是一次生命的过程,此物死彼物生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超越古今的时限,无古无今;

    既已能够超越古今的时限,无古无今;我们的认知境界也就进入到无所谓生、无所谓死的境界。摒除了生的观念也就没有了死的观念,留恋于生也就没有所谓的生。

    此物死彼物生,作为事物,道无不有所送,也无不有所迎;无不有所毁,也无不有所成,这就叫做‘撄宁’。撄宁,意思就是不受外界事物的纷扰,而后保持心境的宁静。

    庄子又是怎么得道的呢?

    庄子说:“我从副墨(文字)的儿子那里听到的,副墨的儿子从洛诵(背诵)的孙子那里听到的,洛诵的孙子从瞻明(目视明晰)那里听到的,瞻明从聂许(附耳私语)那里听到的,聂许从需役(勤行不怠)那里听到的,需役从於讴(吟咏领会)那里听到的,於讴从玄冥(虚寂深远)那里听到的,玄冥从参寥(高旷寥远)那里听到的,参寥从疑始(迷茫思索)那里听到的。”

    《大宗师》从教我们“学道”之后,就开始举例子了。所举的这些例子,都是用来辅助解释的。

    第一个例子是讲道的变化、进化,万物的变化、进化。

    子祀、子舆、子犁、子来四人相与语曰:“孰能以无为首,以生为脊,以死为尻;孰知死生存亡之一体者,吾与之友矣!”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

    第二个例子是讲得道后的人生境界。道家与儒家的人生境界的不同,一个站在道的高度上看待人生,一个站在世俗的角度上看待人情世故的。

    站在道的高度上人生就洒脱,站在世俗的角度上人生就拘泥。一个登天游雾,挠挑无极,相忘以生,无所穷终!一个却仁义礼乐、恭良温俭让、仁义礼智信等等都是束缚人心的东东,都是应对世事的东东,而不是解决人与社会问题的根本方法。

    解决人的根本问题是要有大的境界,长远的眼光,不要站在人与社会这个狭窄的角度上。首先要解决的是人生观,要给世人一个正确地人生观、世界观和宇宙观。

    子桑户、孟子反、子琴张三人相与友曰:“孰能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孰能登天游雾,挠挑无极,相忘以生,无所穷终!”三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友。

    第三个例子是讲道家生死观的,得道后对生死的看法。

    孟孙氏不知所以生,不知所以死。不知就先,不知就后。若化为物,以待其所不知之化已乎。且方将化,恶知不化哉?方将不化,恶知已化哉?

    第四个例子是讲道家的处世方法与世俗的处世方式之不同。

    意而子曰:“尧谓我:汝必躬服仁义而明言是非。”

    许由曰:“而奚来为轵?夫尧既已黥汝以仁义,而劓汝以是非矣。汝将何以游夫遥荡恣睢转徙之涂乎?”

    世俗以仁义、是非来束缚人性的自由。而道家,超越于世俗的束缚,站在道的高度、境界上来看待人生。

    第五个例子是讲坐忘,只有忘掉世俗的东东,重构人生观,我们才能逍遥游。

    第六个例子也就是最后一个例子是讲命。

    其实!并非讲命,而其中暗藏着一个很重要的东东在内。就好像《皇帝的新装》里所描述的那样,没有懂道的人,没有彻底读懂庄子哲学的人,是看不出来的。

    庄子讲命是一个原因,还暗含着另外一个深层次的用意。

    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帮助。

    子舆与子桑友。

    但子桑的命运不好,他不是懒惰也很努力,可他被病魔和不幸折磨着,无法生存下去。如果按照世俗的生存法则的话,他这人必死无疑。可他却有一个好道友,在关键时刻,这个叫子舆的道友帮助了他,让他苟且地活着,两人苟且地活着。

    人生虽然是一次生命的过程,可道家追求的是自然生、自然死,尽量活到终老的。半途而废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所以!不轻易放弃生。

    道家重生,不自杀!

    可现实生活和命运往往逼迫得别人活不下去,让人生变得很痛苦。根源何在?根源在于太多的人无知地活着,压迫了别人的生存空间,给别人的人生带来了苦难。

    而道家!不追逐名利和身外之外,他们就有更多地时间、精力和物力来帮助别人。因此!不幸的子桑就可以活下去了。

    skbshge

第1107章 什么叫天之小人人之君子() 
庄子内篇《大宗师》篇后面的六个故事,值得我们重复撸一遍的。特别是第二个故事,里面有“天之小人,人之君子;人之君子,天之小人也。”这么一句,最值得撸一回的。

    其实!每个故事都值得我们撸一回,值得我细细地品读的。

    我们还是先来品读第一个故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