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钉子看向这个男子,哼了一声,头也不回地推着车子走出去。
罗天福摇头失笑,抱着熟睡的孩童,继续卖着东西,几天后,他看到一个穿着整齐的女子出现在他家门口,推着一架摆满木雕的车子,正在瞪着铜眸望着自己。
罗天福有些懵逼,看向这个女子,辨认出来就是前几天出现的家伙。
“你。。。”
“我来拜师!”
钉子毫不隐晦地说道,好似没事人似的。
。。。。。。。。
四月初,罗天福前往曲江池,来到了护国公主府,坐在了牡丹花盛开的庭院中,啧啧称奇。
“我说,你这里也太好了,有楼有花有侍从,哎,啥时候给我安排个小官当当?”
武月绫本来正在抿着茶水,听到对方又提起了这件事情,瞟向这个家伙,撑着下巴,“咱们大唐,有公务员制度,你可以去考!”
“额。。。”罗天福愣了愣,只能干巴巴地喝着茶水,不再多言了。
“我说,春考要开始了,你要是考个国子监夫子也行啊,数学方面的,轻而易举!”武月绫抱起胳膊,看向这位同乡。
罗天福想了想,也不错,于是问道,“五险一金有吗?”
“没有!按年发薪,朝九晚五哦!”武月绫轻轻一笑,继续解释道,“若是想要当官,就要有相应的本事,可不是我随便提拔你,不然我也不好管理手下。”
听到公主此言,罗天福站起来,恭敬地拱手,“殿下所言极是!朝九晚五的生活,挺不错的!”
武月绫闻言挑挑眉毛,哟呵了一声,“小子,这么上道了啊!”
罗天福哈哈一笑,继续坐下来,和老朋友聊天一样,讲述一些遭遇和事情,不过听到护国公主早期出身和后来组建军团的壮举,整个人都佩服得五体投地,更重要的是同是穿越者,公主偏偏带了个系统,他啥都没有。
第314章 心归兮,身归兮()
轻车玲珑,两名童子在车驾前吟诗吹笛,行至长安外城墙处,珠帘飘起,晌阳斜落,一名鬓发斑白,两靥波纹横生的老妇疑惑地挑目而望。
她可不记得长安有这般高耸巍峨的城墙,而且放目千里,唯有中间此一门尔,门悬乌黑若星铁,初见不可摧。
老妇轻问一声,左右环视,试问此处是否为长安。
旁有一名女侍走出,鸾步轻移,侍与驾前,轻声答说,此乃李十三。
十年风华青春逝,蛮腰系青带,佩挂鸳鸯剑,十三已成一名盈盈倩西施,来至大娘前,盼目一走又一顾,长安城巍峨,皇城侧落目帘,向大娘述明长安已到,家乡已归。
公孙大娘浊眼迷离,泪从双行起,扣门望入城。
城墙黑色守卫摇手一指,东南平野无际,随后传音而下,令来者绕道入城,此城门非军情紧急不开。
听到此言,公孙大娘自是疑惑,听闻长安为公主所守,收复潼关,镇压篡立太子,再收复凉州,败回鹘铁骑数万,谁还敢威胁大唐的边关,恐怕只剩下那些有眼无珠之徒,不清大唐命脉昌隆,还有那些有耳无孔之辈,不闻公主所领帅的黑甲军之威。
片刻后,车驾来到长安南面,公孙大娘这才惊愕连连,望着正在修刷的城墙,心中颇为惊异,胡人俘虏竟在自愿地干活,而且还没有任何一个人偷懒,更重要的是看着他们的军士屈指可数,难道不怕这些胡人进行暴动吗?
收起惊讶,公孙大娘终于从启夏门而入,来到长安城的街道中,人群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这种恍若隔世的感觉,让公孙大娘产生了疑惑,往日城门口是不会有这么多人在活动的,除了车马,还有很多商贩在行走,贩卖着各种货物,其中就有一种很稀有的东西,名叫肥皂,用来洗头发沐浴十分方便。
吩咐几个下人去购置一些肥皂,同时将目光望向了正在拆除的坊墙,还有那些对着街道敞开的房屋店铺,整个长安的格局完全不一样了。
看到繁荣的景象,公孙大娘在心中感慨,长安真繁华,真美好,下半生就好好的在长安待着,融入这难得一见的盛世之景中。
而李十三也怔怔地望着宽阔的街道,心绪翻涌复杂,不知长安何时这般热闹,从前市井无赖横行霸道,卖身易子之事随处可见,而今街头巷尾没有人不是带着笑容的生活,师父一直说君不贤,长安也乌烟瘴气,这里不值得长久留住,却不想在公主的治理下,世道清明啊。
想到此处,李十三颇为感怀,当年深陷摩尼教的囹圄,生不如死,她一直记得那名叫兰儿的恩人,也不知道此生还有机会见到对方吗?
