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方便百姓们就近购买。
百姓们使用了这种蜂窝煤和煤炉子之后,感觉确实好烧,燃烧时间长,花费也就比柴火贵那么一点点,既不占地方还干净,几块蜂窝煤,就能让屋子一整天都暖烘烘的,对赵无忌感激之余,也对这尚未正式在神木开业的庆记平添了许多好感。
煤炉子构造简单,制作容易,城中也有商家打算通过仿造煤炉子赚钱,但是他们很快就发现自己制造的煤炉子,成本比庆记的煤炉子的卖价都高,于是也就断了仿造煤炉子赚钱的心思,消息传出去之后,庆记的煤炉子销售就更加火爆了。
神木的老百姓们都用上了煤炉子,住上了暖屋子,这让赵无忌很开心,不过还有一个不好的消息,就是粮价的涨幅也慢慢大了起来,下雪之后,神木的粮价已经比秋天时上涨了两成,慢慢地开始有一些百姓囤积起粮食了,但是他们的抢购行为,反而推动了粮价的继续上涨。
周元辰上回来的时候,曾说过徐怡派徐彪护送两万石粮食和两万两银子前来神木县,支援赵无忌,可是不知为何,徐彪至今仍然是迟迟未到。
按照赵无忌的计划,若是这批粮食和银子能安然抵达神木县,自己再采取一些其他的措施,应该可以遏制住粮食上涨的势头,只要粮价上涨不至于过猛,待到明年春天,土豆红薯栽种下来之日,明年的粮食危机将不会再度出现。
第一百二十五章虚张声势之计()
于是赵无忌便派人前去寻找徐彪,务必要弄清楚徐彪什么时候能赶到神木,另一方面,赵无忌也不想把希望完全寄托在徐彪身上,他必须也要做点什么,以应对粮价的上涨。
赵无忌打算采用苏文卿的建议,请神木的缙绅们募捐粮食,当赵无忌把缙绅们请到县衙,很客气的谈起最近粮价上涨之事时,善于察言观色的苏文卿当即带头表示了要募捐的意向,有了苏文卿带头,其他缙绅于是也多多少少地捐了一些粮食,最终赵无忌得到了三千多石的米粮。
三千多石粮食,不算多,但是也聊胜于无,有了这三千石粮食打底,赵无忌就开始在神木县限价卖粮,每户神木县的百姓,可以凭借里正出具的证明,每日购买粮食三斤,价格比市面上粮价低上两成。
赵无忌实行的其实就是一种变相的部分配给制,有钱人自然不屑于去占这点小便宜,并且购粮还需要里正出具手续,麻烦繁琐,但是这三斤便宜的米粮,却可能是有些穷人活下去的关键。
随后赵无忌又带人前去视察神木县内的粮仓,自古以来,粮食作为战略物质,而受到历代皇帝和官员们的极大重视,神木县的粮仓位于神木县城北部,仓外搭建了一层厚重大砖砌就的围墙,从外面看去,犹如一座小城堡一般,戒备森严。
听闻知县来访,看守粮仓的庾吏急忙出来迎接,赵无忌进了粮仓,只见这粮仓外面的围墙,一共有两道门,东西各一道,端的是宏伟宽阔,看守粮食的庾吏向赵无忌介绍,神木粮仓共有十洞仓库,最多可容纳三万石粮食,如今库存有粮食五千石。
赵无忌抽查了几个仓库,只见里面一袋袋粮食,满满登登的一直堆到屋顶,他随意找了几袋粮食,打开之后,查看里面的粮食,确认没有发霉变质,这才放心。
赵无忌走出粮仓之后,看到粮仓大门前已经聚集了一些闻讯赶来的百姓,灵机一动,便故意大声询问粮仓的庾吏,说道:“如今城内粮价上涨,本官心内焦急,你做好准备,一旦得到本官派人通知,随时准备开仓出售粮食。”
那庾吏听了一怔,便凑近赵无忌,小声说道:“大人,开仓放粮需要有朝廷的许可……”
赵无忌摆摆手说道:“事急从权,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万一城内缺粮,饿死百姓可是大事,更何况目前粮价如此之高,出售粮食之后朝廷也能获利,你听我命令就好,万事有本官承担!”
