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殿之中的秦国君臣这才明白了过来。
说来说去搞了半天,其实问题的源头还是在赵国的身上。
秦国想要统一天下乃至继续称霸,那么打倒赵国就是必须的。
而赵国所能够派出来对付秦国的大将,目前来看显然廉颇是最可能的人选。
打不过廉颇的话,那么一切就都无从谈起。
这就是范睢为什么要推荐白起的原因。
只有武安君白起,才是秦国之中最有把握战胜廉颇的人。
除了白起之外的任何将领,对上廉颇也只是胜负各半之数。
在接连两次败给赵国之后,秦国已是经不起再一次的失败了。
范睢也同样经不起再一次的失败了。
秦王稷从来都不是一个有耐心的君主,一次的失败就已经让秦王稷难以忍受,如果再来一次失败的话,那么范睢的命运几乎可以确定必将重蹈穰侯魏冉的覆辙。
所以范睢宁愿推荐白起这个政敌,也要将伐楚之战的胜算推到最高点。
范睢要保命。
只不过···范睢出于保命而提出来的这个提议,秦王稷会答应吗?
第一百九十四章 白起还是王龁?(第四更)()
? 老实说,秦王稷有些犹豫。
秦王稷原本是不犹豫的,因为在这位君王看来,根本就没有启用白起的必要和可能。
自从穰侯魏冉被驱逐,四贵一系被清洗之后,秦王稷就已经在心中将白起列入了必须清除的名单之中。
考虑到直接清除白起对秦国所造成的负面影响,秦王稷并没有这么做,而是十分耐心的用各种手段让白起的声望慢慢的消退。
但必须要说的是,直到长平之战前,秦王稷的这些手段作用都并不明显。
而长平之战的失败虽然对于秦王稷来说是一次挫折,但却也同样让秦王稷看到了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能够清洗白起的机会。
如果白起没有败,那么白起就还是那个无敌的战神,那么秦王稷就仍然对他无可奈何。
但是白起败了。
当然了,如果仔细一点、刨根究底一点的来说,其实白起也并没有败。
毕竟外交失败的是范睢,而决定求和并收回白起兵权、终止了白起反击计划的人是秦王稷。
但是那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所有人都知道白起是秦军的主将,所以既然秦军输了,那么白起自然也输了。
在输了长平之战后,白起的无敌形象所带来的护身符就不存在了。
在秦王稷原本的计划之中,他是打算先把白起冷藏起来一段时间,然后再随便找个理由让白起“病死”。
但是这冷藏计划才刚刚执行没几天,范睢居然跳出来,说要让白起为伐楚主将?
秦王稷微微眯起眼睛,目光略带深意的打量着自己面前的这位秦国相邦。
范睢那点小心思,秦王稷还真就是清清楚楚的。
范睢要保命。
但是秦王稷其实并不介意。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臣子们有些小心思,只要不是危害到国家的小心思,那秦王稷都能忍。
更何况范睢的这个意见,其实对于秦国来说似乎也并不是那么糟糕。
秦王稷非常清楚这一次长平之战的失败对于秦国的打击有多大。
从目前来看,秦国在这次长平之战中就一次性的损失了上党郡、南阳郡、南郡这三个郡!
还有整整二十万英勇善战的老秦人将士。
还浪费了整整五年的时间。
这是一次无比沉重的打击,一次让秦国伤筋动骨的打击。
秦国已经再也经不起哪怕是任何一次失败了,尤其是对赵国的失败!
秦王稷轻轻的出了一口气,将目光投向了大殿之中的其他几名秦国重臣:“汝等意下如何?”
大殿之中的几名秦国重臣面面相觑,最后都把目光放在了安国君赵柱的身上。
赵柱同样也在皱眉沉思之中。
秦王稷看上去似乎并不着急得到答案,而是任由赵柱在那里思考。
好在赵柱并没有让秦王稷等太久。
过了片刻之后,赵柱抬起了头,语气坚定。
“大王,以臣之见,宜使王龁为将,乃是上策。”
秦王稷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问道:“为何?”
