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此,唐军主力重返被围困的洛阳城,并押来窦建德与王世充对话,王世充见窦建德大军已被歼灭,自己也没有什么反抗的余地了,与其拼死守城,不如与李世民讲讲条件,保条命再说。
在李世民答应不杀王世充后,王世充出城投降,一把手的命可以不要,但其手下还有好多实力不凡的勇将谋士,这些人无论如何是不能留活口的,他们也很无奈,谁让自己是跟班呢,这王世充也没办法,自己的命都险些丢掉,其他人的死活他也管不了了,任由唐军处置吧。
就这样,王世充手下的文官武将如薛德音、段达、杨汪、单雄信等十余人被唐军斩首。
王世充和窦建德被李世民押解到长安,李渊细细地将其二人的罪过一一道来,窦建德肯定是被砍头了,因为他是被唐军擒服的,没有什么讨价还价的资本,而王世充就不同了,他是主动献城投降的,而且李世民也答应不杀他。
所以当高祖李渊在历数他的罪行时,他却说:“是啊,我的罪行杀一万次都足够了,但是之前您的儿子答应过不杀我的。”
唐唐一个国家的王子,总不能说话不算数吧?李渊虽然也很想杀掉王世充,但为了维护自己大唐帝国诚信的颜面,所以就没杀王世充。不过死罪可免,活罪难逃,于是李渊下令将其流放到蜀地,当时的sc不像我们现在的这样富庶豪华,人们都不愿意去,像这些身有罪责的人才会被流放到此处。
可王世充还没来得急被押解出发,还关在长安大狱中时,有个唐官,假借李渊圣旨的名义,来到王世充被关押的监狱中,『乱』刀将其砍死,这个人是独孤修德,他之所以冒着假传圣旨的罪行将王世充杀死,不为别的,只为为父报仇(够孝顺),因为其父在王世充部下任职时,被残忍地杀掉。
真是天算不如人算,王世充本人也没想到,自己竟然会以如此的方法结束自己的一生。后来李渊知道这件事后,也只是免去了独孤修德官职而已。
而窦建德之前没有得到什么承诺,自然就难免一死。不过他这颗大树是倒了,但其树上的猢狲尚在,李世民在俘获窦建德时,也俘虏了他五万士兵,不过李世民将这五万士兵都遣返回各自的故乡,还有一些将领,大多也都随着遣散大军消失在各个地方,这也为以后窦建德旧部反叛埋下了祸根。
这不,没过多久,窦建德的旧部刘黑闼就又树起反唐的大旗。不甘心的还有王世充的旧部,当王世充降唐后,王世充的部下徐圆朗也被迫投降,但也没过多久,当刘黑闼反唐之时,徐圆朗也随之响应,中原地区又陷入了大****。
不过现在唐朝已基本上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平定各处的叛『乱』,也只是时间问题。
武德四年(621年),李渊派李孝恭与李靖率领军队从sc一带顺流而下,派庐江王李瑗从襄阳出发,派黔州刺史田世康从辰州出发,合兵攻打萧铣。
这萧铣说起来也是个没有什么大能耐的人,他虽然在江南称帝,拥兵数十万,但他害怕在自己周围的守卫部队太多会导致兵变,遂将大军都分散到所统辖各处。然而这一举措最后导致当唐军来袭时,萧铣才急忙集结部队,只召集了近处的一些部队,那些远处的压根就没来得及赶到。
再加之萧铣本人虽然宽仁大度,但毕竟能力有限,不会有什么大作为,所以他的员工们有不少也选择在合适的时机辞职跳槽了,如此一支军队,结局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萧铣投降时,对受降的唐将道:“罪该万死的只有我萧铣一人,请你们不要『乱』杀百姓。”从此句话看来,萧铣本人的人品还是很不错的。
当萧铣被押至长安后,李渊就斥责他的罪行,当然了,这所谓的罪行都是莫须有的,谁失败了谁就有罪,在这个年代,成王败寇,胜利才是硬道理。
当李渊训斥萧铣的时候,萧铣竟然和李渊顶嘴,本来李渊有可能不杀萧铣的,毕竟萧铣是个老好人,也没有什么大的能耐。可偏偏你萧铣敢与李渊顶嘴,这下可好,将李渊彻底的激怒了,自己也一命归西了。
平顶南方后,接下来又要对付刘黑闼,这刘黑闼也算勇猛,与唐军前前后后打了几十次,或胜或输,但就是不投降,堪称不死的小强。不过他的失败是必然的,因为天下大局已定。最后刘黑闼被太子李建成斩杀。
