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新马超-第28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属下遵命!”文武一起跪拜,恭送马超。

    而当马超走到那五百整装待发的亲卫营之时,蓦然发现,郭嘉竟然已经等候多时了。恍然一愣之后,不由哂笑道:“兄长,原来早已看出吾之所愿也!”

    “如此轰动天下、江山变色之大事,嘉又岂能不去?”郭嘉大笑,再不复平时体弱潇洒之态,反而有一种豪情猛壮之意喷薄而出。

    马超见此,不由得被郭嘉的气度折服,翻身上了象龙小黑后,大枪一指:“出发!”

    而随后,滚滚烟尘,不知又将要踏碎哪片河山

第508章 风云涌动(1)() 
初平三年,注定是动荡的一年。

    自马超威逼长安,威杀郑泰后,天下所有人都以为,这一年便要进入蛰伏待发的时期。可是,平时声名不显、根本进入不了任何人视线的陕县,却又将天下的心挑动了起来。

    “朱儁那里,可有消息?”刘协端坐在寝宫当中,脸色已经说不出是平静还是隐忍。

    王允裹了裹身上的厚裘衣,拿出一封信恭敬递到刘协手上说道:“朱将军已有回信,说是时刻心念汉室,随时听候陛下差遣。”

    对于朱儁这位大汉铁杆儿忠臣,刘协也感到有一丝懊恼:朱儁虽然虽然年老,但历久弥坚,足以扛起汉室复兴的柱梁。当初,诛董之后,自己就该宣旨将朱儁调入长安的。可事到如今,只能再让朱儁再担一份劳苦了。

    刘协将朱儁的回信看完,心中也很是感动。朱儁信中,字里行间都透露着对汉室的痛惜和希冀。再想想远在扶风的皇甫嵩,那位迟暮仍思国的老人,刘协心中竟升起了一丝愧疚:自己为这两位老人都做了什么,值得这二人如此殚精竭虑为汉室分忧?更难得的是,在汉室最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不顾年老体衰,仍旧站在自己身前,用似乎永远压不垮的脊梁抗住那些风浪。

    可惜,现在看来,汉室确实也如这两位风烛残年的老人一样了。而朱儁的信中,除了尽忠国事之意外,隐隐也透露出他现在处境很艰难的意思。而刘协也知道,冬季对于部曲最为难熬,尤其是像朱儁这样丝毫得不到供给的部曲来说,更不啻于一场噩梦。

    “希望朱将军,能为汉室尽最后一份力吧”刘协喃喃小声说道,现在的他,不敢奢求自己能保住长安。但他可以肯定,只要长安这次没有沦落,那自己绝对便又逢来了东山再起的机会。

    皇甫嵩之事,刘协心知肚明,可从马超手中赎回来,再加上朱儁上朝,两员老将把持住兵权,那自己不需要马超,也可一言九鼎,稳步开创汉室新兴的基业。

    “陛下,微臣以为,还是召温侯回朝罢。马家此次蠢蠢欲动,老夫委实心神不宁”王允看着刘协那小孩一幅伤感的模样,心中不知为何也感性起来,说起话来,也是这般软弱。

    “心神不宁?”刘协笑了,随即继续说道:“朕看司徒大人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了吧?”

    王允没有反驳刘协的挖苦,只是淡淡又说了一句:“陛下,马超,不得不防”

    刘协闻言,脸色瞬间黯淡下来,思忖片刻后,开口道:“着温侯即日回朝镇守,留两万兵马于陕县抢占险要,凭地据守!”

    王允看刘协同意了自己的意见,又踟蹰说道:“陛下,大策已定,以长安为后方。可调徐荣、李蒙两军,前去陕县增援”

    “放肆!”刘协勃然大怒,直接向王允咆哮道:“王司徒,你莫非要得寸进尺否?!为何不调长安郡兵和京兆、冯翊两郡郡兵前去陕县增援?”

    “陛下,国事为重,不可意气用事”王允一幅宠辱不惊的样子,得知马超秦关出兵的消息之后,他便知道,刘协和马家的协议作废了。所以,士族又渐渐在朝堂上占了上风。更何况,现在是朝廷正倚赖并州吕布的时候

    “此事暂且搁置,目前战事未启,增援陕县未免有些过早。待看军情发展,再于朝廷定论!”刘协气愤王允这种阴柔进逼的德行和语调,袖袍一挥,断然下了定论。

    王允闻言,看了一眼刘协之后,躬身说道:“既如此,老臣告退”

    “且慢,关东群雄那里可有消息?”刘协突然开口,神色有种说不出的感叹。王允知晓,这是刘协和自己心底最后的期盼,但结果

    濮阳郡,兖州牧府之中。

    一人跪坐在大厅当中,眼神明耀如辉,扫视了底下文武之后,拿着一封诏书,看罢后抿嘴一笑,开口说道:“文若,依你之见,某该如何答复这封诏书?”

