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时间箭矢横飞,人喊马嘶。
黑暗中双方将士杀的难解难分。
而宋哲一边向着大营位置靠拢,一边接连将兵力尽可能的收缩,好在他们原本,就都是骑兵,有距离大营的位置不远。
在大营中十万将士的接应下,没过多长时间时间就顺利退入了重重援军的护卫之中。
而此刻即便他李自成再是生气,现在也只能无可奈何的承认,想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剿灭宋哲,已经彻底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在这种情况下依然驱赶将士拼命冲锋,只能被他们死守下杀死更多的己方将士,无奈,李自成心里渐渐生出了退却的心思来。
就在双方杀的难解难分之时,退回大营的三千精骑,立刻便分散了出去。
而带回来的润怀王等人,也都被妥善安置起来,只是当宋哲刚刚下马走向大帐。
他想要指挥各方将士时,润怀王却忽然找到了他。
宋哲看着他想了想,说道;“王爷,现在的情况,很危机,你。。。。。。。”
“本王明白你的意思,不过,还请宋总兵为本王安排一下,李自成现在已经没了胜算,本王想要,和他的好好谈一谈!”润怀王一挥手,说道。
“谈谈?”宋哲疑惑的看着他,问道。
“不错,以前在京里,其实,也有很多东西束缚住了拳脚,现在情况完全不同了,便由本王代表朝廷,和他们探探吧!”润怀王点点头,干脆利落的说道。
宋哲略微一想,便直接答应了下来。
毕竟他们现在同样不想打,而李自成那边更实在黑夜进攻,掣肘只会比他们更大。
在这种请胯下,他变迁苏文没过多长时间,便得到了李自成愿意一谈的消息。
。。。。。
。。。。。
当双方将士缓缓撤退后,润怀王身穿白袍,抬脚跨过横恒的尸体走到李自成面前。
他看着这位亲手将他们大明朝掀翻的敌人,眼神微闪露出满是复杂之情来。
润怀王当两者他,开口问道;“你便是李闯?”
“何必明知故问,只是,难道来谈的人,不该是你们的皇帝么?”李自成想了想,看着他不动声色的试探道。
“陛下。。。。陛下他今日已经吊死在煤山了!”润怀王闻言一顿,而后眼睛微红的看着他,沙哑着嗓音道。
“死了?”李自成闻言一惊,随即便紧紧盯着他的眼睛,问道;“这不会是你们故意蒙骗本王吧!”
他确实有点不信,毕竟,在历朝历代上,有多少亡国之君,而能够亲手结束自己性命的,最少目前看是从来没有过的。
“李闯,你觉得如今这幅情况,本王,为何要去骗你呢?”润怀王直视着他的眼睛,面露悲切的缓缓说道。
他将今日京城的情况,大致和李自成说了一遍,包括树倒猢狲散的情况。
“这个件事。。。。。。”李自成听了心中震荡不已。
说起来,其实他对崇祯皇帝没有多少恨意。
甚至,都不如对那些藩王的恨意多,而听到对方居然殉国后,心中一时间也是百感交集。
“大行皇帝的功过,自有后世去评论。”
“本王要告诉你的是,如今这大军中,并没有皇帝,有的只是一介太子,和十万将士。”
“你要为了得到一句太子的尸首,开战么?”润怀王指着远处的军营,肃然道。
“本王。。。。。。”李自成更是语塞。
他连崇祯皇帝的尸体都不想要,又怎么会,想要太子的呢,不过如此看来,似乎拿下京城比他想象中,还要容易很多了。
而润怀王在察觉到,对方表情的细微变化后,立刻抓住机会和对方谈判起来。
润怀王想要的是安然离开,护送太子到江南去,至于京城的归属却可以扔给李自成。
可李自成同样不傻,北方破败的情况他明白,想要将这个烂摊子丢给他来管,也是绝对不能忍受的。
可是即便他们之间有分歧,可不想打的事情是事实。
在润怀王将关中和洛阳都在朝廷手中的事实,无情的摔在李自成面前以后,谈判的结果终于落下来。
毕竟和没有一座城池相比,得到一个几乎完整的京城,也是李自成唯一的选择了。
这一次的谈判看起来极其粗糙,可也是有史以来,李自成和朝廷方面唯一的一次谈判了。
最终。
李自成提出在确认崇祯皇帝死后,可以允许他们在不带金银的情况下离开。
而第二日清晨。
当李自成再度发起了进攻后,没用多长时间,边将突破攻进了城内。
而此时,也只有极少的人清楚,他们谈判过,当李自成找到崇祯皇帝的遗体后,也如约的放他们离开。
因为,他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
。。。。。。。。。
数日后,行进在荒凉大地的十万大军,忽然沿途遇到了几股规模不小的饥民在四处游走。
而对方虽然忌惮他们的实力不敢造次,可依然有人试图用另一种方法获得一点宝贵的粮食。
马车内。
“宋将军,以你看来,我们将来真的还有机会回到京城吗?”一名身穿锦袍的年轻少年,一脸愁眉苦脸的看着身旁正襟危坐的宋哲,问道。
“。。。。。。。。。”他抬头看了少年一眼,又将目光落到对面的润怀王身上,他想了想,忽然看着少年一拱手,问道:“不知太子殿下可经历过男女之事?”
