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明末之扬我中华-第2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何吾鹏见温体仁看向自己,连忙摆手:“我没意见,全凭首辅做主。”

    温体仁沉吟道:“既然大家各执己见,那就不急着票拟,等福建的消息传来后,再统一意见报送乾清宫。”

第425章 琼海镇与平南总兵官() 
琼州营并没有让内阁的大佬们等待太久,消灭倭寇后半个月,福建就报来了消息:围困金门一带多日的红毛船队碰到琼州营水师后一触即溃,落荒而逃,红毛制造的危机解除了。

    如果说“剿灭倭寇”的过程中还发生了一点点小意外,甚至发生了真刀真枪的战斗,那么东印度公司舰队的演出则可以打满分。从凶神恶煞地卷土重来,到一言不合就封港,最后被琼州营“驱逐”,“狼狈逃窜”,完美地完成了既定的剧本,就此树立了琼州营水师在朝廷眼中高大上的形象。

    刘烨自导自演的戏唱完了,接下来就看崇祯、内阁大臣们这些vip观众怎么打赏了。

    原本留中不发的广东巡抚慕天颜请求在琼州开镇的奏折被带到了朝会上讨论,崇祯心里已经有了腹案,但是想听听朝中大臣的意见。

    内阁的意见基本一致。温体仁身为首辅定下了基调,次辅吴宗达表示同意,王应熊是温体仁的跟班,与首辅保持高度一致,钱士升、何吾鹏事不关己,犯不着得罪首辅,于是同意了王应熊提出的“建琼海镇,封正二品龙虎将军,加右都督,授平夷总兵官”的意见。

    以往只要是温体仁提出的意见,东林党派系的大臣必定反对,凡是温体仁要提拔重要的人,东林党一定要踩下去。可是这次不一样了,倭寇深入江南腹心之地,东林党一派不管是在位的大臣还是在野的文人,都吓得不轻。江南是他们的大后方,是东林一派的基本盘,绝大多数东林党人都出自江南,若是江南被倭寇掀个底朝天,整个东林党都不好过。

    考虑到倭寇绝迹多年后又出现,谁也不敢肯定会不会有下一次,大家都需要刘烨这样一个能保护沿海安全的强力军头坐镇南方。于是所有东林党派系的大臣意见都高度一致:就事论事,这次不攻击温体仁的提议,保证琼州营的封赏能通过廷议。

    习惯了大臣互相攻讦的崇祯本已做好了忍受漫长争吵过程的准备,毕竟设立军镇这么大的事情,崇祯就算再怎么刚愎自用,也不敢擅专,免得落下个独断专行的评语,可是想要各怀心思的大臣统一意见实在太难了。考虑到温体仁这位“孤臣”在朝会上缺乏援手,崇祯甚至考虑过让兵部尚书张凤翼出面提出这个议案,免得让温体仁成为众矢之的,连累封赏的提议无法通过。不过这奏章经过了内阁票拟,涉及的事情又太过重大,兵部的份量不够,只好作罢。

    可是让崇祯万万没想到的是,内阁提出的建议,得到了六部、都察院等重要部门的一致同意,几乎没有反对的声音。唯一出现争论的,就是关于“平夷总兵官”的名号。

    都察院左都御史唐世济提出不同看法:“平夷之说,不伦不类。我大明盛世,万国来朝,就算倭人、红毛偶有侵袭之举,也只是癣疥之疾,无需太在意,设立军镇专为防夷,未免笑掉后人大牙,不如改为平南,取平定南疆之意。”

    唐世济是东林党派的中坚力量,他的意思立刻就被东林一派的大臣秒懂:设平夷总兵官,就如同平辽总兵官一样,把倭人、红毛之流上升到了平等对手的地步,未免太抬高对方了。而平南就高端大气上档次多了,整个南方沿海都是其防区。另外最重要的一点,既然这个刘烨必须要倚重,就算提议是温体仁提出来的,也不能反对,唯一能挑刺的,也就武官名号这些枝节问题了。在这个无关大局的问题上纠缠一番,至少体现了我们东林党不会让你温体仁太顺心如意的立场。

    崇祯不知道这些大臣无聊的想法,只是觉得这个名号确实大气一些,便点头同意:“那就改为平南总兵官。另外,既然琼州设为军镇,就不再受两广节制,琼州府各州县也只管民不管军,战时则要全力襄助。”

