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蜀汉的复兴-第1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了,这钱可就找不到了啊!”

    “怎么?董老哥也觉得两国不可能长期和平?”

    “那是当然了哦。这天下,总得有个人说话管用的吧。三个皇帝?哎,天上可没有三个太阳啊。”

    “那董老哥舍得让你家小子去当兵?”问这个问题的,却不是姜维和吴乔了,而是旁边一位身材精干,双眼有神的中年人。

    董老三也没注意到提问的人换了,反正都是闲聊嘛,有人问,他就答:“这不是我舍得不舍得的问题,而是我大汉的兵制就是如此。一户人家家里有两个男丁的,必须有一人当兵。有四名男丁的,征两名!咦?你不是我大汉的人么?”

    “呵呵,在下是大魏,也就是你们说的伪魏的人。”

    “嗨,什么大魏伪魏,咱们老百姓不信这个。老哥儿,魏国那边的日子好过么?”

    董老三这个问题倒是让提问的人沉默了一会。但他还是正面给予了回答:“一年之前,应该过得比你们好。但现在嘛,那是大大不如的。”

    这个回答让周围的蜀汉百姓都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董老三更是摇头晃脑的说到:“那是当然了!也不看看现在咱们大汉当家的是谁?”

    “是啊,董老三说得有理。别人不提,就说我马纯吧。以前家里七口人,十七八亩地,这日子还算勉强过得去。后来我那长兄跟着大将军去当兵,战死在段谷。可是朝廷的抚恤一直到两年后才发下来两年啊!这两年,我家老头子病死了,嫂子改嫁了。就老子拖着老母亲和三个侄儿一起艰难过活。这日子真是苦不堪言!最后没辙了只能卖地那可是败家啊!于是,老子谈好的媳妇儿都吹了!”

    “这位马兄弟?朝廷的抚恤为啥迟迟没有发放呢?”一开始还在装深沉的姜维听到这话坐不住了:烈属的抚恤不能及时发放,这是影响士气的大问题。

    “嗨!还不是那狗日的姜维,段谷败了之后没多久又急着北伐。北伐北伐,伐你嘛的伐!朝廷一下子又没钱了呗!供应北伐大军都来不及,哪里还会顾及到我们这些小民?”

    “那后来朝廷怎么又有钱发抚恤了呢?”看到姜维又被拍了一巴掌,吴乔赶忙开始转移问题。

    “这个我就不是太清楚了。听说好像是大司马给朝廷捐了一笔钱?”

    马纯的话说的不清楚,但吴乔身为朝廷官员,确实非常清楚的:关彝捐钱给朝廷这个说法虽然不准确,但也不是没有根据。因为那一年,关彝的涪陵郡扛起了永安兵团的支出,加上姜维的第八次北伐无功而返后没有立即发动第九次北伐。所以朝廷有了点余钱,这才把抚恤给发了出去。

    虽说不是自己打的,但姜维毕竟是在自己的地盘上被打的脸嘛。所以,多少要给大将军挣点面子,不然这么啪啪啪的打了脸,大将军心里说不得会怪我故意找托儿来扫他面子呢。于是,吴乔问了大家一个很不喜欢的话题:“那,各位老哥儿,要是哪天大司马也要北伐呢?”

    “这个好啊!大司马若要北伐,只要不嫌弃我董老三年纪大,我也会参加!”

    “对啊,我马纯今年还不到三十,大司马若要北伐,我一定参加!”

    咦?这画风不对啊?怎么你们这会又支持北伐了呢?

    “嗨,这位贵人,你是从魏国来的么?你有没有听说这次阳安关大战。大司马麾下的私兵战死的,每人抚恤是一万钱!而且烈属子女还可以进入复兴学堂免费念书?没有战死的,残废了的。也是送到蜀郡、巴郡这些地方当亭长,做县尉。大司马要是北伐,我们肯定鼎力支持啊!”

第一七九章 希望的田野(四)() 
汉中郡,下辖六县。在册人口三万八千余人。在册民田四十五万亩。单就这个数字来看,比八年前关彝等人刚刚接手的涪陵郡要好很多。

    但是张遵接手这个郡后,却觉得压力山大。

    无他,因为关彝给他定的任务是:今年(炎兴二年)之内,汉中郡的在册人口至少增加五千人!完不成这个任务就自己滚蛋!