车队继续往前,和一名驱车出城的白眉老者相错而过,公孙大娘只是略微觉得有些眼熟,交错过后,便不再关注。
绕过数条街,她们决定先沿着永安渠一路往上,去西市西游记酒楼吃顿饭,再去市署问问哪里有空余的宅子出售。
只不过,一行车队来到永安渠的柳树排下,看到沿渠岸盛开的牡丹花时,舞剑女纷纷言笑,花香四溢之间,公孙大娘忽见数人在柳下斗棋。
其中一人白袍分明整洁,胡髯飘飘若仙人,始终低首望着棋盘,面色有些担忧,似乎是在为某一方棋手忧心,定睛一瞧,公孙大娘拍手而喊,让车驾行到前方停下,那人正是故人李白,而勾搭着李白肩膀的那名脸颊略微消瘦之人她却并不认得。
下车后,公孙大娘在李十三的搀扶下,来到了柳树下,加入了围观下棋的行列。
下棋者正是海外留学生晁衡,与之对弈者空一臂袖,观其模样,应当是一名历经风霜之人。
长安竟然有了这样的景象,公孙大娘继续感叹,这种文人对弈,观棋不语,文人之风又起来了,公孙大娘悄声对李十三说了几句,让车队先行前往西市寻找宅屋。
不过多时,棋局不分上下,众人开怀而笑,独数李白笑声最大最狂。
这时,围在柳树下的李白、杜甫、封子阅、晁衡才发现有一老妇前来观看棋局,都望向来客,封子阅露出不解的神色,此妇人又是何人?
“敢问老娘子是何人?”封子阅不失礼仪地站起来,单臂拱手而问。
公孙大娘笑而不语,望向李白,老眼清明不少。
李白看着老妇,观其面部轮廓,心中猛然清醒,激动问道,“可是公孙大娘呼?”
“太白,十年未见,风采依旧啊,当年听闻第十盟刺杀你于长江一处洲头,还以为你殒命,如今见到故人安好,是公孙的缘分!”身份确认后,公孙大娘极其有礼,盈盈向着周围的文人挽腰行礼。
待回礼后,杜甫好奇地看向太白,那询问的眼神好似再说,这莫非是太白的风流债?
李白看到杜甫的眼神如此,不由地耸耸肩,回以颜色,杜兄你看我像个风流子弟吗?
随后李白一一介绍周围的人,包括封子阅这位极有见识的隐士。
而杜甫和李白两人也通过介绍将准备举荐封子阅的事情合盘拖出,让晁衡有些难以为意,毕竟他一直吃闲饭,也没什么功绩,却十分的怀念家乡,他听李白说过,公主在改进造船技术,也不能急于一时。
聊了一阵,公孙大娘也不再叨唠,告辞前往西市。
几天后,公孙大娘带着李十三还有几名剑舞女,前往公主府献礼。
武月绫见到如今年迈腿脚不便的公孙大娘,亲自上前扶住这位岁半先老者,当年一招剑技正是她教授的,“公孙大娘归来,月绫十分开心,当年八仙一宴,大娘授月绫一技,实乃月绫的荣幸,如今再见,感叹岁月不饶人啊,大娘可得注意调理身体!”
“秉殿下吉言,如今长安承平,皆是殿下功劳,当年平康坊,而尽也不过落魄人,为这天下,无以报公主,唯有一舞,在公主面前献丑!”