“。。。。。。。。。”少年一脸黑线。
“。。。。。。。。。”润怀王憋的脸色通红,却又不好立刻发作。
“请太子恕罪,在下只是觉得,经历过男女之事的太子因该,也更懂得贞洁对女子的重要吧?”宋哲看着他,道。
这一下,
少年没有在害羞,
而是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
宋哲见此挑开帘子,将侯在一旁的白六叫来,吩咐几句便有一次变回来原来的样子。
只是没过多久,他们的马车就忽然偏离了原本的路线,逐渐脱离护卫的保护而去。
一时间,
周围的兵丁少了,
成群结队的饥民多了起来。
他们中有人,开始壮着胆子试图靠近马车,顷刻间哭喊求救仿佛地狱般的声音传进马车,将少年吓得脸色发白。
“宋总兵,你这是什么意思?”润怀王眉头微皱,凝视着他的眼睛问道。
“怀王不比担心,在下只是告诉太子一个如何才能回到京城的办法而已,太子,你想知道吗?”宋哲却看着少年,郑重问道。
“嗯!”少年重重点头。
“很好!”
宋哲则起身,猛然将马车后方的木门一把推开,下一瞬间,无数身穿褴褛,形似乞丐的饥民出现在了少年眼前。
那泪眼,
那哀求,
那无助,无不冲击着少年的心灵,一下子,少年似乎明白了时间的疾苦,也明白了宋哲话里的意思。
“殿下看到了吗?那个,还有那个,这些女人,都可以用一个馒头换来。”宋哲旋身,看着少年郑重道。
“来呀,谁愿意。。。。。。”
而此刻,护卫在马车周围的百十名军士中,也立刻冲出几人,将馒头插在钢枪上,来回在十几个少女饥民面前,飞驰着。
他们口中说着最粗糙的话,肆无忌惮的引诱着她们。
就当少年见此有些愤怒时,更为触目惊心的画面出现在了他的眼前,直接那些长相还算清秀的女子,尽然主动跑向来那些士卒去。
这一刻她们丢掉了毫无作用的廉耻,眼中只有那一个馒头,心里却在想着,若能取悦到眼前的贵人,或许今后的生活就再也不会挨饿了。
“够了,够了,宋将军你给我看这些做什么?”少年怒视着他,厉声质问道。
因为他再也不想看到眼前。。。。。。那些不可描述的画面了。
宋哲却对着外面一挥手,众军士立刻回来,簇拥着马车开始离开,只留下那些不甘心的人在追。
“在下只是想告诉太子,当人们不在挨饿,当女子珍惜自己的贞洁时,我们才算创造了一个盛世!”他看着车窗外划过的景色,目光微闪,似在回答,也似在感慨。
“百姓不在挨饿,女子明白廉耻。。。。。。。。。”
741 定海神针(番外2)()
三年后。
某座酒楼张灯结彩,
热闹纷纷,
到处充斥着喜气洋洋的氛围。
“张妈妈,时辰快到了,快让云姑娘准备一下吧!”
