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时代之死人香-第2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于同盟军控制了江南的制江权,对于这个长三角光复区的防御,由长江、京杭大运河的苏常段、娄江、浏河、吴淞江、黄浦江这些江河水网,成为同盟军的重要防御干道,而且,太湖成为这个三角光复区西部的天然屏障,所以,同盟军只要在北守住常州城,抵挡从南京、镇江方向的清军主力,在南过住嘉兴城,抵挡杭州方向的清军,那么这个长三角光复区,就会稳如磐石。

    这个长三角光复区,这对于满清当局来说,简直是黑虎掏心一般。

    当三月底,同盟军的江南光复行动,由满清驻南京的“招抚江南各省总督军务大学士”洪承畴急报北京之后,清廷震动,满朝官员惶恐不安,刑科右给事中张王治就大声疾呼道:“江南为皇上财赋之区。江南安,则天下皆安;江南危,则天下皆危矣!”

    至于南京,更是如同坐在火山口上一般,一日三惊,满城皆是风声鹤唳,有的说同盟军已兵临城下,有的说铁一镇的前锋已从丹阳挺进到句容,句容是南京的东南门户,离南京不足百里之遥,快骑朝夕即至。

    洪承畴为了安抚人心,又大索全城,搜捕同盟会的秘密会员,又急急地从江淮调遣绿营,加强南京城的守备。直到四月下旬,征南大将军贝勒博洛的大军从北京南下,以及郑亲王济尔哈朗的主力从湖广溯江而下,两支满清主力先后到达南京城之后,洪承畴才放下整日提心吊胆的心。

    年过四旬的郑亲王济尔哈朗是努尔哈赤时期共柄国政的八大和硕贝勒之一,也是皇太极时代四大亲王之一,而且,他受封为信义辅政叔王,是满清历史上唯一一位受封“叔王”的人。

    郑亲王济尔哈朗是镶蓝旗旗主,身经百战,为人沉稳,而且在清廷之中地位极其崇高,所以,当济尔哈朗驾临南京城之后,洪承畴就像吃了定心丸一样。

    济尔哈朗的性子沉稳,但沉稳就意味着保守,他一直没想通同盟军在去年吴淞之战中大败贝勒尼堪,以及在今年福州之战中大败贝勒勒克德浑的原因。要知道,无论是尼堪部,还是勒克德浑部,都算是满清铁骑的精锐力量,怎么可能就败在以前名不见经传的同盟军手中?

    在没有想通之前,济尔哈朗是不会轻举妄动的。

    因为一可以再,但再不能三了,满清再也经受不起如同吴淞、福州之战这样的失败了。

    所以,在四月下旬,济尔哈朗坐镇南京之后,并没有抱着兵贵神速的想法,马上以满清主力征讨同盟军,而是分派重兵守住镇江、丹阳、金坛、溧阳一线,与镇守常州的同盟军阎应元、徐玉扬的二镇主力对峙起来。

    在济尔哈朗的布置下,满清第一次采取了守势,以保卫南京城作为战略目的。

    至于贝勒博洛,他还没有从天花的阴影之中恢复过来,当他得知同盟军在常州的主将是阎应元之后,他潜意识中不由打个冷颤。这个阎应元,去年在江阴之战中,就让博洛一筹莫展,损兵折将,头痛不已。就算好不容易攻破了江阴城,阎应元却是布置了一个同归于尽的天花疫区,让博洛不寒而栗。最终,正是因为天花疫情的爆发,本就水土不服、畏痘如虎的满兵更是染者即死,使得豫亲王多铎下令博洛班师回朝休整。

    对于阎应元,博洛是如此评价的:“这人简直是阎罗王再世。”

    自从,在清军之中,“阎罗王”便成为阎应元的外号。

    虽然天花最易在冬春流行,但在隆武二年的四、五月份,天气比往年来得凉爽,在天花病毒不易繁殖的酷热的六、七月份没有来临之前,博洛还是赞同济尔哈朗偏于保守的方略的。

    而且,济尔哈朗对于天花也是极为忌惮,去年征讨江阴的博洛部,就是近在眼前的前车之鉴。四月底,五月初的时候,苏松地区天花流行的警报并没有解除,济尔哈朗更不会让满清兵开进疫区。

    但是,郑亲王济尔哈朗与贝勒博洛的保守策略可把洪承畴急坏了。

    以洪承畴看来,同盟军火力最为凶猛,战力也最为强横的热兵品建制旭卫镇,远在福建。在江南只有阎应元的忠义镇,以及徐玉扬的铁一镇,虽然“阎罗王”与“徐疯子”的凶名在外,无论他们如此武勇,终究也只是血肉之躯,他们的人马也只是冷兵器部队而已。

    要是济尔哈朗想凭着镇江防线来与同盟军相峙,岂不是给以擅守闻名的阎应元加强常州防卫的机会?就算同盟军调遣大批的人力物力,把常州城墙上的方形的敌台马面,以及角楼门楼都改建为三角炮台,怎么快也需要时间,但济尔哈朗的保守战略,却把时间拱手相让。

    但济尔哈朗却是反问洪承畴:“攻城?没有红夷大炮,你拿什么去攻?”

