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翻转吧,坏女人-第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若真说起来,扬州想要补充士卒也很简单。只要像其余诸侯一样,招收兵员,然后训练个几个月就拉上战场。

    可是这种模式不是袁术想要的。如果采取这种措施,毫无疑问,军队的质量就会下降几个档次。军队的战斗力更不必说,假若两种军队大战,一边的军队总是能够扛住极大的战争压力,顶住数倍于己方的敌人不溃败。另一边的军队则只要遭到打击,经常性的溃败逃生,而双方的后勤补给却一模一样,是个人也不愿意自己天天打败仗。

    最为令袁术担忧的就是若是袁术采取重数不重质的措施,影响太过深远,这会动摇扬州好不容易奠定的基础,后果不是袁术能够接受的。

    自来到大汉,袁术一直秉持着一个道理。这个世界能人辈出,他也许是其中一个,也许是最差的一个。

    经过多年的官场生涯,直至今日,袁术对官场中的各种倾扎还摸不着头脑。这一点他认为他还比不上原先的袁术。

    好歹历史之上的仲家皇帝能够混迹洛阳,游走于各方势力,成为铲除阉党的领军人物。后来又能依靠自己的声名统领世家豪族聚居的南阳一地,自领豫州牧扬州牧,与天下群雄争锋。

    而现在的袁术呢?第一,他本人并不善政治,对于政治的理解也就是一个平衡之道,好在现在还能驾驭住手下。第二,他本人对军事也只是半桶水,打打那些文人黄巾可能厉害,若说要与曹操这种军事家一对一单挑,只有被虐的份。

    好在袁术拥有别人不能企及的本事——广阔的眼界与仁义的名望,他能够给一个地区带来繁荣与富强,可以聚拢民心与军心。正是袁术的这种独特魅力,使得扬州上下一直都认为,袁术是当代的明主,也是袁术抛开世家之后还能得到很多人投效的根本原因。

    因此,若袁术采取广征士卒的办法,引起的后果就是污染了军队的同时,也会因陷入人数拉锯战而逐渐失去他争霸天下的本钱。

    最为严重的莫过于大量战死的壮劳力导致的手中资源短缺。壮劳力数量减少,影响到的不仅是兵源质量,土地无人耕种,粮食减产,经济退化,这种软刀子才是要人命的事情。

    袁术有这种思量可不是瞎说。历史上从汉末到三国不过区区几十年的时间,大汉近5000万的人口就变成了不过700万左右。若将人口的这种恐怖减少速度全部归结于天灾,说什么袁术也不相信。

    连续几十年波及整个大汉的天灾?鬼才会相信这种事情。以袁术看来,这种人口的大规模减少,与连续不断的征兵脱不了干系,加上壮劳力缺失,赋税增重,老弱妇孺哪里能够进行连年的辛苦劳作。这样就形成了种地的人越来越少,土地越来越多,就是没人耕种的局面。而粮草税赋不够之下,税赋又加重,老百姓不是死就是逃,最后完成5000万变700万的庞大戏法。

    为了解决扬州兵力补充的问题。袁术决定改变一下战兵的预备招收体制。挑选身强力壮的17、18岁壮年男子入预备军队的方式不变,然后再这一基础上,将已有的军垦基地划分为两个部分。另外一个部分则在第一年招收年轻的服役过一年以上的郡兵进行训练,作为兵员补充制度的过渡批次。

    以后的兵员补充制度就分为两个部分。每年新招士卒入伍,一批进行初步训练,一部分进行深造训练。这样每一年就会有一批士卒训练完成可以进入战兵队伍。为专职作战的军队源源不断补充兵员。

    对于军官一事上,袁术也经过了深刻的考量。因为如今扬州军队数量庞大,但是合格军官的数量一直不多,遇到战争的时候对手下的任命总是捉襟见肘,这不是一个好现象。

    为了更好的开发扬州的战争人才,袁术决定将查举这一制度推广到军中。让非一线战斗部队的熟知军队的将领根据自己的判断推举军中的优秀人才。然后经由一州兵曹从事审核被举荐人的身份家世之后,再由州牧府出题考察。

