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个人的甲午-第2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人迟疑了一下。这才反应过来,纷纷跪倒在地山呼万岁。纵然是孙毓汉、徐桐等人。也不得不匍匐在地。顷刻间,大殿内便是黑压压跪倒了一片。

    光绪环顾四周,却是一言不发,缓缓走到慈禧身前,恭恭敬敬的行了个礼,便神情冷淡的走到慈禧身边,静静站在一旁。

    大殿之内一片安静,慈禧也被光绪这个举动搞得有些意外,一来没有想到光绪居然敢来乾清宫,二来也想不到重兵包围之下。光绪还能如此镇静,似乎完全不把今日的危局放在眼里。

    大殿内顿时变的分外紧张,太后没有表态,皇上也是一言不发,眼看着有些冷场。徐桐终于再也按捺不住,伏在地上大声说道。

    “启禀太后。今日的朝会乃我大清两年多来第一次,身为大清臣子,老臣心中委实有太多话,今日不得不说,也不能不说”  ,自甲午皇上主政一律,朝廷政务屡多失当,祖宗制度随意更张,对外于洋人一味软弱迁就,失我大清威严凭度,对内弃国家制度于不顾,推行所谓新政,前些日子。更是与洋人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致天下士子心寒,天下臣民离心,倘若再不改弦更张,国家将到了分崩离析的境地了。

    徐桐说着,便从怀中掏出一份折子,由皇上新政的若干举措,到前不久北地拳民变乱,说的是口幕横飞,虽没有明言。但是傻子都听得出来,这折子里面的字字句句,全都是奔着皇上去的。

    徐桐的话才才刚说完,他身后便又陆续有大臣站了出来,一人一个。手本,看样子都是早就准备好了的,跪在大殿中念得抑扬顿挫

    “皇上弃旧学而迎新学,这是我大清新政最大之弊端,洋人的学问无非就是奇技淫巧。而四书五经才是治国之本。本末到置,国将不国矣。

    “我大清国势衰弱,确需幡然振兴,但是我朝国体与洋人颇多不同,文化风俗朝政制度更是相去甚远,一味效仿洋人制度,全然不顾我大清之根本,这好比是盲人摸象,又如何能治得了大清眼下的病根?前次北地拳民变乱。便是民心民意,太后,新政之弊已到了非挽回不可的地步了,倘若天下人都与我大清离心离德,我大清危在旦夕啊”

    “荒唐之至!人群当中,文廷式再也听不下去了本站新抽址已甫改为:凹胁甩姗敬请光后阅读!”大步专到大殿内,对着那此个大臣怒目而视。

    “既然新政在诸位眼中如此不堪。为何平日不进言,不劝谏,不竭尽全力去为国分忧?今日大家伙到是都站了出来,煌煌大言新政之弊端。新政的得失对错暂且不论,文某斗胆想问问诸位,你们为我大清又做了什么?是看戏听曲还是狎故嬉戏?大清,是在你们的酒宴上还是牌桌上?头顶三尺有神明,你们扪心自问,愧还是不愧?”

    “文大人这话我到是听不明白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诸位大臣既然位列朝廷当中,直言进谏又有何错处?”不等文廷式把话讲究,徐桐便冷着脸喝到。

    “直言进谏?”文廷式不禁一阵冷笑,“拥兵紫禁城在前,胁迫皇上在后,这就是你们的直言进谏?我大清何尝有过这样不忠不义的臣子,你们难道想谋反不成?!,”

    一言既出,整个大殿内顿时一片大哗。文廷式这话,已经不是在说这些大臣了,而是直指御座上的太后。

    徐桐到是镇定自若,轻笑着走到文廷式面前,拱手说道,“敢问文大人,今日这朝廷之内,到底是何人想要谋反?”

    文廷式看也不看徐桐,转身对着慈禧和光绪说道,“国家朝政,从无陈兵于侧才能议得出来的,微臣请太后罢殿外之兵

    “文廷式咆哮朝廷,播弄是非。举止无状,微臣恳请太后将文廷式撤职查办,以俱效尤。”徐桐也毫不示弱,转身跪下,紧接着,便有一大帮大臣都跪了下去,高声喊着。“臣附议。请太后治文廷式之罪!”