    此人手持着朝廷的绢布诏书,却丝毫不以为意。举手投足间颇有种玩世不恭的味道,这种气质显示出他对整个世俗的玩味和无所不能的怡然自得。此外,只要细细观察,不难发现,此人身上另有种独特的霸气,一种将命运玩弄于股掌之上、视他人如草芥粪土的霸气。

    此人当然就是曹操曹孟德。

    除了曹操,谁还能有这种气势和风度?

    此时在州牧府大厅当中,曹操仍戴着沉重的虎纹钢盔,而钢盔下面是一张普普通通的脸:焦黄黎黑的皮肤、消瘦的面颊,但配上他那深邃的、蕴藏着无穷智慧的眼睛,竟然产生出一种决不平凡的奇异魅力,令人不敢仰视。可就是这样一个富有奇异特质和独样霸气的人,语气却令人如沐春风,说不出的温和可亲。

    而被问询的那人,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美男子,在高冠的束发下,是一张清矍俊秀的脸庞。而纤长伟岸的身上,竟还有淡淡檀香味道,说不出的好闻。历史上汉末史书上,除了荀彧荀文若之外,无人有此记载。

    “汉室风雨飘摇,此乃明公奋威匡扶之时。然明公此刻镇抚青州,手下兵微将少,实无独挽狂澜之力。依属下之见,当上书与袁绍,表诉明公为汉室分忧之心,望袁绍借兵相助。此事若成,一来可表明公匡扶社稷之心,二来可加重明公声望;若不成,也可将袁绍兵马留于己用。”

    曹操此时虽已为兖州牧,但名义上还是袁绍的小弟,直至官渡之战后,才彻底摆脱了袁绍的阴影。而荀彧这一番计略下来,不仅让曹操两面得好,还能白白再捞一把名望,当真是一条滴水不漏的妙计。

    曹操听后,抚掌大笑:“得荀文若助我,何愁天下不定?”

    而荀彧,听闻曹操说出如此不臣之语,脸色竟有一丝黯淡。他宽大的袖袍之中,紧紧抓住了一封信件:那是用上好的扶风纸写成的‘家信’,可落款之上,除了荀攸荀公达之外,却还有一方雍州牧的大印

    荀彧一向虽然愤恨汉室的腐朽,但骨子里一直是汉臣。可如今他又为曹操幕僚,只能为曹操出自妙计,心中委实矛盾的很。

    “文若,奉孝已然旬月未归,不知可是长安一线风雨涌动,奉孝难以东归?”说完那政事之后,曹操突然开口向荀彧问道。语气眼神之诚挚,令荀彧也不禁赞动。手中捏紧的那封信,也有一丝松动。

    “明公,奉孝,恐怕是暂时回不来了”荀彧苦笑一声,将手中的一封信递给了曹操。而曹操看罢,竟然大叫一声:“吾恐失奉孝矣!”

    “明公勿忧,奉孝虽放荡不羁,然忠主之心还是有的”荀彧虽然不知信中内容,但看到曹操如此爱才,不禁开口宽慰道。

    “文若不知,你褒赞奉孝甚矣,吾心有疑。与奉孝执掌相谈后,甚投心意,由此,某便让奉孝出使雍州,立一大功,回后重用。然马孟起匹夫,竟厚颜无耻,与奉孝一赌汉室兴亡”

    “明公之意,汉室无望矣?”荀彧也是大惊,虽在心中,他已经料定有这个结局,但真听别人亲口说出来,心中还是不禁有一丝痛恸。

    “若无马家插手,汉室无忧。然某观马家之马超,决然不是那隔岸观火之辈”曹操复杂一笑,用自己都不理解的语气说道:“所以,汉室,必亡矣!”

第509章 风云涌动(2)() 
“公与,依你之见,某当何为?”一人手中同样拿着朝廷的绢布诏书,比起曹操的不在意来,他似乎显得在意一些,但其目光神情却从未正经扫过一眼,说明在心底,他比之曹操更蔑视这封诏书。只不过,他比曹操多一层伪装而已。

    而在外貌上,此人却比曹操样俊美许多。也许是得于家族良好的遗传基因。袁绍生得美姿有仪容。额宇宽广,脸庞中正,剑眉星目之下,还有一束蓄养得很整洁的胡子,更显得袁绍像是乱世当中的翩翩君子。

    “明公,属下以为,当引兵入长安,荡平董卓余孽,挟天子以令诸侯!个中好处,以明公天资,不难想象。”沮授未曾开言,许攸却不加一丝掩饰,直接将自己心中的韬略讲述,使得大帐之内,皆是喧哗。

    而袁绍听闻之后,神色不变,只是冷笑道:“许主薄,旧病又反矣如此无父无君之言,休得再提!”

