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时,罗马也在不断地遭到蛮族的入侵。然而当罗马军队无力反抗时,基督传教士则会挺身而出,向野蛮的条顿人传播他们宣扬和平的福音。他们都是些不怕死的忠实信仰者,态度沉稳,言语恳切,当讲到不思悔改的人会在地狱遭遇噩运的悲惨情形时,条顿人不知不觉地就被感动了。条顿人一直对古罗马的智慧保有尊敬的态度,他们想,既然这些人来自罗马,那么他们讲的很有可能是事实。就这样,在条顿人和法兰克人居住的荒地上,基督传教团迅速形成了一支强大的力量,六个传教士比整个罗马军团的力量还要威猛。从此以后,罗马的皇帝开始意识到,基督教对帝国的生存有极大好处。于是在某些省份,基督徒们与信仰古老宗教的人们拥有同样的权力。然而要等到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就得到公元4世纪的下半叶了。
康士坦丁大帝接受洗礼
当时在位的罗马皇帝名叫康士坦丁,有时他也会被人们称为康士坦丁大帝(公元23至337年在位,不知道为什么人们会这样称呼他)。他是一个非常恐怖的暴君,然而在那个严酷的时代,一个仁慈温顺的皇帝是不可能长期胜任的。在康士坦丁漫长而又坎坷的生涯里,他经历了无数的沧桑变幻。有一次,在他快要被敌人击败的时候,他萌生出了一个念头,就是应该尝试敬奉那个人人都在讨论的亚洲新上帝,要看看他到底有多大威力。于是他发誓,如果能在这场战役中获胜,他从此就信仰基督。结果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从那以后,康土坦丁深信基督教上帝的权能,彻底接受洗礼,做一名基督教徒。
从那以后,基督教便得到罗马『政府』的认可,这也极大地增强了它的地位。
可是,基督徒只占罗马总人口的5%~6%,依然是少数派。为了赢得最后的胜利,让群众全都信仰基督教,于是他们拒绝任何妥协,摧毁了所有的旧神,想成为主宰世界唯一的上帝。在某段时间里,在位的皇帝是朱利安,他非常崇拜希腊的智慧,他全力拯救异教的神庙,不让它们受到破坏。然而不幸的是,他在一次征讨波斯的战役中身亡。继任的朱维安皇帝再次树立起基督教的绝对权威,因此,古老的异教神庙被迫接连关闭了。后来是查士丁尼皇帝,他下令在君士坦丁堡修筑圣索非亚大教堂,并且要把柏拉图修建的古老的雅典学园永久关闭。
这一历史时刻意味着古希腊世界的终结。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思想法自由思考问题,按自己的意愿开创未来的时代悄然离去了。当野蛮和无知的洪水淹没大地时,原来的规则被冲毁了,要引领生活的航帆在惊涛骇浪中继续向前,那些古希腊哲学家的行为规范就显得无足轻重了。人们不再使它们成为生活的向导,人们现在需要的是一些更先进更具体的东西,这些正是教会可以提供的。
基督教的最后的辉煌
在一个朦胧的恍惚不定的年代里,只有教会像岩石一样坚强地屹立在那里,继续坚持真理和神圣法则,绝不会因为畏惧危险和情势的变迁而妥协。这种坚强的勇气不但赢得了人民的爱慕,同时也使罗马教会安全度过了种种颠覆罗马帝国的灾难。
不过,基督教能取得最后胜利也带有一点幸运的成分。公元5世纪,西奥多里克建立的哥特王国灭亡之后,意大利面临外部的入侵也相对减少了。继任的哥特人统治意大利的伦巴德人、撒克逊人和斯拉夫人,他们都是实力相对薄弱的部落。就是在这样宽松的环境下,罗马的主教们才有机会维持城市的自主权。没过多久,散布在意大利半岛的众多残余小国也跟着承认了罗马大公罗马主教)作为他们政治上和精神上的领袖。
历史的舞台已经搭建好了,正迎接一位强者的登场。这个人叫做格利高里,于公元590年引起了众人的重视。格利高里原是旧罗马的贵族统治阶层,曾经被称为“完美者”,也就是罗马市市长。后来,他又做了僧侣,慢慢担任了主教。最后,他本人极不情愿地被推举为圣彼得大教堂的教皇(因为他想做一名传教士,去荒凉的英格兰向异教徒布道)。他在位仅仅有14年,但是当他去世的时候,全部西欧基督教世界已经正式承认了罗马主教,也就是教皇,为基督教会的领袖。