“还用你说?三年一度的花魁选拔就要到了,咱家姑娘必须赢,明白么?”
“是是是。。。。”
看着张妈妈胜券在握的样子,从其身边经过的小厮婢女连连称是。
要明白那花魁大典是何等重要的日子,每三年才选出一个魁首。
往日里胜出的柳如是,李香君,哪一个不是艳名冠绝。
在这繁花似锦的江南圣地,几乎没有比选花魁更让人兴奋的事了。
每当到了这个时节,无论是天下的名士,还是那些达官显贵,都会为自己心仪的姑娘拼命奔波。
“哎,这年景是一年不如一年了,想想几年前,那时候是何等的声势啊,再看看今天。。。。。”
张妈妈看着楼下火爆的场景,摇摇头,似乎还是有点不满意的样子。
“这位妈妈,小可少有余财,不知如何才能支持一下如云姑娘呢!”就在张妈妈黯然神伤时。
一侧却走来一名英武不凡的少年,虽然他身上穿着读书人喜欢穿戴的儒衫。
可见惯了大场面的张妈妈,还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眼前这个公子哥,绝对不一般。
“咯咯,想支持我们如云姑娘呐,好说,好说,只要十两银子!”
张妈妈笑的像朵花一样,旋身,抬起胖乎乎的手似嗔似怪的拍了少年一下,才道。
少年闻言一愣,满脸古怪之色道;“才十两银子!”
“哟哟哟。。。。看来公子是求美心切啊,不过这样老身就要说你两句了,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就是如云姑娘愿意跟你,难道,公子就要让我家姑娘在这选花魁好日子之前,就随了你么。。。。。”
张妈妈耸了耸浑身的肥肉,拉起了近乎;“老身要是公子你啊,就费劲了心思让姑娘选中了这花魁,只有这个姑娘高兴,日后如云姑娘陪在公子身侧,你脸上也有光不是!”
这位张妈妈口若悬河,拼了命的忽悠面前的少年,往日的花魁看似都是比歌喉舞技胜出者为之。
实则,不过是无数情窦初开的少年,疯狂追捧出来的结果罢了。
而此刻年近春节,南京城大大小小无数座青楼,正靠着此次盛举准备大发一笔呢。
他们也能将自己数年,乃至十数年精心培养的本钱一下子通通捞回来。
而一旦哪家青楼出来的姑娘,得了花魁,亦或是好一点的名次,立刻不但是选中的姑娘身价飙升,就是其所在的青楼,都会随之水涨船高不少。
所以张妈妈拼了命的忽悠,虽然面前的少年看起来,实力应该不是太强,可蚊子腿,它也是肉啊。
“好,这里是五十两银子,本公子就买一张金帖,支持如云姑娘!”
少年面露犹豫想了想,似是下定了决心,一咬牙,掏出一枚硕大的银锭子扔给了张妈妈。
“好嘞,公子真是慷慨,老沈再次预祝公子糟时抱得美人归!”张妈妈吗笑道眼泪都快流出来了。
她急忙招呼了几个小厮,带着眼前这名看起来起其貌不扬,实则出手阔绰的小青年去了雅间。
“公子,一个花魁而已,何必费这个功夫,直接叫过来就是了!”
另一个身影在少年转过弯时,忽然闪身而出,默默跟在其身后低声道。
“嘿嘿。。。。”少年咧嘴一笑,背着手,拇指在烫金的帖子上轻轻的摩擦着;
“一看你就不懂了,好端端事被你一说,立马索然无味了,对了,兵部那几个人来了没有?”
“已经等候片刻了!”
“再凉他们半个时辰吧!”少年背着手。
他站在栏杆前,看着楼下热闹的样子,目光微微闪烁不知在想些什么。
而此刻,跟随在后面的几个小厮,却已经被轻易打发掉了。
这名少年不识别人,正是来到南京的宋哲。
自从三年前,宋哲随着太子一行离开北京以后,转眼已经过去了三年之久。
而在这段时间内,天下行使波诡云谲,太子等人却并没有像大多人预料那一半,在南京称帝登基。
反而是在南行的途中,太子接受了润怀王的意见,在行进到凤阳祭祖后直接向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