武德七年(624年),至此,除了朔方的梁师都外,唐朝已经统一了中国。依附于突厥的梁帝梁师都也于贞观二年(628年)被唐将柴绍击败。
第5章 唐高祖李渊(迁都?)()
唐朝基本上统一天下之后,也相继颁布了各项规章制度,一切都井然有序的进行着,但毕竟是刚刚建国,各方面都需要休养生息,可偏偏在这时,北方的少数民族突厥经常发兵南下来侵扰刚刚建立的唐王朝,而且关中距离突厥等少数民族很近,首都的安全却也是个问题。
于是有人就向唐太祖李渊说道:“突厥之所以不停的前来『骚』扰我国,都是因为我们的国都离他们很近,而且建设的又如此繁华,他们忍不住就想来掠夺一番,而如果我们不把长安当作首都,并且一把火将长安烧掉,使其狼藉一片,突厥自然就不会来侵扰了。”
就这么个馊主意居然得到了李渊的认可,而且朝中不少人也都赞同,李渊甚至都已经派人到hn一带勘查地形,为迁都作准备。
赞同此方案的还有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等,看似迁都一事已成定局,但像这么大的事情,总会有人反对的。
大臣萧瑀就对此议案持反对态度,但他又害怕向李渊进谏劝阻会惹得皇帝不高兴后降罪于自己,毕竟他老人家被突厥侵扰搞的头都大了,于是萧瑀也只好保持沉默,别的有异议的臣子们也都没敢发表意见。
难道迁都一事就这么板上钉钉了吗?不!在这时,也持反对迁都态度的秦王李世民站了出来,他一次次不厌其烦的向他的皇帝老爹进谏,李渊也不能把他怎么办,毕竟李世民是自己的儿子,而且还为自己帝国的建立立下过汗马功劳,纵使自己再怎么不愿意听,也不能怪罪李世民不是。
李世民引经据典,对自己的皇帝老爹说道:“汉朝的霍去病,那是有名的大将,他志在消灭匈奴,而现在我们这些做臣子的,不能去剿灭突厥,于是建议您迁都,这是做臣子的不负责任,如果您能给儿臣一两年时间,我若不能将突厥收拾的服服帖帖的,迁都的事情我就没啥意见了。”
这时太子李建成也紧接着反驳道(毕竟是太子,有啥大事都要表表态度,再者说此时李建成与李世民的关系应该都不怎么好了):“想当年,西汉大将樊哙曾经在朝堂上狂言要率十万大军消灭匈奴,但结果呢?最后还是觉得自己没这个能力,二弟今天又出此狂言,就不怕大家笑话吗?”
李渊听后非常不高兴,因为他已经决定要迁都了,自己的儿子竟然极力反对。李渊当时也是快六十的人了,已经没有了什么雄心,只想着自己的大唐帝国没有什么大的变故就好。
就这样,在朝中以皇帝为首的迁都派与以李世民为首的反对派争执不下,各有各的说法,也都有驳斥彼此的因由。
正当这两股力量在长安城内闹的不可开交的时候,这不安分的突厥人又来犯境袭扰大唐。
此时李世民又请愿出战,并对李渊承诺道:“如果我能将突厥打败,并能够和他们达成互不侵犯的协议,咱们这长安城就不用烧了吧,都城就不必东迁了吧。”
李渊应允了他的要求,迁都与否也就全看李世民的表现了。
武德七年(624年)八月,突厥兵分两路进攻nx和sx一带,震惊关中,长安宣布戒严,李渊派秦王李世民和齐王李元吉率兵前去抵抗。
李渊之所以派李元吉和李世民一道前去,就是要牵制李世民,因为李渊知道自己这宝贝二儿子也不是屈居于“王”这个位置的。
尽管当时关中地区阴雨连绵,粮草的供给都不到位,再加之唐军士兵的士气低落,但李世民就是李世民,他以自己神一般的能力,加之自己麾下的那些能臣谋士的尽心辅佐,对犯境的突厥颉利、突利二可汗进行离间。
这突厥人在前几年和唐朝关系还是很不错的,因为唐王朝忙于对其它割据势力的征战,所以与突厥结盟,旨在互不侵犯。当时的中原地区一片战『乱』,经济自然搞不上去,这突厥人倒也不笨,既然没什么可抢的,就不费那个劲儿了,与其与唐王朝对立,还不如与其搞好关系,时不时还能用自己的特产和唐朝换点儿生活物资。
但现在就不同了,随着唐王朝对中原的逐步统一,战争也结束了,打完仗了就得搞生产啊,眼看着唐朝的gdp那是嗖嗖的往上涨,自己却还是老样子,遇上个灾年的话连饭都吃不饱,这怎么能行?
