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血红之日-第20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民空军如芒刺在背,日夜不安。s…5装备的液冷发动机已经完全落后,靠单翼设计获得的速度优势也在90式舰战面前丧失殆尽,空军飞行员们只能凭借数量优势和无线电协同与日机死拼。

    面对严峻的形势,名谦甚至也怀疑起自己的技术路线是否正确。对于一个工业刚刚起步的国家来说,气冷式发动机简单可靠,维护性非常好,在空中结实耐用,由于少了一套液冷系统,故障率低,管路设计也比较简单。航空发动机落后的日本义无反顾的选择了气冷路线,并在30年代实现了自主研发,而劳动党仅仅仿制了一种美制液冷发动机而已,甚至自己研发的p…2轰炸机也在诺斯罗普的强烈建议下采用美制气冷式发动机,让沈霍伊非常尴尬。

    如此下去,要你这个发动机研究所何用?

    病急乱投医的研究所敏锐的发现,精密铸造件似乎可以用来制造发动机,特别是当制造大直径缸体的时候,将万吨级水压机和特种炼钢炉里出来的优质钢铁直接铸造成型,只需要稍微铣削加工就可以得到合格的发动机汽缸。

    正当劳动党庆祝击退日军的胜利的时候,沈霍伊已经顾不上过年了,在德国宝马vi十二缸发动机的基础上,大胆采用新工艺,加大发动机缸体直径。这款新式发动机与其说是自主研发,不如说是山寨改进,几乎就是等比例放大缸体,简单的靠增加排气量来提高功率,办法虽然很笨,但非常实用。

    除了简单放大之外,沈霍伊还注意到宝马6型发动机是带有压缩机的,这个东西的作用就是将空气压缩后送入发动机汽缸,增加氧气含量。氧气越多,自然热量越足,发动机也就转得更快,特别是在高空这种氧气稀薄的环境里。

    宝马发动机的一级机械压缩机叶片是直接用自动机床铣出来的,每一片叶片高度重合,公差极小,因为在那么高的转速下,任何一点点的瑕疵都会导致发动机颤振,每一片的重量、形状甚至质量分布都是非常严苛的。这种自动机床劳动党造不出来,只能进口,那年月还没有计算机控制的数控机床这种东西,自动机床还是机械控制的,许宝驹还在搞他的弹道计算机,也没意识到这种机床控制技术的价值。沈霍伊最终还是把目光投向精密铸造,因为失蜡法铸造出来的叶片本身重量一定是均匀的,形状则可以通过精密模具控制,理论上说,只要模具是一样的,造出来的叶片也应该是一样的,甚至可以造出更大的叶片。

    当然,劳动党技术人员尝试高精度三维立体测绘设计是以后的事情,沈霍伊哪里有时间去搞这个东西,直接把宝马公司的离心式机械增压机照抄了一遍,然后装到新设计的发动机上。此时他的徒弟杨伟总师已经任601所主管,这位设计天才拿他的老师真的是一点办法都没有。你想,发动机气缸的进气量是跟体积有关系的,大气缸(大排气量)的发动机自然需要更多的空气,那么要达到和原品一样的压气效果,你的增压器就要更大才行。沈霍伊原样照抄,结果自然是发动机进气压力不如原装货,在航空发动机这种比拼最大功率的地方,新产品的功率没准还不如原装货。

    不过,沈霍伊还是幸运的,在新发动机样机测试的时候,最大功率稳定在700马力,比宝马6原型发动机大了100马力,只不过嘛重量也大了一圈。

    虽然不是1000马力级的发动机,不过好歹是可以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台发动机,证明了精密铸造技术完全可以用于制造发动机,而且有批量生产的能力。

    在1932年的农历新年,1933年开年之际,国内和谈(吵架)如火如荼,日本人加紧掠夺东北的时候,诺斯罗普和杨伟总算是为自己襁褓中的飞机等来了一款技术风格完全不同的新发动机。

第154章 重装骑士() 
1933年春节,柳州,601所。

    “老师,你的新发动机有名字了吗?”杨伟毕恭毕敬的问道。对于沈霍伊这位航空先驱,他一直都是很尊敬的。

    “还没有,不过我觉得吧,这款发动机大大的行!就叫大行好了!”

