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皇太子-第1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十万流民来自于天南地北,其中山西流民占了很大一部分,这主要归功于李自成的一进一退,可以说整个山西从去年三月到现在为止就是战争的重灾区,可随着满清被明军彻底击溃,山西山东相继回归大明,两省的统治基本也趋于稳定,但只要是来到梅山的灾民就没有谁是打算回去的。

    故土固然难离,可再难离的故土也没有能填饱肚子实在,回去就意味着吃了上顿没下顿,随时随地还要面临贪官污吏和地主老财的盘剥,哪像在这里,只要肯出力不管男女都能有活干,而有活干的劳力这里称之为工人,只要是工人不但可以有免费的吃食,每个月至少还能有一两银子的工钱,之所以说是至少,是因为如果加班还能拿加班费,按照标准工人一天要劳作四个半时辰,超过四个半时辰就算加班,一个月加班累积下来发给相应的工钱,现在梅山镇上的工人只恨加班的机会太少

    梅山镇政府办公大楼镇长办公室内,赵立功眉头深皱看向平铺在办公桌上亲手绘制的图纸,时不时拿起手里的土烟抽上几口,万历年间便从海外传到大明的烟叶因为没有很好的制作方式抽起来很呛,离后世席卷全世界的威力还差了十万八千里,不过对于赵立功这种没烟抽脑袋几乎会陷于停顿的人来说,呛不呛不重要,重要的是得有的抽,当然炒制烟草的工艺并不复杂,只是赵立功现在大事小事一箩筐,实在没精力去建什么狗屁卷烟厂,就算明知道一旦卷烟问世,将会产生何等巨大的财富也是一样。

    刘阿大站在赵立功的身边,六兄弟本是必死之身,但是因为老二老四老五的付出,另外三兄弟得以活命,因为占据死去三兄弟的身躯的阴魂各奔东西,活下来的三兄弟也选择了一人伴随一人,刘老大以前最看中的便是老四,自然而然的便选择了赵立功。

    赵立功对此当然无所谓,他很清楚刘老大不会对他有恶意,有些事情他也可以放心的交给刘老大去办,还让刘老大做了梅山镇的镇长,当然大明一朝最低一级的官府都是县一级,所谓的乡长镇长从未有过乡镇上的话语权历来都在致仕官员或者豪绅宿

    老的手里,但梅山镇不一样,论实际管理人数,这个不入流的所谓镇长治下的百姓不比小一点的州城人少,论实权就算京里的大员也绝不敢等闲视之,因为谁都知道刘老大背后站着的是挂礼部侍郎衔的赵立功,而赵立功的身后便是对其无条件支持的当今天子!

    之所以这么说还是因为半年前刘老大和赵立功刚到梅山镇时候发生的一件事,户部每个月都会转运十余万石粮食来梅山,两人在一卫天子近卫军的护送下抵达梅山的第一个月,那一次负责押送粮食的户部主事克扣三千石粮食,还面带不屑的说这是正常的损耗,当时赵立功便是让刘老大负责接收这批粮食,刘老大一听这话,二话不说便抽刀把这个户部主事杀了。

    那时候刘老大可连镇长都不是,一个刁民杀了朝廷五品官员是什么概念,何况那个户部主事也没错,运粮有粮耗运银有火耗,这可是大明近三百年来约定俗成的规矩,十万石粮食才报三千石损耗,可以说是很不错了,换作往常报上一成两成都是等闲。

    炸了锅的官员纷纷上书要求将刘老大索拿进京凌迟处死,可圣武天子一开始根本不予理会,到最后兴许是被吵的烦了,直接甩出四个字‘死有余辜’,这才算是为刁民杀官事件定了性,百官就算不服也只能忍气吞声,朱慈炯是什么脾性,如今的南京官员基本也算是摸清了,一旦认定了什么事就绝无改变的可能,惹毛了他,没准来上一出清查官场积弊,那才真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所以官员们纷纷偃旗息鼓,那户部主事当然也就白死了。

    从那以后刘老大名声大躁,再无一个官员敢于克扣半点运往梅山镇的物资,梅山镇有天子袒护,谁也不会为了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搭上自己的小命。

第两百零七章工业(中)() 
赵立功现在不得不承认他有点低估了在古代发展工业革命的难度,作为能源动力方面的专家,他脑子里面储备的知识脱离不开现代工业的规范化模式,三百多年前的大明就算科技领先整个世界,但是在赵立功的眼里现在所谓的科技几乎不存在。