    内阁提议,大臣无人反对,皇帝亲自拍板,于是关于刘烨的封赏就这么定下来了。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琼州府参将刘烨剿灭倭寇、驱逐红毛有功,封龙虎将军、五军都督府右都督,擢平南总兵官。另,为防范西夷、南蛮等海外匪类,在琼州开镇,名为琼海,由刘烨镇守,不受两广节制,该府各州县亦不得干涉军政”

    临高南园内,刘烨和严光等心腹跪在地上耐心听太监宣读了圣旨,喜不自胜,费劲了心思总算达到了目的,而且比想象中的更好,名正言顺成为了半独立的王国,脱离了两广总督的管辖。至于琼州府的官府,原本就被拿捏的没有半点脾气,现在更是有了圣旨这个尚方宝剑,从知府到各知县,连个屁都不敢放了。

    用厚礼打发走传旨太监后,大家都喜上眉梢,严光说道:“恭喜将军,琼海镇一设,将军就成了大明屈指可数的几名武将之一,已经达到了武人的鼎峰。”

    刘烨喜气洋洋地回答:“这个只是虚名,重要的是崇祯给了我相当大的自主权,熊文灿不能管我,名义上的牵制都没有了,以后移民、扩军更是无所顾忌。”

    众人应道:“将军所言甚是。”

    一场大戏就此落幕,最后以刘烨得偿所愿而告终。琼州营升格为琼海镇,成了半独立的军事王国,除了名义上接受朝廷的节制,整个南方已经没有任何人能够对刘烨发号施令了。

    解决了这个问题后,琼海镇把精力集中到了移民和扩军上来。继第一批九千人的移民抵达临高并且顺利安置后,在新任登莱巡抚林天明的全力协助下,第二批一万多人的移民运抵临高。

    临高境内可供垦荒的地方已经不多,继续安置这一万多移民有些不够了,刘烨把主意打到了隔壁的澄迈县和儋州县。这两个县土着人口不多,地方较为宽裕,容纳几万移民问题不大。两个知县连参将时期的刘烨都不敢得罪,又怎么敢得罪新任平南总兵官?琼海镇一纸公文送达,两县乖乖地动用全县的衙役、里长等力量,安置从临高运过来的移民,一切政策按照临高境内的办理。

第426章 制衡() 
时光飞逝,转眼几个月过去了。比起开镇之前,琼州府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前后三批移民到了临高,总人数达到了将近四万,其中青壮过半毕竟能在饥民潮中生存下来的,大多是年轻力壮的与本地的土着和黎人不同,这些山东来的移民比琼州的汉人更能吃苦,而且服从意识比黎人强得多。在琼海镇的组织下,移民们开垦出了几万亩良田,第一批开垦的田已经到了收获的季节,原本靠琼海镇的贮备粮和其他州县调拨的存粮过渡的阶段总算熬过去了,移民们慢慢开始自给自足,并且能够反哺琼海镇的军粮储备了。

    一方面,粮食产出与消耗初步达到了平衡,进入了良性循环的正轨;另一方面,被强制列入军屯体系的青壮们慢慢适应了“以耕代练”的方式,一批又一批的屯丁接受了最基础的军事训练,具备了脱产编入正规军的条件,琼海镇陆军扩编的时机成熟了。

    扩军是大事,崇祯八年腊月,过年之前,琼州营升级为琼海镇后的第一次大规模会议在南园议事厅举行,首当其冲就是讨论扩军的问题。

    刘烨对众人说:“移民中的青壮都是不错的兵源,经过屯丁这个阶段的筛选和训练,现在第一批可供编入正规军的新兵人数近万。我决定,琼海军陆军暂时扩编为两个团,以后随着战事的需要和兵源的补充在此基础上再行扩编。石英为第一团团长,徐一凡第二团团长,每个团额定满编为五千人。”

    众人喜气洋洋,与有荣焉。琼海军一眨眼就从区区两千陆军扩充到了一万,以后还会继续扩编,已经真正成为可以左右天下大势的力量了。至于军队主官的人选也毫不意外,石英是嫡系中的嫡系,徐一凡是从旧式军官转变而来的成功典范,两人都在大大小小的战斗中证明了自己的实力,成为军中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统兵将领也是意料之中。