    “文廷式不过是说了句实话。何罪之有?”一片喧哗当中,翁同酥缓缓的站了出来,静静的望着御座上的慈禧。今日的局面,他也是看的清清楚楚了,人到了破釜沉舟的地步,还有什么不顾的,无非就是拼却一死而已。

    “都退下吧,既然是议事情,就要让大家伙都说话。”慈禧摆了摆手,看似毫不在意,心中却是一阵烦躁。

    徐桐等人说了半天,却是中分也没有说到点子上,现在还和文廷式纠缠不清,简直是荒唐之极。这样的人,能够做什么大事?想到此,慈禧不由得将目光投向孙毓汉。

    孙毓汉此时也看出些不对劲来。真要是由着局面这么乱下去,还真不知道会成什么样子。当即迈步出列,正色说道。

    “启奏太后,刚刚诸位大臣都言及新政的诸多弊端,微臣以为,国势衰微,确实当求振兴之法,但治大国如烹小鲜,倘若一味操切行事,反而会让国家越变越乱。皇上毕竟年轻,主政的时间不长,经验也有所不足,值此国家危亡之秋,不可不慎之又慎。微臣斗胆,恳请太后出面政,以太后治理国家几十年的经验,为我大清徐图振兴把稳大局。”

    徐桐此时也醒悟过来,对刚刚文廷式搅局恨的是直咬牙,白白让自己错过这么好一个机会,当即也紧随孙毓汉身后,高声说道。

    “微臣赞同孙大人的主张,恭请太后毛政,重振大清朝纲。”

    哗啦啦,大殿内顿时一大片官员都跪了下去,七嘴八音的说着请太后政的话,黑压压的人群当中,只有李鸿章、翁同酥、杜怀川、文廷式等人孤单而立。

    “大军还有多久才能到达京城?”距离京城几十里外的一座山坡上。陈卓勒住缰绳,整个人急的都快说不出话来。

    齐广洋跃马上前,嘴里大口的喘着粗气,人身上马身上全是汗水。“两个时辰,大人给卑职两个时辰,卑职一定赶到京城!”

    陈卓望着京城的方向,心中起伏翻涌,说不出的难受。

    离京之前,他在光绪面前跪谏了半天,他是万分也不同意皇上行此险招,可是无论他怎么劝谏,皇上都是断然不允。兵变一起,局面立时便混乱不堪,且不说董福祥等人有没有谋害皇上之心,万一乱兵当中一发子弹飞过来。谁能担保得了皇上的安危?

    他也明白皇上的心思,朝廷当中的这个脓包,迟早有一天都是要挤破的,皇上此举,其实就是布下一个局,引诱董福祥等人谋反,为清理朝局奠定基础。可皇上凭什么就相信太后不会对他下手?万一大军来迟一步,万一皇上有所不测

    陈卓是真不敢再想下去了,一挥马鞭指着下面快步行进的队列说道,“来不及了,日落之前必须赶到紫禁城。我率所有骑兵先行,直驱紫禁城,齐广洋当大军就交给你了。大军一入京城,立刻分兵驰援紫禁城。记住了,我大清只有一个皇上。你和我也只有一个皇上!”

    “大人,还是让卑职率军先行吧,董福祥所都有一万多人,大人孤军入京,恐怕凶险万分!”齐广洋一伸手,死死拉住陈卓的马缰。

    “凶险?董福样所部人均不过旧发子弹,能打什么仗?别忘了我们麾下是陆军第一师,是我大清最精锐的军队!我只担心时间,担心皇上能不能熬过去

    罢,陈卓一挥马鞭,马蹄高高扬起,身后的卫士也紧随其后,如风一般席卷而去。

    一片烟尘中,只听到陈卓的大喊声,“入京!救出皇上,平定叛乱!”

    

第七十二章 紫禁黄昏(十一)() 
正大光明的牌匾下面,气氛已经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以孙毓汉、徐桐、载勋等人为首,后党一系的中坚人物争相喊出请太后政的话。原本还有些摇摆不定观望风色的官员,这个时候也掂量出了此间的利害。要么是站在太后这边,要么是站在皇上这边,再无其他的路可走,犹豫再三,绝大多数人终究还是跪倒在地,表明自己支持太后的立场。

    朝局的天平,在这一刻重重的到向了慈禧这边,殿内是绝大部分朝臣的附和,殿外是董福祥所部重兵胁迫,而光绪这边,仅仅只有李鸿章、翁同酥、文廷式等区区数十人孤零零的站在大殿中,胜负高下已然清楚明白不过,剩下来的事情不过是一道旨意而已。

