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万里河山别样红-第2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在财力方面,华美公司修建同蒲铁路,虽然采用以工代赈的方式不见得有此前阎锡山估计的9000万的huā费,可要是加上保朔公路,以及开办产业、赈济灾民等的投入,总的huā费肯定是只多不少。这些投入在未来一定年限内可都是预亏的。要是在陕西方面也照样投入的话,虽然华美公司财力上同样负担得起,可赵振中却并不想如此招摇,一条同蒲铁路就够引人注意的了,要是在陕西也大兴土木的话,那恐怕就要遭到当局的惦记了。

    再者,山西这边的公路、铁路建设是在山西省政fu原有的勘测设计上加以改进,进度自然要快得多。可陕西那边却毫无基础,一切都要从头开始。虽说华美公司可以从国外聘请一些专家过来,但同时支撑山西、陕西两处建设的话,工程力量上还是力有未逮。毕竟,总工程师也好,其他辅助工程师也罢,承担的是施工上的整体管理以及技术指导方面的工作,你不可能要求工程师象工头乃至民工一样去做具体的劳作。可对赵振中来说,工程师短缺的话可以从国内外聘请,但要想让从灾民中挑选出来的工人们明白施工方面的技术要求,还真不是简单的事情。即便是经过青岛、天津两处码头的修建,培训出一些明白施工方面的基础要求的人做工头,也不可能同时承担得起两个省的大规模工程建设。

    除了这些原因之外,赵振中个人对杨虎城、井岳秀的感观实在不怎样,并不想自己在第二根据地建立之前提升杨、井二人的实力,免得在将来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对于杨虎城,赵振中以前世界中了解的大多是其正面的宣传,但在这个年代,赵振中却从该部在江苏所作所为,以及杨虎城归国后并未真正处置违法luàn纪的军官等事情上,看出该部也同这个年代大多数部队一样,脱不了军阀的本xing。

    对井岳秀,赵振中还是这段时间从保德、府谷一带民众的口中知道其大概事迹和为人的。虽然其在阻止伊克昭盟分裂以及在兴办教育方面确实做过一些好事,可赵振中在一众做工灾民口中听到的更多的是井岳秀的残忍和对民众的压榨。除了bi得陕北民众在荒年背井离乡的苛捐杂税外,最为民众所切齿的就是井岳秀所部军纪败坏,甚至纵兵殃民。加上井岳秀当年为报其弟井勿幕被杀之仇,曾派人将杀害井勿幕的李栋材在汉口抓捕后押解回榆林,由井岳秀亲手将李剥皮chou筋,并将李的人皮挽于自己坐骑的马鞍上,以泄其愤。在陕北一带,提起井岳秀的名字,可是能止xiǎo儿夜啼的。

    赵振中将可以说给朱庆澜听的理由都解释了一遍,并说道:“我知道先生心系陕西灾民,可要华美公司在陕西照搬在晋省修建铁路、公路的以工代赈的做法是不现实的。不过,先生放心,我们依然愿意为陕省灾民提供救灾粮食等物资,但这些物资我们只jiāo给先生以及华北慈善联合会来经办。对于杨、井二人我们实在信不过,特别是井岳秀,大灾之年也没见他有什么救灾措施,却听到不少在这边做工的陕北灾民对其切齿不止。”

    “唉……振中的心思我能明白。”朱庆澜叹道,“我这些年为救助灾民往来奔bo,见过太多的人间惨剧,眼下又是大地封冻季节,大量灾民又贫病jiāo加,饥寒jiāo迫,奄奄待毙,甚至有些以自家子nv为食。可那些地主、jiān商却只顾自家快活,当局也拿不出有力的救助措施来,听之任之,不关心灾民的死活。”

    “自己一个人静下来的时候,我也会想,我们这么费尽心力的救助灾民,到底是对是错?把灾民们救活了又能怎样?他们还是要面临苛捐杂税的盘剥,面临一些为政者的压榨。可要我对那些境况凄凉的灾民置之不理,我朱某人的良心又做不到……”

    “朱先生,您做的并没错,错的是那些为富不仁的人和那些尸居其位的当政者。”赵振中说道,“看到那些灾民的惨状,说实话,我曾想是不是把那些贪官污吏,把那些压榨盘剥民众的人都清除掉,我们这个国家才会好些?”