    刘烨继续说:“军队扩充了,兵力上去了,不能让实力下降。我决定把以前临时的军官培训班变为常设的军校,专门培养中下级军官,分为陆军分校和海军分校,前者继续设立在马袅军营,后者则设立在博辅。军校的总校长由我亲自担任,石英、高杰兼任副校长,分别分管陆军分校和海军分校。”

    众人羡慕地看着石英和高杰两人。刘烨不可能有太多时间过问军校的事情,那么石英和高杰就成了军校实际上的“话事人”。文人参加科举有座师,朝中大臣主持一届会试,中举的都是其门生,这就是一种政治资源,现在设立军校后,能够担任校长一职,也能获得与文人科举类似的人脉资源,届时军中各级军官都是自己的门生,在军队中的影响力可想而知。

    严光有些担忧,这样一来,两人对军队的影响力是不是太大了?尤其是石英,本身就是将军心腹,如果再兼任军校副校长,将来门生遍布各营各连,这样的影响力,如果要动了什么歪念,后果不堪设想。

    不过他的担忧有些多余,古人尚且知道分权制衡,担任过公司老总的刘烨又怎么会不知道这一点?虽然石英的忠诚毋庸置疑,但是合理的制度永远比人性更可靠。

    他清了清嗓子,继续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会有,军队人多了,难免良莠不齐。之前琼州营能够连战连捷,除了火器,主要就是靠严明的军纪。为了保证扩军之后的纪律和战斗力,军中还要设立军法司,专门负责维护军纪、惩处违纪之人,另外还负责军功的审核和上报。军法司司长由二团团长徐一凡兼任,但是还要另设副司长,负责日常的管理。”

    众人听明白了,石英以军事主官身份兼任军校副校长,而徐一凡以同样的身份兼任军法司司长,这就是再明显不过的制衡啊!

    严光仔细品味了一番,一个将来的门生遍布全军,影响力巨大,一个负责军功的评定和违反军纪的惩处,权力不小,这样就能互相制约,不会让一方独大,而且这种天然的对立关系也不会出现两方抱团的现象对于上位者来说,手下结成小团体绝非好事心里佩服不已,这位主公从贩卖私盐发迹,却比许多浸淫官场半辈子的高官还懂得腹黑和权谋之术,看来是天降奇才,注定是要登上那个至高无上位置的。他当然不知道,世上没有人生而知之,这位主公可不是什么盐贩子出身,是来自后世的企业老总。

    正在品味主公的人事安排时,话题又转到了严光自己身上。刘烨看着严光说:“行军打仗既要靠将士们在前方奋勇杀敌,也要依仗后方的运筹帷幄。我决定,把临时的参谋会议升格为军机参谋处,由严先生任参谋长,负责协助我分析军情、制定作战计划、调派军队。”

    众人哗然,又是一个重量级的人事安排,这神马军机参谋处,不明觉厉,听起来很牛逼的样子啊。

    严光按捺住心中的激动,谨慎地问道:“请问将军,这军机参谋处和石、徐两位团长的职权是否重叠,如何划分?”

    “不重叠,你负责总览全局,他们负责一线的战斗指挥,换句话说,你指哪,他们打哪!当然,重大的军事安排必须由我亲自同意。”

    严光心里乐开了花,这不就是自己毕生追求的境界吗?运筹帷幄之中、杀敌千里之外。

    刘烨看样子是做了充足的准备,马不停蹄再次抛出下一个任命:“一支军队的后勤保障是打仗取胜的基础,扩军之后,以往那种针对几百几千人的小而精的后勤供应方式已经不适应了,但我们又不能像鞑子一样靠抢劫保障军需,就必须建立强大的后勤保障机制。我决定,在军中设立军需局,负责武器、弹药、器械的产需调配和战时的保障供应,由孙先生主管。”

    众人闻言纷纷看向严光和孙元化,这就是另一种方式的互相制衡了,两大智囊一个管指挥,一个管军需,谁都不能压过对方。

第427章 与关宁军的交易() 
安排了石英、徐一凡这两大将领和严光、孙元化两个文人后,刘烨接着对直接隶属于自己的两支武装力量作出了改编。

    “林三的警卫队改名为近卫营,编制暂时按一个营核定,以后根据需要增加,负责我出行时和战场上的保卫;岛津千代手下的武士编为拔刀队,负责我的贴身护卫;秦天的特战队也要扩编,人数也暂时定在一个营左右,名称不变。这三支部队直接对我负责。”

    如果说琼海军是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