    大英帝国爆发第一次工业革命前后绵延了一百多年,如今的大明要想在全国发展出工业化雏形,按照赵立功原先的打算是三到五年,现在看来保守估计也要十年左右

    工业革命标志化的产物,比如蒸汽机、机械棉纺织设备和用煤炭来取代木炭作为燃料的焦炉冶炼技术等等,棉纺织不是赵立功现在关注的重点,重点是机械,如今传统的机械无非是风力、水力、畜力和人力,想要加快工业革命的进程,依靠传统模式显然无法满足赵立功的要求,但是他也知道一口吃不出一个大胖子,机械的制造与生产只能一步一个脚印,就算身在上海的黄建国三五天催他一次,他也只能慢慢来,不过现在赵立功最值得欣慰的还是他拥有充足的人力资源,二十几万劳力完全按照他的意志运转,而所付出的还少的可怜,当然就算要花血本也不是他需要考虑的问题。

    梅山镇百十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处处都能见到忙忙碌碌的劳工,一车车铁矿石从梅山矿场内被运往铁厂,从矿场到铁厂这一路上输送矿石的独轮车半年来日日夜夜不论风霜雨雪几乎就没有一刻停过,就算一个人每日能运输矿石的量在赵立功眼里低的发指,可架不住人多啊,哪怕一个人一天只运一百斤,一万个人还输送一百万斤呢。

    超过两万的矿场工人几乎不知疲倦的用简陋的工具挖取矿石,没有安全意识没有防护措施,有的只是使不完的力气,为的就是每个月超额完成挖矿量所能得到的那几钱银子奖金,对此赵立功也很无奈,在这些一年前还食不果腹的百姓眼里或许人命才是这个世道上最为廉价的东西。

    如今梅山镇冶炼钢铁的设备还是坩埚炉,近两百座坩埚炉还是苗宣在梅山镇以后建设而成的,按照苗宣当初的打算是建造五百座坩埚炉,可当赵立功到了梅山镇之后便毫不犹豫的停止了兴建这种产量极其低下,不合格率还居高不下的土高炉,但又不能完全废弃,因为不管是梅山还是上海的基础建设还是仍在南京的枪炮厂都需要源源不断的输送成品钢,两百座炉子每日的产量基本能与消耗持平,在没有建设出新的炼铁厂加大钢铁产量之前,赵立功的铁路计划只能无限期延迟。

    来到这个世界来到梅山镇已经接近半年,赵立功非常珍惜难得重生的机会,半年来赵立功殚精竭虑的去做任何一件事,为的只是加快工业社会的进程,将落后的劳动力转化为先进的机械生产力。

    现在梅山镇处了矿场以外,最宏伟的建筑当属占地超过五百亩的焦炉炼铁厂了,整个炼铁厂主要由原料车间、烧结车间、焦炉车间、炼钢车间四大部分组成,炼钢车间又细分为专门炼制船板的板材区,炼制各种规格钢筋的线材区和炼制铁轨和各种c型钢h型钢的轧钢区,当然论技术工艺肯定与后世没得比,但要和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比起来,起码要甩英国八百条街。

    倒不是赵立功不想一次性把转炉或是高平炉炼钢技术应用起来,实在是现在还不具备那么先进的工艺条件,比如各种复杂的机械运转设备,大型动力发电设备等等,所以只能先弄个焦炉,工业革命嘛,焦炉炼钢和蒸汽动力乃是标配。

    铁厂的燃料自然是由煤炭和焦炭全面取代木炭,南直隶煤矿虽然贫乏,可按照后世勘探的结论,光是江苏的煤炭含量就达到了近五十亿吨,这么一个小铁厂的燃料供应,估计就算烧上几百年都不会有太大问题。

    焦炉炼钢厂的出现毫无疑问将会以最快的速度淘汰掉如同昙花一现的坩埚炼钢法,其实坩埚炼钢技艺已经可以说是领先了一个时代,但弊端也极为明显,主要集中在产量和质量两个方面。

    如今矿场每天至少能保证产出八九百吨的铁矿石,用坩埚炼钢法,差不多一吨可以提炼出三百斤左右的铁锭,减去不合格的差不多一吨铁矿能产生的成品钢铁连二百五十斤都达不到,用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初期,也就是十八世纪初时候的产量来比较,差不多只有三分之一,人家一吨铁矿能生产差不多六七百斤铁,土法坩埚只有这么点,被历史所淘汰自然也就属必然的了。

