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里面还有我们的同志?”
“战俘那些属于俄罗斯族且不肯加入伪军的战俘。”
虽然罗科索夫斯基是波兰人,不过他并未因波兰人担当苦工流露出多少愤慨这是天经地义的,俄国要是占领了敌国土地肯定也是如此,至于战俘,要不是他们不肯在战场上拼尽全力,怎么会担当俘虏?现在这个下场根本不值得同情!所以他只略微惊愕了一下便问道:“这是什么时候的事?”
“一个多月前就开始了。我们在法国工人阶级中有同情者,有个工程师预计中东原油产量会持续攀升该地区本年度能提供给德国的石油大约是1ooo…15oo万吨,明年大约是2ooo…25oo万吨,第三年预计能过oo万吨,第四年也许可以达到4ooo万吨。”
“4年后呢?”
“4年后?”朱可夫露出苦涩的笑容,“您认为4年后还打仗么?”
罗科索夫斯基被噎得说不出话来。
“再来说巴库这件事德国人未来石油基本够用了,占领巴库不是为了抢占石油,唯一目的是企图掐断我们的石油供应。本来我们一年有oo多万吨石油,德国只有1ooo多万吨,现在地位反过来了,变成我们只有1ooo多万吨,而德国会达到甚至过oo万吨。随着时间推移,这差距会越来越大。”朱可夫叹了口气,“我们很多同志还没意识到这一点,根本就不懂得到时候缺油会比缺坦克还可怕的道理。”
“如果这样考虑的话,我判断德国人冲向斯大林格勒的可能性很大,那里不仅是顿河…伏尔加流域的核心枢纽,还是一系列国防产业的聚集地,更是伏尔加…乌拉尔油田区(第二巴库)的门户。”罗科索夫斯基哭丧着脸,“如果德国人打下了斯大林格勒又冲进了第二巴库,那我们真要没油用了。”
“光这还不够,因为德国人对维持目前的战线基本感到满足。”朱可夫摇着头说道,“情报员前不久刚刚获取了有关信息,你想不想听?”
“当然。”
“德国人的战争指导思想在1943年生了重大变化:基本固守现有防线的前提下打出高交换比,该命令并不是绝密的,已布到集团军甚至师一级,希特勒明确要求没把握打出1:4以上交换比的战役宁可不打。”
“什么?”罗科索夫斯基听后大吃一惊,“这什么意思?战术不是为战略服务的么?这算什么战术?敌人的战略目标呢?哪怕有个阶段性目标也好。”(未完待续。)8
第一百二十一章 高加索(8)()
“打消耗战,打高交换比,消耗我们的战争潜力。”朱可夫盯着罗科索夫斯基,一字一顿地说出来。
“哈!”罗科索夫斯基笑了起来,“这是我听到过的、最可笑的战略就德国那点潜力还想和我们拼消耗?德国能死多少人?有多少物资和粮食可以供战争消耗?资本家会支持希特勒打一场长期战争?”
“我不认为很可笑,恰恰相反,这是个要命的战略。”朱可夫满脸愁容地说道,“从德国人背信弃义发动突然袭击以来,战争已持续了整整21个月,不算平民,我们一共损失了近900万军队,平均一个月损失40多万,每周要损失10万。”
“有这么多?”罗科索夫斯基愕然,“斯大林同志不是说我们损失了200…300万人,但至少也消灭了100万德国人。”
“200…300万?”朱可夫冷笑一声,“你真信这数字?光累积下来的伤员都超过了300万了。”
“大部分伤员经过治疗还是能返回前线的。”
“或许能返回200万,但也不是今天受伤明天就恢复的,大部分需要3…6个月,早期受伤返回的伤员大部分又在随后作战中损失掉了。”朱可夫叹了口气,“大本营去年8月份组织了大征兵,宣传部门说95%以上的战士是踊跃、自发入伍的,你信不信?”
“我……”罗科索夫斯基说不出话来,他想说信,但一想到部队里那些30好几、40来岁的胡子兵,后面半句话的底气就不足了。
“我可以告诉你一个数字,1925年出生的孩子去年秋天我们已征光了一共140万,别说你的部队中没看见他们。”
罗科索夫斯基瞪大了眼睛,他以为那些还不如步枪高的孩子兵只是部分现象,没想到却是冷冰冰的三个字“征光了!”
