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子路在孔子的再次搀扶下,爬了起来。
“咯!咯!咯……”
这时!一只山鸡挣脱了束缚,飞了起来。
不过!由于束缚得太久,最终没有飞掉,在满院子里奔跑着。大家一起动手,进行堵截。
现场一片混乱,但也是欢声笑语。
“杀鸡!”抓住了逃跑的山鸡,孔子兴奋地说道。然后对学生们说道:“今天的课不上了!大家都动手!下午加餐!”
“哦!”有几个大学生欢呼了起来。
(本章完)
第484章 把私学办到曲阜城()
自从这天开始,孔子有了一个想法:不能把学校设在家里。家与学校是要分开来的,这样才有利于教学。
今天就是个例子,他正在给学生上音乐课,结果!方基石在院子门外大喊大叫。说真的!他是方基石,是大神是大哥,不然!他会当场生气的。当然!也没有生气的理由。要是换了亓官氏或者是方基石的两个妾室,他都要当场说几句的。
给学生上课,有些课是不能分心的,必须专心。而有些课就无所谓。
孔子有了这样地想法:在曲阜城内租一处院落,把学堂设到那里去。有些课程,在曲阜城那边上。而有些课程,还是需要在乡下老家上的。
在曲阜城内设分课堂,其一!是为了更好地教学;其二!也起到一定地广告作用。
当需要封闭式教学的时候,就把学校的外面大门给关上,并挂上“请勿打扰”的牌子。当开放式教学的时候,就把学堂的大门打开,让社会上的人参与进来。这样!能够起到一定地广告作用。
现在!外地的学生越来越多,家只有这么大,住在家里有许多不方面。真的!有时晚上,他要背后教妻,或者是过夫妻生活,都不敢声音大了,怕被外面的大学生听见。
还有!把学堂设到曲阜城内还有一个好处。现在的他!另外一个身份是:鲁国的小官吏。要是学堂在曲阜城内,鲁昭公有事找他,也方便一些。他去上班,也方便一些。上班、教学两不误。
他并没有彻底把学堂搬到曲阜城去的意思,更没有把家搬去的意思。不是!两边的学堂都要。另外!“孔子幼儿园”一样要办下去。
现在!表面上!他家是大学生课堂,方基石家那边是小学生课堂,好像是分开的。其实不是!分开是为了不让调皮的大学生欺负、带坏小学生。
这天下午,大学生得到解放,一个个欢呼着,大家一起动手,把子路的“学费”全部解决了,全民加餐。
子路就跟换了一个人似的,极为活络。在宰杀山鸡和野兔方面,特别地在行,也就一二三的功夫,就宰杀好了。然后!就是用两家的锅来煮。
方基石的家那边,有完整的餐具。也是从这一天起,两家人才开始分开吃饭。以前!一直都是在一起吃饭的。
半下午的时候,整个村子里都飘荡着香味。有不少村民不知发生了什么事,都过来观望。
“他大爷!别走!待会兔子肉就熟了!就可以吃了。”
“他大娘!别走!待会山鸡汤就熬出来了!山鸡汤是大补的!”
“他二哥!别走!待会大骨头就可以吃了!吃块大骨头吧!”
亓官氏见有人围观,或者是在院子门口张望,就出来打招呼。
其实就那么回事!今天孔子家“飨食”。子路带来的那些猎物,单单孔子一家人和方基石一家人加住宿的学生,是吃不完的。
“客气!客气!师娘!谢谢你!”
“师娘!你人心真好!”
在亓官氏的挽留下,大家自然是留下来了。
在乡下!特别是孔子家这种情况:不公开收学生的学费,都是靠学生家长自愿给学费。所以!与学生家长就有了来往。学生家长有了吃食的时候,都会分一些到孔子家里来,给先生和师娘吃。
所以!亓官氏挽留村子的人下来吃食,人家都好意思留下。要是双方不来往,没有交结,就不好意思留下来。
“都是我夫君新收的一个学生带来的!他是个猎户,都是他捕获的猎物!不花钱的!他叫子路!都这么高了!二十多岁了!……”
亓官氏借着这个机会,顺便打打广告。
“啊?二十多岁了他还来念书?”