    朱庆澜吃了一惊,劝道:“你可不要luàn来,现在南京方面打败阎、冯、桂系,已经成了气候,胳膊拧不过大tui,这可不是你一个年轻人能改变得了的,我们还是想办法为灾民多找点活路才是真的。”

    顿了顿,觉得赵振中不过是一时气愤之言,朱庆澜又说道:“前些时候,陕西建设厅厅长李宜之和华北慈善联合会下的华洋义赈会合作,准备由华洋义赈会提供40万赈灾款项,陕西省政fu筹集40万建设款,加上美国檀香山华侨募捐的15万元,以工代赈,实施引泾工程。并约定,渠首至11公里处为引水工程,由义赈会负责建设;11公里以下为分水工程,由陕西省政fu负责建设。我个人答应想办法筹集两万袋水泥捐助过去。现在你在保德这边的水泥厂也开始生产了,我这次也就是向你化缘来了。”

    “眼下铁路还不能动工,公路也只是进行前期建设,生产的水泥都在那里积攒着,先生安排人过来提货就是。”赵振中笑道,“谈什么化缘,朱先生需要水泥的话,说一声就是了。不过,我可只认先生,对那些当局要人可没兴趣。”

    “你啊。这个脾气会吃亏的。”朱庆澜摇头说道,“那陕西方面的杨、井二人你准备怎么答复?特别是那个井岳秀,他听说山西这边以200万元的代价和华美公司签订了为期30年的晋西北几县的矿产勘探、开发协议,可是眼热得紧。我路过榆林的时候,他可一再托我向华美公司方面进行疏通呢。”

    “陕北那里的矿产山西这边可都有,说实在的,华美公司和四海实业还真不想在陕北开办产业。”赵振中拿捏道,“不过,考虑到陕北灾民,我们也可以在那边开办几家产业。如果井岳秀真有诚意的话,我们可以在府谷开办煤矿,在定边开办盐业和水泥厂。当然,有关具体条件那就需要当面谈了。”

    赵振中心中衡量着:如果就此在陕北开辟一条从东到西的通道,加上以开办产业的名义公开从东胜向定边一带运送物资的通道,那可会对杨天明等人以及其后北上的兵力助益不xiǎo,整个物资运转也会更加流畅。

    

第十二章 :东风渐进(四)() 
第十二章:东风渐进(四)

    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求月票!

    ……

    听了赵振中所说,朱庆澜点头说道:“也罢,反正我这两天要去府谷那边向南面催运粮食等救灾物资,就顺便再替你给井岳秀回个话。另外,我上次去和张汉卿已经谈妥救灾物资运输和修建同蒲路的事情,这段时间没出什么麻烦吧?”

    “整体上还算好吧。物资运输方面xiǎo有bo折,不过我已经想法解决了。”当下赵振中又将天津方面的为难以及找于学忠帮忙解决的事情向朱庆澜简要作了说明,同时又将确定保朔公路以及同蒲铁路总工程师的事情作了介绍。

    “阎王好见,xiǎo鬼难缠,张汉卿手下也是良莠不齐啊。”朱庆澜摇头感叹。随即,又对赵振中笑道:“不过,你找的那几位专家可都是国内建筑界的顶尖人物,我虽然上了些年岁,可这些年东奔西走的,也听说过他们的一些事情。有了他们,这修路的事情基本上可以放一半的心了。”

    “确实啊,有了劳先生等几位专家挑头负责工程建设,我可省心多了。专业的事情还是jiāo给专家去做才是正经。”赵振中笑道。

    朱庆澜这次在保德这边没停多久,只歇息了一晚,第二天便与华北慈善联合会的几人赶往府谷去处理救灾物资的事情去了。但三天后,朱庆澜却派人来通知赵振中,说请他去府谷一趟,井岳秀和杨虎城的代表都要赶到府谷,希望能与赵振中当面会谈。

    在接到消息之后的当天下午,赵振中便赶到了府谷县城。见到朱庆澜之后,赵振中问道:“朱先生,您老不会这么快就往返府谷和榆林之间吧?”