    “臣等恭请太后政!,  大殿内再次响起群臣山呼海啸般的声音。

    光绪忍不住在心中一阵苦笑,政也好。废帝也罢,他其实并不是很在乎。不过是个虚名而已,关键是哪一方的实力能够在这场权力博弈中占据上风。慈禧的底牌,光绪早就看明白了,慈禧要的是朝政大权,而不是自己的性命,更加不会愚蠢到,公然在朝堂之上加害自己。因此,光绪才敢于将自己的底牌押在陈卓大军的身上,只要陈卓大军一入京,局面顷刻间便会翻转过来,区区董福祥所部,根本就不放在他的眼里。

    然而局面的发展却超出了光绪最初的预料,该做的全都做了,自己身边的侍卫也尽了全力,危急关口,甚至就连李鸿章也站了出来,以一己之躯挡住董福祥的乱兵。可到现在为止。陈卓的大军还没有任何消息,何时能够入京,此刻连光绪自己心中也没有数。而慈禧、孙毓汉等人更是老辣,根本就不与自己这边过多纠缠,开场的戏份一演完,便直奔政的主题。

    试想一下,一旦太后政的旨意明发天下,各地督抚会作何想法,要是也同样支持慈禧又该当如何?天下臣民又会如何看待?各国公使又会是怎么样一个态度?到时候慈禧占据朝堂中枢的主动,就算陈卓大军入京把局面翻转过来,国家也必定会大乱一场,人心离乱,要收拾起来恐怕就困难多了。

    局面当真是危险到极处,还能有什么法子拖住今日的朝会,让这道旨意在陈卓大军入京之前,不能够明发天下?,,

    “皇上。刚刚大臣们的谏言你也听到了,你是怎么个说法啊?”一直正襟危坐的慈禧,忽然轻轻哼了一声,拿眼角的余光扫了一眼身边的光绪。

    光绪默然叹了口气,刚想开口,人群当中一个身影忽然缓缓站了出来

    “太后。能容老臣说几句吗?”李鸿章面色苍白,昂着头静静望着慈禧。

    慈禧的神情顿时冷了下来,目光中说不出的复杂怨恨。

    “也罢,你既然想为皇上说话,那今日就在众位大臣面前说说看,让大家伙都看看,我大清几十年的中流砥柱,是如何为国分忧的?

    李鸿章默然苦笑,“太后,老臣今日不是想为皇上说话,是想为太后说话,说说老臣的心里话!”

    着。李鸿章转头望向朝中众人,神情肃然,“自从皇上主政以来,满朝大臣都对皇上的新政颇多不满。新政之首要便是改革官制,难免会伤害到满朝大臣的利益,大家伙心中有怨气,老臣都懂。新政是对是错。该不该推行新政,效仿洋人变革朝政,老臣今日不想说,也不想与诸位争论,老臣只是心中有一个疑问,想问问在座的诸位,你们口口声声恭请太后刮政,是为着自己个的利益,还是为了我大清?你们可曾想过没有,搬出太后政的名义,其实是将太后置于国家分崩离析的熊熊大火上煎熬,这难道就是你们作臣子的忠心?!“以你李鸿章所言,百官恭请太后政,国家就要分崩离析了?这个朝廷我当了几十年的家,国家乱了吗?我大清分崩离析了吗?”

    李鸿章身子一颤,慢慢转过头,神情忽然像是苍老了许多。

    “太后请容老臣把话说完,老臣今日所言,字字句句无有丝毫私心,也不是在为皇上说话。刚刚太后问老臣,是不是太后刮政,我大清就会分崩离析?老臣现在就可以回答太后,今时今日我大清,太后一旦政。天下必定大乱”。

    轰的一奂,大殿内顿时哗然一片,就连心思机敏的孙毓汉,此刻也惊愕的说不出话来。

    几十年的宦海生涯,论起朝局政治,比谁都精明三分的李鸿章,今日如何会说出如此大逆不道的话?

    “好。好,好得很!”慈禧怒极反笑。一脸阴沉的看着李鸿章,“那你今日就把话说明白了,究竟天下会怎么乱了?说!今天不说出个。所以然来,谁都别想过这个坎!

    李鸿章摇头长叹,说不出的苦涩和无奈。

    “那太后就容老臣说几句诛心之言。老臣想问问太后和在座同僚,我大清今日之军队由谁统帅?支撑我大清朝廷的又是什么?,,甲午过后,我大清无论是北洋还是各地练军防军,俱已残破不堪。根本无力一战,我大清今日之军队,其实就是由皇上一手饰造的新式陆军。我大清新式陆军的统帅不是别人。正是皇上!大家扪心自问,放眼我大清,有谁能够指挥得动这支军队?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