    最后的考察科目繁复,但为了更接近战争实际,除了有笔试科目以外,袁术还决定将剿匪作为这些人的第一个实战考核项目。

    等他们以合格的成绩完成两门课程,这才有机会到前线去参与对外作战,表现自己的真本事。至于其中有没有浑水摸鱼的人,袁术可不管。反正这些人到达前线都是随机分配,分配的官职也最多就是一个军候,起不了什么大乱子。倒是若运气好发现一两个真正的人才,这一切也是很值当的。

    190年2月,袁术的新型军队政策改革完成。作为首次进行军中查举,各个将领都很上心。这时候可不是他们以权谋私的时候,州府里可有很多人盯着他们的一举一动。要在这个时候出乱子,英明丧尽不说,肯定会影响到前程。

    2月中旬,各个地区的郡兵主将与预备的军垦部队主将就挑选好了自己想要要推选的人,然后上报,经过豫州信任的兵曹从事处理,详细的查探这些人底细后,最终名单递交到了袁术的手上。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这推举上来的人近百人,其中多是年纪稍小的青年。一半人左右是世家子弟,另外的平民也有接近一半,证明其实在军中,寒门子弟也是不弱于世家子弟的。

    在这些人中,袁术也发现了很多很出名的人。比如,水军推选的人里就有两个声名赫赫的人,寿春人蒋钦与下蔡人周泰。这二人如今一人19岁一人18岁,这二人都是出身平民百姓之家,祖上与闻名于世的周家与蒋家也就有点血缘关系而已。他们二人投军一年有余,对水军认识颇深,带领的士卒水战非常出色。

    水军中发现了周泰、蒋钦,袁术大喜过望,立刻又看了陆军部队。陆军中有一人十分出名,那就是徐盛。如今徐盛年纪非常小,刚到弱冠之龄,原是山东琅邪人,后为避战乱到了吴郡,于一年前参军,任职吴郡吴县,后来被朱然的父亲发现其人颇善带兵,觉得不能让这么一个人才埋没,这才推举他。至于其余的一部分人,就是袁术记忆里没有的人了,不过想来这些人能得到主将的推举,个人也是有一定能力的。

    所以袁术也没有过多的干涉这次查举事宜,只是让袁涣着重注意了蒋钦、周泰、徐盛三人的表现,若这三人真是才能卓越,就把他们派到最能发挥他们才能的地方去,给他们一个表现的平台。

第117章 休养(一)() 
职位变动完成之后,袁术面对的就是内外部压力的处理问题了。

    如今,因为董卓出其不意的任命,袁术兼任豫州牧。按照正常道理来讲,只有袁术一人拥有豫州的统治权,其余带兵入豫州的人都有谋逆的事实。

    可惜大汉王朝日薄西山,完全没有能力插手豫州事物。扬州虽然能够一口气吞下豫州,但受限于人才数量,军队数量,战略物资储备,若真吞并豫州,有很高的风险陷入战争泥潭而不能脱身。

    到时候因为据有至少两州之地,一跃成为最强诸侯的袁术肯定会在外交上陷入极大的被动。要是被身边的诸侯群起而攻,以扬州的厚实家底,也扛不住几年,败亡只在眼前。

    取得豫州三郡之后,扬州明面上的敌人只有曹操与袁遗二人。本来袁术希望袁遗因豫州北部的地盘与曹操起冲突,然后坐山观虎斗,一方面依靠两人削弱豫州北部世家实力,一方面限制曹操发展。

    奈何事情变幻的有点突然。此时袁遗公然与袁术决裂,而曹操也夺取了颖川成为了袁术的又一个敌人。

    为了更好的解决困境,袁术派遣使者前往荆州南阳与徐州下邳,连结刘表与陶谦二人,增强三方的合作关系,减轻自己的外部压力。

    内部的处理则更为突出。新取的三郡虽然经过战火,但衰败下去的世家只是少量,很多地区还处于豫州世家控制范围。

    扬州的限制耕地数量政策推行很不顺利,可袁术对此也是毫无办法。思前想后,袁术又一次求到了老爹身上。

    在扬州呆了半年,袁逢也算是看清楚了,专门依靠世家的实力,要想在乱世立于不败之地难度异常的高,对于袁术请他与马日磾出山,走访豫州与扬州名士,号召豫州世家抛弃部分利益没有推辞。反而非常高兴地接了这个差事,前往豫州走访各个领头的家族,调节扬州集团与世家的利益分配,消除政策实施的阻力。