    朱庆澜笑道:“别说我都50多岁了,就是年轻的时候,大冬天里三天时间往返800多里那也办不到啊。我是通过府谷榆林间新架设的有线电报告诉井岳秀的。正好杨虎城的代表、陕西建设厅厅长李宜之也在,于是约定在后天到府谷来与你面谈。”

    “这条有线电报线路还是我chun天的时候向井岳秀提出架设的。那时候黄河通航不久,许多救灾物资要经黄河水道运到府谷后才能转运到陕西其他地方,没有通讯联系实在不方便。井岳秀见我们提供的救灾物资确实帮陕北解决了不少民生问题,便也同意架设一条有线电报线路到府谷,以供救灾专用。不过,这条线路也刚开通一个月多点。李宜之这次北上榆林,除了希望能与华美公司沟通,以获得你们对陕西救灾方面提供一些帮助外,估计察看有关通讯建设也是他此行的目的。现在除了军用通讯外,陕西省的有线电报、电话可都隶属于他的建设厅管理。”

    “原来是这样。”赵振中点头笑道,“井岳秀这倒是做了一件好事。”

    ……

    在赵振中赶到府谷县的第二天下午,井岳秀和李仪祉两人带着一些随从也骑马赶了过来。不过,井、李等人在大冬天里经神木赶到这里可是冻得不轻,在与朱庆澜、赵振中见过之后,便约定在1月19日上午就有关问题进行洽商。

    第二天吃过早饭后,朱庆澜、赵振中便与井岳秀、李仪祉聚在一个屋子里,在火炉旁边的一张桌子边坐下商谈有关事宜。由于昨天已经相互介绍过,此次见面之后,井、李二人也不过多客套,直奔主题。

    “赵先生,虽然我听朱先生介绍过你与华美公司的关系,不过,你真的能代表华美公司处理有关事务吗?”井岳秀径直问道。

    “华美公司在国内沈阳、天津、青岛、上海等地开办分公司和银行分行的事情,我想井师长和李厅长应该有所了解。对于其他方面的业务,华美公司自然有专人打理,不过,对于在国内因赈济灾民而产生的各项事务,华美公司在一开始就委托我全权处理。毕竟,我比那些外国人更清楚国内民生的状况。”赵振中说道,“通过我们四海实业的全力配合,海外运送来的粮食等救灾物资除了因今年的大战而中断外,其他时候运转的还算顺畅。而且,两位应该也看到了,通过朱先生以及华北慈善联合会各位先生的不懈努力,这些物资已经救助了河北、山西、绥远、陕西、甘肃等地的众多灾民。所以,我想,我还是能代表华美公司决定一些事情的。”

    “朱先生以及华北慈善联合会的各位先生在几年的大灾中,为陕西灾民奔走呼吁,筹集粮食等各种物资赈灾,此番恩德,我们陕西民众没齿不忘!”李仪祉有些动情地说道,“也同样感谢赵先生为此所做的努力!”

    “人命关天,可不是xiǎo事。我也不过是尽点心力罢了。只要灾民们能早日重返家园,安居乐业,我们这番忙碌没白费就行了。当不得李厅长如此说。”朱庆澜也是有感而发。

    “朱先生的恩德,我们自然是要感ji的。只是我们这次来还想与赵先生商量下,看能不能通过华美公司也为陕西的灾民提供些帮助。”李仪祉斟酌着说道,“朱先生前两天已经把赵先生的意思和我们说过了,我们也知道现在在陕西修建铁路确实困难,难道就没有别的法子吗?”

    “李厅长,很遗憾,至少华美公司认为近几年内无法在陕西进行铁路建设,那可是需要南京政fu批准的事情。”赵振中摊手说道。

    “赵先生曾代表华美公司与山西政fu达成协议,以200万的价格获得了晋西北30年矿产勘探、开发的权利。那如果我们陕西也拿出一定区域来给华美公司勘探、开发,有没有可能比照晋西北的做法办理?”李仪祉退而求其次。

    “李厅长,恕我直言,阎锡山虽然战败下野,可他自民国以来在山西主政多年,却为山西打下了不错的基础,而陕西这边,自民国以来就战luàn、天灾不断,很多方面无法和山西相比。就拿矿产来说,晋西北有煤炭、石灰石以及铁矿等多种资源,而且现在已有少量开发。可陕西这边,特别是陕北一带,除了煤炭有所开发外,其他的基本谈不上。哦,对了,定边的池盐还算可以。”赵振中尽管知道陕西有不少资源,可既然这个年代没有发现,那他也便在谈判中以此来打压对方。

    “赵先生,我这个人喜欢直来直去。”井岳秀开口说道,“前几天朱先生传信说,赵先生可能会同意在陕北这边开办几家产业,只是要看双方的条件能不能谈拢。那我想听听赵先生想在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