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我们承认我们是打不过洋人,但难道以前一直俯首称臣的小日本都打不过?这对那些饱读诗书的大儒,自尊心怎么受得了。
如同有一天,主子发现,他家的奴才竟然比他这个主子还有钱。他这算什么主子。
林安松吹干墨水,又仔细看了一遍,确认没有问题后,就托人送到京都,他现在联系不上光绪,只能让人送到光绪的老师,翁同酥手中。
甲午海战失败后,作为有着漫长海岸线的大国,几十年都没有一支海军。
以至于日本全面侵华的时候,可以随意的从日本国土调集兵马,将百万的日本士兵送到中国战场。
如果当时的中国,有一支海军,日本哪里敢如此忘形。
次日,京都中,翁同酥就已经接到林安松的书信,虽然是写给光绪的,但他直接就拆开了。
看完之后,这位帝师的脸色很是难看。
无怪,在翁同酥眼中,日本只是弹丸之地,如何能与中国争锋?
而林安松的书信中,为了让光绪明白双方的差距,可是极力的抬高日本的实力。
但这在翁同酥看来,林安松就是为敌人扬名,灭自己的威风。
他根本就不信林安松在信中写的那些东西。
看完书信后,翁同酥直接将书信给烧了。
至于北洋海军的教官,这是李鸿章的事情,而他和李鸿章的政治立场可不同,两人势同水火。完全不赞同李鸿章那一套。
相比之下,李鸿章属于革新派,而翁同酥就属于守旧派。并不想学洋人的那一套。
不要说他不相信林安松的话,就算他相信,也不会去告诉李鸿章。
而他也没有打算去告诉光绪。
心中则是对林安松很是不满。出去一年多了,一点消息都不传回来,来封书信,还是妄议朝政,如果林安松还在宫里,他会毫不犹豫的将林安松处死。
而现在,如果林安松在年底没有交出当初约定好的四百万两银子,他也一样好林安松吃不了兜着走,一个欺君的罪名下来,在翁同酥看来,林安松就算有十条命,也不够杀。
第140章 李鸿章的邀请()
林安松不知道,光绪皇帝有没有看到自己的书信。
在送出书信的时候,他也想到书信可能会被翁同酥截留,但却没有办法。
等了半个月,没有一点回音的林安松,知道自己的书信是白写了,不过他没有放弃。
又写了一封,托人送给李鸿章。
李鸿章,作为直隶总督,北洋大臣,在曾国藩死后,撑起大清的半边天。
给李鸿章的书信,林安松同样没有十足的把握,但比起皇帝还是要有那么一点希望。
当然,普通人是绝对不会有希望的,不过林安松可以用钱开路。
一千两的银子,足以让他的书信飞到李鸿章手中。一万两的银子,他就可以搭上李鸿章这条线。
因为要上下打点,林安松的书信过了五天才送到李鸿章手中。
对于林安松书信的上的内容,李鸿章并不完全赞同,但还是很觉得这封书信写的好,很多都是他没看到没想到的。对他有很大的帮助。
李鸿章是这个时代,对洋人看得最明白的一个中国人,当然林安松这个乱入的人得除外。
不用林安松说,他也知道英国人要比德国人强。
可他没想到同样是洋人,差别会有那么大。
“我要见一见这个人。”李鸿章看完书信后,心中的第一个念头,并不是找回英国教官,而是要见林安松。
在李鸿章看来,林安松就是奇才,迫切想要得到林安松。
这封书信上的内容,连他都写不来。
“这封信是谁送来的?”李鸿章马上找来门人问道。
现在民间已经有许多人给李鸿章写信,中山先生就给李鸿章写过信,谈他的理念方针,可惜中山先生没有用钱开道,他的书信最终并没有送到李鸿章手中。
“这封信是中华武馆的会长林宇写给中堂大人的。”
“中华武馆?我记得前段时间,那次七国擂台大比,最终获得冠军的就是中华武馆,一个叫霍元甲的吧?”
