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帝国风云录-第2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宋人的目标是收复故土,收复燕云,既然他收回了幽燕,他还会放弃云朔吗?绝不会。”

    “女真人如果被阻挡在燕云以北,他的生存发展就被严重阻碍,完颜阿骨打就无法建立和耶律阿保机一样的功业,所以女真人无论如何都要打大同,要不惜代价抢到西京,占据山后九州,这关系到女真人的生存。看看历史,历朝历代,凡强大的北虏,哪一个不南下寇掠?他们为什么要南下长城攻击中原?还不是为了生存,为了活得更好。女真人也是北虏,他们和契丹人一样,强大后的第一件事必定是南下打中原,所以,他们打下中京后,放弃攻打燕京,真正的目标不是大漠,不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和大草原上的蕃族部落,而是西京大同,而是未来南下的通道。”

    李虎看看在座四人,冷笑道:“懂了吗?你们以为不打女真人,不和女真人翻脸,女真人就会和我们称兄道弟?放屁,做你们的春秋大梦去吧。要想死,那你们就去打燕京,去和大宋人翻脸。我们若想在代北活下去,若想牢牢控制山后九州,那就拿出勇气来,和女真人决战,把女真人赶出代北,用战刀和鲜血告诉女真人,从黄河到燕山,从阴山到太行山,这都是我们的地盘,要想夺走它,就从我们的尸体上踩过去。”

    罗青汉、董小丑、铁鹰和黄涉目瞪口呆,四个人呆呆地望着李虎那张狞狰的脸,那双杀气凛冽的眼睛,无言以对。

    “那么,燕京的事怎么办?如何回复耶律淳?”黄涉问道。

    李虎既然决定继续实施既定策略,继续立足代北,那今年就有苦战血战要打,而且还要和大宋搞好关系,以山后九州的安全来要挟大宋皇帝,得到大宋源源不断的援助,如此一来,义军就没有能力帮助耶律淳了。

    “耶律淳还没有走到山穷水尽的地步,短期内他只要我的承诺,但不会让我的军队开进幽燕。”李虎说道,“我不打他的燕京,但他怕,他怕我趁火打劫,所以我只要让军队陈兵于边境关隘,做出随时支援的样子就行了,再说,宋军也未必能……”说到这里李虎停住了,他本来想说宋军打不下燕京,但这种毫无根据的猜测没有依据,在罗青汉等人看来,以宋军的实力打幽燕肯定势如破竹,自己如果说宋军要大败而归,而且事后如果应验了,那自己真的成神了。

    “大宋一再要求我配合北伐,他们对我北上攻击全取代北不但不支持,反而持否定和戒备之态,如果我把所有军队都调到大草原上,大宋人可能限制回易,尤其那些禁止交易的物资可能彻底断绝,所以,我们陈兵于边境关隘,同样也满足了大宋人的要求。大宋人要求我们出兵威胁,但又不要我们进入幽燕,正好和耶律淳的要求不谋而合。”

    罗青汉等人连连点头,同意李虎的说法。

    =

    第二天,李虎回复韩昉,援军将很快抵达居庸关、石门关和紫金关等各处关隘,只待耶律淳一声令下,即刻进入幽燕。卫甫将带着辽兴军马上返回幽燕。至于出兵太原的事,李虎也答应了。朔州距离幽燕太远,义军是不是出兵威胁太原,燕京根本不知道,能骗就骗了。不过李虎一再告诫韩昉,回去后务必告诉燕王,尽快称帝,这是大辽能否保住国祚的重中之重。

    李虎请来董耘,把自己陈兵关隘的事说了一下,只待宋军北伐,义军必定从旁协助,但他隐瞒了金军攻占中京的消息。董耘随即告辞,急赴河北前线。

    过了两天,李虎召集各军将帅和帅府主要官员议事,一是告之最近辽东形势发展,二是确定义军今年的目标是全取代北,为此,军政两套人马从现在开始就要忙碌起来,齐心协力,共度难关。

    李虎命令阎王军主帅张高儿率军进驻蔚州,陈兵于飞狐要塞和紫金关之间,随时准备进入幽燕作战。飞云军主帅侯概陈兵于可汗州、儒州一线,随时准备支援燕京。飞云军左副帅陈豹率军从蔚州急赴奉圣州,会合飞云军主力。