武月绫摇头失笑,说不必如此,但还是看完了李十三等人的一场惊艳的剑舞,接下来又和公孙大娘商量,让这些剑舞女前去西游记酒楼表演,也好混个生计。
公孙大娘自无不允,她见到长安的繁华再起后,愈发的觉得当初没有看走眼。
而在另一边,李十三见到了一身刺客黑衣的兰儿,替其脱下鞋子,用手测量对方脚掌的大小,随后仰视着这位始终喜欢沉默的恩人,“曾经之恩,无以为报,十三唯有迹凰源送急ǎ �
兰儿波澜不惊的眼眸里闪过一些韵动,很快又消失得一干二净,始终保持着冷漠的神色。
第315章 备战(一)()
四月中旬,凉州边段的长城烽火不休,陆子季一身血袍冲刺在山野之间,率领着黑色利箭左突又刺,将回鹘铁骑的防御一层层打破。
等到陆子季冲破敌阵,迂回撤到城墙
门的时候,长城上的炮塔开始了轰击,一声声撼动天地的雷鸣在平地上炸出一朵朵烈焰之花,早就坑凹的地面再次受到炮火的轰炸,变得焦黑不已。
由于炮火的倾炸,追击的回鹘铁骑也不傻,遭到第一波进攻,便全军缓慢的后撤,离开炮火波及的区域便可。
见到回鹘人撤退,长安暂时安稳下来,陆子季这才回到城墙上,看一眼炮台,马不停蹄地写上一封书信,寄送到长安去。
数日后,武月绫在在杜甫那里收到了陆子季的书信,说是希望能改大炮管的口径,增加射程,打回鹘人一个措手不及。
武月绫确定这件事情,便着手思考增加炮弹的射程,只是工艺恐怕跟不上,毕竟冶铁还是那种初始的阶段。
不过武月绫也清楚,这几个月下来,凉州那边战死沙场的军士也在增加,回鹘人似乎不肯罢休,执意与她开战,而且,剑南府离吐蕃人的太近了,也不知道这是不是他们的阴谋,两国合力围攻大唐。
一个上午的时间,武月绫把螺旋式的炮弹和炮管设计出来,画出设计图,让铁匠坊的匠人自己去琢磨,里面做出一个螺旋式的炮管相当麻烦,也不知道他们会采取什么办法来做,但肯定耗时又耗力。
处理完这些事情,武月绫下午便和杜甫一同去了长安城外视察城墙。
长安城外,还有一层外城墙,这个城墙建在护城河的外头,五丈多高,宽一丈,武月绫顺着楼梯往上行去,来到城墙上,居高俯视下面的景色,偶尔有野鸟从头顶飞过。
“殿下,再过数月,城墙的工事就要完成了,有了两重城墙,完全不惧敌军来袭,而且两重城墙之间可以安置营寨,也方便不少,更重要的是外围城墙比内围城墙要高不少!”
杜甫站在公主殿下的身后,与有荣焉的说道。
武月绫抱着胳膊,对着杜甫颔首,“若非先前一役,我也不会先筑城墙,现在春耕在即,让一些黑甲军士去务农耕种,屯田种粮,我们要时刻备战待敌!”
“是,殿下放心,这些事情杜甫已经安排下去,长安作为都城,必定率先完备这些事情,而后慢慢推广,将大唐各州县的一些事宜提上日程,专门培育出新型的文官,不过改制这些事情急不得,没有七八年恐怕难有成效!”
武月绫认为杜甫所言没错,做事情还是得循序渐进,都城长安作为试点,慢慢的将一些风俗习惯以及朝堂府衙的事情改变需要一个变迁的过程,目前还是大力改革土地制度,让每个百姓都能自己种自己的田,自食其力,能够在来年不挨饿不受冻。
“嗯,我们去别处看看,等到时机一到,我们便开始改革风俗制度,目前还是着力于土地的变革问题,对了,我觉得府衙可以养一群牛,以租赁的方式提供给那些开荒的百姓,轮流使用,一方面解决人力物力问题,一方面可以给各地的百姓提供便利!你觉得如何?”武月绫环视一圈,走下城墙,往军营的方向行去,同时也跟杜甫聊起临时想起来的一个方案。
“殿下,此举确实可以,只是牛群方面,恐怕需要府衙中的人来驱赶喂养才行,不过目前府衙中的捕快和各地不良人能够兼任此时,就怕那些刺史明府觉得这般行事会有失体统!”杜甫听完殿下的建议,也不反对,这样做确实可以,从他得到的各地文书中,就包括他们陈述百姓获得田地却无力耕种的问题,当时他只是把这个文书给公主看了看,没想到殿下记在心里。
“不管是刺史还是明府,只要拒不配合朝廷的旨意,被不良人查到,直接革职查办,严惩不贷!”武月绫想到了十年前的荆州城,刺史并没有太多的作为,导致山匪任意妄为,甚至和官府公然对抗。
“是!”
杜甫听到似乎有些怒意,便直接应承下来,而至于如何对付那些不打算配合改制的各地官员,他打算采取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