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清末当悍匪-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行啊,你俩没把我教的东西全直接还给我,有点保留啊!”

    项龙嘿嘿一笑,故作憨厚。

    有了新武器的加入,吴晓和项龙对拿下青龙沟和万家窑,也算有了必胜的信心。之后如何建立炮队,如何训练使用手雷,王一也没再过问,只是把训练守则交了出去,然后便又忙起了自己的工作。

    大商附属小学对面的小湖旁,有四栋三层红砖建筑以及三个大型工棚,那里是大商新建立起来的工业试验室,四栋楼分别是化学,电磁,材料,机械,共四大系,里面招募了近两百名的外国科研学者,大部分都是家境贫穷之人,在学术上还没多少建树。如果加上王一之前培养那几十人,以及后招募的中国学者,全工业实验室已经达到了三百多人的规模,王一在这里的每年投入已经达到了大商银炉年利润的近35%,这让李御珍甚为不满,可也知道王一是为了大商的将来好,所以只能暗气暗憋。 

第二十四章 赫兹对不起() 
沈雅芝站在王一身后,这已经是她习惯的位置,今天比较奇怪,丫头好奇地看着两伙人在吵架,眼睛却盯着王一的背后,心中暗道:“这帮外国人可真够笨的,竟然被这小子一句引得争吵了起来。哥哥总说欧洲人讲求什么绅士风度,都是骗人的!”

    这里是大商附属小学的食堂,现在是中午开饭的时间,在这里进餐的除了一帮小学生外,还有就是王一从国外招募回来的学者。当然,只有少数几人是这种身份,更多的其实是一些家境贫困的大学毕业生——社会新鲜人。他们被蛊惑来到了大清,目标就是发家致富,王一倒也不是什么人都要,至少能够通过他的比试和面试才可以。

    大概可能是因为留声机的关系,本来没什么人来应征的大清大商集团,忽然从门可罗雀变得车水马龙起来。这半年下来,也确实招募到了不少外国好苗子。

    今天说来也是王一嘴贱,一帮人吃饭就吃饭,他没事却挑起了光究竟是什么的问题。他自己当然知道答案,不过却喜欢挑拨离间。果然不出所料,有些学者就认为光是一种微粒子流,他们还耐心地给王一解释原因。而另一方则愤慨地认为光是一种波,让王一不要相信对方的话,真算起来,饭堂里大部分人还是支持后一种说法。

    在历史上,光的波动论与微粒论经历过两次战争。第一次是以支持微粒说的牛顿和支持波动说的胡克为代表,二者交锋,牛顿凭借自己本身科学巨人的身份以及胡克同志的提前去世退场,而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其后和平持续了一个世纪,微粒说占着绝对的统治地位,直到托马斯*扬这名起义者的出现,看似坚若磐石的微粒说才出现了一丝松动,于是第二次微波战争爆发。

    最初的一段时间,双方处于焦灼状态。微粒说的支持者解释不了托马斯*杨的干涉条纹,而波动说的支持者同样拿马吕斯的偏振现象没辙。

    决定性的时刻出现在1819年,法国科学院举办了一次悬赏征文竞赛,本想给微粒说拉抬声势的泊松等人,没想到等来的却是菲涅尔的横空出世。他把从前对光的认识从纵波,变成了横波,而且成功地用严密的数学推理,圆满地解决了光的衍射,以及长期困扰波动说的光的偏振问题。后来关于圆盘衍射时,圆盘光点正中的亮点(泊松亮斑)的争论和验证,更是成了点睛之笔。再后来,傅科关于光速的测试实验,算是彻底绝了微粒说的最后希望,直接判了死刑。

    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抗争,波动说终于翻身农奴把歌唱,占据了统治者的宝座。其后的各种发现,最主要是伟大的麦克斯韦于1856,1861和1865三年发表的关于电磁理论的论文,更是给微粒说补上了重要的一枪。他认为光只是电磁波的一种,而现在唯一的问题就是,谁来证明他预言的正确性。

    趁着一帮老外在争吵的时候,王一把沈雅芝拉到身边,一边吃饭,一边给她讲诉微粒说与波动说之间的恩怨情仇。

    沈丫头虽然有些东西听不懂,但其中的大致情况也有了解,所以对于一帮老外的争吵,也不再觉得那般的不可思议了。在她心中觉得,这样的争吵总比朝堂上那些争权夺势强得多,也干净得多。

    斯考特*威廉森是材料系中关于肖恩玻璃试验项目的负责人,他此时来到王一身边,道:“先生,与您之前的接触,以及您对我的提点,让我知道您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所以让我们结束这场争论,来听听您的看法吧!”

