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之大国崛起-第2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依靠这样效率高的运输工具,大量物资开始源源不断的从北海送往鄂毕城。沿途有大量堡垒进行接应,运输队伍完全没有在野外过夜的痛苦,他们反而能够在一个个堡垒吃上热饭睡上热炕,如果马匹太过劳累还能换马,这样的条件让运输队可以舒舒服服的将后勤补给物资甚至是增援部队送到鄂毕城前线去,整个边疆区的防御能力在快速增强。

    然而这样的形势完全无法让赵宽放心,他是个心思缜密的人,对一切危险都考虑在前面。在后勤补给问题得到解决之后,他又开始发愁兵力问题了。因为需要掌控庞大的沿海省和东波利亚省,刘体纯手下的兵力被极度分散。何况在与哥萨克人发生冲突之后,北方殖民地的战略态势急转直下,他们需要面对西方的沙俄和南方的蒙古、满清势力,兵力早已入不敷出了。

    虽然不是军事主官,赵宽还是与袁崇焕联名将自己的忧虑上报给了朱聿键,希望能够得到解决。朱聿键接到这份情况之后,立刻找了政务院和总参谋部的官员们来商讨。

    茅元仪的想法非常简单,从辽东汉民和朝鲜人中间扩军,在冬季这个间歇期之中,至少为北方再训练一个守备军,以便应付春季对沙俄的作战行动。可是总参谋部的想法很快遭到了政务院的反对,财政司司长孙鋡是其中表现得最激烈的一个人:“王爷有所不知,如今封地内的情况虽然越来越好,但财政依然不容乐观。”

    “我们的税收很少吗?”朱聿键皱了皱眉,他感觉自己努力了这么久应该不至于收不上税来。

    “当然不是,今年的前十个月,我们在工业印花税上收取了一千一百万两白银,商业贸易税八百万两白银,农业税四百万两白银,此外还有其他收入近五百万两白银。因为冬季两个月的商业活动比较少,估计所能收取的钱会少一些的,大概还有两百万的入账。”孙鋡解释道。

    “想不到我们一年的财政收入有这么多了?都加起来这不是有三千万两白银了,如今朝廷每年也只能收入一千三百万两而已。”朱聿键笑道。

    “可是我们收得多,花得也多,更何况今年如此多大财政收入,还是因为王府的棉纺厂和远洋贸易的收入都被王爷捐给了财政,这些钱算入商业税收才会有如此的规模。”孙鋡说道:“实际上我们的三千万两白银之中,要交给朝廷三百万两,免费教育和免费医疗每年要投入三百万两白银,另外造船厂除了商业船只建造利润被投入军用之外,财政司每年还要投入一百八十万两。铁路和公路的修建每年投入五百万两,北方的棱堡修建是四百万两,向各殖民地移民每年两百万两。”

    “一千八百八十万两?这么多,不过还是剩了一千一百二十万两,也不算少了。”朱聿键笑道。

第五百七十四章义务兵役制() 
“王爷难道忘记了军费吗?”孙鋡叹道:“主力军和守备军各有十万人左右,主力军平均每个人月饷在二两五钱银子左右,守备军平均为二两银子,这样每月就需要支付四十五万两白银,一年就是五百四十万两。海军少一些是两百七十万两,另外每年的军械制造和弹药补充,还需要两百万两左右,加之给官员的工资每年八十万两左右,实际上我们的财政仅仅是持平,根本没有任何盈余,如今财政司的仓库里,只有百万两左右的存银。”

    “不会吧,每年赚这么多,怎么我还是这么穷。”朱聿键叹气道。

    “主公对外发展过速,肯定会有这样的情况。”宋献策说道:“不过澳洲的绵羊养殖和毛纺织工厂已经建设好了,只等明年秋季收获羊毛,就可以开始进入工业化生产了,到时候会有一笔进账。”羊毛其实是在春季收割的,不过澳洲处于南半球,宋献策所说的北半球的秋季,就是南半球的春季了。

    宋献策继续说道:“另外根据李信大人的来信,北美洲已经开始种植烟草和棉花等经济作物,等过上一两个月将东西运到,我们也能再入账一笔。”