    除了政事上的利益关系处理以外。对民生的处理也是袁术很头疼的一件事情。豫州乃是世家大族的聚居地区。周内的良好土地多被各个世家攥在手里,几近三成的民众并没有自己的土地,而是身为大家族的奴仆,帮人耕种为生,为解决此事,袁术特别发布政令收购世家手中的土地。

    袁逢等人的走访调节日渐生效的时候,越来越多世家肥力流失的土地就被卖给了官府。这些土地大多经过多年耕种,肥力流失过大,年产量极为低下。可惜袁术也没有好的办法,吃下这一个闷亏,消减土地兼并的不良影响,对这单生意,袁术也乐于接受。

    土地转卖给官府之后,相应的耕种土地的人员也被世家抛弃了。这些人的去处才是袁术最为头疼的事情。

    中国人一直以来都有一个特点。非是到了生死攸关的时刻,总是放不下自己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对于迁徙一事,绝大部分的人都会保持着敌视的态度。

    经过统计,截止到190年12月底,整个豫州南部总共有近30万人得到了解放。这三十万人里,只有不到5万人同意搬迁到风调雨顺的鄱阳湖畔重新开始生活。其余的25万人都是强硬分子,扬言即便死也要死在豫州。

    还有25万人,这怎么办?虽然逐渐收买的瘦田也有150万亩左右,可相对这25万人来说,依靠亩产不到肥田一半的瘦田,每年若是不进行赈济,饿死的人估计都有几万人。而且这150万的田地也不可能全都分发给这些无产农民,豫州的其余接近破产的农民还需要官府分发一部分田地来养活他们。

    清楚整件事情的严重性,袁术总感觉自己就是快饿死的人面对蜷曲成团的刺猬,无处下嘴。

    时间紧迫,袁逢他们的工作估计在1月底就能完成。而一月过后,只留给袁术集团几个月时间安排淘汰下来的农奴。

    若是不能在春耕之前安排好这些人的去处,明年,整个扬州的府库至少要缩水一大圈,到时候要是发生天灾,好多年未发生饥荒的扬州又要饿殍遍野了。

    除了人民生活退步外,军队上遭到的打击更不必说。没有充足的府库支援,大军出征就是空谈,只能据城而守,一直处于被动地位。

    详细综合了各方面的数据,袁术发现,这次的事情处理不好,整个扬州就要安歇两年多的时间才能缓过劲来。而两年以后的局势,谁知道会怎么样?不过袁术估计了一下其余诸侯的动态,要是扬州两年不动,按曹操等人将平民放在最底层的做法,两年后,大家拥兵十万不是笑话。到那个时候,扬州除了据有兵甲之利和士卒纪律严明以外,最多占有点后勤优势,势必在对外战争中陷入苦战。真是成也百姓,败也百姓!

    思考了几天,袁术也没什么好办法,只得广派官员下到各个村镇进行劝说,引导,可惜收效甚微,很多百姓都认为官府此举只是诱骗大伙离开生活的地方,将他们丢到深山老林,然后占据他们的家产。

    “我们何不让豫州的郡兵帮忙宣传,劝导那些人离开?郡兵多是来自各个村镇的无产之人,大部分郡兵当兵都是为了一口饭吃,经过军队的熏陶,郡兵的见识要比那些山野小民广阔得多。而且郡兵本身因出身于当地,更能让人信服。”就在袁术焦头烂额的时候,一直表现平平的向朗说了这么一番话。

    受向朗启发,袁术大喜过望。立刻发令各地,要求当地县尉对郡兵进行培训,给他们详细讲述扬州的迁徙政策与好处,待郡兵对这一政策烂熟于心之时,让这些郡兵回乡进行劝说工作。另外,袁术也给了各个卖地的世家写了文书,让他们帮助劝导。

    1月底,袁逢与马日磾奔波两月,终于劝服了大部分世家,完成了土地限制令的工作,剩下的一部分占据着极多良田的世家也接受了对超标土地征取重税的政策。

    袁术主持的无产农民迁徙工作也取得了巨大成功。原先还有近28万的农民不愿南下扬州,经过十余日的劝导,28万人中有15万之多的人愿意南下,前往鄱阳地区开垦耕种。剩余的13万人不愿南下,这个时候也没什么太大关系了。

    三郡的土地政策总计空出来180万亩的土地。这180万亩中只有30万是勉强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