赵柱道:“王龁作战素来以勇猛为先,且秦距楚近而赵距楚远也,若令王龁攻楚,以其之勇猛,则赵兵未至而楚兵已破矣,此乃取胜之道。”
似乎是为了证实自己说话的说服力,赵柱接下来又继续道:“先前长平之败,乃秦军不如赵军乎?非也,乃赵得魏楚韩之助,秦仅得燕助之故也。若秦赵单独相抗,则秦必胜赵。故此若先破楚,则赵军亦不足虑也。”
赵柱这番话掷地有声,听起来颇有说服力。
这让秦王稷又一次的皱起了眉头,而且这一次眉头皱得更深了。
无论是范睢还是赵柱,两边的意见听起来似乎都有些道理的样子。
这才是让秦王稷纠结的地方。
通常来说,当遇到这样的时刻,那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就等于是站在了一个十字路口了。
眼前的未来迷雾重重,向左还是向右,哪边是胜利哪边又是失败?秦王稷一时之间真的有点拿捏不定。
秦王稷的犹豫,立刻就让范睢和赵柱看在了眼里。
下一刻,范睢再次开口了:“大王,若武安君为将,则秦必可破赵。若王龁为将,此事恐难为啊!”
赵柱闻言哼了一声,开口反驳道:“武安君此言差矣,且不论这王龁为将是否能够击败廉颇,若是赵国出兵,大秦亦可遣使入燕,令燕国攻赵之后方,复长平故事,如此赵国首尾两端,必定不能相顾矣。”
范睢闻言忍不住打了个哈哈:“复长平故事?安国君莫非是忘了前几日燕军方才以二十万之众而不敌赵国五万边军乎?”
赵柱吵到现在显然也动了真火,沉声道:“栗腹所率之燕军乃一支偏师而非燕军主力,何来二十万不低五万?范君此言乃是夸大其词!”
···
范睢和赵柱这一场争吵端的是激烈无比,声音响彻整座大殿,让在场的秦国大臣们一个个目瞪口呆。
要知道在这之前范睢和赵柱虽然也偶有争执,但是总体来说这两位太子和相邦之间还算是比较和谐的,今天怎么就一下子吵得好像你死我活的政敌一样了呢?
也不是所有人都满脑袋问号的,在这座大殿之中就有一个人非常明白这场争吵背后的缘故。
这个人就是秦王稷。
范睢力推白起,那是因为要活命。
而赵柱坚持不用白起,则是为了赵柱自己继位之后考虑。
秦王稷一直以来都想办法除掉白起,除了因为白起是魏冉一党、更因为白起对于赵柱的威胁。
有秦王稷坐镇的时候,白起的心中纵然有再多的不满,也只能服服帖帖。
但如果秦王稷死去之后呢?刚刚登基的赵柱有没有这个能力压制住白起呢?这就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的。
所以白起必须、也一定要死在秦王稷之前。
所以赵柱就算要和范睢撕破脸,也一定不能够允许白起再度出山为将。
···
秦王稷伸出了手指,用力的敲了敲面前的桌子。
“够了!”
大殿之中瞬间变得一片寂静,所有人都第一时间闭上了嘴巴,低下了头。
年老的秦国君王目光从面前一个个低头的臣子之中扫过,最后落在了安国君赵柱的身上,然后轻轻的叹了一口气。
“便以王龁为将罢。”
第一百九十五章 庆功大会即将开始,首先入场的是羽林军(第一更)()
? 公元前259年1月31日。
虽然是隆冬时节,但是今日的邯郸却无比的火热,大街小巷之中无数人头耸动,纷纷朝着城外赶去,就连空气中也充满了热烈的气氛。
为什么会如此呢?这是因为早在数日之前城中就已经出示的告示。
赵国的国君赵王丹将在这一天于邯郸城外召开大会,奖赏那些在长平之战以及和燕国之战中作战有功的将士。
所以太阳才刚刚升起,邯郸城之中的诸多民众就纷纷涌出了城门之外,来到了这一次大会的举办地点。
这次大会的举办地点就位于邯郸的宫城和郭城之间这条大马路旁的平原边上。
就在距离马路大约两里地的地方,一座庞大无比的军营矗立在此,无数赵国民众犹如一条长龙般排着队来到军营的大门面前,井然有序的进入了军营之中。
这座军营显然经过了特别的改造,军营的面积极其的庞大,但却是大部分地方都空空荡荡的,看上去似乎是为了专门容纳这些民众而建。
不仅如此,在军营之中还有整整一万名全副武装的赵国士兵在维持着秩序。
这些赵军士兵们一个个神情冷厉,腰杆挺直,身材高大,眉宇之间带着一种让人不敢接近的气息,一看便是经历了多次战斗的赵国老兵,引来经过的赵国群众不少赞叹。
一名看上去大约四十岁出头的大婶拉着身边一名年纪大约十来岁的少年语重心长的说道:“小郎,汝且看看,这便是咱赵国的兵士!汝日后也要这般上阵杀敌才是。”
少年缩了缩头,有些害怕的说道:“娘呀,上战场怕是要死人的哩。”
大婶闻言勃然大怒,一巴掌重重地拍在了少年的头上,喝道:“汝既为赵国儿郎,怎可如此贪生怕死?若不去那战场上搏个功名,家里又怎有余粮喂养于汝?”
