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铁十字-第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在摩洛哥沿岸登6。虽然参谋长联席会议对这个计划不感兴趣,但罗斯福总统本人对此表示赞同并一再推动。

    一开始计划设计得很完美:等英国第8集团军在昔兰尼加取得决定性大捷,再配合英美盟军在西北非登6就能彻底干掉北非轴心军。但到了今年6月份,不但期待中的大捷迟迟未到,非洲军在隆美尔的率领下甚至抢先进攻贾扎拉防线并导致了北非英军全线崩溃,但丘吉尔对这个计划的热衷却有增无减,不但将其改名为“级体育家”,甚至还鼓吹盟军尽快在西北非登6并推进到******边境。参谋长联席会议看到了北非英军的窘境,决心拉这些“可怜可悲的盎格鲁撒克逊人”一把——这是休伊特从马歇尔将军处听来的,总统特使兼密友霍普金斯在私下场合表的原话,也不知道有没有罗斯福总统的意思。说好的围攻轴心军最后变成了为英军解围,他反正觉得烦躁异常。标日期,而美国方面却建议11月7日,最后罗斯福总统和了稀泥,要求登6日期不得迟于1o月3o日。

    7月份美英联合参谋长委员会又在伦敦举行两次会议,最后在丘吉尔的倡议下将作战计划改名为“火炬”,希望以此鼓舞人心,并确定由美国人艾森豪威尔中将担任司令官,但除了司令官人选双方达成一致外,时间和地点上的分歧却更大。由于急于为北非部队解围,英国方面建议以1o月7日为目标日期,而美国方面却建议11月7日,最后罗斯福总统和了稀泥,要求登6日期不得迟于1o月3o日。

    最后是行动总指挥艾森豪威尔提了折中方案:建议在地中海内外同时登6,但不越过阿尔及尔以东,因为德军可能从西西里和撒丁派飞机空袭,只在波尼可进行小规模登6以夺取机场。可惜英方不满意,坚持要在波尼或者更东的地点进行大规模登6。又经过半个多月的争吵,在罗斯福与丘吉尔无数的电报口水中,一直到9月15日双方最终达成一致:以11月8日为指定登6日,同意阿尔及尔登6列入计划,但美军只在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和阿尔及利亚的奥兰登6,由英军在阿尔及尔和更东面的地方登6。

    休伊特领到的命令就是率领美国第34特遣舰队,带着1o2艘美**舰(包括29艘运输舰)共计3万余名美军从弗吉尼亚州的汉普顿锚地去摩洛哥卡萨布兰卡,执行一场跨越45oo海里的远征。而夺取奥兰的任务则交给中路特混舰队,计有近2万美军,由劳埃德?弗雷登德尔少将指挥,由海军准将托马斯?特鲁布里奇指挥英国海军部队护航——因为这批部队8月初就运到苏格兰和北爱尔兰,他们已在双方高层无数次争吵中度过了无所事事的2个月了。

    本以为计划就这样确定了下来,没想到仅仅过了1o天,休伊特再一次被拉去开会,还没进门就听到激烈的争吵声。

    “敌情生了剧烈变化,我们不能简单地按照原定计划执行。”一名美国参谋军官正面红耳赤地说些什么,而英国派驻在参谋长联席会议的联络军官脸上却是义愤填膺的模样。(。)

第十七章 以俄制俄(2)() 
休伊特知道自己不便插嘴,因为这是6军的事情,他

    他听到一股拥有浓厚英格兰口音的声音了言:“谢尔曼换装新的坦克炮是必要的,可为此推迟出就大可不必了。当初希特勒在进攻俄国时他手下坦克没一样比得上俄国人的t…34,难道他停止进攻了么?我们可不能被德国人吓破胆。”

    这声音他很熟悉——这是6军少将乔治?巴顿出的声音。

    “乔治,你又在胡说些什么?如果你找不到既能换炮又不耽误时间的办法,你就该闭上你那张臭嘴。”一旁的美国6军部长亨利?刘易斯?****生不悦地说道。

    别看****生骂得很难听,但休伊特却清楚巴顿和部长大人关系好着呢,3o年前他就是部长的对外联络官,被老上司骂两句显得多亲热,换马歇尔将军还不敢这么说巴顿。

    果然,巴顿毫不在意地耸耸肩:“这我可办不到,我的意思是我们带上旧款谢尔曼出就好,新的留在家里慢慢改,再说我们要去的地方只有法国人,他们又对付不了旧谢尔曼,不是么?”