    许攸被袁绍直言驳回,讷讷不满。可他却又无话反驳,毕竟,黄巾之乱时,许攸曾与冀州刺史王芬、沛国周旌等连结豪杰谋废汉灵帝,立合肥侯,最终以失败告终。王芬自杀,许攸等逃亡。

    而此时袁绍提起这旧事,相当于直接插了许攸心中一刀。丝毫不给许攸留情面,而事实上,袁绍自当年欲立刘虞为帝之计流产、更看到董卓的下场后,便对‘挟天子’之事,没了心思。

    不要以为天下只有曹操想到了挟天子以令诸侯,其实,汉末风云史上,能想到这点的能人,比比皆是。只不过,曹操是唯一做得好的人而已。若是单以‘挟天子’而论,董卓才算是第一人。

    董卓的确挟持了天子,可惜却未号令了诸侯。相反,他还死在了‘挟天子’之上。事实证明,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确是条称霸天下的捷径。但毫无疑问的是,是捷径就有风险。天子之所以是一个很大的政治筹码,可是,它的因袭后果却也相当严重。

    例如后期曹操挟持天子之后,前前后后遭受了多少次的叛乱?其中,‘衣带诏’之事,还差点将曹操毒死,更遑朝堂上的唇枪舌剑及四方诸侯的兴兵讨伐。挟天子以令诸侯,玩得好,可以走上顺应天意,急速壮大的捷径;而玩得不好的话,就有可能不是死在‘挟天子’之上,就是死在‘令诸侯’之上。

    所以,许攸此话一出,立刻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而袁绍,更是直言不讳打断了许攸,除了对许攸计策的不喜之外,还有对许攸擅自出言的不满:每当有事发生之前,属下之人总是吵吵不停。仿佛不吵吵,就显示不出自己的聪明一般。

    “明公,某认为此事不可为。现明公虽镇抚冀州,兵精粮足。然北有公孙瓒渗透,西有黑山黄巾军侵扰,南有青州并作乱,东有匈奴、张杨掣肘。如此形势,怎能贸然出兵长安?”审配是袁绍众谋士当中最具军略眼光的人,他的这番话,算是将袁绍的处境分析透彻。

    “不然,正因冀州四周群雄虎视眈眈,明公才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奔袭长安,荡平叛军,以固名望,震慑群贼!若真救得天子回冀州,四方群雄何足惧哉?”厅下又出一人,袁绍看出是逢纪开口。

    按说,逢纪说得也不错,天子是个金字招牌,假如刘协真被袁绍迎回冀州,那么,那些人再敢侵扰冀州,可就是不是领土纷争了,而是叛国大罪,人人得而诛之!

    “若东迎不回天子,冀州又被群贼侵扰,又当如何?”郭图此时又出言,看样子,接下来他还有话要说,却被袁绍的怒喝制止:

    “够了!诸君各自有理,竟无一人为冀州所谋乎?”袁绍实在忍受不了这些谋士,似乎在他们眼中,自己以及冀州,只是他们展示谋略的平台而已,根本不考虑自己及冀州的存亡。

    最后,袁绍忍不住还愤愤加了一句:“马孟起火烧堳坞之时,可挟持天子;联合羌族大举叩关时,长安已然沦陷,可他又未曾如此。难道诸公以为,马孟起手下的谋士,都是酒囊饭袋尔?!”

    众谋士不语,这个时候,他们谁也不敢反驳袁绍。回首四望之后,蓦然才想到:原来,那位耿直刚硬、屡屡与袁绍争锋相对的田别驾不在这一想法在心中萌发之后,众谋士看向袁绍的眼神,便多了一丝畏惧。

    不过,这点可以说,是袁绍手下的那些谋士,冤枉袁绍了。田丰虽是冀州本地人,但谋略丝毫不亚于冀州第一智囊的沮授。他曾是韩馥属下,因正直不得志。袁绍领冀州后,闻田丰才名,屈尊谦辞聘请,任为别驾;别驾乃是州牧的左膀右臂,由此官职可见,袁绍对田丰非常器重。

    正直之士往往直言犯谏,会让领导很不爽,但历史光留下了袁绍对田丰的气愤,却无人想到,田丰为何能屡屡直言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