然而,罗马教皇的权威没有向东方扩展。在君士坦丁堡,东罗马帝国仍然沿袭罗马的旧传统,奥古斯都和提庇留的继任者(即东罗马皇帝)被视为『政府』的绝对统治者和国教的领袖。公元1453年,土耳其人遭受长期围困后将君士坦丁堡击垮。最后一位东罗马皇帝——康士坦丁·帕利奥洛格,在圣索非亚大教堂的台阶上被土耳其的士兵杀死。残存的多出1000年的东罗马帝国就这样覆灭了。
就在几年以前,帕利奥洛格的兄弟托马斯的女儿左伊公主,远嫁给俄罗斯的伊凡三世。就这样,莫斯科大公就理所当然地成了君士坦丁堡的继承人。拜占庭的双鹰标志(体现的是罗马被分为东、西两部分)推广到现代俄罗斯的徽章中,原本只是俄罗斯首席贵族的大公也摇身变成了沙皇。他享有罗马皇帝一样崇高与庄严的地位,统治着所有臣民。在他面前,不管是高贵的贵族还是卑微的农奴,都只是小小的奴隶而已。
沙皇的宫殿是按照东方的风格建成的,是东罗马皇帝引进的亚洲和埃及的风格,外形犹如亚历山大大帝的王宫(这句是他们对自己的称赞)。垂死挣扎的拜占庭帝国给后世留下了一份珍贵的遗产,它正以旺盛的精神面貌屹立在俄罗斯广阔的大草原上,度过了整整六个漫长的世纪。最后一任佩戴双鹰标志皇冠的是沙皇尼古拉二世,他就是在前不久才被谋杀的,尸体被扔进了井里,与他一同死去的还有他孩子们。他享有的全部的古老特权也被废除了,教会在俄罗斯的地位又重返康士坦丁皇帝以前的罗马时代了。
然而,罗马的天主教会的遭遇与之完全相反。我们在下一章将会讲到,整个基督教的世界即将面临一个阿拉伯放牧骆驼的先知者的严重威胁。
第30章 穆斯林的领袖()
阿哈默德变成了阿拉伯沙漠上的先知,为了真主安拉的荣耀
他的追随者们几乎征服了整个世界
诞生于麦地那
自从迦太基和汉尼拔交战以后,我们就再也没提起过光荣的闪米特种族。如果你没记错,他们的英勇事迹是如何体现在这本书讲述古代世界的章节里的。巴比伦人、亚述人、腓尼基人、犹太人、阿拉米尔人、迦勒底人,这些统治了西亚长达三、四千年之久的民族都是闪米特种族人。后来,他们被位于东部的讲印欧语族的波斯人和位于西部的印欧种族的希腊人两面夹击,最终丧失了统治地位。亚历山大大帝去世100年以后,腓尼基人的非洲殖民地迦太基城和罗马展开了一场争夺地中海领导权的战争。迦太基失败后被罗马人彻底地摧毁了。此后的800年里,罗马人就变成了世界的主人。
到了公元7世纪,另一支闪米特部族气势汹汹地站在了历史的舞台上,向西方世界的权威挑战。他们就是阿拉伯人,游牧在阿拉伯沙漠里的『性』格极其温和的牧羊人部落。起初,他们没有流『露』出一丝征服帝国的野心。后来,他们追随着穆罕默德,听从他的指挥,骑上远征的战马。在短短的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里,阿拉伯的骑兵就已经挺进了欧洲的心脏,向胆战心惊、惊慌失措的法兰西农民,宣讲唯一的“真神安拉”的光荣事迹和“安拉的先知”——穆罕默德的传播的信条。
阿哈默德是阿布达拉和阿米娜生下的儿子,世人尊称他为“穆罕默德”,意思是“应该受到赞美的人”。他的一生读起来犹如《一千零一夜》一书中的一个故事。穆罕默德出生于麦加,开始的职业是赶骆驼行商的人。他好像有癫痫病,每次发作后都会昏『迷』不醒,他每次昏『迷』的时候,都会做一种奇怪的梦,他听见大天使迦伯列在和他说话,后来这些话被记录到《古兰经》里。因为身为商业的领袖,穆罕默德走遍了阿拉伯所有的地方,与犹太商人和基督教徒的生意人有着密切的往来。通过和他们频繁地接触,穆罕默德意识到如果只崇拜一个上帝将是一件非常有益的事情。当时的阿拉伯人和他们的祖先一样,敬拜的是怪异的石头和树干。在他们的圣城麦加,至今依然保存着一座方形的神殿,那里面供奉的是像黑『色』石头之类的许多器物,这些都是伏都教崇拜过的东西。