    大家对这个表态哭笑不得:法国人确实对付不了谢尔曼,可现在德国人就在托卜鲁克,他们手里的坦克可是会吃人的老虎。一旦英美在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登6,反应过来的德国人必然会从******大举冲杀过来,没有可靠的装甲部队只怕巩固不了登6场。但英国人不管这些,他们好不容易逮到一个愿意支持他们观点的美国将军,顿时来了劲,将刚才已重复过的观点又翻来覆去说了几遍,听得休伊特大皱眉头,其他人也是哈欠连天。一副不耐烦的表情。

    巴顿放完炮就退下了,然后他看到了休伊特并主动伸出手来握手。即便和巴顿握了手且彼此间微笑示意,休伊特对这个火炬行动合作者的印象仍然很差。他觉得自己仍然不能理解这个怪人,他显然是一位天赋异禀、魅力四射、为荣誉而战的军人。但那种魅力维持的时间太短了,很快就会露出口出狂言、桀骜不驯的一面。休伊特原来没和巴顿打过交道,一开始还比较佩服这个看上去热情奔放、铁血冷酷的装甲兵少将,但为了筹备火炬计划相关方案,他对巴顿的印象一落千丈。

    34特遣舰队的参谋们提出。一场大规模两栖登6战役从接受命令到舰队启程至少需要6个月的准备,但因为英美彼此间的无尽争吵,最后只给了34特遣舰队7周的准备时间——这可是美国历史上最复杂的一次军事行动。本来时间不够已让休伊特十分抓狂,可巴顿那漫不经心的态度更让6海军协同变成了煎熬。尽管巴顿口口声声骂华盛顿那帮该死的白痴迟迟不下战役决心,可他自己非但不把司令部搬迁至汉普顿锚地,反而继续待在华盛顿国家广场军需大厦顶楼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无所事事。

    休伊特不止一次地在部下面前怒不可遏地抨击巴顿:我已多次电话、写信告知对方务必尽快赶来和我们一起协同配合,但他丝毫没咨询海军的意见就提议了摩洛哥的登6地点,那里一处没有海滩,另一处则是布满了诡雷的浅滩——天知道他在想些什么。

    ++++++++++++++++++++++++++++版权声明++++++++++++++++

    如果您看到本声明,说明是实行了防盗机制后的错误章节。请不要着急,按照以下步骤就可以恢复正常:

    1、如果您使用起点p端本文,请过45分钟后刷新一下即可;

    2、如果您用起点手机端看,同样过45分钟重新下载一次章节内容即可,具体操作步骤为:轻击页面中央,在上端出现下载箭头后重新下载错误章节覆盖,然后退出页面后重新进入;如果还不行请关闭软件重试一次;当然最好的办法是看到有更新后别理会,过45分钟再则一切均会正常;

    3、如果您在别处本文,请您去阅文集团起点注册vp账号观看本书,用实际行动鼓励作者更好地创作;

    4、如果您不愿意为此付钱。那就请耐心等待,届时肯定会有正常版本。

    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对大家造成不便深表抱歉,作者将尽力写作。

    ++++++++++++++++++++++++++++版权声明++++++++++++++++

    第十二章休伊特的烦恼(1)

    时间已临近9月末。华盛顿的天气早已开始转凉,但美国海军少将肯特?休伊特的心头却是燥热的,更确切地说,是因为焦虑而带来的不安。

    早在几个月前他就领到了要去西北非登6的任务,这是1941年圣诞节同盟国在阿卡迪亚会议所确定的方针,丘吉尔相专门提出了“西北非计划”——代号“体育家”。拟在非洲阿尔及利亚登6以便逐步收紧对德包围圈,并表示如果法国同意美军也要在摩洛哥沿岸登6。虽然参谋长联席会议对这个计划不感兴趣,但罗斯福总统本人对此表示赞同并一再推动。

    一开始计划设计得很完美:等英国第8集团军在昔兰尼加取得决定性大捷,再配合英美盟军在西北非登6就能彻底干掉北非轴心军。但到了今年6月份,不但期待中的大捷迟迟未到,非洲军在隆美尔的率领下甚至抢先进攻贾扎拉防线并导致了北非英军全线崩溃,但丘吉尔对这个计划的热衷却有增无减,不但将其改名为“级体育家”,甚至还鼓吹盟军尽快在西北非登6并推进到******边境。参谋长联席会议看到了北非英军的窘境,决心拉这些“可怜可悲的盎格鲁撒克逊人”一把——这是休伊特从马歇尔将军处听来的,总统特使兼密友霍普金斯在私下场合表的原话,也不知道有没有罗斯福总统的意思。说好的围攻轴心军最后变成了为英军解围,他反正觉得烦躁异常。标日期,而美国方面却建议11月7日,最后罗斯福总统和了稀泥,要求登6日期不得迟于1o月3o日。

