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月东升-第1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既然何丹旭这等小人物都能看出这一点,其余两位远站得比何丹旭高的人,自然也不会落后一筹。

    在大明朝位列文武官员系列的,即便是世袭的官职,也不会是蠢人,当然,说个个聪明可以,但谈及睿智,或许便能分出个高下。而袁应泰与李永芳,各自经历不同,虽不可类比,但能从各自的一条路上走到今天,这没点心机,是完全做不到的。不过,两人的这点心机,都用在了各自认为重要的地方。

    李永芳最初是为了养家糊口,做下吃空额、贪月粮的勾当,随后便仅仅是为了一家大小活命而已。而袁应泰,这做官到了辽东经略的位置,也算是倒了头了。以袁应泰过去的仕途经历,也算是有过一番雄心壮志,只不过也就是用在“勤政爱民,治水有方”几字评语上。

    当初在临漳做知县时,曾“筑长堤四十余里,捍御漳水。又调繁河内,穿太行山,引沁水,成二十五堰,溉田数万顷,邻邑皆享其利”。随后袁应泰被外放为布政司参议,任淮徐兵备道。适逢山东出现饥荒,袁应泰因救灾银子不够,便挪用了额外税及漕折马价数万金,被弹劾回乡“养病”。从这几年袁应泰所做的事来看,这民事是其唯一关注的重点。直到后来起复任河南右参政,以按察使为永平兵备道时,才开始接触兵事,也不过是招兵买马,休整要塞,打造战舰,采办火药军械等军需筹办之事。

    这不论是李永芳,还是袁应泰,在各自的路上,并未有什么人给予其指点,仅仅是以自己本能度日。而此刻,苏翎的一番话,却将两人都带到了一个新的世界面前。

    这稍稍显得有些寂静的厅内,暗中涌动着数种思潮。

    李永芳双眼微微眯起,间或眨巴几下,视线却是落在空处。大约是在想着如何做到苏翎所说的“斩草除根”之策,最好是能将所有知道自己在努尔哈赤麾下做事的人,全部除去,这样,李永芳便少了几分担心,日后倘若有人在此提及自己降了努尔哈赤一事,也可不同去解释那些细节问题。这样想着,李永芳甚至已经开始数着那些知道细节的人,其家中到底有哪些人口,以便为苏翎提供一些“草根”的靶子。这般为自己除去潜在祸根,李永芳愿意用尽全身本事,就是掘地三尺,也要挖出那些祸害来。

    而辽东经略袁应泰的心思,却非落在“斩草除根”上。

    将女真人也视为大明朝廷的“子民”,这个思路可是正对了袁应泰以往的一番作为。如果按苏翎所说的,不继续执行大明朝廷以往的“羁縻”与朝贡制度,而是设立府、县,派驻官员治理民事,这自然是完全崭新的一种治理手段。甚至袁应泰已经在琢磨到底该设置几个府,多少个县,而那些女真百姓住在山中,又如何处理土地与山林的归属权利问题。

    再联想到苏翎将辽阳百姓迁至镇江堡的例子,袁应泰也考虑起将女真人迁出山林,或是将一些汉人百姓迁入现在的女真地界的办法。这既然不再设立以往的诸如建州卫等卫所建制,那也就不会出现所谓的属于女真人的土地与山林,一切都由朝廷分派。这每家每户,不论是迁入的汉人,还是世居于此的女真人户,也可按辽东都司的屯田制度,给予每人五十亩的农田,照章纳税,缴纳籽粒粮。在佐以辅助农事的手段,当真要不了几年,便可以将女真地界完全变成与山海关之内相似的府、县。

    但这至少要先解决掉那些女真贵族的问题,有这些人在,府县制度是无法实施的。所以,袁应泰想到这里,才想起苏翎的所说的“斩草除根”计,这一下,袁应泰虽有些迟疑过于血腥,但却仍然在心中予以肯定。从这一刻起,袁应泰开始从单纯的“问民间疾苦”转变到治理“大明疆域”的高度来。

    这一个人的作为到底能有多大,事实上还是跟其周围的环境密切相关,尤其是那些能给予其指点、引领的人,更是密不可分。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也才能达到一定的高度。苏翎今日的这番话,无疑便起到了这样的作用。