“什么?这么大人了还念书?”
村民们听了,惊讶地张大着嘴巴。
“我爹说!三代不念书,不如牛马猪!”子路笑着从院子里出来,站在亓官氏一边,说道。
“就是你啊?”
“你就是那个大学生?”
“……”
亓官氏又在一边打广告道:“他不仅会打猎,他的力气也大呢!河堤上的那个石桌子和石凳子,他把它们放在一起,端起来了……”
“啊!”
“……”
村民们听了,显得一副怕怕地样子。
“呵呵呵!……”子路听到师娘在夸奖他,抱着膀子得意地傻笑着。
有不少没有上学的半大孩子,听说孔子家“飨食”,都在孔子家或者是方基石家门前探头探脑,不好意思进来。
所有吃食都煮好了,亓官氏没有敢亲自分食,害怕分食不均匀引起村民们的不满。到时候好事变成坏事,好意变成了恶意。所以!她就请村子里几个有头有脸的人过来,由他们主持,分食给全村的人。
方基石与孔子没有参与这边的事了,盛了一份自己吃的,坐在堂屋内吃喝了起来。
“我想在曲阜城设一处学堂!有些课程,我们到城里去上。”孔子说道。
“到城里去办学?这?这才几个学员?”方基石心想:还是我儿子方恕等人给你凑数,就这么几个人,房租你都交不起。
“就是因为学员少,我才要到曲阜城内去办学!”
“这?”
“我想请你帮个忙,给我在曲阜城内找一处市口好,租金也不贵的房子。我的意思大哥你不懂?我这不是?现在渐渐地学员多了,我要是把学堂办到曲阜城去,影响更大些。也更方便学生报名,也方便曲阜城内的学生来上学……”
曲阜城总归比自己的村庄人口多吧?
“这个?”
“我看了!曲阜城内有许多荒废的院落。如果这些院落还有主人的话,我们买下来也可以的……”
“买?”方基石心想:你能有多少钱?在曲阜内买房子?哪怕是旧房子。
“我的意思是:有便宜的就买!要是遇上无主的房子,只要鲁公或者是季平子出面,也就搞定了。是不是?主要还是租!租最好!买的话,不仅要钱,还要花钱修!大哥!你还没有懂我的意思?我这不是?作准备吗?并不是现在就要搬到城里去的!不是那个意思。”
孔子的意思是:先让方基石在曲阜城里在打听打听,如果有合适的,价格又行,就想办法要了。并不是立即、马上!
(本章完)
第485章 孔子在曲阜城买了房子()
方基石是个历史盲,他并不知道后来的孔子是住在曲阜城内,还是一直住在乡下老地方?在孔子的请求下,他还是让人到处打听了起来。
他不想去找鲁昭公,更不想去找季平子。要是去找这两人的话,不说在曲阜城内找房子、租房子、买房子,人家肯定会送你一座宅院的。鲁昭公与季平子等人,正愁没有机会巴结你。
名义上是送给孔子的,其实!就是看在你方基石的面子上,才送的。
所以!方基石是不会去找鲁昭公和季平子等人的,免得欠别人一个人情。无论欠了谁的人情,以后他们两人对干上了,让你夹在中间不好做人。
无论你帮谁或者是不帮谁,或者是中立,或者是不闻不问,都得罪人。
在曲阜城内,他还是有许多私人关系的。他在军队的时候,培训了那么多特种兵。其中有不少人,都分配到曲阜城内当治安员或者是守城的小头目。让这些人帮忙,不但人家乐意,还不要花销多少。这些人也一样,都愿意帮这个忙。
这些人都生活在曲阜城内,对曲阜城内的情况了如指掌。还有!由他们出面,价格也更实际一些,因为他们了解市场行情。
很快!就有人打听出来了,一个住鲁国曲阜城内的齐国商人,要搬出曲阜城回齐国。不知出于什么原因,他走得很急,所以!房子就便宜卖了。可是!他家的院落很大,尽管便宜,还是没有多少人可以买得起。
想买房子的人买不起,而有钱人家,又无所谓这样地旧房子。这样地房子买下来后还要重新装修,所以!有钱人认为:买这样地房子还不如买一块地,重新盖新房子。