    所有人都将目光投向了王一,既有一帮不远万里来中国从事科研的老外,也有在这个饭厅中吃饭的小学生。

    王一想了想,点点头,不知为何,整个饭堂大厅里忽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本来被王一拉坐在身边的沈雅芝,此时没来由地觉得兴奋起来,颇有一种与有荣焉的欢欣鼓舞,白嫩的小手拍得通红。

    这里所有人都认识王一,因为他不仅是大商附属小学的校长,也是大商工业实验室的最高掌控者。

    “今天我在这里,将为大家讲述我对于光是什么的看法……”

    国语和英语交替进行,这是王一的极限,虽然还有德国和法国的一些学者,但是他们身边不乏既能讲英语,又能讲德语和法语的人存在,而这些人就充当了临时翻译。

    有人抬来了一面大黑板进来,王一一边说,一边记着板书。

    他先从光学的历史讲起,然后逐渐展开,第一次微波战争,第二次微波战争,语言妙趣横生,即便那些还什么都不明白的一年级小学生,也为王一的故事所吸引。而每王一讲述到一个国家的名人时,该国的学者都会在不自觉间表现出一股发自内心的自豪。王一理解这种感觉,不过那是在后世才有过的体验。不回到清朝,他永远不会真正的明白自己曾经存在的那个国家,到底有多么的伟大。

    “当麦克斯韦三篇关于电磁理论的论文,推论光其实只是电磁波中的一种的时候,那么我们现在所要做的,就是验证他的推论正确与否!”

    斯考特*威廉森再次站了起来,微微鞠躬,然后道:“先生,您还是没有说出您的看法!”

    其他人都跟着一同点头,毕竟关于光的微粒说与波动说的争论,如今看来就像是一场弥漫着诡异迷雾的悬案,虽然看起来似乎是真相大白,但谁又能肯定这不是又一场迷局的开始?

    王一此时笑了笑,道:“我的答案很简单,三天后,我会在电磁实验室等待大家。”

    说完,王一收拾东西,带着沈雅芝离开了饭堂,其余人都愣在了原地。不过旋即大家又都兴奋起来,看来王一是有什么重大的科研进展要公布了!

    回办公室的路上,王一闲庭信步,走得很悠闲。沈丫头蹦蹦跳跳地跟在王一身边,安静了没一会儿,终于还是忍不住问了出来。

    “校长,你那么厉害,你说,这光到底是波动说正确?还是微粒说正确呢?”

    王一此时大笑了起来,然后伸了一个懒腰,笑答道:“我说啊,他们都对,又都不对!哈哈哈哈哈……”

    沈雅芝愣在了原地,怎么也没想到王一给出的竟然会是这样一个答案。想了半天,也想不明白其中的奥秘,最后只得恨恨地一跺脚,看着已经走远的王一,连忙追了上去。对着王一的后背不时做着鬼脸,挥着拳头,小嘴还不停嘟囔道:“不告诉就不告诉!谁稀罕啊!”

    能把沈丫头气得够呛,总体来说,王一还是很欣慰的。

    三天之后,电磁实验楼二层的一间大实验室里,四周的窗户都被拉上了厚黑布窗帘,王一站在门口,此时实验室外的走廊里已经挤满了人。

    “怎么样,实验开始了么?”后来的学者因为人多挤不过来,所以不时东问西问的。

    “没开始呢!”

    张敬孝此时正站在人群外边,他倒不是有意来看实验的,只是因为大商造船厂的事情才赶了过来,没想到竟然遇到了这样的盛景。而他身边此时正站着一名十七八岁的年轻后生,头上戴着镶嵌了翠绿色翡翠的小帽,身穿锦袍,衣着华丽,看上去颇为富有,光是他手上的白玉扳指,就称得上是价值连城。长相也算出众,皮肤白皙,只是看起来带着几分脂粉气。

    “嗯,这装神弄鬼的,是玩哪一套啊!?”