    老大!你有没有搞错?这汉中郡当年张鲁投降曹操后,这个郡原先的二十多万人全部被曹操迁徙到了关中平原。先帝爷拿下的,只不过是一块空地。四十多年来,诸葛丞相不断的从蜀中迁徙人口,以及本国北伐不断的从伪魏那边抓捕百姓进行充实,这么多年积累下来才有了这三万多口。你让我在半年之内变出五千人来,我怎么变得出来?您是逼着我以汉中兵团的那点兵力单独北伐么?

    所以当关彝在他任职前给他交待任务的时候,张遵当场就跳了起来。说自己不可能完成这种任务。结果关彝说:老子千挑万选给你挑了一个好幕僚。你有啥不懂的就去问他。他会告诉你怎么办的。

    这位幕僚,就是蜀郡郫县人,何攀何惠兴。此人在历史本位面上,起先由于蜀汉“荆州第一”的人才政策,一直未能得到较好的发展。蜀汉灭亡后,此人在西晋得以展现自己的才能,不管是做地方官还是中央高官,都做出了极大的成绩。

    此人最突出的本领有两项,一是传达信息。不要小看这个技能,事实上,在现代心理学里面有一个很著名的游戏:主持人给甲说二十来字的信息,让甲传给乙,乙再传给丙,最多到丁这二十个字已经变得面目全非。而何攀就不同,他会根据听众的不同,适当的变换说辞,但又能准确的把信息传达出去并且收到良好的效果。这真的是很了不得的本事。

    其次就是视钱财如粪土。虽然穷人们经常说钱财无用,但那只是可怜的自我安慰。而何攀不同,他是典型的千金散尽、手里不留余钱的人。这样的人,其清廉度是完全不需要操心的。

    “所以呐,惠兴。我家兄长就是这么说的,说搞不明白就问你。你帮我出出主意该去哪里变出这五千人来?哎,我那兄长说到做到的,变不出五千人,我可是要被撤职的!到时候其他兄弟太守都做得好好的,我却先被撤职了,这可怎么得了啊?”

    “嗯?大司马真的只是要增加五千人?”

    “是啊!喂,惠兴,什么叫只是要啊?你觉得少?”

    “呵呵,太守。大司马真是关爱你得很啊。给你定这么低的指标。一点都没为难你的意思。”

    “这话怎么说的?本官现在头都大了!呐,我虽然小时候不喜欢读书,但也是知道汉中郡可没有什么五溪蛮、賨人啥的可以吸引下山的。这汉中郡九成九的人口都集中在这汉中盆地里。我们短时期内又不准备北伐?去哪里变人出来?”

    “太守,最近大司马不是下了一道命令,说是要求各郡严格执行户税政策么?”

    “有这道命令嘛?哎,惠兴啊。本官从来不喜欢打理那些庶务的。以前在江阳郡做太守,都是把庶务全权交给承祚的。”

    “好吧,那太守在这事上可以如此如此。”

    九月的汉中,是收获的季节。整个汉中盆地,一片金黄,到处弥漫着稻香。

    在这样的季节里,汉中郡的人们,不管是达官贵人还是普通百姓,都涌进了稻田里——百姓们劳作收割。贵人们郊游饮酒,间或做做监工。

    此时的汉中武兴城外,上万亩稻田里,金黄色的稻穗随风摇摆,上千的农夫正埋头在稻田里劳作。在这片稻田中一座高台上的凉棚下,蜀汉前右骠骑将军胡济的儿子胡导,正斜躺在一张软椅上,享受着身后的美婢摇动大扇卷起的阵阵微风,畅饮着刚刚从成都运来的涪陵果酒。

    “二叔那边情况怎么样?”

    “回家主的话,二老爷说,现如今大司马已经开府。尚书台成了一个摆设。尚书台的三位主官已经开始着手汰裁冗员。他已经上了辞呈,准备回汉中来养老了。”

    “啊?怎么能这样呢?二叔难道不该四处活动活动,想办法进入大司马府吗?”

    “呃,家主。小人暨越了,小人看来,这大司马喜欢重用益州人,我们荆州人”

    “哼!这个关疯子!要不是他祖上丢了荆州。我们荆州人哪里会有家难回?这会儿居然背弃丞相荆州第一的传统。我咒他不得好死!”

    “家主?!家主慎言啊。那位大司马可不是好脾气。几个月前的成都,那可是人头滚滚啊。”

    “夸张了夸张了,什么人头滚滚?一共就十几颗人头。这关疯子做事啊,打仗倒是蛮厉害的。可是这杀人啊,瞻前顾后拖泥带水的,将来一定不得好死!”