    “可是这些与扩军比起来是杯水车薪啊。”孙鋡摊摊手上说道:“一个守备军可是四万人,如果一旦组建起来每年就要多加近百万两饷银,我们根本支付不起。”

    “可是如果没有这支军队,我们在北方将遭受巨大损失,这可不是百万两白银能够弥补的。”茅元仪坚持道。

    “王爷,属下有个办法,或许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这个时候沈继荣突然站了起来,作为唐王钱庄的掌柜,他现在可是封地内财神爷般的存在。所有商人都在围着他转,希望能够弄到一笔贷款周转,不过他把关却非常严格,没有足够的抵押物绝不发出贷款。结果钱庄建设了两年,才发出了一千三百万贷款,如今还有差不多一半已经归还了,与此同时他却被钱庄吸引到了一千万两存款,钱庄如今可是良性运转之中,每年都有数十万盈余。

    见到手下这位金融人才说话了,朱聿键笑道:“你说说看,有什么好主意可想?”

    “属下认为可以铸银币。”沈继荣说道:“我曾经试验过,如果以含银九成的合金铸造银币,会让白银的硬度提高不少,避免长期使用中的磨损问题。另外我们可以使用水压机直接冲压,不需要因为铸币而出现火耗可以说是稳赚不赔的。”

    看了看周围吃惊的官员,沈继荣说道:“我测算了一下,如果将钱庄银库内的千万两白银全部铸成银币发售出去,我们能够净赚一百多万两白银。何况我们是以银币换取白银,再继续铸币,这些钱都等于是细水长流,我们会始终赚取利润的。”

    “此计不可,银币含银九成岂不是欺骗百姓,万一大家不买账又如何应付?”潘独鳌反对道。

    沈继荣给他耐心的做着解释:“这样的担心大可不必,我们只要承认彼此等价,银币就能够正常流通了。如果封地内禁止使用白银,必须兑换成银币才能进行商业活动,相信那些商人会同意的。更何况白银在商业中非常麻烦,需要查看成色并称量切割使用,而我们的银币是定值的,可以稳定的直接使用,避免了许多麻烦,商人们肯定欢迎。”

    “好主意啊。”朱聿键笑着拍案道:“这下子唐王钱庄就有了银行的功能,我看以后更名为唐王银行好了。”

    “何为银行?”沈继荣问道。

    “其实我们的钱庄现在已经有了银行的大部分功能。”朱聿键将银行的功能大略讲述了一遍,沈继荣听得连连点头。

    “王爷认为可行?”宋献策问道。

    “当然可行,而且我们不但要造机制银元,未来还要发行纸币。我们要建立起一个完备的货币体系,让大家能够方便快捷的买卖物品。此外今后我们的银行要开设支票簿,让商人更轻松的进行大面额交易。”朱聿键笑着解释道。

    这件事很快被定了下来,不过扩军问题还是无法将解决,毕竟铸币只是临时的,随着银币的大量散发,利润会逐渐减少,根本无法提供扩军的经费。

    “我看这样如何?咱们改改军制。”朱聿键提议道。

    “还要改?我看现在的军制很不错了啊。”孙传庭感觉没有必要。

    朱聿键说道:“我打算将守备军和主力军合并更名为野战军,他们依然是募兵制的结构,士兵作为职业军人投入到对敌进攻作战之中。不过让这些精锐部队被牵扯到地方守备任务之中,实在太过浪费资源了,我们另行建立新的守备军部队。”

    他的这番话将所有人都吓了一跳,朱聿键将守备军并入野战军,需要提高饷银水平,再建立新的守备军,财政岂不是要破产了,孙鋡连忙表示反对。朱聿键却摇头道:“你没有听懂,我的意思是在守备军中实行义务兵役制。”

    “何为义务兵役制?”茅元仪问道。

    “所谓义务兵役制,就是封地内所有达到十八岁的男子都有服兵役的义务。如果不需要继续上学,他们可以加入到军中服役三年,这是不需要发给军饷的。这些新兵会在新兵营中训练三个月,以掌握基本的作战技巧,然后投入到守备军之中,他们依然用原来的守备军兵力配置,投入到各地的防守作战之中。”朱聿键给他大家解释着。

