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寒门天下-第1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军是策应与押运粮草补给,由张颌率领。

    虽然张颌打了胜仗,攻克了函谷关,但因为文丑的意外亡故,袁绍嘴上不说,内心却对张颌有了些许怨气,或许袁绍认为张颌哪怕不劝住文丑,也至少应该接应文丑,在文丑中伏后能够保住文丑的命。

    后军部队让张颌来率领,实在是大材小用,这样的后勤部队,哪怕是袁绍没有小将可用,他麾下的谋士都可以胜任,袁绍的官职是大将军,他可以有军司马,恰好也正是重文轻武的谋士们时常担任的官职。

    曹操只剩下了三千的残兵,仍旧由夏侯兄弟统领,袁绍要席卷关中,也把曹操带在了身边,不指望曹操出工出力,但要确保曹操不会暗中作梗。

    离开潼关,曹操只带着夏侯兄弟,荀攸和程昱都留在了潼关。

    回首遥望潼关渐渐远去,曹操与袁绍骑马并行,他心中的不安越来越重。

    数日前,荀彧发来急报,劝曹操尽快返回许都。

    原因有二,天子曾数次询问荀彧关于民间盛传募兵事宜,显然天子也开始心思活泛,曹操不在许昌,是没有人镇得住天子。

    让荀彧更担忧的是曹操随袁绍攻伐关中,福祸难料,而荀彧笃定地认为曹操此行大凶!

    散布谣言可以算是郭嘉玩的阳谋,明知是郭嘉幕后主使,曹操和袁绍只能被设计,没办法,人言可畏,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明知关中凶险,有一场决战近在眼前,曹操是不会惧怕,但从本质而言,这不是他的战争,尽管对他有利。

    如今,他好奇于郭嘉会用怎样的战术击败袁绍。

    郭嘉只有五万余兵马,而袁绍有十万!

    没有地利的郭嘉,硬拼的后果,极有可能是袁绍险胜惨胜,这不要紧,只要袁绍胜了,关中就是袁绍的!

    曹操理智上驱使他离开,可袁绍不会放他离去,情感上,曹操想要留下来,他不想错过这一场注定载入史册的大战!

    袁绍骑在马上面无表情,他见到曹操出神,漠然道:“难道孟德怕了?郭嘉昨日送来的战表,孟德应该也得知了吧。”

    曹操见袁绍表情淡淡,实际上袁绍心中已经怒火中烧,这一点,曹操十分肯定。

    昨日,郭嘉派人送来一份战表!

    “大将军如晤,将军奉辞伐罪,旄麾西指,所向披靡。近者敬仰将军雄威,已沐浴净手,恭迎将军大驾,与我会猎关中!”

    郭嘉不降!要战!要决战!

    袁绍看到这份战表后,出人意料的表现出一幅平静的姿态。

    郭嘉的战表听起来卑微,实际口气很大。

    袁绍内心在冷笑。

    我与你在关中打猎?

    你有什么资格!

    文丑之死,郭嘉下战表,一桩桩一件件,袁绍恨不得要将郭嘉碎尸万段。

    踏平关中后,袁绍下一步就要席卷中原。

    他的目标是要让天下重归一统。

    他有这样的资本,而郭嘉,显然还不具备。

    所以袁绍眼中,郭嘉尽管是天下第二大诸侯,却和他仍旧不在一个层面上。

    这一战,对郭嘉来说是确立天下诸侯地位的一战,对袁绍,却极有可能是打下江山的一战!

    此时此刻,郭嘉已经离开了郑县,不是向西面的长安撤退,而是更前一步,在东面华阴一带安营下寨。

    袁绍大军一动,郭嘉一日之内就得到了消息。

    决战的一天,终于到了!

    该做的准备,该布下的局,全部就绪。

    成千的工匠,上万的劳力结成长龙之队缓步西归,千里迢迢从汉中赶来的马钧也在所有工程修建完毕后拜别了郭嘉。

    华阴大营

    营内营外极其简约,防御工事几乎没有。

    这座大营,郭嘉对外不设防,因为没有必要。

    穿上铠甲,手持佩剑,郭嘉在大营内祭天,为了一场决战而举行誓师大会。

    张辽,许褚,典韦,高顺,甘宁,五名郭嘉麾下三军中地位最高,威望非同寻常的武将肃容以对,并排站在三军阵前,仰望背对着他们的郭嘉,郭嘉在祭酒,在焚香,他的动作轻缓而有条理节奏,带给人的不是一种沉重热血,没有人会从郭嘉身上感受到负担,而是一种对即将到来决战的自信。

