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清末当悍匪-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手机也快没电了,不知道飞机上有电源没有?”思考中,把手机收了起来,又取出背包里的平板电脑。因为有背盖太阳能电池板,所以王一也不怕没电,不过开机的桌面背景就是与父母的合照,这让他的眼圈又红了起来。轻轻抚摸着父母的脸庞,心中百感交集。

    “爸,妈,儿子不孝……”

    伤感烦闷了一段时间之后,王一决定换个心情,不然真就抑郁症了。弄了一个美女的桌面,然后点开之前放下载书的文件夹。因为走得冲忙,他还没来得及看里面的内容呢。

    翻来翻去,还真找到了一本关于历史方面的书籍,后来仔细翻看,王一才明白,原来光绪初年就是公元1875年。

    “1875年?……就是再活100年,也不过是1975年,还没改革开放呢!怎么中国最苦的这段日子都被我赶上了……也算不错,至少还躲过去了太平天国和两次鸦片战争……要是真能活到一百年,也许还能见到老爹老妈!”

    王一难得自嘲地笑了笑,也知道多半是妄想。就这一百年的世道,别说长命百岁,就是能过七十,怕都是难得的高寿了!对于1875年之后的历史,他其实也忘得差不多了,大部分只能说是有印象,至于细节,那就无从谈起了。

    “这书上记录的还算详尽……将来的日子怕是不太好过啊!”王一叹了口气,之前为父母的事情伤心,现在又为将来的生活担心。他始终有种茫然感,似乎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

    一时间也想不清今后的打算,王一索性不在浪费脑细胞。好在他这个人有个好处,就是遇到大问题,短时间解决不了的,就先解决眼前的小问题,这能让他从某个思维定式中跳脱出来。而眼前的情况就是……设定门类文件夹,给平板中的所有书籍资料进行分类。这活看着简单,但是在2tb的存量面前,也只能用艰巨来形容了。

    “看来今后要找时间把这些书籍归类总结,然后抄写出来,不然哪天平板出毛病了,到时可没地方修去。”

    这不弄不知道,一弄还真奇妙!

    “只知道那个网站是卖电子书的……当时看那个下载包好像叫……技术宅统治世界,是了,是这个名称。还以为是h漫画和小说的大合集,心里着实期待了一番,没想到竟然是教科书合集,论文合集,还有杂七杂八的各种文献资料,连本子武侠小说都没有。我擦泪,这以后的日子可怎么过啊……总不能我自己写吧!”

    胡思乱想中,王一终于睡着了。醒来时,天色已然大亮,可奇怪的是,他总觉得脸上有东西,后来一摸竟然是一坨鸟屎。

    “他***,这叫什么命啊!”王一气得差点从树上摔下去。

    吃早饭的时候,王一也看了看昨天带来的那些战马,本来以为怎么都能剩下几匹,结果现在一看,连马毛都没有,全跑没影了。回运输机的路程并没有遇到什么危险,路上倒是遇到了几只野鸡,王一对送上门来的野味,没有客气,打了其中一只,勉强改善下生活。

    在伊尔76上住了五天之后,王一的泡面吃食快要告罄,无奈之下,只能去找个集镇谋生了。临走之前,他用遮布把飞机的重要部位包裹住,这也是眼下唯一的办法。

    五天的时间内,王一完成了对平板电脑内书籍的整理分类,同时也对飞机上装载的武器进行了记录。至于剩下的那些药品,因为本来就是王一所在医院捐赠的,所以他早就清楚。

    说来现在他还真有些后悔了,早知道就带几匹马过来,这样就能随身携带大量的物资。可是后来想想,自己要去的是清朝的地方,万一清兵要是进行搜查,难道自己还要杀兵造反?

    想来想去,总不如自己一个人方便。

    再说从书上看到的,奉天府现在出了个《禁止洋枪洋药章程》,自己身上带着的这些,基本都属于违禁品……哎,还真麻烦啊!

