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跑偏的帝国:大明王朝谁当家-第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世宁王朱权的封地原来是在山西吕梁山大宁县一带,位居北方要塞,号称“带甲八万,革车六千”。等到永乐皇帝朱棣登基后,就将宁王从北方要塞迁封到江西南昌,以此削弱宁王的势力和他的军事重要『性』。等到五世宁王朱宸濠继承先人的爵位时,宁王的实力早就大不如前,徒有虚名,就连宁王府的护卫也被朝廷撤除。在实力如此悬殊的情况下,朱宸濠还敢贸然举兵叛『乱』,完全是受了术士的蛊『惑』。

    术士们在他面前忽悠,说他天生一副帝王相。朱宸濠相信了术士的话,更何况自己本来就是帝王之后,应该去成就一番伟业。更何况前面还有燕王朱棣举兵篡位成为永乐皇帝的成功典范在那里摆着,有了野心的朱宸濠开始步步为营。要想成就大事,就要拥有自己的军队,而宁王朱宸濠的手里却没有任何武装力量。对于宁王来说,要想夺位成功,他首先要做的就是让朝廷为宁王府配备军事护卫。

    朱宸濠拿出巨款贿赂正德皇帝身边的大红人刘瑾,终于把南昌左卫改为宁王府的护卫。随着刘瑾的倒台,宁王府的护卫又被革去。朱宸濠不惜重金收买了当时的兵部尚书和京城的王公大臣,取得他们的支持。当时的内阁大学士费宏也是江西人,他看透了宁王极力要求恢复护卫的真正意图。他对人说:“朱宸濠现在要求恢复护卫制是不轨之举,他将来肯定会连累到我们江西父老,我绝对不能让其得逞。”

    朱宸濠利用进士廷试那天,内阁大臣都要到东阁阅卷的有利时机,将请求恢复护卫的奏疏递交上去。因为此时费宏不在内阁办事,而其他的大臣早已被朱宸濠买通,因此奏疏通过批准。宁王担心费宏回头从中作梗,又叫人在正德皇帝面前进谗,陷害费宏,『逼』迫他辞职。在费宏辞官回乡的路上,宁王派人放火焚烧了乘坐的船只,费宏和家眷侥幸逃脱。宁王通过各种手段,终于恢复了护卫。朱宸濠还通过各种机会向明武宗进献奇珍异宝,以麻痹皇帝对自己的防范之心。

第51章 帝国的荷尔蒙时代(5)() 
正德十四年1519年六月十四日,朱宸濠正式起兵叛『乱』,率领军队攻打安庆。

    就在正德皇帝的平叛队伍刚刚抵达涿州境内,汀赣巡抚副都御史王守仁报捷的奏疏已经呈递到面前。皇帝不要费心了,宁王之『乱』已经平息,朱宸濠也已经被我部生擒。

    对于熟悉明史的人来说,王守仁是个接近于半神半人的神人混合体。他头上的光环有:中国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史料记载,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王守仁考取进士,授兵部主事。当时,提督军务的太监张忠认为他以一个文官的身份被朝廷授予兵部主事,肯定是藏着猫腻,便强令王守仁当众『射』箭。王守仁提起弯弓,连发三箭,结果三发三中。由此可见,王守仁是一个难得的复合型人才。

    正德三年(1508年),王守仁因为开罪宦官刘瑾,被廷杖四十大板之后,发配到贵州地区一个叫龙场的地方,在那里一住便是三个年头。在谪居龙场三年的时间里,他用自己“生命的体验”来面对人生,面对残酷的现实,由此走上一条艰苦卓绝的道路,从而成为他人生中的一大转折,成为他学术思想的新开端。他由此创立了阳明心学,构建起“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的基本理论框架。经过一系列的人生低谷后,他创立的阳明心学引起了士子们的强烈共鸣。

    王守仁本来准备带兵去福建剿匪的,当部队行进到丰城,宁王朱宸濠突然举兵叛『乱』。当王守仁得到朱宸濠集中优势兵力攻打安庆的消息后,他知道自己立功的机会来了,于是就绕过主战场直捣宁王的老巢——南昌。前后只用了三十五天时间,宁王叛『乱』就被王守仁平息了。

    朱宸濠叛『乱』之所以这么快就被平定,除了王守仁是个厉害的角儿之外,更重要的是宗室藩王的势力几经削弱,这时候已经没有足够的实力来挑战皇权。

    王守仁的捷报递交到正德皇帝的手中,皇帝面对这份捷报,哭笑不得。自己费了半天功夫,才找到这么一个平叛的借口。他万万没有想到宁王会这么不经打。还没有等到他这个“威武大将军朱寿”闪亮登场,那边宁王朱宸濠就已经做了王守仁的俘虏。