愤怒的大婶唾沫四溅火力全开,直骂得少年唯唯诺诺不敢开口应答。
但从少年的神情之中不难看出,他对于自己娘亲的话其实还是有些不以为然。
在这些维持秩序的士兵们的引导下,看热闹的赵国群众们很快就来到了军营之中。
虽然说距离公告之中所宣布的正午时分还有将近一个时辰,但是在此处已经是人头耸动,熙熙攘攘。
这也不奇怪,要知道赵国以前也经常对有功将士进行奖赏,但是那一般都在封闭的军营之中举行,寻常老百姓根本就没有机会一睹其中的盛况,像这么一次公开的大会还是破天荒的第一次。
第一次就代表着新鲜,新鲜就代表着有人愿意看,而且还是很多人愿意看。
一传十,十传百之下,几乎小半个邯郸城之中的人都倾巢而出,早早的来到了这处军营之中。
此时此刻的军营之中人潮汹涌人山人海,一眼望过去黑压压的人头耸动,端的是壮观无比。
但人多归多,总体的秩序还是相当不错的,这主要是因为邯郸城中上千名官吏都在这里维持秩序,更重要的是军营之中随处可见的那全副武装、手中刀剑闪闪发光的赵军士兵。
告示之中早就已经清清楚楚的说明了:“凡大会中扰乱秩序者,斩;盗窃者,斩;伤人者,斩···”
有好事者数了一下,在这份告示之中整整出现了一十八个“斩”字。
这些斩字可不是开玩笑的。
这不,才过了刚一刻钟的时间,就有将近四十具尸体被拖出去了···
这对于秩序的良好运行起到了很大的保证。
在这处大营的正中央有一座高台,这座高台足足有十余丈高,无论站在军营的任何一处都可以看到这座高台。
除此之外,在营地之中每隔百米就有一个两人高的、类似于微型瞭望台这么一个只能够容纳一个人站立的微型台子。
像这样的微型台子大营之中足足有上百处,每一处台子上都站立着一名赵军士兵,而且这些赵军士兵的手里都还拿着一个尾端细长前部却颇为宽阔的东西。
有人认出了其中的赵军士兵,忍不住开口问道:“仲郎,你手里拿的是个甚?”
这名唤仲郎的士兵左右看看见没人注意,便得意的晃了晃手中的器物:“这叫喇叭,乃是扩音之用!”
“扩音?怎么个扩音法?”
仲郎嘿嘿一笑:“汝等稍后便知。”却是怎么也不肯说这喇叭的用处了。
就在这一片热热闹闹之中,突然传来了一阵嘹亮无比的乐声。
人群之中登时一片骚动:“来了,来了!”纷纷朝着大营的入口处投去了目光。
有人不解的问道:“甚来了?”
立刻就有人投来了鄙夷的目光:“听这乐声还不明白?是咱大王来了!”
“原来是大王!咱这大王可是个好大王,带着咱打败了那秦国人哩!”
“莫在那里聒噪,闪开些,莫挡着吾一睹大王风采的机会!”
“吆?小子活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