    之所以造成坩埚炉炼钢最后产生废钢率太高的原因还是在于炉温,按照后世测算,坩埚炉的炉温最高只能达到1100度,这个温度还不足以将铁矿石中的杂质全部清除,而含杂质太多的铁锭自然就是不合格的,所以古代打铁的为什么都说铁要千锤百炼,其目的就是要将里面的杂质最大程度的清理出去。

    但焦炉就不一样了,焦炉的炼铁温度已经能够达到1600度,高温下融化出来的铁水制造出来的钢铁,其中蕴藏的杂质基本上已经可以忽略不计,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产量,如今梅山铁厂已经生产半个月,半个月生产成品钢近四百吨,已经超过十九世纪中叶时期英国炼钢水平的一倍以上。

    当然如今的梅山铁厂生产规模与后世铁厂产量相比,就是一个零头都比不上,可在如今这个时代,毫无疑问已经领先了世界两个世纪以上,最为关键的是,钢铁的大规模生产以及运用,是爆发工业革命的基础,大明若是没有足够的钢铁储备,拿什么去谈造枪造炮造巨舰,朱慈炯野心勃勃的全球殖民打造日不落帝国的计划到最后只能沦为一个笑话。

第两百零八章工业(下)() 
赵立功磕了磕烟杆又揉了揉太阳穴,这才将目光从图纸上移开,这半年来除了梅山镇的土建基础建设以外,其余的任何事情都是他亲自去抓,小到一个螺丝大到焦炉的兴建他必须要亲自把关。

    这个时代能源动力方面的人才几乎没有,唯一的科技人才宋应星也被他安排去主攻发电这一块的研究。

    说实在的,虽说宋应星在历史上享有盛名,但赵立功一开始将电力这一块交给他的时候,心里多少还是有点不踏实的,古人终归是有古人的局限性,眼界就算能超越这个时代的所有人,但与后世依旧没有什么可比性,但事实很快证明,赵立功的这种想法纯属多余,宋应星虽是古人,但是他对于新兴事物的接受与理解能力让接受过现代系统教育的赵立功都感到汗颜不已。

    一开始听赵立功讲解发电理论的时候,宋应星还莫名惊诧了一小会,但很快便意识到其中的可行性,并且很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几个问题,也正是这几个问题让赵立功对宋应星刮目相看,再也不去在意其古人的身份,当然这也是没有办法的时期,赵立功如今手头上的事情实在太多,一开始的时候光是一个铁厂设备打造就让他忙的晕头转向,不要说还有蒸汽机的研发了,好在如今最不缺的就是人手,否则梅山铁厂从开建到正式生产,不要说是四五个月,恐怕四五年能不能投产都是未知数。

    发电技术只要能弄明白原理,真要制造出来的难度其实远没有赵立功想象的那么大,最重要的两个部分,一是线圈的均匀绕制二是绝缘,如何抽制均匀的线圈对于宋应星来说几乎不存在什么难度,中国早在数百年前就能将金银融化以后炼制出金线银线,相比起来铜线的炼制几乎不存在任何技术难点。

    至于绝缘,因为从古到今从未有过这样的概念,倒是让宋应星稍稍废了一点手脚,不过这个问题很快便被解决,宋应星按照赵立功提供的思路从树木当中提取树脂制作而成的绝缘漆,已经完全符合线圈绝缘标准,仅仅两个月不到的时间,宋应星便在赵立功的惊叹声中制作出了这个世界上的第一台水力小型发电机!

    这台发电机只能提供不足一千瓦的电能,可以说是简陋到了极点,但毫无疑问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产品,随着时间的推移,赵立功相信发电技术会越来越完善,电能也将广泛运用到各行各业,而且这个时间也绝不会太长。

    也正是因为发电机的出现,让梅山镇出现了第一台用电力驱动的磨床,磨床的精度打磨彻底让粗糙的人工打磨退出了历史舞台,原本一直困扰赵立功的便是蒸汽机的气缸打磨问题,手工打磨出来的气缸始终无法达到要求,这也直接阻碍了蒸汽机的研发进程,解决了气缸,蒸汽机剩下的组件包括活塞在内已经不存在任何问题,于是第一台拥有五百马力的蒸汽机顺理成章的问世于大明梅山镇上。

    “叹为观止!”这是宋应星看到蒸汽机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