“如果形势紧迫,过完夏季我要开始征募1926年出生的孩子。实际上,在前15个月我们就损失了760余万部队,要不是这半年损失程度略有降低,每周的平均损失还要难看。”朱可夫叹了口气,“现在部队的战斗力别说与战前相比,就是与莫斯科保卫战时相比也下降了不少你知道这个冬天为什么没像去年一样发动大规模反攻么?因为斯大林同志自己也信心不足。”
这还是罗科索夫斯基第一次听到这种内幕消息,他不禁狐疑起来:朱可夫告诉自己这些是什么意思呢?
“至于你说的德国人没有坚持和长期战争的能力,那要看什么场合与什么国家做对比美国人大概有资格说这个话,我们恐怕就不行。从波兰战役开始,德国人已连续打了3年半战争,不但没露出疲态,反而越打越强现在连海军都能尝试与英国人一较高下了,这是战前根本无法想象的,我和华西列夫斯基同志听说德国海军冲出北海、占领亚速尔的消息后震惊不已。现在德国人有全欧洲的工业帮助他们生产军火与工业品,有包括中东、非洲的粮食和资源供他们挥霍,不存在耗不下去的问题。至于伤亡,总参谋部估计在150…200万之间,考虑到上次大战德国就能承受600万左右的伤亡,他们还远远不到支撑不下去的时刻。”
罗科索夫斯基沉默不语,他知道朱可夫的说法是对的:红军战斗力下降得非常厉害,而德军几乎没什么影响德国人横扫非洲与中东才用了30万部队!放在东线顶多就是一次中等规模的战役,但却打得大英帝国丢盔弃甲,几乎生活不能自理。谁都知道支撑大英帝国全球霸业一共有四根支柱:第一是皇家海军,第二是苏伊士运河与中东石油,第三是印度次大陆殖民地,第四是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加拿大四大自治领。现在四根支柱断了两根半:皇家海军损失惨重,地中海霸权丧失殆尽,北海绝对制海权难以维系;苏伊士运河与石油丢得一干二净;印度洋航线几近断绝;唯独四大自治领看上去影响不大,还在往母国拼命输血。
当然,两人的看法其实有些片面。之所以30万德军横扫非洲与中东是因为一些不可复制的条件:一方面这30万军队抽调的全是精锐的王牌军;另一方面是日本联合舰队加入了战场没有联合舰队干脆利落地扫清印度洋的英美舰队并封锁相关海域,德军根本没办法在短期内取得胜利。
“所以,您判断德国的战略从大规模攻城略地变为持续的消耗战或者说歼灭战?”
“不,确切地说是窒息战!德国人在窒息我们的战争潜力。如果单论军事人口,我们手里还有900万军队,对比军队规模,大约是德国的15倍,可惜实际战斗中经常打出1:4、1:5的战损来,这优势很难维持。当然,不是说没这900万军队我们就彻底完蛋了,把苏维埃逼疯了再拉900万也没问题,问题是我们没能力为这1800万人提供足够的军事资源了。”朱可夫认真解释道,“最近我总在思考德国的战略转变,隐隐约约抓住了敌人的思路。最近几个月没怎么爆发大规模战役,北面更是一片平静,但平静之下对我们军事潜力的破坏比打几个战役要大得多。”
罗科索夫斯基静静地听朱可夫说下去,他已经意识到对方手里掌握着比他全面和充分的多的数据。
“我们还有900万军队,如果按前21个月的消耗速度,我们还可以维持近2年事实上你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那种狂风暴雨般进攻的势头已过去了,目前我们的平均伤亡开始在缓慢下降,但我们的军事资料枯竭的速度却远远快于兵员枯竭的速度。以坦克为例,我们目前的生产量是2500辆一个月,大约是德国人的2倍,但德国人大部分是4号或虎式,小部分是突击炮,没有一辆轻型坦克,而我们生产了大约800辆轻型坦克,这一点价值也没有。如果完全转产t…34或更新的t…43,我们的产量马上就会掉到2000辆内。哪怕再加300辆一个月的美国物资虽然美国人承诺的东西到现在还没达到他们做出的承诺,我们也只能达到00辆,而德国的数字将会提高到1500辆以上。按这个水平,别说1:4(坦克第4集团军打出的交换比水平),就是1:3甚至1:2我们都耗不起。”