    这次出山,王一带的补给要多一些。除枪支弹药和常用药品之外,他还找到了两袋碳水笔和不少a4纸,本来是想多带一把88式狙击步枪的,可是纸张的分量,让狙击步枪完全成了痴心妄想。

    王一此次出山的目的地已经选定,就是现在东北唯一的通商口岸,营口。其实在鸦片战争之后,列强们原本选定的奉天府通商口岸是牛庄,可是因为辽河出海口的淤积,列强们就强改协议,强占了营口。 

第四章 救人() 
再次找到那条土路的时候,战斗的痕迹大多已然消失不见,看来是有人进行过清理了。王一并没有多做停留,之后一路南下。从后世的鞍山到达营口,需要经过海城和大石桥,期间还有一些小的集镇。不过相比中原和南方地区,奉天府的人口稀少,直到一个名叫八角台的集镇出现在王一的眼前时,才看出了几分热闹。

    “我擦泪!这年代可够土的!”王一不停地腹诽道。当然,这主要是当地居民对他过分关注引起的,总的来说,王一平日里还是很平易近人的。

    与后世不同,大街上很少有人皮肤是白白嫩嫩的,无论男女老幼皆是如此。至于穿着,王一甚至都懒得评述。

    其实若按从前的规矩,一名清人出门,除了证明身份的腰牌之外,还有由路引凭证。不过这年头四处乱跑的人不少,再加上东北本来就地广人稀,如今又开了边禁,路引这套东西现在也渐渐没人在意了。

    在清人眼中,王一一看就是个小二鬼子,少不得对他指指点点。有几个地痞流氓还过来挑衅的,要不是这小子今天心情不错,没准就大开杀戒了。

    沿着长街一路向前走,希望能找到一家环境不错的客栈。两边都是低矮的平房,倒是有不少商铺,或是门头支着小招牌帆,或是门口立上一根写着店名的高柱。王一差点把后者当成电线杆子,着实震惊了一瞬间。

    他小子正在街上晃呢,忽听不远处有人惊叫。

    “不好了,张老爷晕倒了……”

    王一一听这话,就要下意识地闪人。虽然他是医生,治病救人说来也是本分,可这也仅限于医院中。在他生活的那个年代,老头老太太碰瓷实在太厉害,简直是防不胜防!后来他爹妈以及医院领导曾经三令五申,让这帮小年轻真爱生命,远离老头老太。省得到时成了彭宇第二,再遇上王浩之流,到时还不把自己气死。

    可忽然想起来,自己待的不是现代,而是清代……毕竟学医的,见死不救……王一还真狠不下心,于是立刻跑了过去。

    张老爷其实没有晕倒,而是捂着心口满头冒汗,倒在地上,不停呻吟。他身边此时还跪着一个小厮,正在啼哭,一副不知所措的样子。

    “都让开!”王一向着一圈围观的百姓大吼,然后来到那小厮旁边,道:“你家老爷平时可有心口疼的毛病……”

    小厮也就十六七岁,见王一问话,哭道:“有,不过都不重,平日也带着药的,不过今天……”

    王一其实还是满庆幸的,这症状一看就是心绞痛。如果要是昏迷,他还真没什么办法了!因为无论是脑出血,或者大面积脑梗,甚至心梗,还是其他什么的,在没有现代医疗设备的帮助下,他可判断不出来。

    “你别急!知道哪有郎中么?”

    小厮哭道:“三德已经去找了……”

    王一当然不知道三德是谁,不过猜来也应该是同来的小厮。他一边找药,一边对那小厮道:“你叫什么名字?”

    “四德!”

    “行了,四德,你听好,我这里有药,不过你家老爷耽搁的时间有些长,我不确定能有帮助,若是将来出了问题,你不能怨我。”王一救人之前,先把丑话说在前面,其实这对他来说都是无所谓,因为有枪,所以天理昭彰!

    四德答应了,然后还要给王一磕头。

    王一也懒得理他,手中拿出一个粗瓷小葫芦瓶——速效救心丸。

    周围的百姓倒是热心,道:“小哥,你救人吧,到时我们给你作证!”

    “谢谢诸位了!”王一嘴上说着,手上也不闲着,将十粒速效救心丸,含服在老人舌下。大约过了五分钟之后,老人原本紧皱眉头终于舒展开来。

    王一是长出了一口气,笑道:“四德啊,你家老爷福大命大造化大,赶紧回家报信去吧!”