    云朔军主帅赢秦陈兵于宁武关一线,他的任务是和大宋边郡搞好关系,以确保边境榷场和回易之路的安全。

    武勇军主帅张关羽、神龙军主帅独孤风率军南下朔州,陈兵于偏关一线,一旦接到命令,则渡过黄河,攻击东胜州。

    =

    二月初,燕京急报,奚王萧遐买大败,辽军退守古北口和松亭关,金军随后减缓了攻击速度,不过奇怪的是,金军没有乘胜攻击大灵河一线,兴中府和宜州一线没有战事,这非常奇怪,不知道金军意图何在。

    李虎闻讯,更加坚定了金军要掉头打大漠的想法,他马上下令,调虎烈军、怨军、黑山军、渤海军于杀虎口、镇川堡一线,做好北上攻击准备,同时要求诸夏和刘志成想方设法寻找辽军主力,以便大军北上决战。等到女真人赶到了大漠,战场局势就完全不一样了。

    二月上,大宋使者到,这次除了马扩外,还来了一个人,叫宇文虚中,四十多岁,长相儒雅,一口川音。

    李纲认识,急忙给李虎介绍。宇文虚中才华渊博,性情刚直,在汴京儒林中小有名气。他是川中成都人,三十岁中进士,当过地方官,后来被提拔到朝廷任起居舍人、国史编修官、同知贡举,后来又升任中书舍人。大宋皇帝要北伐的事传开之后,宇文虚中上书坚决反对。他认为宋辽两国乃百年盟友,唇齿相依,如果宋金结盟,灭了辽国,那么刚刚崛起的金国势必会乘势南下寇掠中原,“以百年怠惰之兵,当新锐难抗之敌;以寡谋安逸之将,角逐于血肉之林。臣恐中国之祸未有宁息之期也”。所以他建议大宋援助辽国以击败女真人,维持宋辽百年盟约,维持世代和平。

    马扩也给李虎介绍。去年底,宋军于河北集结,北伐进入实施阶段。宇文虚中马上再度上书,劝谏皇帝放弃北伐,认为引女真攻辽之策是“纳侮自焚”,自取祸事。宰相王黼大怒,把宇文虚中降为集英殿修撰,接着又把他赶出了汴京,叫他到陕西两河宣抚使司的做了个录事参军,给童贯做僚佐。

    宇文虚中到了河北,了解了更多的状况,随即连续上奏,献十一策,上二十议,结果石沉大海,没有任何回音。

    童贯不喜欢他。两人一个要北伐,一个反对北伐,意见向左,能一起相处吗?正好马扩途径河北,说要出使大同,童贯借着这个机会,把宇文虚中打发到大同了,叫他待在李虎身边,做为两军之间的联络官。

    宇文虚中见到李虎后,第一句话就把李虎吓住了,“使相在大同的时间恐怕不多了。”

    =

    =

    =

    =

第376章 一石三鸟()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难道大宋知道契丹人丢了中京?他们也从海上盟约推测到女真人要打西京?

    女真人打大漠,打西京,最大的对手是义军,为此,女真人可能从古北口和松亭关撤军,同时也不打兴中府,只用少数兵力保持对大灵河一线的威胁,以此来减轻辽人承受的重压,继而让耶律淳腾出更多兵力来抵御宋军,宋军攻击一旦受阻,义军就要东进幽燕,会同宋军联手攻击,如此一来,西京空虚,大草原和西京随即就成了女真人的猎物。

    如果大宋正确估计到了未来形势的发展,马扩和他到大同来很可能就要重新商议攻击之策,也就是说,大宋为了确保山后九州的安全,可能已经在藩镇之策上做出了让步。

    双方再次坐下谈判。马扩拿出了皇帝的诏书。

    果然正如李虎所推测,大宋皇帝答应了李虎的要求,以五年为期限,五年后,云中路将全面实行大宋的政策。

    不过,有一点他推测错了,大宋人并不知道契丹人已经丢失了中京,之所以主动做出退让,都是因为大宋内部,甚至包括北伐军队的各部主帅,都在北伐问题上存在着巨大分歧,北伐越是临近,矛盾越是不可调和,这种矛盾在北伐开始之后有可能来一次大爆发,而这种爆发的结果可能会直接导致北伐失败。

    大宋皇帝和北伐军统帅童贯为此忧心忡忡,这也是他们至今还没有确定进攻日期的重要原因,于是,他们无奈之下做出了一个决定,以答应李虎的藩镇要求为条件,督促李虎出兵攻击幽燕,先让李虎打,等到李虎和契丹人两败俱伤了,宋军再开始攻击,如此不费吹灰之力,轻松拿下幽燕。