    杨伟差点一口茶水喷出去!大大的行你还真敢说。没办法,人家毕竟是老前辈,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没有苦劳也教出你们这帮兔崽子了不是?大行就大行吧,虽然听起来跟死人联系到了一起。(ps,古代皇帝挂了以后,为表示尊敬,当年不换年号,也不叫先帝,而叫做大行皇帝)

    没办法,杨伟只好拿着这个不大行的“大行”发动机开始设计新式战斗机。与此同时,611所的诺斯罗普也收到了邀请。

    总装备部提出了设计指标:

    最大速度:4000米高度下不小于450公里每小时。

    爬升性能:从0到达5000米高度的时间不大于6分钟。

    载油量:200升以上

    武器:12。7mm机枪2挺,并至少搭载无线电接收机

    尺寸限制:无要求。

    诺斯罗普拿到任务目标书之后,差点没背过气去,地面功率700马力的大行发动机,到了4000米高度实测不过600马力左右,甚至不如p…2上面的r…1820旋风发动机,要知道这款供轰炸机使用的气冷式发动机也有750马力(海平面)。用这样一台马力不足的发动机要在4000米高度飞到45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简直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甚至怀疑,是不是总装备部抄错了设计指标,还是张路这小子脑袋短路了。

    张路并没有脑子短路,这个指标是名谦定的,而且他出奇的没有要求搭载无线电发射机,在设计s…5的时候,这一项可是硬性规定。诺斯罗普经过短暂的推敲之后,倒吸一口凉气,名谦这个招标方案意图很明显,就是要一架极速拦截机,他根本就不是与日本战斗机去格斗的,而是专门针对轰炸机,用来拆飞机的!

    当时世界范围内战斗机无用论盛行,战斗机的发展陷入低谷,双翼狗斗战斗机大行于世,似乎战斗机就是这样的。但也有一些有识之士认为,战斗机可以凭借速度拦截轰炸机,但这样的机型显然不太适合格斗,所以可以单独划分为一个机种,也就是截击机。由于狗斗性能太差,这种速度型飞机最多也就是在竞技场参与一下赌博而已。

    所以,就连诺斯罗普的脑子里其实也没有速度型战斗机的概念,甚至整个有着飙车情节的美国航空界也没有设计一款极速战斗机的概念,最多只有在满足格斗性能的前提下,不断提高飞机速度而已。蒋介石向美国购买的霍克式战斗机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装上新型美制普…惠发动机的霍克…2时速达到325公里,盘旋性能优异,完全可以与90式舰战抗衡,如果单机格斗,几乎可以吊打人民军的s…5。

    虽然有些牢骚,诺斯罗普还是接受了这个挑战。作为一个美国人,他自然也是喜欢飙车的,飚飞机可比飙车要刺激多了,既然如此,飞的更快一些有什么不好呢?

    飞机要怎么飞得快?

    这个问题简单地说就是两个方面,加力和减阻。加力不用说了,700马力的发动机基本上不会变,如果会变那就是变没了。剩下的只能是减阻,沈霍伊s…5的蹩脚设计诺斯罗普已经领教过了,恶心的上单翼带来糟糕的机动性,支撑杆阻力极大,进一步限制了飞机的速度性能。诺斯罗普仔细思考了一下,如果要实现这个速度性能,用常规方法几乎是不可能的,飞机必须进行系统性的减阻。

    首先,起落架必须采用可回收式,这种设计要求起落架回收装置的可靠性,起落架大架瞬间受力极大,非常考验材料强度,这个部件所需的高强度钢材诺斯罗普根本不相信中国人可以生产,要求从美国直接订购。当然,他完全没想到劳动党已经把万吨级油锻机投入使用了,更没有想到中国人已经弄出了镍铬合金钢,贵是贵了点,但如果只是起落架的话还可以接受(坦克装甲另说)。

    其次,必须使用最轻的悬臂式下单翼结构,机翼采用多窝状结构,这是他自己在美国的时候就想出来的点子,可以大大降低结构重量,加上劳动党本身用美国技术搞出来的航空铝材,完全可以得到全金属、铆钉接合、半硬壳式机身、下单翼、可收放式起落架的新式飞机。

    当这架飞机出现在绘图板上的时候,诺斯罗普自己就有一种莫名的兴奋,这些新技术当时在各个机型上都有过采用,比如下单翼他在美国的时候就设计过,洛克希德公司的“猎户座”邮政机就是下单翼可收放起落架设计;他自己设计的“阿尔法”采用多窝状结构,半硬壳机身和应力蒙皮结构。