赵无忌这番话很快就传遍了神木县城,神木县的百姓们听说赵知县随时准备开仓放粮,心内也就安定下来,抢购粮食的人也越来越少了。
那些趁机炒作粮价,准备大发一笔的奸商,唯恐自己炒高了粮价,为赵无忌做了嫁衣裳,于是也便暂时停止了炒作粮食,如此一来,神木县的粮价就稳定住了。
神木县城内共有百姓五万多名,三千石粮食只能稍解燃眉之急,却不是根治之法,有心人早已测算到,三千石粮食,精打细算下来,顶多也就维持半个月,半个月后,没了粮食的赵无忌拿什么来打压粮价?
缙绅已经募捐一次了,不可能再募捐第二次了,至于私自放粮,估计赵无忌也只是说说而已,他若真是敢做,就会有御史敢弹劾他,让他卷铺盖走人。
在最初的稳定过后,随着赵无忌募集来的三千石粮食逐渐减少,百姓们的心态也慢慢开始动摇起来。
就这样,每石粮食的价格,在一两二钱银子处盘亘了一周后,突然发力暴涨,只用了三天,便涨到了一两八钱银子一石粮的地步,赵无忌似也是慌了分寸,连日召见城内各大粮商,要求他们稳定粮价。
然而粮商们也是大吐苦水,各个都说自家粮食库存已经不多,如今的粮价乃是在天灾以及老百姓自发的抢购活动造成的,实在与他们无关。
赵无忌拿这些粮商也没办法,于是这几日便偕同庆记的杨掌柜,频频出现在购买限价粮的百姓们面前,赵无忌表示官府有能力遏制住粮价的恶意上涨,庆记商行的杨掌柜则宣布已经在外地采购了大量的粮食,这几日便会送到神木,请父老乡亲们不要听信传言,抢购粮食。
然而今年的旱灾不仅仅是陕西一地,临近的山西,河南的收成也都不好,都是歉收的地区,庆记又能去哪里采购粮食?这些表态不但没有起到稳定民心的作用,似乎反而加速了粮价的上涨,没几天,粮价就涨到了二两银子一石的价格。
神木县的茶馆内,庆记的掌柜杨宪正坐在一张桌子旁边喝茶,他生性简朴,平时也没什么爱好,就是每日下午有喝茶的习惯,这家春来茶楼装修典雅,平时也很肃静,来往的人不多,每天下午,坐在春来茶馆的二楼,品着香茗,看着楼下形形色色的路人匆匆而过,观看着这世间百态,也是他人生的一大乐趣。
杨宪正在饶有兴趣地看着楼下,突然听到隔壁传来一阵说话声,仔细听去,似乎正在谈论赵大人,他当即起了兴趣,凝神细听。
一个苍老的声音说道:“赵大人能来我神木,真是我等百姓的福分,安置难民,打击劣绅,又以平价出售煤炭取暖,大人自从来此,一桩桩事,皆都是心怀百姓,勤政爱民,神木百姓有如此知县,乃是百姓之福。”
然后便响起了一阵的纷纷赞同的声音,那老者又说道:“只不过赵大人才智虽高,到底年轻气盛,仅仅以这粮价而言,难免失之偏颇,过于自信了。”
一个年轻的声音响起:“不知王老此言何解?这粮价往年此时,也是如此这般上涨,须怪不到知县大人头上。”
老者说道:“你这话却是差了,以我观之,赵大人打压粮价,有章有法,却是操之过急,若老夫没有看错,赵大人使的乃是虚张声势之计。”
老者顿了一顿,继续说道:“赵大人使缙绅募捐,又以平价售粮,实在是难得的两手妙棋,随后他声称要开仓放粮,则是虚张声势,然而虚张声势之计,首要使敌摸不清虚实,赵大人到底年轻,三番五次宣称要放粮,做得却有些过火了。”
“兵法有云,可一可二不可三,赵大人再三宣称要放粮,如今募集的粮食即将售尽,他若再不放粮,百姓们的心理必然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到时一旦限价粮售尽,百姓必然将会群起抢购粮商手里的粮食,到那时,恐怕粮价的涨幅,就不是任何人能压制的住了。”
第一百二十六章虚张声势计中计()
年轻人问道:“请问王老,如此困境,可有办法可解?”
老者叹了一口气说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赵大人能做到今天这一步,也实属难得了,老夫也没什么太好的法子,若是强行开仓放粮,倒是能维持一阵子,不过恐怕赵大人的仕途,也就到此而止了,没想到他这样的好人,也会有焦头烂额的时候。”
此时,神木县衙内,赵无忌和夏允彝也正在对坐品茗,赵无忌神采奕奕,与夏允彝谈笑风生,却哪里有半点焦头烂额的样子?