    不论之前张辽,甘宁,严颜等哪位武将击败了敌军的哪位将领,斩杀多少敌人,这些,都可以抛之脑后。

    最后的决战,决定郭嘉一生高度,决定袁绍能否问鼎天下。

    甚至,官渡之战能够决定天下一百年格局的影响之前,这一场关中会战,决定的,将是至少五十年关西格局。

    而这一场战役的主角,必须是郭嘉,最终的胜负,也必须由他来亲自主导。

    当郭嘉将滴了他鲜血的酒水洒在祭台下后,他蓦然转身,扬起手中佩剑,爆喝道:“三军听令!此战,誓要将袁绍与曹操赶尽杀绝!”

    全军将士热血沸腾地挥舞手中兵器高声呼和响应郭嘉。

    立在军前的几位大将望着郭嘉的表情充满坚定与战意。

    这样的主公,为什么不追随?

    天下人都惧怕河北霸主袁绍,中原枭雄曹操。

    而郭嘉,要尽败群雄!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233章 桃色绚烂() 
夏初的阳光并不毒辣,明媚之中热力四射,令人精神抖擞之余,还有几分蓬勃的动力。

    袁绍带着十万军队向三辅之地进发,前军统帅颜良随着行程越长,他的眉头就皱的越深。

    派去前方探路的斥候一个都没有回来!

    这说明什么?

    敌军就在前方,而且重重布防!

    就在颜良打算将这一情况禀报给袁绍时,有士兵从前头跑回来朝他抱拳说道:“将军,西面来了大队骑兵!”

    颜良一惊,遥遥望去,尘土飞扬,烟尘滚滚越来越盛,马蹄声从微弱之势渐渐高涨。

    颜良很想给那个士兵一个大嘴巴,对方骑兵都杀到眼前了才禀报,这敌情究竟是怎么探的?

    顾不得太多,一面下令布阵御敌,一面派人去给袁绍禀报军情。

    他所率先锋部队有三万,袁绍亲自带领的中军有五万,张颌殿后的后军有两万。

    颜良此时心急如焚,他的部队有一万弓箭手,一万长枪兵,一万刀盾兵。

    但真正要克制敌军骑兵,要靠袁绍的中军,那里有一万弓弩兵外加两万并州铁骑!

    可敌军来的突然,他仓促御敌,阵脚倒没有乱。

    他是勇将,缺谋少智,可兵法布阵懂不少。

    三万部队迅速展开,列出阵型,层次有序,长枪兵在前,刀盾兵护住弓箭手,弓箭手在后,整个部队呈出一个扇形,既防止敌军骑兵冲杀密集区域肆无忌惮,同时也营造出一个包围圈,只要对方骑兵速度慢下来,将会在局部被围杀。

    只见骑兵带风,卷起尘埃汹涌而至,骑在马上的将士银甲披身,手持长戟,肩头插着一根白羽,正是银翎飞骑。

    统军来袭的武将,自然是锦帆军主将,甘宁!

    甘宁一马当先,身负长弓,由远而近,他看清了敌军的阵型与应敌措施,同样也看到了颜良的旗号,嘴角扬起一抹冷笑,暂且抽回手中短柄长刀,摘下弓箭,甘宁策马奔腾,微微伏下的身子挺起,弯弓满月,箭矢如同泛着电光一般破空而去。

    颜良早就注意到了对方的主将甘宁,见到甘宁引弓放箭,几名近卫已经举着盾牌挡在了严颜的面前。

    嗖

    箭矢袭至,颜良毫发无伤。

    挡在他面前的盾牌也完好无损。

    只有在风中摇曳的一面旗帜缓缓而落。

    甘宁先声夺人,颜良的旗号,倒了!

    瞧见自己军队旗帜被甘宁射落,严颜大怒不已,旗帜是一面信号,是军队的脸面!

    “愣着干什么!还不快把旗竖起来!”

    严颜对着身边将士大发雷霆,如果他的旗帜倒了,中军的袁绍发现后,多半要胡思乱想。

    银翎飞骑如苍龙入海,来去如风,在逼近颜良大军之前便主动改变了方向,本是朝着中心而去,却直击颜良大军的左翼,而后风卷残云一般,所到之处并不停留,将士挥舞手中长戟肆意杀伐,从左翼一路向北,左翼,中间,右翼,犹如一道狂风旋转而过,甘宁率领银翎飞骑并不深入敌军,将敌军最外围的部队扫荡一遍后马不停蹄,直接撤去,退去的方向不是他们来时的方向,而是向北偏西,那里,是渭水与洛水的交汇处。

    一击即退。

    初战交锋过后,颜良看着他的阵前被搅得人仰马翻,可实际损失并不惨重,他零零星星地留下了近三百的银翎飞骑,也只是付出了不到千人的伤亡。

    追还是不追?

