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蜀汉的复兴-第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赵毅也绝不甘于人后!”

    “我等皆愿追随太守(兄长)北伐!”

    “善。关彝在这里谢过诸位理解、支持。接下来,咱们说说复兴社私兵的事情……”

第八十章 弹指三年间(三)() 
“在说我们复兴社自己的军事力量之前,我要先跟大家介绍一个人。阿木,进来吧。”

    随着关彝的召唤,以前董厥家的鹰匠乌蒙阿木低着头走了进来。

    “诸位,这位是来自汉嘉郡的夷人,姓乌蒙,名阿木。擅长养鹰。景耀二年入我幕中。他和他的父亲经过两年半的努力,训练出了五只可以在战场上盘旋,并且利用在空中转圈的方向和圈数,向地面的鹰匠传递消息的战鹰!”

    “好!”首先站起来叫好的是今年已经七十岁的廖勇,他激动得胡须都要飞起:“君候,这可是战场上的利器啊!如此一来,敌军的数量、一举一动岂不是尽入我眼中。”

    “呵呵呵,勇伯不要高兴得太早。这战鹰毕竟是畜生,哪能传递太过详细的消息。不过有了这个东西,敌军要想伏击我们会变得很困难就是了。”

    “哎呀,君候,即使是这样,也是逆天了啊。”

    “呵呵呵,勇伯稍坐一下。”关彝摆摆手:“和战鹰比起来,我更高兴的是,这父子俩还为我复兴社培养出了可以千里传信的一百只信鸽!”

    “啊???!!!”

    你们为什么嘴里都可以塞下一只鸡蛋呢?哦,对了,虽说利用信鸽传信在古代埃及就已经出现。但中国的飞鸽传书却是起于隋唐时期。这个时代的人,根本不知道鸽子可以传信。

    “嗯,今年夏天,我们已经在CD和涪陵之间做过实验了。从CD放飞10羽信鸽,全部成功到达涪陵郡。速度最快的花了接近两天的时间,最慢的也只花了三天半的时间……”

    下面的众人还是呈现出呆傻状态……

    “所以接下来,本侯准备开始在CD、江阳、涪陵三地设立鸽舍。三地都可以用信鸽进行传信。不过此事乃是划时代的军国利器,所以还请大家务必保密。”

    在关彝讲完之后好一会儿,大家终于反应过来了。然后,一瞬间,乌蒙阿木就被大家的口水给淹没了。

    “这信鸽一次能载重多少?”

    “从南中到汉中能否实现直达?”

    “若是我们在伪魏、东吴设立鸽舍又是如何?”

    ……

    “好哪好哪!”看着乱哄哄的场面,关彝也不得不站起身来把双手用力向下压:“好哪好哪,关于信鸽的问题,待会散会后你们自己去找阿木问。本侯先跟大家交个底。信鸽的培养相当费时耗力,目前我们花了两年多的时间才实现了CD、涪陵的通讯,下一步我准备把江阳加进来。之后顺利的话再考虑南中和汉中。总之,逐步的推开,务必确保三年之内,复兴社的信鸽在大汉现有疆土内实现覆盖!”

    “太守真是天人!”

    “哎,兄长,你的惊喜怎么从来没有断过。算啦算啦,你就是哪天召唤来陨石雨我也不奇怪哪……”

    “胡说八道,为兄又不是张角那样的妖人……嗯,阿木,你退下吧。诸位,咱们现在开始说正事。”

    在阿木退下后,关彝招呼自己的家将将一副小型的雍凉益北地形图抬了进来。

    “根据近两年来我和大将军的多次通信,和勇伯、改之等人的分析,以及商路遍布天下的糜家商号源源不断传来的各种情报。综合分析得出,若是最近两三年内,在保障其荆州、扬州前线以及幽并防备异族的力量不至过分削弱的前提下,伪魏可以抽调大约三十万军队对我大汉发动进攻!”

    看着众人虽然皱紧了眉头,但却没有一个人跳起来惊叹,关彝暗暗点了点头,然后继续说道:“虽说理论上伪魏可以抽调三十万军队出来,但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因为……”

    关彝把手里的木棍指向了地图上横亘在关中平原和汉中盆地之间的那道雄伟的山脉:“因为有秦岭的存在,大规模的军团行进非常困难倒是小事,最关键的问题是,粮食转运不便,如果伪魏真的用三十万军队一起压过来,不用我们打,这后勤压力就会把他们给压垮!”