    在明武宗举棋不定的时候,江彬挑唆皇帝无论如何要与宁王打一仗,并且要亲自将宁王俘获。唯有如此,才可以成就皇帝的威名,还可以向帝国的官员们有所交代。经过与身边人的商量,正德皇帝就当没收到这份报告,将其隐匿。同时作为国家机密,不得对外泄『露』。明武宗领着他的“南征军”,继续扛着“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镇国公”的旗号,率军向江南之地进发。

    虽然正德皇帝可以当作一切都没有发生,但事实已经存在。明武宗和他的“南征军”的心态在这时候不知不觉发生了变化,因为南方的战事已经结束,正德皇帝根本不需要过早地带军南下,“南征”从此就完全变成了”南游”。在一番游玩之后,正德皇帝会在安静下来的时候想起此行的目的,那就是宁王朱宸濠的问题。虽然正德皇帝把王守仁的奏疏给压下,但是全世界都已经知道宁王叛『乱』被平定的事实,而且平『乱』之人是王守仁,与他这个“威武大将军朱寿”没多大关系,这是正德皇帝最为头疼的一件事。如果自己不能亲自捉拿宁王朱宸濠,那么他组织的这次大场面“南征”活动,真就成了一场天大的闹剧。

    朱厚照派了一个心腹大臣去找王守仁,最后经过协商。由王守仁重新拟了一份奏报平定宁王叛『乱』的奏疏,但是内容与先前大为不同。奏疏里的主角由王守仁变为正德皇帝,也就是说,平定宁王之『乱』是在“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镇国公朱寿”的英明领导下完成的。

    正德十五年(1520年)闰八月,在南京的校场上,一场别出心裁的献俘的闹剧正在这里上演。在迎风招展的“威武大将军”的旗帜下,披盔戴甲的大将军朱寿(朱厚照)威风凛凛地登上了点将台。已经做了俘虏的宁王朱宸濠被押了上来,并且当场解除了他身上的所有刑具,任其自由活动。正德皇帝指挥军队,又重新上演了一场宁王落网记。没有了战场上血雨腥风,朱厚照玩得虽不尽兴,却总算过了一把瘾。

    正德十五年(1520年)九月初,朱厚照结束了荒唐的南巡之旅,准备返回京城。在路经淮安清江浦时,一向好勇斗狠的正德皇帝居然来了雅兴,要求随行人员陪自己泛舟湖面,放松心情。当船行至水中央,玩得忘乎所以的正德皇帝不幸落入水中,被救上来后就开始患病,病情迅速恶化。

    皇帝病重,膝下又无子嗣。在这种情况下,文官们再也坐不住了,他们在奏疏里毫不避讳地提及皇帝无嗣。要求朱厚照能够从帝国的大局出发,尽快从宗室子弟中选拨一名接班人(皇太子)。朱厚照拖着病重的身体看着眼前的一份份奏疏,内心也是万分纠结。就算是普通的地主老财也希望能够拥有一个儿子,来继承自己的万贯家财,更何况是皇帝。

    朱厚照非常抵制文官们要求自己立嗣的决定,因为他实在无法在自己活着的时候就承认自己已经断子绝孙的残酷现实。

    明朝的皇帝从太祖朱元璋开始一直到他这一代,虽然有过叔侄兄弟夺位事件,但是事实上还是遵循父子相替八世一系的传统,从自己的手里断绝,自然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然而老天爷可不会这么理解一个凡人皇帝的苦心。

    但是现实毕竟是残酷的,无论是不是尊敬朱厚照本人,朝臣们都不得不认真去面对储君的问题。至于朱厚照自己思考的那些挣扎和痛苦,已经没有人会顾及了。这个时候能够左右帝国政局的有两个人,朱厚照的母亲张太后和内阁大臣杨廷和。

    杨廷和瞒着皇帝直接和太后在私下里讨论继承人的问题,他们无法让自己做到心平气和。张太后已经没有其他的儿子可供选择,她陷入『迷』茫之中。她能做的就是向内阁大臣们请教,该如何是好。