    7月份美英联合参谋长委员会又在伦敦举行两次会议,最后在丘吉尔的倡议下将作战计划改名为“火炬”,希望以此鼓舞人心,并确定由美国人艾森豪威尔中将担任司令官,但除了司令官人选双方达成一致外,时间和地点上的分歧却更大。由于急于为北非部队解围,英国方面建议以1o月7日为目标日期,而美国方面却建议11月7日,最后罗斯福总统和了稀泥,要求登6日期不得迟于1o月3o日。

    最后是行动总指挥艾森豪威尔提了折中方案:建议在地中海内外同时登6,但不越过阿尔及尔以东,因为德军可能从西西里和撒丁派飞机空袭,只在波尼可进行小规模登6以夺取机场。可惜英方不满意,坚持要在波尼或者更东的地点进行大规模登6。又经过半个多月的争吵,在罗斯福与丘吉尔无数的电报口水中,一直到9月15日双方最终达成一致:以11月8日为指定登6日,同意阿尔及尔登6列入计划,但美军只在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和阿尔及利亚的奥兰登6,由英军在阿尔及尔和更东面的地方登6。休伊特不止一次地在部下面前怒不可遏地抨击巴顿:我已多次电话、写信告知对方务必尽快赶来和我们一起协同配合,但他丝毫没咨询海军的意见就提议了摩洛哥的登6地点,那里一处没有海滩,另一处则是布满了诡雷的浅滩——天知道他在想些什么。

    休伊特领到的命令就是率领美国第34特遣舰队,带着1o2艘美**舰(包括29艘运输舰)共计3万余名美军从弗吉尼亚州的汉普顿锚地去摩洛哥卡萨布兰卡,执行一场跨越45oo海里的远征。而夺取奥兰的任务则交给中路特混舰队,计有近2万美军,由劳埃德?弗雷登德尔少将指挥,由海军准将托马斯?特鲁布里奇指挥英国海军部队护航——因为这批部队8月初就运到苏格兰和北爱尔兰,他们已在双方高层无数次争吵中度过了无所事事的2个月了。

    本以为计划就这样确定了下来,没想到仅仅过了1o天,休伊特再一次被拉去开会,还没进门就听到激烈的争吵声。

    “敌情生了剧烈变化,我们不能简单地按照原定计划执行。”一名美国参谋军官正面红耳赤地说些什么,而英国派驻在参谋长联席会议的联络军官脸上却是义愤填膺的模样。(。)

第十八章 以俄制俄(3)() 
ps:白天出去傍晚才回来,今天夜里还有

    弗拉索夫当然不是无名之辈,恰恰相反,这个鼻梁上架着一副黑框眼镜、看上去文质彬彬像个政工干部的中将在红军中绝对称得上是一名悍将。

    弗拉索夫是新城神学院的毕业生,19岁参加了苏联红军并在内战中立下功勋,1924年7月至1925年曾在列宁格勒高等骑兵学校训练班深造,粗看上去这个学校名头不响,但只要看看他同班同学的名字就可以知道其中蕴含的价值——他与朱可夫、罗科索夫斯基、巴格拉米扬和叶廖缅科等人是同学。193o年,年仅3o岁的弗拉索夫当选为联共(布)中央委员,1938年还作为军事顾问奉派到中国并帮助******训练军队。那时候正好德国援华军事将领还没撤完,6军总参谋部里还留着他的档案和粗略评价,认为他“头脑灵活、作风勇猛,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对手”。“巴巴罗萨”行动后弗拉索夫出任新组建的苏军第37集团军司令,在基辅方向参加正面防御作战且屡建功勋,最后神奇般地逃出基辅包围圈并徒步返回本方阵地,斯大林用飞机把他接到莫斯科并授予其列宁勋章和红旗勋章,同时还任命他为防守莫斯科的第2o集团军司令。到台风战役**时,面对德国第3、第4两个装甲集群的冲击,是弗拉索夫亲率第7和第8近卫步兵师以强行军堵住了突破口,保住了岌岌可危的莫斯科,甚至还在友军支援下在德米特罗夫和伊克沙湖之间动反攻,硬生生地把敌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