“是。”
“没想到,了不起,了不起,你们去把他请来,我要见见他。”李鸿章道。
霍元甲获得冠军的事情,李鸿章作为直隶总督,当然是听过,就连身在皇宫的中的光绪,也是听人说过,下面的人可是想着办法让光绪高兴,霍元甲打败洋人,这样的事情,怎么可能会隐瞒不说。
就连天津巡抚、知府,都因此受到表彰。
对于李鸿章要见自己,林安松很是意外。
他没有拒绝,不想甲午海战失败,他和李鸿章见面是很有必要的。
李鸿章的府邸也是富丽堂皇,不比王府差。
这位深受慈禧重视的直隶总统,北洋大臣,虽然有心挽救大清江山,但对于财富权利同样渴望。
病入膏盲的大清,一百个官吏中,也难找出一个不贪的清官。
如此腐败无能的政府,注定要灭亡,林安松现在想做的,只不过是想让普通的百姓,少受一点苦难。
“中堂大人。”
“免礼,听人说你年轻,没想到如此年轻。”李鸿章对林安松的年纪很是意外,在他心中,林安松三十岁有现在的成就,都算是年轻有为了,没想到还不到二十。
“若是宫中的皇上,有这林宇的见解,何愁大清不强?”李鸿章不知不觉,就把林安松和光绪两人进行对比。
光绪想图强,李鸿章是看在眼里,但对于光绪的许多做法却不赞同。可惜他是臣子,只能听命。
李鸿章虽然是这个时代看的最明白的人,但他的思想却没有改变,他为的还是大清,而不是这天下百姓。
若是真的为了天下百姓,他也不会贪污腐败了。
林安松看了一圈,这前堂,摆了数十件物事。
桌上有粉彩丹凤朝阳壶,杯子是青玉雕凤首螭柄觥。
每个东西都是价值连城,就桌上的壶和杯子,就要数百两银子,足够普通老百姓几十年的花销。
林安松估计,即使他这一年,从山贼那里抢来的钱财,全部加起来,也远远比不上李鸿章所拥有的财富。
而李鸿章手下的那个商人盛宣怀,所拥有的财富就更加惊人了,被称为晚清第一商人的胡雪岩,就是被此人弄跨的。
而这些人,虽然家有千万家财,却不舍得用来为人民造福。只知道压榨,为自己的谋利益。
这不是林安松第一次见李鸿章,当初在宫中的时候,他和李鸿章也见过很多次,不过当时他只是一个小太监,即使他是光绪身边的小太监,但那是,光绪才刚刚亲政,他就像是一个小透明。
这算是他和李鸿章第一次交流,说实话,林安松对抛去其他,林安松对李鸿章目光还是很佩服的。
这个时代,能够真开眼看世界中国人,真的没有几个,而李鸿章就是眼睛睁得最大的那个。
“中堂大人,为何要换教官?”林安松问,他很好奇。
从刚刚的交谈看来,李鸿章应该也是明白英国人要比德国人好的。
“皇命难违。”李鸿章道。
英国教官做得好好的,李鸿章自然不会无缘无故的更换。
但因为两次鸦片战争,朝堂上许多大臣都对英国有偏见。
得知李鸿章用来训练北洋海军的,竟然是一个英国人后,纷纷上书,要求换成别人。
李鸿章硬顶了几个月,但前段时间,光绪已经正式让李鸿章更换教官,李鸿章无奈,只能撤掉英国人,换成德国人。
北洋海军,现在除了有几艘战舰外,几乎是一无是处,教官不行,士兵更不行。
现在这些海军,不仅文化低,很多都是大字不识一个,且都是从陆军转过来的,对海战完全没有概念。
甲午海战的时候,战略是接连放低级的错误,不然就算在怎么差,也不至于自己全灭,而日本的战舰没有一艘沉没,只有几艘轻伤。
“你愿不愿意做我的幕僚?”聊了许久,李鸿章对林安松越发满意。
第一眼见到林安松的时候,他还想过,那封信是不是林安松请别人写的,但两人说了一个小时的话,林安松肚子里到底有没有货,李鸿章还是可以确定的,这样的人才,他是一定要留在身边的。
第141章 拒绝()
答应?还是拒绝?