有一点朱可夫没说,罗科索夫斯基也心照不宣地不提:最近的坦克质量下降得很厉害,特别是有些车辆的防御装甲质量差到离谱,别说50mm反坦克炮,就是德军已淘汰的37mm反坦克炮配上钨芯弹都能洞穿。
“德国人窒息我们的第二点证据是破坏我们的外援通道。看上去都是巧合,但敌人明显在围绕这个目标去执行,他们掐掉了北极航线,占领伊朗和中东后又掐掉了南部航线,现在只有太平洋航线还能维持一点运输吨位,但能持续多久我表示十分怀疑。我和英国代表交流过,他们自己的坦克都是开口问美国人要,根本没余力提供支援,在德国得到中东后,他们甚至连原油都开始嗷嗷待哺,然后德国人又逼迫着我们炸毁了巴库破坏程度比他们用飞机轰炸还来的彻底。美国人虽然强大和富裕,也愿意支持我们,但现在根本不可能做到输送足够的物资,前两天莫洛托夫外长提出了加大成品油供应的请求,美国人同意了,但也隐晦地表示他们可能会优先保证英国人的需要。”
罗科索夫斯基的眉头皱得越来越紧。
“几个月前,斯大林同志试探性地提出了媾和……”
“媾和?”罗科索夫斯基睁大了眼睛,惊呼起来。
“小声点,你这样能保守住党的机密么?”朱可夫不满地瞪了对方一眼,“中间人是保加利亚沙皇鲍里斯三世,希特勒同意媾和,不过条件很高。”
“什么条件?”罗科索夫斯基小声地加了一句,“如果不涉及重要机密的话,我很想知道。”
“反正外面小道消息满天飞,告诉你也无妨。第一,无条件承认那些‘东方国家’**;第二,赔偿德国人1000亿帝国马克;第三,我们从现有实际军事分界线向后撤退400公里,将这些地方连同德军已占领的国土交给伪军建国至于我们失去的土地,德国人怂恿我们向阿富汗、印度进攻,从那里获得土地作为弥补。斯大林同志只肯答应头两条,保加利亚人居中斡旋,后来德国人主动做了些让步,赔款增加到2000亿,后退减少到200公里,且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这样的重要城市控制权不变,但列宁格勒除外。”
罗科索夫斯基进入了一头雾水的状态,他有些不明白为什么朱可夫要告诉他这些。
“其实很简单,我想在斯大林格勒打一场阻击战,消灭掉敌人50…60万兵力,然后有条件推动议和苏维埃太需要一个喘息时机了。”(未完待续。)
第一百二十二章 高加索(9)()
媾和的事罗科索夫斯基听听就算数了,这不是他这个级别该掺和的事,朱可夫告诉他是非常够意思的举动,说明在对方眼里是“自己人”对波兰血统的他而言比什么都要紧。〔(?网?但对斯大林格勒阻击战的要求,他有些迟疑和犯难,朱可夫交给他两项任务,他觉得没有一项能轻松完成:
第一,让24、63、69三个集团军交替掩护撤退,快撤向斯大林格勒,引诱曼施坦因集团追击并将其吸引到城市近郊附近;
第二,用相对弱势的兵力防御斯大林格勒,利用城市巷战和地形优势与敌人拼消耗不能再打1:4、1:5的战损比,要求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打出1:1,至少也得是1:2的战损比。
“罗科索夫斯基同志,我相信您的能力,这种能力已在莫斯科保卫战中展现出来过了,现在党和国家需要你再一次挥这种能力。”朱可夫诚恳地说。
“第一条要求很难办到。”他为难地表示,“如果我现在下定决心让24、69两个集团军留在原地,只让63集团军撤退,该集团军是有把握完整地撤出来的,但三个集团军一起撤退,恐怕最后谁也逃不出来。”
“没指望他们逃出来这是我抛给曼施坦因的诱饵,用3个集团军把他引到斯大林格勒来,如果按你的办法,固然最多只会损失2个集团军,但敌人不一定会越过顿河进攻他们现在胆子很小。”
“丢掉3个集团军我就只有2o万不到的部队了……”他惊叫起来。
“我会从西南方面军和斯大林格勒方面军中各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