突厥人犯了红眼病,见到别人有钱就不高兴了,典型的仇富心理(这样不好)。但突厥人也知道,枪杆子里头出政权,自己虽然穷,但自己有人,人手里头还有家伙什儿,何不去与大唐赌一把呢?
突厥人这纯属破罐子破摔,但他们摔得不是时候,因为他们遇上了李世民,当他们在战场上相见时,李世民责备突厥人不守信用,违背盟约,李世民对突厥的可汗颉利说道:“颉利,你原先和我们结盟,说好了互不侵犯,而且彼此有难时要引兵相救。而你现在这算什么?竟然率兵攻打我大唐,一点哥们义气都不讲。”
颉利被李世民责备一番后,多少有点儿难为情,因为这少数民族没有什么花花肠子,『性』格普遍都比较直,喜怒尽写在脸上,心里藏不住东西。
李世民表面上和颉利讨论违约的是非,私下里又派兵夜袭突厥大军,而且也派使者到突利可汗出拉拢关系,就这样一来二去,使颉利和突利这俩突厥的可汗产生了矛盾。
突厥其实也是不容小觑的一支力量,但由于其内部族群众多,能够很统一的团结起来却也是个问题。而李世民恰恰抓住这有利的方面,使用了离间计,成功的平息了这次事件,并与突厥和亲,与唐朝达成协议后突厥随即就撤兵回家了。
李世民也很好地完成了任务班师回朝了,都城也就不用迁了。但此次与突厥较量之后,他也明显觉得突厥不是怎么好对付的,日后肯定还会兵戎相见的。
可不是,在武德八年(625年),这突厥人又坐不住了,派兵进犯唐朝,经过敌我双方的若干个回合,最终,突厥又一次的求和休战了(挺聪明,打不过就求和)。
第6章 唐高祖李渊(这天的玄武门)()
武德九年(626年),太子李建成38岁,秦王李世民29岁,就在这一年,发生了很多事儿。
我们先来说说这太子李建成,他是李渊的嫡长子,按照封建礼制,他是当之无愧的皇储继承人,事实上他也就当上了太子,李建成此人也是非常有作为的,年纪轻轻就随着李渊闹革命,为李唐王朝的建立也立下过汗马功劳。但由于最后是李世民技高一筹,当了天子,这历史从来都是青睐成功者的,所以李建成也只能被遗忘在玄武门下。
唐王朝的车轮在行进到这个时间段时,一种无法避免的事件就要发生。
按理说,太子是皇位的不二人选,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新皇登基之后,巩固自己的皇位也是人之常情,所谓的功高盖主说的就是像李世民这样的人吧。
如果当李建成安坐金銮殿之时,也肯定会打压李世民的势力,因为李世民借国家统一战争之时,笼络了不少文臣武将,都是比较出名的,文的如房玄龄、杜如晦,武的像尉迟敬德、秦叔宝等。
李建成其实内心是不想杀李世民的,毕竟都是一母所生,自己的亲弟弟,怎么舍得下手?但自己历史的角『色』让他别无选择。
武德九年(626年)夏,调皮的突厥人又不安分了,秦王李世民就又要请愿出战,毕竟这是给自己增加功绩的事情。但此时的太子李建成不干了,凭什么每次都是李世民去?自己虽然身为太子不能前去,但不是还有李元吉吗?他也不是小孩了,今年也都24岁了,完全有能力统兵征战。
所以李建成就建议齐王李元吉代替李世民出征,李渊答应了,李渊其实也不想让李世民去吧,因为他也知道自己的皇位是要传给李建成的,如果让李世民太过耀眼,这肯定是个问题,但这问题已经产生了。
当李渊答应了让李元吉带兵出征时,李元吉也趁热向自己的皇帝老爹要了几个人,这几个人不是别人,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