林安松没想到,只是和李鸿章的第一次见面,就会受到李鸿章的邀请。
有李鸿章的提携,林安松相信,日后自己接管北洋海军,北洋陆军的可能很大,基本没袁世凯什么事情了。
他做事情的能力还是比不上袁世凯,但有后世知识的他,在战略上,在目标上,在见解上,肯定是要超过袁世凯的。
此刻的袁世凯,还在朝鲜,他能力强,将朝鲜的王公大臣都收拾的服服帖帖。让想要染指朝鲜的日本人屡屡失败。
袁世凯21岁入朝鲜,23岁成为正五品的同知,25岁成为成为清朝在朝鲜的最高长官,正三品的监国,朝鲜国王的旨意甚至要盖上他袁世凯的印章,才能生效。
在朝鲜,袁世凯就是暗地里的皇帝,朝鲜的一切军政,几乎都由他说了算。
林安松自认是没有这个本事的,当时在朝鲜,可是还有居心叵测的日本人。
可这些日本人,当时在朝鲜就像是过街老鼠,生命都得不到保障,走在街上,随时会有朝鲜的地痞流氓,冲上来给他们一刀。
能力太强,袁世凯在朝鲜的功劳虽然完全可以在调回京都,升职加薪,可清政府找不到接替袁世凯的人,因此一直让袁世凯留在朝鲜。
直到甲午战争前夕,袁世凯才托病,擅自跑回中国。
现在答应李鸿章,林安松可以遇见,自己的未来,他完全可以顶替掉袁世凯,让袁世凯一直留在朝鲜,而他逼迫清帝退位,自己当上总统。
“很诱人。”林安松心中很想答应李鸿章。
但是他最终还是拒绝了。“我愿意为大人效力,但我更喜欢自由自在,不受约束。”
对于林安松的拒绝,李鸿章无比意外,当今天下,还有谁会拒绝自己?有自己的提拔,今后不说一帆风顺,绝对会平步青云,成为大清的重臣。
不过只是一个念头,李鸿章就想明白了。林安松是个人才,但人各有志,有的人志在官场,像他自己,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想当官,有的人就喜欢闲云野鹤的生活,逍遥自在。
“看来你是志在经商了,可惜了你的才华。”李鸿章摇头道:“不过以后如果你想走仕途,还是可以来找我。”
“多谢大人。”
从李鸿章的府邸出来,林安松对这个晚清最后的权臣,有了更加直观的认知,也明白了他的许多难处。
他虽然手握大权,可毕竟不是这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很多事情,他想做,却做不了,或者不能做。
对于李鸿章的学夷、以夷制夷,朝堂上有很多的大臣反对。
在民间,许多洋务运动,同样得不到百姓的支持。
就是铁路一项,除了极少数的人支持外,朝中大臣,名剑百姓都是反对的,觉得铁路会破坏风水,而火车那巨大的轰鸣声,会惊扰沉眠的祖先,十几年了,才修了北京到天津这小段,当中还有洋人的努力。
对于清朝的无信,洋人看得很清楚,身在北京公使馆中的各国公使,心中可都担心哪一天慈禧就突然下令把他们杀了。
有一条铁路,他们可以即时从京都做火车来到天津,在坐船离开。
当今天下,换成另外一个人,都很难做到李鸿章这个程度。
面对多方的压力,不是什么人都可以站出来的。
林则徐虎门销烟,作为第一个睁开眼看世界的中国人,他看到了洋人的强大,看到了中国人的落后,但对于打破中国传统,他没有勇气站出来,选择了中国人惯来的明哲保身。
以至于让无数人都以为,第一次鸦片战争,如果让林则徐上,那么就不会失败,不是洋人厉害,而是清朝昏庸,用了一个无能的将领,才致使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
如果林则徐站出来,大声的告诉世人,天朝已经不再是以前的天朝,让所有人正确面对失败。
这很困难,会被世人谩骂,会被朝廷大臣隔离,全国上下,可能只有他一个人在战斗,但如果成功了,中国将早两百年进行革命,不至于落后太多。
以中国当时的财力,再次成为世界第一大国并不困难。
可林则徐退缩了,就连后面的两广总督问他,面对英国人的时候,该怎么做,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