    这个计策有两个不确定的因素,而且这两个不确定因素对大宋都不利,一个是李虎攻克了燕京,全取了燕云,一个是李虎在燕京城下损失惨重,最后因为实力不济,让女真人抢去了西京。

    李虎全取燕云,实力大增,藩镇之祸指日可待。以李虎的藩镇要求来看,即使大宋没有削藩之心,李虎也有南下寇掠中原之意。当初大宋皇帝不让李虎进攻幽燕,原因正在如此,他必须让宋军拿到幽燕继而遏制李虎实力的发展,但现在朝廷对北伐不坚决,北伐军也没有进攻的强烈欲望,临阵换帅更是兵家大忌,这种情况下,大宋皇帝不敢指望北伐军了,又把希望寄托在李虎身上,不过他又害怕李虎全取燕云,养虎为患,所以左右为难,患得患失。

    以童贯、王黼等主战大臣为首的宰执们经过仔细商议后,告诉皇帝,可以请女真人帮忙。按照海上之盟的约定,宋军打西京、燕京,金军打中京,但现在西京被李虎夺去了,大宋又害怕李虎将来祸乱中原,那不如请女真人乘着李虎和契丹人在燕京激战的时候,出兵抄掠其后路,把西京拿下。李虎打下西京后就放弃了辽西,目的是以代北为根基生存发展,由此可以想象大同对李虎和辽东义军的重要性,这时李虎若听说金军攻打大同,必定从幽燕撤军,和女真人展开激战。如此一来,宋军不费吹灰之力,既能乘着辽军奄奄一息之际拿下了燕京,又能利用女真人重创甚至消灭李虎。如果一切顺利的话,那时宋军已经在河北集结更多的军队,宋军可以乘机西进,再把伤痕累累的金军赶出大同,收复山后九州。

    这个计策好,解决了所有的难题,可以把三个对手一次性解决掉,可谓一石三鸟,一箭三雕,绝妙好计。

    既然算定李虎要完蛋了,那答应李虎的藩镇要求就是一件无所谓的事,反正他和辽东义军马上就要成为大宋收复故土的牺牲品,在他临死之前,在他最后疯狂之前,给他一些甜头,把他哄得团团转,对大宋而言乃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马扩闻讯大惊,极力劝谏,此计纯粹是一厢情愿,几位宰执们坐在家里凭空臆想,根本不了解辽东形势,也不知道李虎的厉害,“假若答应李虎的藩镇要求,将来势必尾大不掉,藩镇之祸旦夕可至。”

    皇帝和一帮宰执们此刻都沉浸在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收复故土铲除忧患的梦幻当中,哪里听得进去?对马扩的劝谏更是嗤之以鼻,认为他毛头小子一个,就知道瞎胡闹,懂个屁啊。上次叫他到大同宣旨,赐封李虎为王,结果他小子竟然擅自作主,把赐封圣旨又带回来了,简直无法无天。

    皇帝也很生气,郑重警告马扩,不要违抗自己的命令。马扩也来气了,既然你认为我不能胜任,那我就不干了,我要去北伐军,我要去前线打仗。皇帝一听,火气更大了,你小子不得了了,我说你两句你就要拿翘撂挑子,你威胁我啊?皇帝当即下令,你去童贯的宣抚使司做个参军事吧,既然你要打仗,要为大宋冲锋陷阵,那你就去吧,不要再回京了,不过去宣抚司就职之前,你先到大同去一趟,任务是宣旨,把上次没有做完的事做完了,然后滚到北伐军里打仗去吧。

    马扩怒气冲天地出了汴京,而赵良嗣却奉旨急赴黄龙府。

    =

    李虎看完皇帝的手诏,当即明白了宇文虚中的意思,勃然大怒,狗娘养的东西,你以为老子是白痴啊?你算计我,我还要算计你呢。

    “我的大军正在陆续抵达石门关、居庸关和紫金关各道关隘。”李虎一口就答应了,“请问,哪一天发动攻击?”

    李虎答应得非常快,非常爽快,这让马扩头皮发麻,暗自惊惧。以他对李虎的了解,李虎肯定识破了大宋的计谋,接下来他就要想办法尽量化解对义军不利的事,而对义军有利的事,他势必牢牢把握住,并把它迅速转化为最大利益。官家啊,你怎能听王黼那帮人的话?他们天天待在汴京,纸上谈兵,知道个屁啊,大宋是你的江山,是你的国祚,你怎能如此糟踏?你要知道这世上没有笨蛋,更没有不劳而获的便宜事,你听那帮混蛋的话,等于是自取其祸啊,这下大宋十有八九要倒霉了,中原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