    四德见老爷没什么事了,脸上终于有了一丝笑容。这时周围的店家热心,就想把张老爷抬到屋里去,却被王一阻止:“老人昏迷摔倒,切勿移动,而且要保持周围空气流通……嗯,就是不要靠近围观,有过风……”

    王一后边一解释,周围人才明白什么叫做空气流通。其实有些话王一并没说,例如心绞痛,也分为稳定性和不稳定性两种,稳定性的,他还有点把握,至于不稳定性的……那就只能听天由命了。当然,张老爷的症状,以及四德之前所言,还是稳定性的心绞痛可能性比较高。

    张老爷看着王一本想出言道谢,却被其阻止。

    “老人家,您好生休养。”

    过了一段时间之后,街道上来了一伙人。一名四十多岁男子身边跟着一位背着药箱的老者,其后还有一帮伙计。再见到张老爷无恙后,终于紧张之色大为缓解。

    在四德的指引下,那男子先来到张老爷身边磕头请罪,然后就给王一跪了下来,高声道:“恩公在上,受张全宝三拜,感谢您的救父大恩!”

    王一还真没见过这架势,连忙相搀,谦虚道:“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应该的,应该的。”

    “敢问恩公尊姓大名?”

    “免贵姓王,单名一个一字。”

    “原来是王一王神医……”

    王一难得老脸一红。

    与张全宝同来的老者,这时在旁打量着王一。

    一见此子脸上依然稚气未脱,年纪似乎还不满十岁,但身高却是不矮。短头发,没有留辫子的迹象,怎么看都像是个二鬼子。话说清朝到了现在,辫子虽然不再像清初那样要求金钱鼠尾,但怎么也要意思意思地留个阴阳头。

    老者再看王一的穿着,蓝色的长衣长裤,胸前排扣,看着很硬挺,但与清人的打扮完全不同。这也就是离营口不算太远,老头见过几次洋鬼子,不然王一这套蓝色军装,在他眼中绝对是惊世骇俗的!这还是王一去了一身不和谐的字眼,例如:pla空军……

    张全宝此时道:“恩公,我也忘了介绍,这是我们十里八村最有名望的郎中,赵鹤赵神医。”

    王一连忙施礼,道:“见过赵神医。”

    赵鹤面无表情地点点头,之后也不再理会王一,径直走过去给张老爷把脉。

    王一一见,心中略有些不高兴,不过一想自己的年龄,再加上穿着打扮,人家瞧不上自己也没什么好抱怨的。一念至此,便想告辞离去。

    张全宝也看出来了,连忙一把拉住王一,忙道:“小兄弟,请到鄙宅做客,愚兄备下酒宴,聊表寸心!”

    说实话,王一还真有点饿了,这几天一直吃方便面,能换个口味,当然求之不得。反正他现在也没个去处,想想便答应下来。

    从旁边一家店铺借了一扇门板,也算临时充作担架,至于张老爷之后的治疗,就完全由赵鹤接手,跟王一没什么关系了。说起来这个时代,西医和中医到底谁更好,还真是个说不准的事情。后世西医构建起来的现代化诊疗手段和医药体系,现在连基本的雏形还不具备,甚至连理论基础都没有。

    王一明白,与那位赵神医相比,如果真遇到病人,自己绝对是完败。

    虽然张府算得上附近十里八村最富贵的所在,但见惯后世高楼大厦的王一,对之并没有太多的感觉。

    赵鹤护送着张老爷去了后宅,而张全宝则留在前院款待王一,同桌的还有张全宝的一些同辈,应该是张老爷的子侄们。

    席面倒是丰盛,一桌子的大鱼大肉,不过味道也就那么回事。张全宝很热情,王一也看得出来他是发自真心的,心中对这个时代多少还是有了些改观。

    清末的时代,乡村存在两种制度并存的现象,一种是以血缘和地区为基础,讲求孝道的宗族乡村自治。另一种就是,清廷为了将乡村凝聚起来而推行的保甲制度。在道光和光绪初年,保甲制度隶属于步兵统领和兵马指挥使,等到了光绪中期,又设立了保甲局统一管理。不过总的来说,清末的乡村大多还是实行自治,虽然清廷为士绅和耆老提供了保甲制度上的特权,但这些人并不买账。

    谈话中,王一也对张家,或者说是清末的乡村,有了一个简单的了解。当然兴趣是彼此的,张全宝等人显然也对王一的来历很是好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