    “根据本侯和大将军的多次通讯,以及走访了多位昔年参加北伐时的后勤运输主管官员,大致得出以下数据:十石粮食从CD或巴郡起运,因为是平原地形或者可以依托嘉陵江水运,所以到达白水关的时候损耗比较小,大概只会被消耗掉一石。但从白水关起,就要翻越米仓山,翻过米仓山到达汉中盆地后,这十石粮食就只剩下了六石…。。。我军若要北伐,要么从汉中郡出发,走散关攻武功。要么从武都郡出发,绕过岐山,进入陇西。不管走那条线,都要翻越秦岭,而当我军翻越秦岭后,六石粮食就会变成不足三石……基本上,由于地形的限制,我军要北伐的话,在见到敌人之前,我军的粮食已经耗掉了七成半——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不管是以前的丞相,还是现在的大将军,其北伐攻势都无法持久,而伪魏若是不能在野战中胜过我们,也只需要谨守各个据点,就可以逼迫我军粮尽退兵……”

    说到这里关彝内心也是非常的无奈,蜀道难啊。不要说这个时代了,就是到了20世纪,国家修建一条宝成铁路,当年也是倾举国之力,整整修了四年——而且大多数路段还只是单线!

    “我军要北伐粮食转运已经极为艰难了,这伪魏来攻我,一样要面对同样的问题。根据大将军在去年向陛下递交的汉中防务更换议的方略,我大汉在今年开始放弃了各个谷口的南端,全线收缩进汉中盆地的各个据点。这种方略虽然我极不赞同。但需要说明的是,伪魏要来攻我,首先就要翻越秦岭。在这路途之上,粮食的损耗起码是三成!”

    “进入汉中盆地后,我军必然实行坚壁清野,让敌军无粮可获,所以敌军的军粮损耗不会因为进入盆地就会减少……若是敌军攻破阳安关,那就需要翻越米仓山了,这粮食损耗又会极大的增加……”

    “以战争期间兵粮损耗翻倍计算,一个士兵每月需要至少两石口粮,一匹战马每月至少需要三石粮食。若是伪魏发动三十万士兵,五万匹战马进攻……一个月在前线消耗掉的粮食就会高达七十五万石粮食……按照沿途损耗六到七成计算,那么伪魏为了保证前线的士兵要吃饱,就需要每月往前线运送二百五十万石粮食。当然,伪魏的国力比我大汉强很多,咬咬牙几千万石的粮食都是拿得出来的,但这并不是问题的关键。”

    “问题的关键是,这二百五十万石粮食要翻越秦岭和米仓山运进来,需要多少民夫呢?民夫多了的话,这沿途的损耗是不是会进一步加大呢?损耗加大后是不是又要增加民夫呢?这样计算下去就会永无止境了……”

    “而且,这秦岭和米仓山的路并不好走,很多地方都是宽度不足三尺的挂壁栈道。这样的路,一方面是路基承重量不高,不能负重太多——粮车的输送量会受到极大的限制。另一方面则是:运输的速度会随着运粮队伍的增多而明显变慢,这就进一步加大了损耗……”

    “所以,只要伪魏的当家人不是白痴,就不会一次压三十万过来,那样做的话他自己都要先因为后勤的原因而崩溃。因此我们经过周密的计算能够确定的是,伪魏来攻我大汉,最多只能一次投入十五万到二十万军队。再多就得不偿失了。”

    听完关彝的分析,众人都心情沉重的点头表示认同。

    “在明确敌人出兵的规模后,我们该如何应对,就基本上有方略了。”

第八十一章 弹指三年间(四)() 
接下来,关彝再次扮演司马昭,由廖勇扮演蜀汉军方,两人在沙盘上进行了推演。

    “综上所述,在未来的大战中,会出现四种可能。而我复兴社的应对方式也相应的有所不同。”

    关彝清了清嗓子:“第一种可能,敌军攻不破阳安关,最后粮尽退兵。如果出现这种情况,那么整个战役就会局限在汉中盆地。我复兴社基本不需要参与,最多就是为前线送钱运粮。当然,司马家是为了自家的篡位获取军功而来,所以不拿出点像样的东西无法交待,因此这种可能性极小。”

    “啪!”的一声,关彝将木棍打在了剑阁:“第二种可能,敌军攻破阳安关,但受阻于剑阁。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就意味着我大汉的汉中、武都、阴平北方三郡全部丢了。这个时候就要看我大汉在北线的部队能够撤回来多少。如果基本都撤回来了,那也不需要我复兴社参与。如果撤回来的比较少甚至损失较大,那我复兴社就需要参与了。”

    说到这里关彝朝着西北方向拱了拱手:“承蒙陛下信任,准许本侯在涪陵郡新编练一支三千人的部队。这项工作涪陵郡已经在开始做了,如果出现剑阁守军不足的情况,那么我们就要直接拿出这三千人到剑阁参战!按照正常情况来说,这种情况出现的几率最大!”