    “等到这些人三年后退役,我们可以一次性补偿津贴,然后投入到各行各业,不管是加入开拓团还是当工人,这些在军中经过训练,懂得遵守纪律的人都能干的非常好。”朱聿键越说越是兴奋,听得大家都低头琢磨了起来。

    “这样的方法好啊,守备军人数不少,还可以大量降低军费压力,是个好办法。”孙传庭第一个表示支持。

第五百七十五章女权运动() 
朱聿键又说道:“另外我们今后的作战地形越来越复杂,需要在野战军中增加工兵的编制,同时为守备军增加团级炮兵,好让其具备一定的机动作战能力。”

    “可以,我立刻回去拟定新的军队编制。”茅元仪点点头说道:“这件事情需要立刻着手,幸好军校里有大量预备军官,可以投入到义务兵的守备军去,只要加大训练力度,等到春季就能动用这支军队的了。”

    朱聿键说道:“就算是守备军,也不应该被限制在各地防守。我们必须动员起全民的力量,保护领地的安全。我打算在各府建立武装部,从退役老兵中精选一批人担任武装警察。他们平时可以帮助公安司对那些土匪进行清剿,并训练普通居民组建民兵组织,战时这些武装警察作为军官,将民兵填充进去,就可以迅速建立起民兵师,作为地方防守之用。”

    “如此多层级的军队,即省了我们的军饷,又可以在战时建立大军,实在是一举两得。”茅元仪越听越是兴奋,这下子再也不用担心士兵太少了。总参谋部决定与最高法院一起编制义务兵役法,茅元仪和孙传庭立刻告退去找张书堂了,宋献策等几个人却留了下来。

    “主公前几日以自己的名字在报纸上写了一份文章?”宋献策询问道。

    朱聿键笑道:“你知道的,我经常喜欢写一些小故事发表在报纸上,不知道你说得是哪一篇?”

    宋献策道:“自然是关于妇女解放的那一篇了。”

    “你说得原来是那个啊。”朱聿键并没有多大反应,实际上他认为这篇文章只不过是顺理成章,应该并无多少阻碍才对。事实上从青山寨为妇女们发放木兰勋章开始,他就已经开始着手大明的妇女解放运动了。

    来自后世的朱聿键有着清醒的认识,一个国家和民族要想告诉发展,动员整个社会的力量非常重要。而在这个时代的思想之中,妇女却不是社会发展的力量,她们被圈在家中相夫教子,完全不参加社会活动。这有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全,造成的小农经济体系问题,也有顽固的腐朽思想在作怪。

    这样的情况,造成大量妇女中的人才被彻底封闭,无法为社会做出任何贡献,而一半的社会劳动力被打压,对整个国家的发展也非常不利,这样所造成的情况就会如后世的印度一样得不到发展。

    朱聿键知道妇女的生产力必须得到解放,所以从那个时候开始,他就一点点的突破老夫子们的心理防线。先是建立粉丝厂,利用女子对食品加工更加擅长的特点,以高薪诱使贫苦人家的妇女走出家门,为了生活赚取费用。当时为了防止老夫子们嚼舌根,他不但让王妃担任厂长,还将这个工厂建设成了几乎全是女子的工厂。

    随后女子学校被开办了起来,以孙玉娇为首的女子老师开课教授知识,让老夫子们仍然提不出反对的理由。随着女子学校越办越多,妇女们开始有了文化,随后朱聿键更是建立起棉纺织厂,这个男女混合的工厂。

    因为女子的细心对棉纺织工业的天然补充,让女子更加适合这个行当,所以在那些棉纺织车间内,很快充斥了大量女工。可是棉花包太过承重,而且印染车间也是体力活,就必须招收男工。当然为了防止那些老夫子再反对,男女车间是严格分开了,以防止他们找到理由,对此封地内那些脑筋顽固的人也同样忍了下来。

    在一步步扩展女子权益的同时,朱聿键发现明末对女子的禁锢虽然也很严重,但是与清末比起来却是天上地下的区别。尤其是贫苦人家的女子,更是对男女大防观念淡薄得多,其实将女子投入社会生存之中,最大的问题从来都不是平民百姓,而是那些士族阶层的人。

    他们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自然可以将女子都养在深闺,而小门小户却没有这样的条件,他们全家人如果不都投入生产之中,就很可能被饿死。以前因为社会不接受女子做工,她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