    在去年的吴淞、江阴之战中,清军的攻城重炮都被同盟军缴获了去。这使得满清在江南的火炮极大。积余不多的红夷大炮又要布置镇江、南京的防江火力。要想从北方运来红夷大炮,又必须经水路漕运。但二月底的时候,就刚刚被活跃在江淮地区的同盟军统领顾容,袭击了一批物资,其中就有数十门火炮。虽然清军有重兵沿岸护送,顾容一时之间运不走大炮,但红夷大炮的火门都给钉实了,除了回炉重铸,基本别无他法。

    当然,攻城也不是全凭大炮的,也可以通过人力来蚁附攻城。但如今由于旭卫镇在吴淞、福州战场打破了满清铁骑不可战胜的神话之后,再加上绿营将领李元胤反正的表率,镇守南京城的绿营官兵也有些人心浮动的迹象,光靠这些绿营炮灰去攻城?济尔哈朗倒是担心他们会临阵反戈相向。

    如果拿满兵去攻城,济尔哈朗一想起在同盟军崛起不足一年的时间里,满兵伤亡在旭卫镇火线之前的,染上天花而死的,已逼近一万之数,而满清全部的战力也不过六七万而已。满兵死一个,就一少,济尔哈朗初到江南,没有弄清楚同盟军是如何崛起的,那高旭是如何发迹的情况之前,他是不会冒险的。

    这正如高旭所估计的那样,满清之所以能得天下,不是因为他们太强,而是因为明军太弱,太顺从。只要一支像同盟军这样有战斗意志,有组织有训练的朝阳力量跟他们死磕,满清的纸老虎本质,就会逐渐地大白于天下。

    ∶∶∶∶∶∶

    当高旭通过江南简报得知郑亲王济尔哈朗在镇江府构建南京防线之后,便命徐玉扬领着他的铁一镇主力疯子营,挺进到满清镇江防线之后的句容地区,作出在陆上突袭南京城的攻击态势,一方面让清军为了追剿铁一镇而疲于奔命,为前线的常州战场减轻压力,另一方面则是鼓舞人心,把同盟军的军威散布在敌后战场之上。

    除了铁一镇在陆上牵制清军,在四月初郑芝龙的人质危机因为安平劫难解除之后,高旭命史必达的同盟舰队回师江南,仍旧活跃在长江水域,袭击清军镇江的长江防线,在水路上牵制清军。如此,徐玉扬在陆,史必达在水,两支人马活跃在近在咫尺的南京、镇江地区,时时搅得南京城下的济尔哈朗心惊肉跳,牵制了清军大部分的力量,为阎应元经营常州城,加强城防力量而争取宝贵的时间。

    在江南光复区的正面战场,除了同盟军二镇陆师、一镇水师的互相配合,坐拥天时、地利、人和,应付清军的征讨之外,顾炎武的同盟会发展也是如火如荼,由于旭卫镇捷报频传,同盟会从光复区渗透到沦陷区的进程也越来越顺利。至于沈廷扬的行政司的运转,也越来越得心应手起来。

    除此之外,邬含蓄的宪兵情报处,也开始下达“杀鞑令”和“锄奸令”,布置了在南京城内的秘密暗杀活动,狙杀那些投降满清的汉官们,同时,也在南直隶的各个府县,进行刺杀那些降清之后仗着满清威势为祸一方的乡绅官宦,到了五月底,已有数十数的清洗活动。

    在那些受罚者的家门上,血淋淋地写道:“一人降鞑,全家死绝!”