穆罕默德发誓要成为阿拉伯人的摩西,他觉得不能一边赶骆驼,一边做先知。于是,他娶了他的雇主查迪雅为妻,查迪雅一个非常富有的寡『妇』,这样,他就获得了经济上的独立。后来,他开始向邻居们宣称自己就是人们期盼已久的先知,是真主安拉派他前来拯救世界的。听了他的话以后,邻居们不但不予以理睬,反而嘲笑他。但是穆罕默德凭着执著的精神,不停地向邻居们宣讲,最终,人们忍无可忍了,他们把他看成疯子和最令人厌恶的家伙,不值得怜悯,想要杀了他。穆罕默德知道了这个阴谋后,与他最信任的学生阿布·伯克尔一起连夜逃跑,前往麦地那。这件事情发生于公元622年,后来变成了伊斯兰教历史上最重要的日子,即穆斯林纪元——为纪念穆罕默德出走麦地那而制定。
圣书《古兰经》教条
在穆罕默德故乡麦加城,每个人都知道他只不过是一个赶骆驼的人。然而对于麦地那的人民来说,他是一个地道的陌生人,这也就为他作为先知推广传道事业铺平了道路。没过多久,他的身边就产生了更多的追随者,这些追随者被称为“穆斯林”,意思是“顺从神旨”的信徒,因为“顺从神旨”是穆罕默德宣扬赞美的最高品德。随着事业的不断发展,穆罕默德积攒了相当强大的力量,足以对那些嘲笑他和他那神圣使命的邻居发出挑战了。他率领着一支由麦地那人组成的军队,自己走在前面,来势汹汹地穿越沙漠,他的追随者轻而易举地就攻陷了麦加城,杀死了许多当地的居民。这样一来,想要使其他人相信穆罕默德确实是一位伟大的先知者,就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了。
从那以后,一直到穆罕默德逝世,他的事业一直在非常顺利地进行。
伊斯兰教能够取得成功,有两个主要的原因。首先,穆罕默德教化追随者们的教义简单易懂,他告诉信徒,必须要忠于宇宙的主宰和仁慈而宽容的神——安拉;他们必须要孝敬父母,依从父母的意愿;他们在与人交往时不能欺诈自己的邻居,要谦虚谨慎,对穷人和病人要善于伸出援助之手;最后一点是禁止饮用烈酒,在吃用方面的花销不能浪费,就是以上这些教条。伊斯兰教里没有基督教的那种“看护羊群的牧人”,就是那些需要人们自掏腰包供养的传教士和主教们。而穆斯林的教堂——清真寺,仅仅是用巨大的石头砌成的大厅而已,里面也没有桌椅板凳,信徒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在这里聚集,阅读讨论圣书《古兰经》中的某个章节。然而对于一般的穆斯林教徒来说,他们的信仰是生来就有的,从来不会认为伊斯兰教的戒条和规矩是一种束缚。每天他们都会五次面朝圣城麦加的方向,朗读简单的祷词。在剩下时间里,他们把世界托付给安拉,凭借着极强的忍耐力和顺从心,接受命运的安排。
既然他们对生活有着这样的态度,他们当然不会鼓励信徒发明电动机、修筑铁路或是开发新的航线。但是它的确赋予了每个穆斯林信徒内心极大的满足,它使人们以平静的心态面对自己、面对自己栖身的整个世界,这无疑是件美好的事情。
成功地征服了欧洲
穆斯林与基督徒的战争能够取胜的第二个原因是,走在前线与敌人交战的穆斯林士兵目的是实现信仰。穆罕默德曾经许诺他们,凡是能勇敢面对敌人,死于战场上的穆斯林教徒,都可以直接升入天堂。这就使得战场上穆林斯教徒坦然面对死亡,与在这个可悲的世界上历经漫长而乏味的痛苦的存活相比,人们更愿意接受前者。这种信念使穆斯林教徒在与十字军对峙的时候,赢得了极大的心理优势。十字军们与穆斯林信徒恰好相反,他们对黑暗的地狱有极大的恐惧心理,因此宁愿尽全力抓住今生的美好事物,尽享现世的生活。因为这一点也就能解释,为什么直到今天,穆斯林的士兵依然能够奋不顾身地向欧洲人进攻,完全不顾及被机枪扫『射』的危险。正是这种原因,他们成为了最危险而又顽强的对手。
穆罕默德修建了属于他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