    主仆两人正在谈论着关彝的时候。两人都突然感到地面开始抖动了起来。

    “地震?不,骑兵!哪里来的骑兵?”

    还好,汉中盆地是平的,身在高台上的胡导其视线很好。他很快就看到了一面“汉”字大旗。

    “嗯,汉字旗后面是一面张字旗。呵呵呵,左右,快点把这凉棚收拾一下,那位张飞的孙子来哪!”

    虽说直接叫人家祖上的名字,叫完之后不带表字。这是对张飞和张遵极大的不尊重。但是当胡导见到张遵的时候,那姿态是放得极低的。

    “草民胡导,见过张太守。”

    “嘿嘿嘿,元启啊。你是骠骑将军的独子,这会儿虽说没有官身,但朝廷迟早会让你出仕的。跟我自称什么草民嘛!”

    本来就是如此!

    “哪里哪里,哎,令行兄,今日来小弟这里,是有什么事情吗?”

    “嗯,无事。带领儿郎们出来遛马。不知不觉就到了兄弟这里了。哎,元启啊,今年的收成不错吧?”

    “呵呵,托太守的福。今年的收成不错。哎,多亏了大司马和前将军英勇善战,在今年二月之前就把魏军全部歼灭。不然今年的水稻都种不下去,何谈收成啊。”

    “哈哈哈哈收成好就好啊。兄弟,为兄跑了这么大半天,有些渴了。怎么,不赏杯酒给哥哥喝吗?”

    “理当如此,理当如此。令行兄请。”

    双方各带了几个侍从,重新来到高台上的凉亭坐定。

    还没有再次举杯呢,张遵这边带来的几百名骑兵已经全部下马,飞快的涌进了稻田里。

    “你!暂停劳作,到那田垄上去,快点!你,你,你,都有了,全部停止劳作,马上到那田垄上去。不然本官的刀就不耐烦了!快点快点!”

    看着稻田里张遵的骑兵开始驱赶自家的农奴,胡导坐不住了:“令行兄,这是何意啊?”

    “哎,无妨无妨。按照大司马的命令,我们要挨家挨户的清点一下各家的人口。好给各家的户税重新进行定级嘛。这是小事,小事啊。来来来,元启,喝酒啊!”

    mb的小事!这是大得不能再大的大事好不好?胡导这会儿再也坐不住了,一下子站起身来就想跑下去。

    可是,两个穿戴整齐的骑士,右手按住剑柄,左手坚定的推出,彻底的拦住了胡导下台的路线。

    “张令行!你到底想干啥?”

    “唔,不是说了嘛。统计你家的人口。给你家的户税定级!本来这事应该是西乡县的县长来做的。可是谁让元启是骠骑将军的独子呢。为了避免疏漏,所以就只有本官亲自来伺候你了哦。”

    “张令行!你,你,你怎敢如此?”

    “我也没做什么啊?元启怎么这么大的火气?来来来,坐下坐下,本官是哪里做得不好了?你这个草民可以告诉本官嘛。”

    两人在高台上打着机锋,下面的人办事也在进行。不一会,就有一个骑兵军官来到高台上:“禀报前将军,属下初步点算,这一片稻田里正在收割的百姓一共是一千八百五十人。全部都自称是胡家的家奴。”

    “哦,来人啊。把景耀六年汉中民册给本官拿来。”装腔作势的翻了一下后,张遵假惺惺的惊叹了一声:“这是不是哪里搞错了?景耀六年,胡家一共有庄园两座,田地三十顷(450亩)。家里一共二十五人。按大汉户税制度推算,是中户中的下等。怎么你们统计出来的接近两千?那可是上户里面的上中等了!你们没搞错吧?”

    “前将军,虽说此时乃是收获季节,各家平时分散的家奴此时大都集中在田地里。但肯定也有不少家奴在其他田间地头收割,也有不少家奴在庄园内部做工。所以,我等只会统计少了,不会多的。”

    “嘶元启啊。你这样做,可是让哥哥我不好办了啊。呐,如果按景耀六年的民册来算,你家一年的户税是七百钱。要是按照现在的来计算,你家一年的户税就是四百万钱!还有啊,你家的家奴不可能一年之内就突然涨了这么多吧?那说起来,你偷税漏税很久了哦?没说的了,跟哥哥我走一趟吧!去汉城,本官的太守府里,咱们好好的算一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