    但这些新技术在同一架飞机上采用,在世界范围内确实属于首次,也就是说这是一个高技术的结合体,出事的几率非常高。

    这还不是全部,为了用700马力的发动机实现45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把新技术全部加上之后,还必须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减阻设计。因为当诺斯罗普将小比例模型放到风洞中测试之后,发现阻力还是偏大,不大可能实现450公里的速度。

    诺斯罗普为此大伤脑筋,要实现高速就只剩下一个办法——减小飞机的横截面积,这就意味着,飞机必须拉长,机翼要缩短,采用窄机身。他下不了这个决心,人民军的飞行员很珍贵,飞机设计对座舱装甲的要求是很高的。s…5在推力不足的情况下,仍然在飞行员后背加上了8mm防弹钢板,整个机舱都有装甲保护。采用窄机身就意味着必须削减侧面装甲,只保留后装甲,油箱必须后置,再增加一层油箱防护。这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为了实现这个目的,要增加很多难题,飞机长度拉长以后,操控力要求更高,起飞降落的时候飞行员视野更差,起落架要做的更长,甚至要加粗。

    犹豫不决的诺斯罗普在绘图板前咬着铅笔头,忽然冒出了一个想法,那个叫杨伟的年轻人在干什么呢?

    601所和611所都是设计局,但本身没有什么竞争关系,所以诺斯罗普随时可以过去交流,反正两家设计局都搬到了柳州附近,倒是省了跑路吹风洞的麻烦。

    杨伟自然也在做着和诺斯罗普一样的事情——画图。

    诺斯罗普来的时候,杨伟刚好去吹风洞了,不在办公室。诺斯罗普点了一杯咖啡,独自欣赏起来,简陋的办公室里连办公桌都没有,只有一个小茶几,铺在地上的报纸被一堆资料压着,一个简陋的画板架上稳稳当当的竖着一张画板。

    诺斯罗普坐到凳子上,饶有兴趣的欣赏这款作品。双引擎,应该是一款轰炸机,从修长的机身看来,这款飞机的速度应该不会太慢。当时世界范围内有很多快速轰炸机的设计,杨伟想要设计一款快速轰炸机并不奇怪。不过诺斯罗普看了看就觉得有点挠头,因为这款轰炸机是单座的,飞行员既要保持飞行状态,又要瞄准投弹,还要使用语音无线电,这些事情一个人做实在是太累了。不过他也知道人民军吃苦耐劳,飞行员们肯定不会说什么,这要放到美国估计能发生哗变。而且没有后机枪手就意味着这款轰炸机必须用速度摆脱对手,但轰炸又需要低速来保证命中精度,真不知道他打算怎么协调这对矛盾。

    不过,总体来看,这架飞机的速度应该不会慢,为了平衡长长的机身,杨伟甚至把发动机从机翼中间移到前面;为了减小截面积,两台发动机挨得很近,为此机身不得不向后移,如此一来,飞行员和发动机之间挨得很近,座舱两侧都塞满了隔音材料,这些地方本来是装防弹装甲的,而向前的火力在两个螺旋桨之间的空隙穿过。

    诺斯罗普看到这个火力射击,瞬间咋舌,这个杨伟简直丧心病狂,这架快速轰炸机的细长机鼻里塞进了两门使用60发弹鼓的厄利孔20mm高炮,炮口长长的伸出上侧机鼻,在弹鼓与下机身的空隙里,杨伟塞进了三挺“大提扣”,美制12。7mm机枪。一二八事变和南疆战役的空战结果已经说明,12。7mm穿甲燃烧弹对木质飞机具有毁灭性的威力,而20mm厄利孔ffs高炮更是丧心病狂的存在,不管是什么飞机,只要命中一两发,铁定散架。也只有这种重型飞机才能承受的住ffs高炮那110mm药柱的狂野后坐力,要是用来对地支援,那简直就是扫地神器啊!不仅可以扫步兵,连坦克都不在话下。如果不是出于工程师的骄傲,他甚至想抄一份图纸拿回美国去,竞争美军陆航的强击机订单。

    “成大器先生!”杨伟进门就看到这个金发碧眼的洋人,有些意外。

    “你的设计真不错。”诺斯罗普称赞道,“我相信这款飞机可以跑赢任何一款现役战斗机,像闪电一样!”

    “额可他就是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