    ∶∶∶∶∶∶

    (呃,白天没时间,晚上还是刚刚赶了一章出来。) 

第255章 金厦之争 上() 
第255章 金厦之争 上

    五月份江南战局的相持状态让高旭感到意外,同时也处在情理之中。除了天时没有进入炎热的夏季,天花流行的阴影尚未完全消除之外,郑亲王济尔哈朗用兵的谨慎,足以表明同盟军对于清军的打击已达到伤根动骨的地步。

    在闽海战局上,从原本的同盟军、清军、郑氏三足鼎足的局势,随着郑芝龙复仇行动的破灭以及身死,使得郑家军犹如树倒猢狲散一般,从而使得福建的态势转变成南北对峙。

    无论高旭,还是勒克德浑都要消化各自的控制区。而且在军势上,福州大捷不过才过去二个多月,对于旭卫镇的新式排队枪毙以及空心方阵战术,勒克德浑还没有找到有效的破解办法,所以,他也不敢轻易地挑起战端。

    对于高旭和勒克德浑来说,郑氏家族的人力物力财力,是一块大蛋糕。郑芝龙兄弟一死,郑氏家族群龙无首,俩人就千方百计地想吸纳郑氏的残存势力为已所用。漳州大败之后,有一部分郑氏将领降清,比如洪习山、黄廷等人,一部分的郑家势力退守金、厦二岛,比如郑彩、郑联兄弟。

    在漳州大败之前,开赴福州,接受同盟军整训的,有以郑森、洪旭为首的三千郑家军。

    郑森这三千人马,本是奉郑芝龙之命,向高旭学习旭卫镇以步制骑的战术方略。在当时,由于郑芝龙连番大败,意味到光凭着郑氏的力量,想要一报安平劫难的大仇,已经没有可能。

    除非是向高旭寻求支持。

    于是,在五月初五的端午节这日,郑森领着三千郑氏精兵,以及近百艘战船,驶向福州。

    对于郑森的投奔,高旭有一种大愿得偿的喜悦。

    当然,以郑森独立自主的性格,想要短时间内把这支郑氏精兵消化在同盟军体系之内,是不可能的。但是,以高旭看来,只要郑家军采用同盟军的军训方法,所谓近墨者黑,近朱者赤,经过长期的潜移默化,这郑家军终将会成为同盟军体系的一部分。

    但是,郑森、洪旭等人刚到福州没几天,就从闽南传来漳州大败的消息,郑芝龙、郑鸿逵这俩个郑氏当家人,竟然一天之内相继死于乱阵之中。郑森听闻败绩,不由得大惊失色,又领着人马南下救援,意图收拾残局。

    只是郑森料不到这漳州之战,郑氏竟是一败涂地到无法收拾。

    除了郑彩退守厦门,以及郑芝龙的部将陈豹退守南澳岛之外,其余郑氏将领大部分迫于清军威势而投降。

    由于厦门岛被郑芝龙的族兄郑彩、郑联所据,而原本以金门岛为据点的郑鸿逵已死,郑森就领着以洪旭为首的三千人马入驻金门岛,并把他的母亲翁夫人以及妻子董氏从厦门接到金门。

    自此,郑氏家族的残部全部退守金门、厦门、南澳为主的闽南沿海诸岛,而整个以汀洲、漳州、泉州三府为主的闽南内陆,都在清军的控制之内。

    高旭原本对郑森奉着父命,以接受整训之名来投奔同盟军,正是大喜过望之时,那知在漳州之战后,郑森复仇心切,就立即退回闽南了,这让高旭空喜欢一场。

    以郑森的性格来说,非不到走投无路,他实在不想依附高旭的。

    郑森在金门宣誓起兵抗清,以复父仇,但他的力量只有以洪旭为首的数千人马,比起郑彩兄弟拥群数万,又坐拥厦门岛这个比金门更优越的根据地,而且有充足的钱饷,郑森的力量实在逊色太多。

    郑森虽为郑氏少主,但郑芝龙一直没有把兵权交给郑森,而且这时的郑森书生意气尚存,威望又不足,像陈豹这样的郑氏将领仍然还是保持着自立割据的状态。

    郑森自己的力量不足,但以他的自尊心,又不想向高旭求援,只想凭着自己的努力一雪国恨家仇。

    对于郑森的这个脾气,高旭还能说什么?如果他没有这种倔强的个性,那历史上就没有那个成为满清心腹大患的国姓爷郑成功了。

    所以,郑氏虽然在陆上的地盘被满清如数夺去,但郑氏的残余力量则是退到闽南沿海岛屿,凭着水师的优势残存着。但对于这些郑氏残部,以及极具战略地位的金、厦两岛,无论是高旭,还是勒克德浑,绿油油的眼睛都盯着呢。

    对于勒克德浑来说,要是能从郑氏的残部中整合出一支水上力量,那么,就能填补清军在水师方面的真空。而对于高旭来说,同样想在郑氏家族的废墟中重建一支效忠于同盟军的闽海舰队,不光能控制福建、广东的海域,也能保障高氏的海上贸易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