    张敬孝皱了皱眉,表情甚为不喜。

    这人一见立刻换了一副表情,“敬孝哥哥,你别生气,我不说就是了。”话虽这么说,不过他嘴上还是不服气地小声嘟囔道:“故弄玄虚,骗谁呢,这帮洋鬼子都挤着,也不嫌汗臭。”

    王一此时对着所有人道:“诸位,我知道大家的心情,不过实验室内空间有限,所以请排队进入。”转过脸来,对着沈雅芝道:“每次让十个人进入!”

    丫头乖巧地点点头,这实验她已经看完了,而且看了不止一次。虽然如此,可她还是不能相信眼前曾经出现的景象。

    斯考特*威廉森算是来得最早的十人之一,一听到沈丫头让他们进去,立刻兴奋起来,还莫名奇妙地产生了一种荣耀之感,也不知道在得意个什么。

    本来兴致勃勃的斯考特等人在看到王一的实验室布置之后,多少有些泄气,实验室被一块大黑布隔成两块,单就目前可见的这一部分实验器材来说,只能用简单来形容。

    一个电火花发生器,有两个相隔很近的小铜球作为电容。

    “大家注意看!”王一提醒道,此时他合上了电源开关。

    电的魔力展现出来,无形的电流穿过装置里的感应线圈,开始对两个小铜球电容充电。过了一会儿之后,一道蓝色电花在两个铜球之间闪现,整个系统形成了一个完成的回路,细小的电流束不停在铜球之间扭动,绽放出幽幽荧光。

    王一这时走到分隔实验室黑布处,顺手将其拉开。

    实验室的另一半,比这边还简陋,只有一个开着口的铜环,开口处各镶了一个小铜球,没有任何的外接电源。

    只是除了王一外,在场的所有人都说不出话来,因为开口铜环的两只小铜球之间,一朵朵蓝色的电花正在欣然绽放。

    这是开启了一个时代之花!法拉第为其奠基,麦克斯韦为其建体,而今天王一为其封上了屋顶。可以说,从今天起电磁理论被真正建立起来了! 

第二十五章 沽名钓誉之徒声名鹊起() 
王一所作的实验正是赫兹在1887年于德国莱茵河畔的卡尔斯鲁厄大学所作的电磁实验,其后王一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电磁波的波长,然后乘以电路震荡的频率,最后得出了电磁波的前进速度。精确的30万公里每秒,也就是光速。从而也验证了麦克斯韦的惊人预言,光只是电磁波的一种。

    其后大商电磁实验室的其他科研人员,再接再厉,相继做出了电磁波的反射,衍射和干涉实验,电磁波和光波的一致性因此被进一步证实。不过这项实验的结果暂时没有向外界公布,兴奋的情绪只在大商工业实验室内部传导。原因很简单,这项发现的背后蕴含着巨大的商业利益,更确切地说,王一要拿下无线电在世界范围内的所有专利,这其中既包括无线通信,也包括无线广播。

    其后去参观这项神奇电磁实验的不仅是工业实验室的各位学者,同时也有大商附属小学的学生们,这是王一下的命令,到不是为了显摆,而是为了让这些儿童从小就有一个概念,明白什么是科学实验。即便无法达到这样的目的,但只要能让他们知道这个世界上有电磁波的存在,王一也就心满意足了。

    张敬孝此时正坐在王一对面,他的身边坐着的就是与他同来的那位年轻后生。不过王一并不是电视剧里的那些睁眼瞎,至少还分得清公母,真等到人家光了屁股,才一声惊呼,要么是故意为之,装清蠢,要么就是本身性向比较另类。王一听过关于这种事最冷的一个笑话就是,梁山伯去祝家找英台,结果在知道英台是个女儿身之后,回家没多久就郁闷地吐血死了……

    见王一总是望着自己身边的女伴,张敬孝也明白王一的意思,于是连忙介绍道:“这是我姑姑家的女儿,名叫秦鸾,如此打扮只是为了出行方便而已。”

    “你姑姑家的女儿,还姓秦……秦姑父?”王一忽然恍然大悟道:“山西秦万峰?”

    “正是!”

    一听王一提及自己父亲的名讳,这女孩立刻瞪了王一一眼。

    王一倒是不在乎,不过他身后的沈雅芝却见义勇为地狠狠地回瞪回去,倒是把没注意的秦鸾气得够呛。

    “先生今天的实验,怕是能震烁环宇了,那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