    这个他做不了主,必须请示袁绍。

    袁绍得知甘宁率银翎飞骑来袭,双方的损失都不痛不痒,但他下一步该如何做?

    是直取长安还是追击银翎飞骑?

    “主公,郭嘉如今无地利优势,手中也只有骑兵能够对我军造成重创,他手中仅有的奇兵便是这银翎飞骑,主公只要剿灭了这支部队,无论郭嘉是与主公硬拼还是死守,都将必败无疑。”

    审配的建议是先消灭银翎飞骑,那就要追击。

    其他谋士没说话。

    袁绍也觉得要先剿灭银翎飞骑才行,以刚才的伤亡比例来看,如果这支骑兵部队对他不断骚扰,很有可能一万骑兵换他四五万的步卒,显然很不划算。

    再者袁绍的粮草是从河北运来,路途遥远,而他的兵马只有身边的十万大军,如果不在推进长安的路上剿灭敌人,那么假设敌军绕到他的后方断他粮道,他的后果的将会不堪设想。

    要克制银翎飞骑,袁绍就要出动他的中军。

    “淳于琼,你率两万骑兵,鞠义,你率麾下所有弓弩兵,你们与颜良一同追击敌军,我率余部随后就到。”

    淳于琼与鞠义领命后率军前去,与颜良兵马汇合后,三将近六万兵马向北追去。

    在袁绍身边看着他发号施令的曹操默不作声,他没有资格对袁绍指手画脚,哪怕是建议,当着袁绍手下的面,他都不会吐一个字。

    诱敌啊!

    这显然是诱敌啊!

    曹操只是换了个方式去思考问题,如果郭嘉真是打算用银翎飞骑做奇兵,就不会在白天曝露,也不会在他们刚出潼关还未踏入三辅的时候出现,要断袁绍退路,银翎飞骑可以在他们走在半道的时候去潼关,也可以用步卒佯攻,骑兵来突袭。

    不管用什么方式,银翎飞骑这么早出现肯定不是消灭袁军的主力部队,否则一击即退算什么?真的要做小鬼死缠烂打地骚扰袁绍吗?

    假如郭嘉就这点能耐,还决什么战?直接退回益州吧。

    难道袁绍手下谋士就没有一人瞧出这银翎飞骑是诱敌吗?

    不,肯定有。

    关键是袁绍不能放任银翎飞骑来去自如,如果郭嘉要挑一个好地方决战,袁绍也会奉陪。

    关西平坦,没有了崤函之险的关中,郭嘉想在哪里决战,袁绍都不介意,没有高山险道,他的十万兵马总不可能被郭嘉五万多人包围吧?

    追击银翎飞骑的三位将领,淳于琼,颜良,鞠义,他们三人一边追,一边心中也起疑。

    不管他们将略如何,打仗前研究地形地势都是必备攻克。

    潼关西面地势平坦,往北是渭水,这里也没有高山险阻,银翎飞骑朝这边撤,完全没有道理!

    难道郭嘉在渭水上搭桥让银翎飞骑渡河后拆掉吗?

    这太不符合兵法之道了,如果是过河拆桥的计策,那郭嘉还不如当初增援函谷关呢。

    压下心中的疑虑,三位将领率军一路往北,追着银翎飞骑的尾巴来到了渭水边上。

    这时,三将近六万将士都是目瞪口呆。

    距离这里还有一里才是渭水,呈现在袁军面前的是一堵高墙,高墙一眼望不到边,从东往西,隔断了他们的去路。

    而在这座石墙的东面尾端又是一处高地,在高地上,傲然而立着一人,样貌看不清楚,但那人身后的大纛的名号却十分清晰。

    郭!

    郭嘉!

    高地从上而下,层层设防,军队密集,人头攒动,银翎飞骑已经抵达高地上,先头的防御部队,是张辽率领的弓箭手与弓弩兵。

    颜良,淳于琼,鞠义都傻了眼。

    他们在低处,郭嘉在高处。

    并州铁骑能冲吗?鞠义的弓弩兵有用处吗?难道用人命逆势而上吗?

    郭嘉,生生营造了一个居高临下的局面。

    那一堵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