    看到众人都点头,关彝接着往下说道:“第三种可能,就是刚才引起了极大争议的,假设敌军从阴平出发,偷渡景谷道。拿下江油,进逼绵竹。”

    刚才推演的时候,果然不出关彝所料,当他把代表邓艾部队的蓝旗插在了荒无人烟的景谷道上时,满屋子的人基本都不支持他的想法,认为他这种想法非常荒唐。还好关彝是这群人的首领,这些年来威望日甚一日,所以最后当他拿出老大的气势后,大家还是勉强接受了这种可能。

    “这里,绵竹。”关彝的木棍在代表绵竹的点上啪啪敲了两下:“如果敌人真的出现在这里,那么驻守在涪城,防守剑阁侧后方的我军就必须撤退。然后在绵竹阻挡敌人进入CD平原。所以第三种情况就是绵竹出现了敌人,但我军回防及时,守住了绵竹。”

    “第四种情况,也是最不可能出现的情况。绵竹丢了,敌军推进至雒城。那个时候不知道南中和巴东的援军到了没有。若是没到,就是我复兴社独扛大梁了……”

    “综上,如果出现第三种、第四种情况,我复兴社要挽救大汉危亡,至少需要一支两万人的军队!”

    关彝说完这些,心里又非常无奈的叹了一口气。

    蜀汉、曹魏这一场大战,即便从他穿越过来开始算起,他也多次推演过了。单纯从军事上来讲,曹魏的这一次进攻,其成功性实在是微乎其微。也就是复兴社的这些家伙多年来被他反复洗脑,加之又因为这些年他引导着复兴社越来越壮大,因此大家对他的能力有一种盲目的信任。这才勉强接受了关彝提出的后面两种可能。若是关彝把这些话给其他人说?看看当年姜维的反应吧?那已经是姜大将军拿人手软没说硬话了。真要是拿去给其他人比如诸葛瞻说,呵呵呵,人家一定把你当杞人大肆宣传嘲笑一番。

    在历史的本位面,蜀汉亡得这么快。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益州本地世家和广大的蜀汉人民群众都希望蜀汉这个政权尽快灭亡——益州世家可以不再受到压制。普通百姓也不需要为了支持北伐每年缴纳巨额的赋税。

    蜀汉建国的时间太长了,一直都困居在四川盆地打不出去。兴复汉室的理想已经基本破灭。连荆州派都觉得坚持不下去了…。。所以当邓艾出现在雒城,而蜀汉明明还有反击之力的时候。朝堂上就一片投降之声:声音是益州人发出来的,但荆州人也基本没有反对……所以刘禅就坚持不下去了——大家都不想打了,你一个皇帝想打有个卵用。

    “两万人的军队……”关彝说到这里稍稍停顿了一下:“陛下给本侯的定额是三千。但本侯还是准备在明年把军队扩充到两万人。”

    关彝说出这句话之后,整个大厅陷入了古怪的沉默。

    关彝并不是汉末乱世时的一方诸侯,他是蜀汉政权的地方官,是刘禅的臣子。臣子在没有得到皇帝的允许下用个人财富组建军队,这,这怎么说都有造反的嫌疑。

    “哎~~~”长长的叹气声响起,起身说话的却是李密:“密相信君候是真的为了大汉着想。”

    紧接着的是陈寿:“寿也相信君候。”

    有了这两个益州本地人的开口,后面的事情自然就好办多了。

    急性子的张遵第三个跳了出来:“兄长不必担心。这多出来的一万七千人,名义上由我们几家分担。嗯,复兴社这么多年下来,赚了那么多钱,还不准我们各家扩大家将的规模啊?没看到东吴步家手里的私兵都成千上万嘛。我张家先扛三千人的份额!”

    “我赵家也扛三千!”

    “简家三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