    杨廷和立刻就提出了他心中的人选,兴献王世子朱厚熜。

    兴献王朱祐杬是明宪宗成化皇帝的次子,也就是朱厚照的父亲(明孝宗弘治皇帝)最大的弟弟。如果朱厚照无嗣,那么明孝宗这一脉的子嗣从血统上来说,应该是绝了。按照大明祖制,正德皇帝将来的接班人就应该从他父亲(孝宗)的弟弟们的脉系里寻找继承人,同时根据长幼有序的原则,兴王一脉应该是最合适不过的。大明祖制有兄终弟及的规定,他的叔叔(兴王朱祐杬)是不适合继承朱厚照的皇位的。更何况朱祐杬已于前一年(1519年)去世,并追封为兴献王。这样一来,兴献王朱祐杬唯一的儿子,正在为他服丧还没有继承王位的世子朱厚熜,也就是正德皇帝的亲堂弟,就成了最合适的皇嗣人选。

第52章 帝国的荷尔蒙时代(6)() 
正德十六年(1521年)三月,朱厚照进入到生命的倒计时阶段。

    明朝的大部分皇帝在行将驾崩之际,身边都会围绕着皇后,太监,内阁大臣以及皇位继承人。每个人都面带忧伤,低眉垂泪聆听皇帝最后的生命遗言。可正德皇帝去世的那个晚上,只有两个太监在身旁服侍。

    夜半时分,朱厚照突然醒来将两个太监唤到身边,交代后事:“我感觉自己快不行了,赶紧把太监张锐以及司礼监的官员们都叫过来,要他们给皇太后传个话,告诉她老人家,还是天下的事情最重要,要多和内阁商议,以前有很多错事,都是我做的,与你们这些人无关……”

    等到两个太监反应过来,正德皇帝已经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朱厚照就这样结束了自己荒唐而短暂的一生,在他十六年的帝王生涯中,他总是用手中的皇权不断打破帝国的规范制度,毫无顾忌地将一个帝王的神秘与丑陋尽情地展现于世人面前,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

    朝中的大臣们,尤其是那些文官们,他们不允许皇帝的行为脱离既定的行驶轨道,他们总是想法设法捣鼓出各种规范制度把皇帝束缚在那些条条框框之中。正德一朝,皇帝与文官集团的纷争没有一刻消停过,君臣之间的恩怨纠纷至死方休。虽然他在临死前的遗言里做了忏悔:“朕疾不可为也。告知皇太后。天下事重,望太后与阁臣审处之。前事皆由朕误,非汝辈所能预也。”

    可是皇帝临死前说的话已经没人拿它再当回事,尤其是以杨廷和为首的内阁文官集团,他们是不会轻易放过那些曾经围绕在正德皇帝身边的『奸』佞之人。其中江彬的下场就是最好的佐证。

    正德十六年1521三月,在正德皇帝病重期间,江彬以皇帝的名义降旨改团营为“威武团练”,同时又任命自己为军马提督,兼掌京内大军。江彬的这一举措,使得武宗朝的文官集团坐立不安,他们最为担心的是贴身护卫江彬趁着皇帝病重之际调动京城兵马造反,那样的话,皇城之内无人可以掣肘。

    正德皇帝虽然是个荒唐的君主,可在自己的权力体系内并不缺乏杨廷和、王守仁这样的优秀人才,也正是这些人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才让帝国踉踉跄跄地走过了这样一个荒唐时代。这一次挺身而出的是首辅杨廷和,他解散了由正德皇帝组建,然后将指挥权交给江彬『操』控的团营;同时又委派心腹太监张永、武定侯郭勋控制京城防务,严禁任何人擅自调动军队。

    被解除武装的江彬预感到将有一场暴风雨在等着自己,为了『摸』清底细,他派京军都督张洪前往杨廷和家里试探。杨廷和却满脸不屑地说:今天下大定,江彬以何造反?况且即使就是他想造反,他的那些部下也没人愿意追随于他。由此看来,江彬是绝对不会冒险一搏的。

    杨廷和认定江彬不会造反,这在很大程度上『迷』『惑』了江彬,让他放下了心头的戒备。正德皇帝驾崩后,杨廷和密不发丧,寻找机会除掉江彬。他以坤宁宫殿堂建成,朝廷要举行上梁仪式为由,邀请江彬进宫主持典礼。在这次除『奸』活动中,江彬轻易就落入圈套,被杨廷和为首的文官集团控制起来。

    等到明世宗继位后,下诏凌迟处死江彬,这位前任皇帝身边的大红人到另一个世界为他的主子逗闷解乐去了。同时将其家人“俱发功臣家为奴”。在对江彬抄家时,共查得黄金七十柜,白银两千两百柜,其他珍宝不可计数。

第53章 血色帝国的十字路口(1)() 
帝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