只听夏允彝说道:“大人果真好计谋,这虚张声势之计,在下佩服不已。”
赵无忌哈哈一笑,说道:“哪里哪里,夏先生过誉了。”
夏允彝又说道:“大人这计谋,一计套着一计,若不是大人点破,夏某如今也身在局中,看不出虚实深浅,大人若是用兵,必然不次于孙武,乐毅,当真是有鬼神难测之机。”
赵无忌微微一笑,说道:“治理一县之地,其实也和耕种田地一般道理,总要杀灭了害虫,拔除了杂草,才方便播种施肥,浇灌田地,本官初来此地,首要任务自然就是杀虫,拔草!”
次日,庆记商行终于正式挂牌营业了,开业当天,人来人往,络绎不绝,时不时便可看到商贩模样的人,从庆记库房里拉走一车车的货物,这些都是从庆记采购,然后贩卖到外地的商贩。
庆记店铺里,杨宪也是忙得脚不沾地,普通民众们排着队等着购买肥皂和香皂,此外还有很多大姑娘,小媳妇去了二楼挑选香水,至于三楼,则是售卖琉璃制品之处,来此的客人,一个个非富即贵,而货架上的琉璃制品,也皆是价格不菲,最便宜的琉璃酒杯,也要十两银子一只。
庆记商行一片火爆气象的同时,却很少有人注意到,在庆记商行的旁边,有家粮行也在同日开业,名字叫做叶记粮行。
商人无非是逐利,然而这家叶记粮行却有些与众不同,开业第一天,粮行旁边便挂上一个大大的黑板,上写“本店粮价,比市价便宜半成!”换句话说,就是这家粮行以市价九五折的价格卖粮。
目前神木粮价乃是二两银子一石,那么叶记的价格便是一两九钱银子一石粮,虽然便宜的不多,但是毕竟也是便宜了,于是开业当天,这家粮行的生意倒也不错,生意也很火爆。
而官府那边的余粮似乎也不多了,最新的消息,凭借证明,每户百姓只能购买两斤半粮食了,比以前少了半斤,据坊间传言,赵大人募捐来的三千石粮食快卖光了,所以才不得不出此下策。
得知限价粮即将售罄,次日,市面上的粮价涨到了二两三钱银子,随后叶记也跟着涨到了二两银子,虽然比昨日贵了,但还是比市价要低,于是前去叶记买粮的百姓越来越多了。
随着粮价的不断上涨,百姓们买粮的积极性也渐渐提高,商家的心理更为惜售,往往一到中午,各大粮行便挂出了今日售罄的牌子,只有叶记粮行依旧我行我素,以低于市价半成的价格,全天售卖。
神木县内一处豪华的大宅子内,钱定在正在家中举办酒宴,在座的都是神木县做粮食生意的粮商。
酒过三巡,钱定在开口说道:“诸位,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发财时间了,诸位一定要坚持住,谁也不能率先降价,一定要限量售卖,保持住现有局面为最佳。”
席中一个粮商问道:“如今官府售卖的限价粮已经开始减量售卖了,赵知县手里的粮快卖空了,一旦他无粮可卖,百姓必然心慌,我等便可趁百姓抢购粮食之机,趁机涨价了。”
钱定在点点头,说道:“去年粮价有赖于诸位的齐心合力,做到了最高三两银子一石,今年这新来的知县心狠手辣,我等不可贪得无厌,最高做到三两五钱,也就罢了,免得赵大人恼羞成怒,他若是翻脸,反而不美。”
有粮商说道:“我等正常买卖粮食,又不违背大明律法,他便是翻脸,又有何可怕,他总不能将我等屈打成招罢?”
钱定在说道:“这赵大人颇有手段,张羽也折在他的手下,诸位还是小心些行事,切记不可过贪,去年涨到三两银子,今年天灾人祸不断,便是涨到三两五钱,也说得过去,他也拿不到我们的把柄。”
又有粮商说道:“若要抬价,总要把货源都拿到手里,那叶记粮行,似乎也是颇有些财力的,若是我们把价格拉上去,他来趁机得利,我等岂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钱定在说道:“今日召集诸位,便是为了此事,我看那叶记粮行,实力似乎也是有限,不如我等齐心合力,凑出一些银钱,把他家的粮食全部吃下,随后这城里的粮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