    此时袁应泰与李永芳,对苏翎倒并非仅仅是“佩服”一词所能形容,苏翎所带来的新世界,将李永芳与袁应泰都拉出了以往各自的局限,开始面对崭新的未来。这新的心思,也自然形成新的眼光。

    这一点,与苏翎的那些兄弟们有些类似。自古一方豪杰,能有无数的追随者,这不单单凭的是银子,威慑,还有如苏翎此时所导致的,新的希望,新的视角。无论什么手段,都比不上追随着们自发的地跟从所带来的影响力。所以,任何一个心中怀有大世界的人,便也能拥有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

    袁应泰经略府前厅中的宁静,当然不能持续太久,这毕竟今日是来议事的,这半中间出现这么一番议论,已经属于轻缓不分了。不过是因努尔哈赤的一番守势,让苏翎自可放心大胆地安排时间。这对袁应泰与李永芳的一番影响,占用一点时间,也是收获颇大的。但,也不能过分的“好整以暇”不是?

    苏翎已经将一杯茶第二次喝得见了底,这刚将茶杯放下,一旁的何丹旭便悄无声息地过来再次斟满。苏翎看了看何丹旭,对其点点头,然后转向袁应泰。

    “袁大人。”苏翎轻声唤道。

    袁应泰恍然醒了过来,忙说:“哦,接着说吧。”

    苏翎笑了笑,问道:“袁大人,在想治理民事么?”

    袁应泰也微微一笑,答道:“若是此时便能做这样的事,我倒是可以多想上几日。这建州女真地界上,河流也是不少,修筑几道堤坝,拦水成湖,不仅能灌溉农田,也能养鱼,且也能有一些防备水患的作用。”

    苏翎一怔,这随口一问,倒问出这么个主意。这袁应泰还当真是治理农事的一个好手,这个办法也能随口而出。辽东境内大小河流非常之多,这水患也是年年都有,真若如此,可也要算是一大好事。

    苏翎转念一想,便又问道:“袁大人,此事尚早。今日说起这事,不过是让袁大人给朝廷的奏书上,提上一提,也显得袁大人对辽东一事的远见啊。”

    袁应泰听这么一说,有些尴尬,这分明是苏翎的主意,怎能说是自己的远见?不过,苏翎说过,这军事上以苏翎为主,那么这民事上,苏翎当然不会插上一手了,这当然还是袁应泰的职责。

    “嗯,给皇上的奏书,我会仔细斟酌。”袁应泰说道。

    苏翎说道:“袁大人,此事虽然还早,不过,我的那位兄弟,叫术虎的,就是率海西、东海女真部族一起攻打赫图阿拉的主将,如今已经掌控了海西、东海一带。在那里,努尔哈赤的手,是伸不到那么远的。”

    “哦?”袁应泰一怔,想了想,问道:“当真已经能完全掌控?”

    “是的。”苏翎答得很肯定。

    “那么,”袁应泰犹豫地问道,“你的意思说,可以先在东海、海西一带设立府、县?”

    苏翎稍稍犹豫,然后说道:“可以一试。”

    袁应泰沉吟片刻,说道:“你的意思是我向朝廷奏明此事?在海西试行府县制?”

    “正是。”苏翎说道:“袁大人,此事算是一个开端,不论成败,都可以试行。成,则日后在辽东也就此办理,若是不成,我们也好从中得出一些成败的办法,以便日后予以调整。”

    “试行倒是可以,”袁应泰边想边说,“但这府、县的官员,可是倒哪里寻去?”

    “就在辽东本地招募。”苏翎说道。

    “招募?”袁应泰一怔,随即笑着说道:“苏将军,朝廷官员可从无招募一说,大明开科取士,才是为官的唯一之道。”

    苏翎也笑着说道:“袁大人,这个我也知道。我虽是武官,可这科举入仕,也不是一无所知。请问大人,若是试行府、县,这朝中的可有多余的官员调遣?”

    “这个。。。。。”袁应泰犹豫了。

    大明朝自万历皇帝在位数十年,这官员缺额甚多,现有的各部、府县等官员还不能满员,何况还要添置到海西、东海的新建州府?