在那个时候,有钱人是很迷信的,不愿意住别人住过的房子,不愿意睡别人睡过的房间。他们认为:这样会带来晦气的。特别是这个宅院或者房间内发生了什么不吉利的事,更是让人产生一种心理上的阴影。
方基石都没有出面,直接让那个打听到的人出面与对方谈。最后!对方急着搬家走人,只得答应了,只要一百斤生铜。
一百斤生铜,在当时是相当值钱的。生铜对当时来说,已经很普通了。可生铜属于战略物资,一般人搞不到的。
但是!这一百斤生铜相比他家的房子来说,还是微不足道的。他家的房子,远远比这值钱。
他家的房子有五间朝大街的门面房,后面有一个院落。最后面,是两层楼。以前的时候,在祖辈时期,他们家是开商行的。后面的房子,都是仓库的那种形式,没有隔间。
有便宜不占,王八蛋。
方基石去看了房子,非常地满意。第二天,还带孔子去看了一下,孔子也很满意。房子内的大仓库,正好可以办学堂。
在乡下老家的时候,孔子的学堂是办在自家的院子的。学生写字都在地上写,用树枝写,写完了再用脚掌一抹,又可以重新写。
而到曲阜城来办学了,招收的应该都是“大学生”。这些学生一般都识字,也都会写字,不用他再教。教这些“大学生”,不再用树枝在地面上写了,而是用笔墨和竹简。字要写在竹简上,或者刻录在竹简上再用墨描写。
“大学生”学习的内容不同,更适合在室内教学,安静教学。或者!开放式教学,带学生们去野外,进行相关训练。
“一百斤生铜?”孔子听说要一百斤生铜,当场又却步了。
他一个小官吏,薪水是不多的,根本拿不出来。家里开的私学,学费刚刚持平,交学费的人刚刚补贴了那些没有交学费的人,根本没有积余。
“呵呵!”方基石笑道:“这个不成问题!成交!买了!”
按照鲁国当时的律法办理了产权过户手续,一百斤生铜,自然是鲁昭公出的,从方基石放在他那里的礼金中取出。房子的主人变成了方基石,而以后这处房子,却变成了孔子的家。
后来的方基石,一直住在乡下。他的两个妾室,都不愿意再回到曲阜城居住,更不愿意回到鲁宫中生活。
而孔子则相反!全家搬进曲阜城。乡下的家,成为他的一个教学点。郊游的时候,练习射箭的时候,他才带着学生到乡下老家来。
后来的孔子,自从搬到曲阜城来办学的孔子,就不再招收幼儿了,只收小学生和识字的大学生。方基石的两个妾室,一直住在乡下,继续办幼儿园。当然!她们只招收本村的幼儿,不招收外地的。
教育从娃娃抓起,幼儿教育也很重要。
两个妾室继续办幼儿园的另外一个目的,就是不愿意再回曲阜城居住,不愿意回到鲁宫中居住。
鲁宫中的生活,虽然不愁吃不愁穿,可寄人篱下,没有自由是小,还时刻有着生命之忧。自幼在鲁宫中长大的她们,宁愿在家乡穷一辈子,也不愿意再过鲁宫中那种让外人羡慕的生活。
在乡下办幼儿园,不但快乐,更自由。而且!还能为别人减轻生活负担、教育负担,还能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
房子买下来后,把几根顶梁柱换了,再把房顶上翻新一下。再把房子里里外外粉刷一下,就变成了新房。
那个时候没有环保意志,刚刚粉刷后孔子就把家搬过来了。学堂,也随之搬了过来。
五间门面房,四间用于出租。中间一间,改装成院子的门楼房。其实!只有四间门面房。以前齐国人居住的时候,因为是自己家,中间这间的后面有一个门直通后院。在朝大街的一侧,有一个偏门,用于马车的进出,方便装卸货物什么地,以及闲杂人员出入。重要人物,都是从店堂这边进入后院,再到后面的客厅的。
孔子是以租户的身份进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