    “可以奏请皇上,加开一科,广为取士。”袁应泰想出了这个主意,也算是跟苏翎学会了胆子大的特点。

    “那得多久?”苏翎笑着问道。

    “这。。。。。。”袁应泰又顿住了。

    确实,这加开一科的事,恐怕皇上与大臣们就得商议多时,且不说是否能成,就算是同意了,等大明朝各府县的秀才、举人纷纷汇集,没个一两年,是选不出什么结果来的。

    “那就请皇上格外加赏,让那些秀才、举人都出来做事,还有那些庶吉士等等闲官,都加派过来。”袁应泰说道。

    这大明朝养的闲官,可也是不少,作为大明天朝的象征,很多官员仅是有个名儿,做的事可是屈指可数。再说,类似此时正在家养病的熊廷弼一类的官员,也有不少。真要都派出来,办十个府县的官员都不会缺。

    但,这又被苏翎否决了。

    “袁大人,”苏翎笑着说道:“就算你说的这个法子,皇上同意了,可以几个官员愿意到这偏远之地来?”

    别说海西、东海,就算是到辽东,都给人以发配的嫌疑,这不管给的官职多大,怕是真派到头上,这上书说卧病在床、不能赴任的文书可就多了去了。当今辽事一败至此,皇上下令赴辽的官员还推三阻四,寻找各种借口拖延,这试行海西一事,还能好到哪儿去?

    “袁大人,”苏翎又接着说道:“这愿不愿意来是一回事,这若是真有官员来了,这些人会如何做事?”

    袁应泰不解地看着苏翎。

    “袁大人,今日咱们议的,便是将女真人视作大明百姓。可袁大人估算一下,这些官员能有几人会如此做想?”

    袁应泰果然试想了片刻,然后摇摇头,说道:“难。”

    这袁应泰本人还是遇到苏翎之后,才发生一些转变的,何况其他的官员呢?女真人等同于野人,这几乎是整个大明官场上的共识。直到辽东被打得七零八落的时候,这个看法也没有什么改变。若是这些官员抱着这些想法赴任,可想而知,这试行的府县,怕是又会激起更大的战事。

    说起大明朝廷上的文官系统,这些寒窗苦读多年的读书人,一朝荣升大明官职,那个不立即便融入文官的圈子里去?且不说此时大明朝文官们各自分做几派,相互指责,将朝廷上闹得是乌烟瘴气,单说这银子,迎来送往,投桃报李的模式,可是在做官之前,便得先学会了。否则就算是有了一官半职,也无法在官场上如鱼得水、一帆风顺。袁应泰本人还被弹劾过回乡养病呢,这仅仅是其一而已。

    这些习惯了大明官场的官员到了新的地界,定然是将这种习惯再次传播至此。而这不过是辽东以往边墙一带文武官员勒索女真人的再次重演。如今苏翎的一部术虎,已经将海西用武力掌控在手,这试行府县,那可是大事,是苏翎,以及袁应泰能够名垂青史的大事。让这帮子官员这么一搞,那可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袁应泰如何能让这种情形发生?

    这也不行,那也不可,到底如何是好?

    袁应泰望向苏翎,见其却不像自己这般左右为难,便问道:“苏将军,你到底有何主意,说出来听听?”

    苏翎看了看袁应泰,又撇了眼凝神细听的李永芳,然后才缓缓说道:

    “袁大人,你的奏书中提及的试行,也要包括这用人的法子。大明朝开科取士,此时用在辽东、海西一带,已不是最好的办法。”

    袁应泰反应很快,忙问:“苏将军,这不以科举取士?你的意思。。。。。。”

    苏翎缓缓点头,说道:“所以,袁大人这份奏书,可得好生斟酌。千万要明述试行的好处,以及辽东、海西等等实情迥异与关内。这样,我们才能做到启用我们最需要的人。”

    袁应泰说道:“你的意思不要那些关内来到官员?”

    “正是。这海西、东海一带,原本的部族首领,当然不能一下便都改变其部族首领的地位,但按我们适才说的,也不能用其为官。这决不能再用以往任意封赏卫、所官员的法子。所以,设置府、县,也就是在明面上杜绝了因封赏部族首领而形成的阻碍。想那些部族首领也不完全明白府县的官员到底是如何一回事。我们安排过去的官员,也才能放心地执政。”

    “那人呢?”袁应泰问。

    苏翎的这个说法的确巧妙,女真部族对卫所指挥等武职都已熟悉,但府县官员却甚少知晓,可以说,完全是两个系统的事情。解决这些女真部族首领的问题,算是绕了个圈子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